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硬膜外血肿主要是由于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导致以脑膜中动脉为主,颅内静脉窦、脑膜中静脉、板障静脉等的颅内血管损伤所造成的颅内血肿,常于外伤第3天~3周内出现临床症状及体征。
我国目前根据外伤后症状出现的时间将硬膜外血肿分为三种。
外伤后症状出现在3天以内。
外伤后症状出现在3天~3周之间。
外伤后症状出现超过3周。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主要病因是外伤、术后并发症,外伤主要是指脑部受到撞击,术后并发症一般是颅脑手术后脑部出现出血。亚急性硬膜外血肿主要见于长期从事室外活动者、有颅部手术史者、有头部外伤史者等。
如外力直接作用的撞击伤或间接力作用造成的对冲伤。外伤可能导致颅骨骨折和脑脊液漏,使颅内压降低,硬膜表面微小血管破裂出血导致血肿形成。或者导致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的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形成血肿。
颅部手术中止血不当或缝合不严导致的术后出血。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是常见病, 多见于户外生产活动的青壮年男性,因为该类人群外伤机会更多。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患者的统计数据中,硬膜外血肿占30%,其中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占比约10.5% ,而急性硬膜外血肿(3 天内)更为常见,占比70%。多发于额颞顶区。
长期室外活动的患者头部受伤机会增加,从而出现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风险也有所增加。
此类人群容易发生术后愈合不良,颅内出血等,从而好发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有头部外伤史是亚急性硬膜血肿发生的主要病因,故此类人群也是高危人群。
青壮年男性常参加激烈、有风险性的活动,故头部受外伤机会也更多。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以进行性意识障碍为主要症状,常伴有头晕、呕吐的颅内压增高表现,还会出现脑疝,进而引起瞳孔改变,也可见神经功能的缺损。发生亚急性硬膜外血肿之后主要会合并脑脊液漏、脑水肿、颅底骨折等一系列并发症。
原发脑损伤程度较轻时,由于血肿的形成会出现继发的意识障碍,患者表现为由清醒状态逐渐演变成意识模糊。原发脑损伤程度稍重时,首先由于脑损伤造成原发性昏迷,但逐渐好转清醒,有一个“中间清醒期”,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但之后又会陷入昏迷。
昏迷前期或中间清醒期内出现的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焦躁不安。
呼吸减慢、脉搏变缓,血压升高。
当血肿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可引起脑疝,表现为瞳孔先缩小后散大。小脑幕切迹疝为患侧瞳孔的改变,当血肿发展很大,引起小脑幕切迹疝时,则出现大脑脚综合征,即血肿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血肿继续增大或水肿加重可继发枕骨大孔疝,表现为双侧的瞳孔变化。
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如偏瘫,肢体活动异常)、失明、失语等表现。
颅后窝硬脑膜外血肿可出现眼球震颤和共济失调等症状。
当血肿发展很大,引起小脑幕切迹疝时,则出现Weber综合征,即血肿引起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此时病情严重,变化急剧,短时间内即可转入脑疝晚期,有双瞳散大、病理性呼吸、去大脑强直、甚至呼吸心跳停止及死亡。
当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焦躁不安等症状时常就诊于神经外科或者神经内科,也可拨打120就诊于急诊科。影像学检查尤其是CT结果显示血肿呈双凸镜形密度增高影提示硬膜外血肿,结合患者病程时间可以确诊。需要与慢性硬膜下积液、大脑半球占位病变、脑萎缩等疾病相鉴别。
患者出现头晕、呕吐、视物模糊、肢体活动异常等症状,需及时就诊。
若出现偏瘫、瞳孔散大、意识障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就诊。
部分患者在出现呼吸减慢、意识障碍时家属拨打120后会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
三周之内有没有受过头部是否受过撞击?
患者是否是清醒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恶心呕吐、瞳孔散大、偏瘫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手术病史?
颅骨骨折发生率较高,约95%显示颅骨骨折。
CT扫描表现为呈双凸镜形密度增高影,边界锐利,骨窗位可显示血肿部位颅骨骨折,同侧脑组织及脑室系统受压,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
MRI多不用于急性期检查,显示的血肿形态与CT表现相似,呈梭形,边界锐利,T1加权像为等信号,其内缘可见低信号的硬脑膜,T2加权像为低信号。
目前主要根据病因、典型的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检查扫描结果进行诊断。
典型的症状和明确外伤史: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或者出现意识障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肢体活动异常,偏瘫等。多数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
影像学检查:首选CT,CT扫描显示血肿为呈双凸镜形密度增高影,边界锐利,骨窗位可显示血肿部位颅骨骨折,同侧脑组织及脑室系统受压,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CT扫描基本可确诊,也可选择特异性更高的MRI,MRI扫描显示血肿呈梭形,边界锐利,T1加权像为等信号,其内缘可见低信号的硬膜。凭借以上的影像学结果加上典型的临床症状及病史可以对亚急性硬膜外血肿进行诊断。
又称硬脑膜下水瘤,多数与外伤有关,与慢性硬膜下血肿极为相似。鉴别主要依靠CT或MRI。
除血肿外其他尚有脑肿瘤、脑脓肿及肉芽肿等占位病变,均易与亚急性硬膜外血肿发生混淆。区别主要在于无头部外伤史及并非相对较短的病程时间。确诊亦需借助于CT、MRI或脑血管造影。
这两种病变症状与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相似,均可有智能下降或意识障碍。不过上述两种病变均无颅内压增高表现,且影像学检查都有脑室扩大、脑池加宽及脑实质萎缩的特征,可与亚急性硬膜外血肿鉴别。
该病进行性颅内压增高表现更加显著,超过了一般脑损伤后脑水肿反应的程度和速度。病人伤后意识障碍较为突出,常表现为持续性昏迷,并有进行性恶化,少数可出现“中间清醒期”,随着脑疝形成患者继而陷入深昏迷。亚急性者,由于原发性脑挫裂伤较轻,出血速度稍缓,故血肿形成至脑受压的过程略长,使颅内容积代偿力得以发挥,因此常有“中间清醒期”或仅有继发性意识障碍。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治疗方法可依据患者病情而不同。手术治疗可以一次性清除血肿,主要有钻孔冲洗引流术、骨瓣或骨窗开颅术等方式。药物治疗主要选择的是降低颅内压的药物、营养神经药物等。
甘露醇、甘油果糖可用于脱水,降低颅内压。
神经大脑保护药物:神经节苷脂、维生素B类药物营养神经。巴比妥类降低脑部代谢率。苯妥英钠可以控制癫痫,减少发作以保护大脑。
若患者合并感染,可利用抗生素经验性抗感染,如青霉素等。
可以用利尿剂、β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等控制血压。
病情紧急时,可根据受力部位、对冲部位和临床表现分析后钻孔,置管引流血肿,降低颅压。该种方法可以最快的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定位明确,快速精确清除血肿,清除坏死脑组织,并妥善止血。该方法较前者稍慢但定位精确,血肿清除率高,多用于血肿未液化且血肿量大的患者。
如并发严重的脑挫裂伤和脑水肿,清除血肿后无法使颅内压恢复至正常,需进行去骨瓣减压。
营养治疗是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方式。手术后1~2天内按医嘱进流食,后逐渐过渡为进食半流质或普通食物,清淡饮食。应注意逐渐增加高蛋白饮食,如蛋奶类物质或大豆,必要时可服用蛋白粉。注意营养均衡,同时避免进食辛辣生冷食物。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大部分患者及时就医,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手术患者建议出院后一个月、半年、一年到医院复诊,保守治疗患者建议一个月后复诊查看颅内血肿吸收情况,然后根据血肿的吸收情况再按医嘱复诊。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经过正规治疗之后,大部分患者可痊愈,少数患者可有后遗症。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治疗及时、得当、正规,多数不影响自然寿命。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手术之后一个月、半年、一年定期到医院复查,保守治疗患者建议一个月后复诊。观察血肿是否残留,神经恢复情况,有无后遗症或者并发症。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应高蛋白饮食以促进伤口恢复和大脑、神经的功能恢复,如蛋奶类物质,必要时可重复蛋白粉来使头部创伤更好愈合,同时应注意营养均衡,不可进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手术后1~2天内按医嘱进流食,3天后若无异常可进食半流质或普通食物,清淡饮食。平时应高蛋白饮食,如蛋奶类物质或者大豆,必要时可服用蛋白粉来使头部创伤更好愈合。
忌生冷的食物。生冷瓜果蔬菜,如西瓜、甜(香)瓜、黄瓜、丝瓜、苦瓜、生西红柿、各种生梨及苹果等。各种凉拌菜如凉拌海蜇、拌凉粉、小葱拌豆腐等。各种冷饮冰棒如凉水、凉饮料、凉牛奶、冰淇淋、冰砖雪糕。
忌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胡椒、花椒、芥末、咖哩、姜、韭菜、五香粉、各种葱蒜、麻辣火锅、烤羊肉串等。
忌油腻食物如肥肉、各种油炸食品、各种动物油、花生油、奶油等。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患者的护理主要是复查脑部的CT,及时关注血肿的吸收和清除情况,按照医嘱定期复查以达到监测颅内血肿吸收的目的,同时应注意平时生活中有无头晕、头痛、焦躁不安的情况的发生,保持愉悦心情,不要焦虑和过于担心病情的发展。
口服用药:了解各类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和神经营养物质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服用。
一定要按医嘱去医院定期复查,建议患者术后按照一个月、半年、一年的频率进行复查。及时关注颅内血肿吸收情况。生活中时刻关注患者身体异常,如果患者再次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情况一定要立即就医。
生活管理:对于运动方面,手术患者手术之后严格卧床静养,根据病情评估好转后可适当活动。非手术患者也不能剧烈运动,严格遵医嘱静养。
手术患者术后CT按照一个月、半年、一年的频率进行复查以观察颅内血肿吸收情况,非手术患者建议先按照一个月的频率进行CT复查,监测血肿吸收情况并记录,再根据血肿吸收后的大小按医嘱复查。
在生活中一旦再次出现头昏、头晕、恶心呕吐、焦躁不安的情况一定要马上就医。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平时外出工作时应注意安全,尽量避免外伤。定期做好体检,出现外伤后积极就医等方式都有助于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预防。
有脑部外伤史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影像学检查和筛查,如做CT、MRI来发现是否颅内有陈旧性血肿或者新鲜的出血灶。
对于有脑部外伤史的患者应及时就诊,按医嘱进行影像学检查,以便于发现颅内隐蔽出血。
平时外出应注意走在房檐下,一旦发现高空抛物,应及时躲避,避免外伤。
避免头部外伤,激烈运动时注意保护头部,摔倒时应该双手护头。
4098点赞
[1]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黄兴华.CT诊断外伤性小脑幕及大脑镰硬膜下血肿的应用价值及鉴别诊断情况[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110-112.
[3]张建宁.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神经外科学高级教程-精装珍藏本[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09.15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