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骨炎是一种慢性局灶性骨代谢异常性病变,病因病机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外伤、炎症、维生素缺乏及矿物质代谢障碍等有关。主要变现为骨重建增加、骨肥大、骨结构异常,而导致疼痛和骨骼畸形为特点。该病多累及中轴骨骼,常见发病部位有骨盆、腰椎、股骨、颅骨及胫骨。
畸形骨炎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骨细胞受到病毒感染、维生素缺乏以及矿物质代谢障碍有关。
缺乏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代谢障碍,可导致各种骨骼疾病,对于本病有一定发病风险。
如背、扛重物、长时间站立及行走等,可能诱发本病。
本病具有明显的人种、年龄和地域性差异,英国最为常见,美国较低,而北欧、中东和日本则十分少见,40岁之前罕见,中老年人多发,具有家族遗传性,男性患病率较女性高。
流行病学显示,本病有明显人种和地域性差异,处于该地区的白人人种更易患本病。
本病具有家族遗传性,有直系亲属患本病者,更易发生。
本病中老年人多发,大于40岁者患本病风险更高。
男性发病率通常是女性的两倍,男性更易患本病。
畸形骨炎患者临床上常见症状有骨痛、头围增大、肢体感觉障碍、乏力、下肢变短等。若患者病情严重,还可出现骨关节炎、心功能衰竭、恶性骨肿瘤等并发症。
骨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可能是由于病变部位血液增加、骨膜膨胀或骨髓充血刺激等感觉神经有关,常在休息时或夜间发作,活动后缓解。
可导致头痛、头围增大。
累及椎体时可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肢体感觉障碍、乏力、甚至瘫痪。
可引起下肢变短、步态不稳和弓形腿,畸形的部位更容易造成病理性骨折。
部分患者由于腿部的病变骨骼增大和畸形,可出现邻近关节的痛性关节炎。
偶见于广泛病变的畸形性骨炎患者,病变骨异常增多的血液会给心脏造成额外的负担。
因为颅骨神经受压严重,可出现耳鸣、耳聋、平衡功能失调、面肌麻痹等症状。
极少数病人病变会发生恶变。
本病早期部分患者无症状,不易警觉,因此当出现疑似本病的症状,如关节僵硬、畸形、骨痛、乏力应及时就诊于骨科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并诊断该病可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出现关节僵硬和乏力、疲劳感,骨骼和关节疼痛,甚至骨骼畸形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的患者,出现听力和嗅觉受损、面神经麻痹、肢体感觉障碍,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视力受损、耳鸣、耳聋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眼科、耳鼻喉科等。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疼痛、麻木、无力等)
能否能具体描述目前症状的严重程度?
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家庭成员有无类似的症状?
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X线、骨扫描等检查,X线可以有效观察患者的骨骼病变程度,是否有骨骼畸形或骨质变化,骨扫描检查前先要注射放射性药物(骨显像剂),等骨骼充分吸收后用仪器探测骨骼有无放射性吸收异常,以判断有无骨骼代谢异常,比X线检查发现病灶要早。
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尿的常规检查、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甲状腺功能和激素检查等,对疾病进行综合判断。
该疾病常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可确诊。
属于好发人群的病人,出现骨痛、关节僵硬、骨骼畸形,病变部位刺痛、无力等表现。
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多升高,骨胶原蛋白分解产物、尿羟脯氨酸及吡啶啉排泄率的测定值增高。X线检查表现为局限性的骨肥大、皮质增厚、骨质硬化以及溶骨性改变,骨扫描表现为骨骼放射性吸收异常。
本病多发于青少年,以骨病损、疼痛、功能障碍以及弓形畸形为症状特点,常伴有腰、臀部、大腿皮肤色素沉着。X线显示长骨发病常在干骺端,病变髓腔呈膨胀性熔古改变,骨皮质变薄,厚薄不一,界限清楚,无骨膜反应,依靠骨组织活检可鉴别。
血管瘤一般不改变椎体大小,很少累及终板和椎弓、椎体偶有塌陷,垂直骨小梁多增加,血生化指标多正常,骨扫描有助于鉴别。
畸形骨炎的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疼痛、预防晚期并发症状和保持患肢功能,通常采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和双磷酸盐药物治疗,部分严重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可帮助修复骨骼,帮助骨骼愈合等。
对于疼痛明显,伴有痛性骨关节炎者,可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环节疼痛,如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等。
是治疗畸形骨炎的常用药物,可以减缓骨的异常分解,促进骨再造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缓解疼痛,避免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可应用于畸形有加重趋势、病变累及承重骨及邻近大关节、病理性骨折、神经受压、进行性耳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对于部分病理性骨折,严重关节炎、负重骨的严重畸形、神经受压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可帮助修复骨骼,促进助骨骼愈合等。
畸形骨炎患者及早发现、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症状都可以治愈,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此外,此病有极低恶性肿瘤的风险,患者需遵医嘱定期监测病情。
早期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
及早治疗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本病有极低的恶性肿瘤风险,可3个月后去医院进行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常用X线或骨扫描、实验室检查,后续可改为每半年1次复查。
患者应注意在饮食上多充足的钙、磷,还应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日常保证患者的营养平衡,合理安排饮食。
注意补充高蛋白、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虾仁,可补充优质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香蕉、草莓、苹果等。
少吃油腻难消化食物和熏制、烧烤、生冷、刺激类食物,如麻椒、泡菜、熏肉等,避免疾病反复发作。
畸形骨炎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受伤,适量运动,规范服用口服药物。手术患者术后要注意个人防护,定时进行病情监测,防止复发。
患者日常可进行适当锻炼,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如游泳、快跑等,可进行肌肉及未固定的关节屈伸活动轻度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以促进气血运行,防止肌萎缩的发生。手术患者在长期卧床的情况下,也尽量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活动,以促进身体各技能的恢复。
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行X线或骨扫描检查,以更好地判断病情变化的情况。
手术患者术后应注意个人防护,观察伤口的渗液、渗血情况,注意卫生,防止继发感染,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受伤,远离危险区域。定期进行骨科检查,如X线、骨扫描等影像学项目监测病情。
畸形骨炎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因此无特殊预防措施,平时可注意每年体检排查疾病,好发人群者可及早做疾病筛查。
有家族史者或处于好发人群者,可及早做疾病筛查,可做骨扫描早期发现本病。
无特殊预防措施,平时可注意每年体检排查疾病。
5021点赞
[1]孙树椿.中医骨伤学-高级教程[M].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8:661-663.
[2]宋清伟.放射医学-高级医师进阶[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444-445.
[3](美)梅西埃.实用骨科学精要[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6:411-41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