卵巢癌是指发生在卵巢的恶性肿瘤性疾病,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卵巢癌以上皮癌最多见,其次是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其中卵巢上皮癌死亡率占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对女性生命可造成严重威胁。卵巢癌早期多无症状,晚期可出现下腹不适、腹胀、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症状,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总体预后较差。
根据卵巢癌的性质可以及发病部位可以将卵巢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是卵巢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70%,多见于中老年女性,青春期前女性少见。
年轻妇女及幼女多见,绝经后较少发生,发病率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0%。
发病率约占恶性肿瘤的5%,常伴有内分泌功能。
人体其他组织器官的原发肿瘤可转移到卵巢,其中最常见的是胃肠道肿瘤。
卵巢癌的病因仍不明确,可能和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妇科疾病、生育因素、生活因素等有关,好发于有卵巢癌家族史的人、初潮年龄小的人、无生育史的女性、有妇科疾病的女性。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 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携带者在一生之中发生卵巢癌的风险分别达54%和23% ,是卵巢癌的高危人群。此外,家族中有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患者时,亲属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可能增高。
雌激素和雄激素可能对卵巢上皮细胞有刺激作用,增加患癌风险,如初潮早、绝经晚、无生育史以及应用促排卵药物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与透明细胞癌、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风险率增加有关。
终生未生育女性罹患卵巢上皮性癌的风险是已生育女性的2倍。
可能与吸烟、高脂饮食、肥胖等因素有关,经常食用动物脂肪,饮用咖啡及低碘饮食的人,发生卵巢癌的可能性较高。
卵巢癌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肿瘤发病年龄不同,绝大多数发生在50岁以上的女性。在我国,卵巢癌发病率居妇科肿瘤疾病的第三位,约占所有女性生殖道肿瘤的23%。
有卵巢癌家族史的人,亲属中有患过卵巢癌的人,患病风险翻倍。
内分泌因素,初潮年龄小的人。
无生育史的女性,较已生育过的女性容易患病。
有妇科疾病的女性,容易罹患卵巢癌。
卵巢癌早期多无症状,随着病变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下腹不适、腹胀、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消瘦、贫血等症状。
早期癌多无明显症状,当盆腔肿瘤增大并向腹腔播散时可出现腹胀、腹痛、腹部肿块,部分病例可有月经不调或不规则出血。较晚期的病人可有消瘦、低热、食欲缺乏及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
腹部包块、腹胀等症状,可因肿瘤内出血或出现感染而发热,当肿瘤出现蒂扭转、破裂时,可出现剧烈腹痛等急腹症。
腹部包块及内分泌紊乱,如儿童可出现性早熟,雄激素分泌出现男性化。
腹部包块、腹胀、腹水、淋巴结肿大,还有原发疾病的表现。
患者还可有体重下降、贫血、绝经后阴道流血等症状。
发现腹部包块、腹部不适、体重突然下降、消瘦、贫血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妇科就诊,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出现腹部包块、腹部不适,短期内体重下降、消瘦、贫血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肿块出现破溃、出血,剧烈腹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妇科就诊。
如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腹胀等严重不适或并发症,可到肿瘤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腹部不适、腹胀等)
症状出现多久了?
腹部不适有多久了?
是否生育过?
既往有无其他病史?
医生会通过腹部触诊及三合诊等检查,确定肿块的大小及位置,医生还会通过触摸全身浅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确定是否有转移。
部分卵巢癌患者会出现血CA12-5、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甲胎蛋白(AFP)、乳酸脱氢酶(LDH)等升高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激素水平的异常。
是唯一能够确诊卵巢癌的方法。医生把取出的活检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癌细胞的类型,是确诊卵巢癌的金标准。
超声检查,可初步明确肿瘤的大小、形态、囊实性、部位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CT及磁共振检查,进一步明确肿瘤的性质,了解肿瘤侵犯腹盆腔脏器的范围,CT还能发现癌细胞的转移。
各年龄段女性,出现腹部不适、腹部包块、短期内体重下降。
病理组织学检查可看到肿瘤细胞浸润。
实验室检查,可看到肿瘤标志物阳性。
影像学检查,可确定肿块的性质、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综上所述,医生根据患者典型的症状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可以对卵巢癌做出诊断。
是指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女性,青春期前不发病,绝经后异位病灶可逐渐萎缩退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人附睾蛋白4水平多正常,可通过超声检查明确病灶位置、大小,从而与卵巢癌鉴别。
卵巢的良性肿瘤占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的1/4~1/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生育年龄妇女。病程较长,肿块逐渐增大,一般无腹腔积液,无异常消瘦或贫血,而卵巢癌可能会出现下腹不适、腹胀、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消瘦、贫血等症状。
卵巢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同时辅助以化学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仍缺乏病因治疗。
一线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多西他赛等药物,适用于上皮性卵巢癌,可首选紫杉醇联合卡铂进行治疗,不能耐受紫杉醇毒性者,可选用多西他赛或多柔比星脂质体+卡铂联合应用的化疗方案;除了紫杉醇和顺铂外,此外可选择博来霉素、依托泊苷等药物进行治疗,适用于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适用于一线化疗无效或卵巢癌复发者,治疗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常选用的化疗方案为非铂类单药,如多柔比星脂质体、多西他赛、吉西他滨等联合贝伐珠单抗进行治疗。
常用的靶向药物有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利,可用于对铂敏感的复发卵巢癌的维持治疗,使用后可能发生贫血、恶心、呕吐和疲劳等不良反应,此外还有尼拉帕尼,可用于至少接受过两线或以上的含铂方案化疗,并且最后一次化疗有效的复发卵巢癌的维持治疗。
常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包括贝伐珠单抗,可用于卵巢癌的一线治疗、铂敏感或铂耐药复发卵巢癌的治疗,患者服药后可能会出现高血压、蛋白尿等。甲磺酸阿帕替尼也是常用的抗血管生成药,对卵巢癌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激素药物包括来曲唑、他莫昔芬、高效孕激素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可用于无法耐受化疗或化疗无效的复发患者。
全面分期手术适用于早期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手术目的在于切除肿瘤、评价预后、制定化疗方案等。医生在腹部作纵形切口,打开腹腔后,首先取腹腔积液或腹腔冲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查,之后全面探查腹盆腔内脏器,取可疑部位进行活检,最后切除病变部位,为避免肿瘤破裂,手术中应尽量完整地切除肿瘤。
如果卵巢上皮癌患者比较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对于低级别浆液性癌、G1子宫内膜样癌、性索间质肿瘤可行单侧附件切除+全面分期手术,保留健侧附件和子宫。有生育要求的任何期别的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如果子宫和对侧卵巢正常,都可以保留生育功能。
适用于术前或术中评估有卵巢外转移的中晚期患者。手术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的肿瘤,降低肿瘤负荷,提高化疗疗效,改善预后。腹腔镜有助于评估初治患者能否达到满意减瘤术,如果经评估不能达到满意的减瘤术,可以考虑新辅助化疗。
卵巢恶性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差别很大,卵巢内胚窦瘤、未成熟畸胎瘤、胚胎癌最不敏感,卵巢上皮癌中度敏感,无性细胞瘤最敏感。但由于化疗效果好,腹、盆腔放疗的副作用较大,放疗已很少用于卵巢恶性肿瘤的初始治疗。
卵巢癌总体预后较差,一般很难治愈,早期5年生存率较高,晚期容易复发及转移,部分患者会出现放疗后的不良反应,需要定期复查。
卵巢癌能否治愈的影响因素很多,但总体来说很难治愈。
早期卵巢癌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中晚期,可达80%以上,晚期卵巢癌患者多在1年内复发。
卵巢癌患者在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的前2年,应每3个月复查1次,第3~5年每4~6个月复查1次,第5年后每年复查1次,复查时可能会做超声检查、CT及核磁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卵巢癌患者的饮食调理主要以清淡为主,进食有营养的物质,提高患者抵抗力,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患者病情或再次诱发卵巢癌。
在饮食方面,卵巢癌患者要注重合理搭配,宜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少食多餐,宜进食清淡的食物,限制饮酒、戒烟。
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
卵巢癌患者应注意术后及用药护理,日常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还需避免发生感染或在感染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及处理等,此外,还要注意保护照射野皮肤,以免引起放射性损伤。
患者应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多休息,避免劳累,适当增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人体质。
放疗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红疹,在日常生活中,应着宽松衣物,避免摩擦此处,以免造成皮损。
术后患者应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盲目和滥用药物,更不能私自停药。
患者应随时监测自身状态,若出现持续腹痛、腹胀,触摸腹部有肿块等症状加重情况或出现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告知医生。
卵巢癌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慌、烦闷等情绪,家属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放松身心,调节身心健康,使患者树立对抗肿瘤的信心。
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非必须暴露照射野的范围,以免引起放射性损伤。
卵巢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在出现症状的时候,早期进行检查,对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还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情、口服避孕药、做好节育措施、母乳喂养等方法进行预防。
对于初潮早、无生育史的女性,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格检查,如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卵巢癌可见于各年龄段的女性,因此在出现腹部不适、腹胀等情况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排除卵巢癌。
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情,过度的紧张压抑状态会使人体处于反正常的功能状态。
口服避孕药可降低卵巢癌的风险。服药时间越长,风险就越低。
其他形式的节育措施,例如输卵管结扎(绑有输卵管)和宫内节育器(子宫内节育器)的短使用,也与降低卵巢癌的风险有关。
与未怀孕的妇女相比,在26岁之前怀孕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较低,母乳喂养也会降低卵巢癌的发生风险。
4160点赞
[1]徐丛剑.华克勤.实用妇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57-571.
[2]郑伟.心理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80):362-363.
[3]王禹涵,李佩玲.卵巢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8,246(12):163-16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