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血管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来自外界的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本病人群普遍容易发生,但尤其好发于长期从事危险工作者,比如建筑工人、高空作业者、司机等,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或淤血。当动脉损伤引起肢体急性缺血,组织缺氧时可出现肢体的剧烈疼痛,缺血1~2小时后,肢体感觉麻木或消失。缺血4小时肌肉麻痹,失去收缩功能,当失血量大时可引起休克,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本病一般选择急救止血处理,必要时可手术治疗,也可选择药物对症处理来辅助治疗,本病为急性疾病,发展迅速。如患者积极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不影响自然寿命,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截肢或死亡。
比如刀伤、枪弹伤等锐器伤。如果动脉和静脉同时受到中度的锐性损伤,则可能引起损伤性动、静脉瘘。重度损伤时血管发生断裂,由于断端的环行强力纤维的收缩和血栓堵塞血管断端开口,使开始的大出血在短时间内可暂时自行停止。其主要危险在于再出血和肢体远端的严重缺血、坏死。
多见于撞击伤、医源性损伤,重度血管损伤造成血管内膜撕裂、分离、卷曲及血栓形成,早期即出现血流障碍和远端肢体缺血或坏死。
主要表现为血管壁的部分外膜和肌层受到损伤,或血管内膜轻度挫伤。
主要表现为血管壁部分裂伤或内膜、肌层的挫伤。
主要表现为为血管壁全层切断或内膜撕脱、卷曲与血栓形成阻塞,甚至血管完全断裂。
四肢血管损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急性疾病,主要病因可以归纳为直接暴力损伤和间接暴力损伤,好发于建筑工人、高空作业者、司机。
一般是由于锐性和钝性暴力直接作用再四肢血管造成的损伤,其中锐性损伤是由尖锐的利器直接伤及血管而造成的血管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多为开放性或穿透性的损伤。钝性损伤是指的钝性暴力撞击而造成的血管损伤,多不伴有皮肤的伤口。
一般是由于暴力的传导,导致附近或者远处的血管发生过度牵拉、伸展或扭曲而造成的损伤。
四肢血管损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急性疾病,临床该病发病率占血管损伤的44.4%。其中上肢血管损伤占18.4%,下肢血管损伤占26.0%,下肢动脉损伤较上肢动脉损伤多见,最经常受到损伤的血管是肱动脉、股动脉及腘动脉。
建筑工人在工地上容易受到来自钢筋或水泥的伤害,发生意外事故导致四肢血管损伤。
发生高处坠楼伤的概率比普通人大。
发生车祸伤的概率比普通人大。
四肢血管损伤常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或淤血,当动脉损伤引起肢体急性缺血,组织缺氧时可出现肢体的剧烈疼痛。缺血1~2小时后,肢体感觉麻木或消失,缺血4小时肌肉麻痹,失去收缩功能,当失血量大时可引起休克,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开放性血管伤可引起外出血,如果是喷射性的鲜红色血液则为动脉出血,出血量大时可引起休克。如果是向外溢出状的就是静脉出血,广泛渗出为毛细血管出血。
静脉血血流回流受阻时,局部皮肤明显发绀。
休克早期时可表现为皮肤苍白、四肢阙冷,伴有心跳加速,尿量减少,这时的血压可正常或稍高。休克期时时表现为血压进行性的下降、意识模糊、全身皮肤明显发绀等症状。
动脉发生损伤时可引起肢体急性缺血,组织缺氧,导致肢体出现剧痛。缺血1~2小时后,肢体感觉麻木或者消失,缺血4小时后肢体肌肉麻痹,失去收缩功能。
大血管损伤,失血过多导致血流量不足,较长一段时间的低压导致肾动脉缺血甚至是坏死。因此,可引起急性的肾功能衰竭。
大面积的组织损伤继发感染,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导致中毒性休克。
当血管损伤后不得到即时救治,可能造成失血性休克。
一开始会表现为剧烈疼痛,之后会出现麻木,运动力减弱等等,甚至会出现感觉完全丧失的情况,与神经细胞受到损伤或者供血不足有关。
大血管开放性损伤后会血液大量流失,导致血压降低。严重情况会出现休克,危及生命。
四肢血管损伤为急性疾病,暂未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发现有并发症的出现。
四肢血管损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急性疾病,对于高危人群(建筑工人、高空作业者、司机),如在遭受锐性或者是钝性外伤后,出现局部出血时,应及时就诊,避免病情严重导致休克、死亡。患者需就诊于外科或急诊科,经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等可以确诊,无需鉴别诊断。
如在外伤后出现局部出血、淤血、休克、肢痛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如在外伤后出现局部少量出血的症状,优先考虑去外科就诊。
如在外伤后出现大量出血、休克、肢痛等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
因为什么来就诊?(局部的出血或淤血)
最近是否有外伤?
是怎么样的外伤?
目前的精神状态、血压如何?
有没有某个部位的疼痛?
DSA可以准确诊断动脉损伤,至今也是血管损伤诊断的金标准。但因为本检查为有创性检查,操作相对复杂,不能提供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信息,并不推荐常规使用。但由于可以直接进行腔内治疗,目前仍被较多医师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项无创检查技术,可以显示血管影像并测定有无血流及其速度,是其他影像学检查所不具备的。对血管损伤具有很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在四肢血管损伤诊断中的准确率可达84.0%。由于本检查操作简单、技术成熟且为无创性,因此常被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CTA可以获得较为完整的靶血管信息,对血管损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其具有快速、图像清晰、细腻等特点,综合利用多层螺旋CT的各项后处理技术,可以更准确的了解血管损伤的情况,诊断的敏感性可达100%。
MRA利用血液流动与静止的血管壁及周围组织形成对比而直接显示血,可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与CTA、DSA相对比具有无创性、无痛性、无辐射等特点,并且利用三维动态增强MRA相对于DSA达到准确率96.67%。
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持续性监测四肢末端的血氧饱和度对血管危象的发生起到早发现、早预测的作用。当四肢血管损伤后,远端组织因缺氧导致氧合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因此监测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即可早期发现异常。
典型的四肢血管损伤症状如出血、淤血、休克、肢痛。
彩色多普勒超声、CTA、MRA示血管壁损伤、破口形成即可确诊。
此病结合明确的外伤史和辅助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无须鉴别。
四肢血管损伤作为一种进展迅速的急性疾病,本病平均治疗周期较短,最重要的处理就是及时的急诊止血,必要时可通过手术治疗,还可采用药物对症来辅助治疗。
主干血管损伤时首先要拉制出血,给予紧急止血和补血,防止和纠正失血性休克,以抢救生命挽救肢体。在紧急复苏、控制出血的前提下,须行急诊手术处理,四肢血管损伤的重建应在黄金时间6~8h内完成。
异丙基肾上腺素、苯苄胺、阿托品,这些药物适用于扩容后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但是临床症状没有好转的休克患者。使用异丙基肾上腺素、苯苄胺、阿托品等扩血管药物的前提是必须充分扩容,否则将导致血压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药物的用量和浓度也应从最小开始。
适用于算上为小裂口(动脉破口直径不超过周径1/3,修补后不会造成血管狭窄),行直接修补缝合。
断端损伤较轻,清创后断端间缺损小于2cm,适当分离后可直接吻合或切除缺损血管且对合无张力时,可直接端端吻合。
断端损伤较重,清创后断端间缺损大于2cm,无法直接吻合者,应行血管移植术(在无张力下吻合)。
腔内血管治疗,目前对血管损伤的腔内治疗包括栓塞性螺旋钢圈的应用、腔内支架及腔内血管支架复合物的应用。栓塞性螺旋钢圈主要用于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非主要动脉或肢体远端部位的活动性出血。腔内人工血管支架复合物用于治疗血管部分断裂、穿通伤、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球囊导管可暂时阻断动脉腔内血流,目前应用于邻近躯干部位(锁骨下、骨盆、股部)大血管损伤。
四肢血管损伤为急性疾病,发展迅速,如患者积极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不影响自然寿命,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截肢或死亡。
四肢血管损伤经积极治疗后基本上可治愈。
经积极治疗后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四肢血管损伤可能存在慢性出血,应注意观察血压发展变化,建议术后常规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持续性监测四肢末端的血氧饱和度3~5天,如有血氧饱和度降低,应及时联系主治医生。
四肢血管损伤患者饮食上主要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为主,宜饮食清淡、营养,注重蛋白质的摄入,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术后宜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比如青菜、西瓜、猕猴桃、红枣、青枣等,可以补充各种身体必需的维生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恢复。
术后宜多吃优质蛋白食品,如瘦肉、鸡蛋、鸡肉、鱼肉等,充分的蛋白质可以维持体内所有营养物质的平衡,有助于伤口恢复。
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忌酒,因为这些食物对血管有一定的刺激,无助于身体恢复。
四肢血管损伤患者的护理分为术后护理和日常护理,术后护理的原则是促进患肢尽快恢复、尽量避免术后伤口感染。日常护理要注意遵医嘱服药,保护结痂,充足睡眠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治疗后遵医嘱检测血压并按时复查。
严格遵医嘱服药,服药过程中,如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症状,应及时就诊。
不要用手去摸或者抠伤口表面的结痂,应静待结痂的自然脱落。
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早的锻炼。
四肢血管损伤经治疗后一般不会复发,建议每年1~2次随诊,复查四肢彩色多普勒,监测血压情况。
术后注意平卧休息,患肢制动,避免剧烈运动。
保护患肢,避免损伤部位的二次损伤。
保持外伤部位卫生清洁,及时更换清洁纱布,促进伤口愈合。
由于四肢血管损伤主要发生在外伤后,因此本病的预防主要是对有明确外伤史的患者,应早期持续监测四肢血氧饱和度,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发生外伤后可使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持续性监测四肢末端的血氧饱和度,如有不正常的下降,立即联系医生。
对于建筑工人、高空作业者、司机等高危人群,应在工作期间注意自身防护,避免发生严重外伤。
4420点赞
[1]刘群峰,余春子.血管移植三种术式修复四肢血管损伤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9年(12):173-174.
[2]陆清声,沈毓.血管损伤的诊治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2015年(08):65-67.
[3]马微,张婷婷.急性四肢血管损伤的急救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34):255+257.
[4]钟华,刘华兴,雷周琪,曾显荣.四肢血管损伤23例临床治疗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95-9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