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窄性心包炎是指心脏被致密厚实的纤维化或钙化心包所包围,使心室舒张时充盈受限,从而产生一系列循环障碍的疾病,是累及心包壁层及脏层的慢性炎症的过程,其典型症状为呼吸困难、乏力、活动后气促、水肿、肝大、食欲不振、心绞痛等症状。
根据发病原因,缩窄性心包炎分为非特异性心包炎和特异性心包炎。
是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数月至数十年,一般2~4年后发展而来。
常由结核性心包炎、化脓性心包炎以及肿瘤、心脏手术、心肌梗死或心脏创伤等引起的心包炎发展而来。
缩窄性心包炎常继发于急性心包炎,有多种因素可造成,如病毒性、细菌性、分枝杆菌等感染性炎症等,好发于既往有结核性心包炎病史者、既往有心脏外科手术史者、接受过癌症放疗者、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缩窄性心包炎继发于急性心包炎,病毒性、细菌性、分枝杆菌等感染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引起的急性心包炎治疗不及时或效果欠佳,均可造成缩窄性心包炎。在我国,结核性心包炎所致的缩窄性心包炎最为常见,其次由急性非特异性、化脓性和创伤性(包括手术后)心包炎演变过来。
心包受病毒、细菌、分枝杆菌、真菌等感染发生急性炎症后,以及心脏外科手术后如果炎症控制不及时,容易诱发缩窄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发病率约占心脏病总数的1.6%,发病年龄以20~30岁最多,10~20岁其次,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5:1。
既往有结核性心包炎病史者。
既往有急性非特异性、化脓性和创伤性心包炎病史者。
既往有心脏外科手术史者。
接受过癌症放疗者。
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如红斑狼疮等。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典型症状体循环淤血的症状,比如乏力、活动后气促、水肿、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可能还会出现心绞痛、晕厥、腹水等,病史久者可出现心源性肝硬化、慢性心包压塞、心肌萎缩等并发症。
缩窄性心包炎的典型症状为体循环淤血的症状,如有出现水肿,食欲不振,腹胀,乏力,肝大,黄疸等症状,也可出现体循环和肺循环均淤血的表现,出现劳累后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也可出现脏器供血不足的表现,比如出现晕厥,黑朦,当冠脉供血不足,可出现心绞痛症状。当长期重度的心输出量减低,可出现极度乏力、体重下降、肌肉萎缩、活动能力下降等。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除上述典型症状外,还会出现晕厥、双下肢水肿、腹水、上腹部胀满或腹痛等症状。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病史较久者会出现肝淤血,继而出现肝功能损害、黄疸、肝掌、蜘蛛痣、低蛋白血症等肝硬化表现。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时心脏舒张受阻,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腹水、胸腔积液、下肢水肿等症状。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在心包缩窄的后期,会出现心肌萎缩,致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心排血量降低,出现血压下降、乏力、眩晕等症状。
对出现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者,可以到心内科就诊,对确诊为缩窄性心包炎,需要行心包切除术治疗者,到心外科就诊。
对于既往曾患有急性心包炎的患者,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腹胀、水肿等症状,应立即到就医。
手术治疗者应及时到心血管外科就诊。
由结核病所致者应就诊感染科,在结核活动静止后就诊心外科。
患者一般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者,可就诊于心血管内科。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以前是否有急性心包炎的病史?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腹胀、水肿等)
症状持续多久了?
是否合并有其他病史?(如结核、风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心肌梗死、肿瘤、心脏外科手术等)
窦性心律(常有心动过速)或房颤。
QRS波群低电压。
非特异性T波异常(低平或倒置)。
心影偏小、正常或因合并心包积液而增大。
左右心缘变直、主动脉弓小而右上纵隔增宽(上腔静脉扩张)。
有时可见心包钙化;偶尔出现胸腔积液。
可能发现心包增厚、 僵硬、钙化。
舒张早期室间隔向左室侧移动(间隔反跳)。
体静脉淤血扩张。
Dopler超声,吸气时比呼气时二尖瓣E峰速率增加(血流呼吸变异)≥25%(吸气时肺毛细血管与左心间压减小,致吸气时舒张期肺静脉和二尖瓣血流速率下降,血流量减少,呼气时呈相反变化)。
可检测心包厚度(CT 正常心包厚度测值< 2mm, MRI检测正常心包厚度可达4mm,后者反应整个心包复合物,包括生理性液体),其中CT能检出微小的心包钙化,MRI对钙化不及CT敏感,但可提供心包和心脏详细和全面的检查。
既往有急性心包炎病史者。
有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或腹水等体征者。
CT或磁共振检查显示心包增厚伴有钙化者。
注:满足三点可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
限制型心肌病:症状与缩窄性心包炎相似,鉴别主要靠辅助检查,如心脏彩超或磁共振检查示心包厚度正常,无心包增厚、钙化的表现。
与各种原因右心室衰竭和大量腹水相鉴别,后者如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结核性腹膜炎、恶性肿瘤等所致大量腹水,需要根据CT/MRI进行相鉴别。
缩窄性心包炎确诊后如果患者条件允许应尽早手术治疗,并辅助应用利尿、控制心室率等治疗,大部分患者术后4~6个月出现满意疗效,若患者明显心肌萎缩等严重病变,则治疗周期较长且预后较差。
如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可缓解腹水、双下肢水肿等症状。
常用于心力衰竭或房颤伴快速心室率者,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泵功能,减慢心率,抑制心肌传导系统,使心搏出量、输出量增加,改善肺循环及体循环淤血。
如为结核性心包炎所致者,应积极抗结核治疗,应用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规范治疗,可延缓心包缩窄的进展,行心包切除术后应继续抗结核治疗1年。
外科心包剥离手术是唯一确切的治疗,应尽早实施。感染或结核所致者,通常在心包感染被控制、结核活动已静止即应手术。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若及时行心包剥离术,可治愈且预后良好,若出现相关并发症,预防较差,建议术后病情稳定者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若能及时手术且无并发症者,可治愈;出现淤血性肝硬化、心肌萎缩等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行心包剥离术手术后病死率为5%~15%,5年生存率为80%,10年生存率为60%。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无相关后遗症产生。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有不适应及时复诊,病情稳定者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术后治疗效果好且已过4~6个月出现满意疗效者,可延长复诊时间。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应低盐饮食,忌吃油炸、油煎食物,多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控制饮水量。
忌吃油炸、油煎食物,少食动物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限制腌制食物等高盐饮食,食盐量每日应小于6克。
多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蛋清、牛奶、鱼肉等,注意口味的调节,可以少食多餐。
控制水的摄入量,避免饮水过多。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按时服用药物,同时家属和护理人群要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设备的变化,注意患者症状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每日记录出入量,记录体重,以便观察水肿好转情况,并按医嘱服药药物。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避免感冒及呼吸道感染。
注意防止受凉,以免造成病情加重。
家属和护理人群应密切关注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设备的变化,若有异常情况,及时询问主治医师。
呼吸困难患者应采用舒适的半卧位,严重者可给予低流量持续氧气吸入。
浮肿患者应加强皮肤护理,避免发生褥疮,同时严格控制液体入量,严格掌握滴速和输入量,严防心力衰竭的发生和恶化。
缩窄性心包炎是由急性心包炎发展而来,因此积极治疗急性心包炎,可预防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另外我们平时也应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缩窄性心包炎筛查的方法:急性心包炎患者治疗后应定期行心脏彩超检查、胸部CT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心包增厚或钙化的情况。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结核性心包炎规范抗结核治疗,化脓性心包炎积极抗感染治疗,及早切开引流等。
生活规律,注意休息,注意卫生,防止呼吸道感染。
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运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提高自身免疫力。
4900点赞
[1]胡大一.心血管内科学高级教程[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82-384.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内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06-30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