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质增生是指骨关节边缘上由于长期慢性损伤引起瘢痕组织增生,可产生钙质沉着变成骨质而形成的。颈椎骨质增生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食管型、交感神经型,常表现为颈部酸痛、胀痛、头晕等症状。本病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改善,大多预后较好。
由于增生的骨质压迫了颈神经根导致了相应的表现。
增生的骨质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和供血不足。
多为增生的骨质及颈部椎间盘退行性变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而引起。
颈椎前缘增生的骨质压迫了食管后壁所致。
增生的骨质压迫了颈椎两旁的交感神经。
颈椎骨质增生是颈椎退行性变的表现,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功能退化引起,不良的姿势习惯和长期伏案工作也会引起此病。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长期伏案工作的人、不良姿势的人,可由颈部外伤、风寒、先天发育不良等因素诱发。
随着年龄的的增长,颈椎及椎间盘可发生不同的改变,在颈椎体发生退化,椎间盘也发生相应改变。
由于颈部长期处于一种姿势,长期伏案工作,导致颈部劳损过度,长期慢性损伤引起骨关节边缘瘢痕组织增生导致颈椎组织增生。
坐姿不良,长时间喜欢歪头、驼背等姿势导致颈椎骨质增生。
一些病人因颈部外伤常诱发颈椎骨质增生症状的产生。
外界环境的风寒因素可以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引起颈椎骨折增生。
先天性小椎管、颈椎退变等是一些颈椎病发病基础。
现在年轻人由于长期伏案工作或姿势不良引起此病也日渐增加,目前缺乏具体的流行病学数据。
由于年龄的不断增长导致颈椎骨质增生。
颈部长期处于一种姿势导致颈椎骨质增生。
喜欢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高枕、坐位睡觉等人容易颈椎骨质增生。
颈椎骨质增生在早期多无临床表现,骨刺生长缓慢,同时骨刺还受局部周围组织的限制,如骨刺长在有动脉波动处,骨刺受动脉压力的限制就向旁边生长。而神经无波动与压力,就无限制的生长,时间一久骨刺就可压迫神经通道,出现颈部酸痛、胀痛、头晕眼花,更严重者会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
表现为颈部酸胀痛、颈部活动受限,手指麻木、无力等。
肢体麻木、无力,拿不稳东西,手指活动不灵等精细动作困难,严重者会有大小便失禁、瘫痪的可能。
表现为头晕、眼花、眼睑无力、心动过速或过慢、心前区痛和血压高、肢体发凉、体温下降等。
表现为头痛、头晕,脑缺血、有眩晕感,容易恶心、呕吐。
颈椎骨质增生患者严重的时候会有营养不良。
本病无明显并发症。
颈椎骨质增生患者多数早期没有症状,可以不予治疗,观察为主。出现颈部疼痛、眩晕,四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时及时到骨科、神经内科就诊,做体格检查、血常规、风湿免疫指标、CT、MRI确诊。本病需要与偏头痛、脑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进行鉴别。
出现头颈部疼痛、头晕眼花的情况下需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四肢麻木无力的情况及时就医。
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本病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去神经内科就诊。
目前有什么症状?(颈部疼痛、头晕等)
是做什么工作的?
经常低头玩手机或者看电脑吗?
持续了多长时间?
有没有受过伤?
可查看颈部有无歪曲、突起,有无肿块、瘢痕等,对疾病有初步的判断。
按压颈椎会有压痛,触及硬结节,帮助诊断疾病。
令患者头偏向患侧,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则出现肢体放射性痛或麻木。对根性疼痛厉害者,检查者用双手重叠放于头顶、间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为试验阳性,可帮助排查病因。
病者取坐位,头向健侧偏,术者一手抵患侧头侧,一手握患腕,向相反方向牵拉。因臂丛神经被牵张,刺激已受压之神经根而出现放射痛或麻木等感觉,为阳性,对疾病的诊断有帮助。
病人坐位,头略后仰,并自动向左、右作旋颈动作。如患者出现头昏、头痛、视力模糊症状,则提示为椎动脉型颈椎骨质增生。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风湿免疫指标等,主要是排除有无其他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
显示椎体后缘及钩椎关节部骨质增生,有的患椎病理性移位、颈椎椎管狭窄,可明确诊断。
主要是观察颈椎周围脊髓、血管的变化,严重者会压迫脊髓,对于明确疾病的病因以及明确诊断有帮助。
磁共振检查对有椎间盘突出及退行性变的患者是很好的诊断手段。
主要是看颈动脉、椎动脉的血流情况,提示血管的损伤情况。
颈椎骨质增生根据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如疼痛、头晕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即可确诊。
临床症状与颈椎骨质增生相似,临床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头痛多为偏侧,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X线检查一般可以鉴别。
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年人,头痛、头沉、头晕、耳鸣、眼花、肢麻、震颤,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即可鉴别,不会出现颈部试验征阳性。
有颈椎骨质增生会压迫交感神经,也会出现与心脏病类似的情况,通过心电图、X片进行鉴别。
颈椎骨质增生早期没有症状的时候可以不予治疗,观察为主,后期一般是对症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中医治疗改善。本病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改善。
力度要合适,按摩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消炎止痛作用,避免使用暴力按摩以免发生意外。牵引可以使用工具进行,减轻骨刺对局部神经、组织的压迫而起到暂时缓解疼痛的效果。
药物离子主要经皮肤汗腺导管口毛孔进入皮内,通过电流和药物缓解症状。
当患者出现急性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等症状,首先要减少头颈部运动,卧床休息,适当配合解热镇痛药物服用。
目前西医对本症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常采用对症处理。
主要是镇痛、控制炎症的作用,一般使用布洛芬、塞来昔布等,禁用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
改善肌肉紧张,一般使用乙哌立松,不良反应可出现全身倦怠,偶有头晕、肌张力减退等,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甲钴胺对神经元的传导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但可出现皮疹、头痛、发热感、出汗等不良反应。
当选用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较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脊髓或神经根明显受压已致使脊髓变性。
病情虽然不很严重但保守治疗半年无效或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神经根性疼痛剧烈,保守治疗无效。
上肢某些肌肉、尤其手内在肌无力、萎缩,经保守治疗4~6周后仍有发展趋势者,则应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如下:
最常用的术式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神经减压、钛笼植骨、钛板固定融合术。手术在脊髓前方直接将压迫神经的椎间盘组织、骨赘或增生的纤维组织彻底切除,直接对脊髓或神经根减压,具有减压彻底和可以扩大椎管的优点,必要时还可以切除钩椎关节行椎间孔切开减压。
通过脊髓后移而完成“间接减压”。现在常用的术式是椎板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使用颈椎侧块钛板固定或椎弓根钉棒固定,近年还有使用centerpiece固定,以保留颈椎活动度。
即内服汤药、丸药、散剂、酒剂等。
即膏贴、酒类外搽剂、熏洗、外敷等法。不论内治、外治都有一定疗效,但见效较慢,需要一定时间。
也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但是只能作为辅助治疗。
颈椎骨质增生患者经过正规长期治疗之后,可以缓解症状,手术治疗后大多都预后较好,但术中如操作不当,可出现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的后遗症。针对本病情患者一般建议自觉有症状时进行复诊。
颈椎骨质增生患者正规治疗后可以治愈。
颈椎骨质增生患者一般不会影响生命。
手术过程中如果有意外发生,可能会损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等。
颈椎骨质增生病程很长,症状缓解后一般再有颈部疼痛、头晕的症状时再来复诊。
颈椎骨质增生患者患者饮食上无特殊注意事项,可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营养均衡,少吃高糖、高脂肪,多补钙,增强骨质健康。
忌辛辣刺激的事物,恢复期间避免过油、过咸的食物。
宜高蛋白、高维生素,多吃鱼、虾、鸡蛋、牛肉等,多吃水果、蔬菜,食用谷物类和含钙类食物。
戒烟、戒酒,抽烟、喝酒对身体的危害很大。
颈椎骨质增生患者注意颈部不要受凉,要注意保暖,要适当卧床休息,减少颈部活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病如合并脊髓型骨质增生患者不宜使用按摩和牵引疗法,术后活动要佩戴护具。
很多患者都是因为坐姿、站姿或者睡姿不良引起的颈椎问题,所以要及时纠正姿势,适当活动颈部,不要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
减少用电脑、埋头等对颈部有害的动作,可以用按摩仪适当缓解,不要熬夜,保证睡眠充足,枕头要合适,最好是可以保护颈椎的枕头,以免落枕。
本病无需心理护理,患者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脊髓型骨质增生患者不宜使用按摩和牵引疗法,以免对脊髓造成进一步损伤。
术后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活动,活动时要佩戴护具。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通过改变不良姿势,不要长期打电脑或者埋头玩手机,选择合适的枕头等来预防此病。本病可针对高危患者定期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筛查预防。
颈椎骨质增生早期没有症状,一般年龄偏大或者感到颈椎不适者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筛查。
改变生活方式,不要长期打电脑、玩手机,埋头时间长后适当活动颈部。
选用护颈枕,以免落枕。
可以做运动来锻炼颈部,比如打太极、气功、八段锦等。
4211点赞
[1]田伟.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257.
[2]张立清.中医中药治疗颈椎骨质增生[J].内蒙古中医药,2011(20):38-39.
[3]程道忠.颈椎骨质增生的中药治疗[J].中医临床研究,2011,003(019):75-76.
[4]赵玉沛,陈孝平.外科学[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96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