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真菌性疾病是由真菌感染所致,属于急性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排便不畅、肛周疼痛、流脓等症状,没有传染性,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饮食不健康者、有痔疮肛裂者,治疗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后,此病可治愈。
肛周真菌性疾病大多为真菌感染所致,当人体全身免疫防御功能降低时,此病即可发生,且真菌适宜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例如肛周附近。
真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主要为外源性传染,当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或者重症感染时,会引发此病。而免疫功能低下者、饮食不健康者、有痔疮、肛裂者,为此类疾病的好发人群。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接受大量激素治疗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造成真菌感染。
本病目前无权威统计学资料。
主要为外源性传染,通过接触感染了真菌的的衣物间接传染。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是许多疾病发病的病因,其中也包括肛周真菌性疾病,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真菌侵犯肛周组织。
有痔疮、肛裂的人更加容易患上肛周真菌性疾病,主要是痔疮、肛裂会出现肿胀、疼痛、出血,如果排便后不注意肛门的清洁卫生,裂口就很容易受到真菌感染而发生严重感染,导致患上的肛周真菌性疾病机会更大。
肛周真菌性疾病的典型症状是排便不畅、肛周疼痛、流脓等症状,患者排便时,粪便可伴有血液。当肛周真菌性疾病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败血症、肺炎等并发症。
肛周真菌性疾病的患者,由于肛周附近真菌的感染导致疼痛,当粪便排出肛门时,刺激肛门导致剧烈疼痛,患者不想排便,导致排便不畅。
肛周真菌感染后,出现肛周炎症反应,导致疼痛。
当真菌感染严重破坏组织时,损害破裂而排出脓性黄白色汁液坏死物。
肛周真菌性疾病的患者排便时,粪便伴有血液。
败血症是指各种真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症状。
肛周真菌性疾病的患者病情严重时,真菌可延血液循环上行至肺部,引发肺炎,出现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
对于高危人群,免疫功能低下者、饮食不健康者、有痔疮、肛裂者,出现肛周真菌性疾病的症状时,如排便不畅、肛周疼痛、流脓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相应检查,以明确是否为肛周真菌性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者、饮食不健康者、有痔疮、肛裂者,进行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一旦体检中发现肛周真菌性疾病的体征,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排便不畅、肛周疼痛、流脓等症状,高度怀疑肛周真菌性疾病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肛周真菌性疾病的患者,若出现败血症、肺炎,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肛肠外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肺炎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呼吸内科等。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肛周疼痛持续多久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排便不畅、流脓等)
有没有疫区接触史?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多采用10%氢氧化钾溶液,可溶解其他细胞成分,提高真菌检出率。
取肛周分泌物置于玻璃片上,加1滴生理盐水或10%氢氧化钾,显微镜下检查找到芽胞及真菌菌丝,阳性检出率30%~60%。
取分泌物接种于培养基上,査出真菌可确诊,阳性率更高,但不常规应用。部分病人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而显微镜检査阴性或反复复发,并可采用培养法加药敏,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性同时指导进一步敏感药物治疗。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以及检查结果有助于确诊:
典型的肛周真菌性疾病症状:排便不畅、肛周疼痛、流脓等症状;
辅助检查真菌培养法培养出真菌即可确诊。
肛周脓肿是发生于肛门、肛管和直肠周围的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属于细菌感染,真菌培养法可鉴别。
肛周真菌性疾病在临床上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轻重选择治疗方式,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另外消除诱因,选择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药物,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决定疗程长短,且对症治疗也有一定的帮助。
对有明确病因的肛周真菌性疾病患者需立刻进行对因治疗,了解肛周真菌性疾病发生的诱因并及时消除,如真菌感染等。
出现败血症的患者,予以支持治疗,对于肛周真菌性疾病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措施包括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给予高糖、低脂、低蛋白营养,补充足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如出现败血症、肺炎时,应同时治疗此并发症。
方法是用碱性溶液如2%~4%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肛周或坐浴。
又称三苯甲咪唑,抗菌作用对白色念珠菌最敏感。普遍采用克霉唑的乳酸配方单剂量肛门给药,使用方便、疗效好,且孕妇也可使用。
5-氟尿嘧啶的抗真菌作用机制为抑制胸腺嘧啶合成酶,阻止DNA的合成,从而抑制真菌细胞的生长。
本病无手术治疗。
肛周真菌性疾病的患者出现肺炎时,应对症治疗,止咳排痰。
肛周真菌性疾病患者的预后与病程长短、病情程度及治疗有关,经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肛周真菌性疾病患者都能实现治愈,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需要注意的是,肛周真菌性疾病治疗结束应该追踪治疗,看疾病是否有复发的倾向。
肛周真菌性疾病患者能治愈,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感染的现象,较顽固。
肛周真菌性疾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肛周真菌性疾病治疗结束应该追踪治疗,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真菌检测,看疾病是否有复发的倾向。
肛周真菌性疾病患者的饮食以促进患者症状减轻并消退,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合理控制总热量,合理餐次分配为主。
忌烟酒,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动脉血与氧的结合力减弱,酒能助长湿热。
忌油炸、熏烤及腌制的食物,这些食物对肠道的刺激较大,容易引起肠穿孔、肠溃疡等症状。
对于肛周真菌性疾病患者的护理,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多休息,适量运动,主动学习肛周真菌性疾病的护理知识等,当出现肛周不适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并且严密观察自己的病情变化。
患者平时要特别注意肛门周围的卫生,尤其是大便以后需要用水清洁肛门,这样可以防止粪便和纸屑对肛门周围的皮肤产生刺激,从而导致症状更加严重。
如果感觉肛门处瘙痒,千万不要用手去抓挠患处,或者用衣服摩擦患处、用热水烫洗患处,这些都会导致肛门周围皮损的面积增大,导致肛门更加瘙痒,正确的做法是清洗后涂抹一些药物。
患者平时应该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勤换内衣裤,内裤要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不要穿化纤材质的内裤,内裤洗好以后需要放到阳光下进行晾晒消毒。
出现并发症如败血症、肺炎的患者,应该密切观察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尿量和皮肤色泽等。
肛周真菌性疾病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时,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执行,切忌私自更换药物。
肛周真菌性疾病患者应定期去医院体检,早预防、早发现此病,及早治疗,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去医院就诊,针对病因进行预防。
对有痔疮、肛裂者患者应彻底治疗,检査有无其他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及时发现并治疗。
改善生活习惯,如穿宽松、透气内裤,保持局部干燥及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
讲究个人卫生、不与真菌患者共用日常生活用品。
4888点赞
[1]吴在德.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79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4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