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房心律是左心房的异位起博点取代了窦房结的起博功能,其发出的冲动完全或部分控制心脏的活动,形成的异位搏动,是在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左房心律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左心房负荷过重等患者。
左心房的自律性超过窦房结时,左心房发出的冲动可控制整个心脏搏动,形成主动性左心房心律。
当窦房结的自律性降低、冲动产生过缓或传导遇到障碍时,左心房节律点取代了窦房结的起博功能,形成了被动性左心房心律。
左心房心律常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发作,好发于既往有冠心病、风心病、先心病、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窦房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左心房心律多发生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部分健康患者也可发病。
运动、劳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时,可诱发左心房心律。
左心房心律在临床较少见,发病率在0.04%,可见于各年龄阶段。
既往有冠心病、风心病、先心病等疾病的患者。
有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窦房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左心房心律本身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会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如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还可出现黑朦、乏力等症状。
左心房心律本身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若患者有心悸、气促、胸闷、呼吸困难,提示为心脏疾病。
出现黄疸、肝区疼痛、腹胀、尿色变深、巩膜黄染,提示肝炎。
伴有感情淡漠、定向障碍、幻觉、行为言语异常,提示可能有精神疾病。
左心房心律可因原发病就诊行心电图检查时无意发现,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电生理等进行检查。
左心房心律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有胸闷、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及时治疗。
患者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以前是否有冠心病、风心病、先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史?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心悸、胸闷、胸痛、头晕等)
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
以前是否有类似发作?
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间期为0.12~0.20秒,P波的频率可波动于45~120次/分之间。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更有利于发现左心房心律。
通过对患者进行心房内电生理检测,可以了解心房内的冲动顺序和异位兴奋点。
既往有冠心病、风心病、先心病等病史。
可伴有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心电图可见与窦性P波不同的异位P波。
心电生理检查时,可发现左心房的异位起搏点。
房室交界区性心律是房室交界区性逸搏连续发生形成的节律,其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有关,心电图可见逆行P波。而左心房心律,心电图可见与窦性P波不同的异位P波。
左心房心律心室率一般在正常范围,无需紧急处理,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冠心病引起的左心房心律,可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琥珀酸美托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治疗。
风心病引起的左心房心律可应用地高辛、琥珀酸美托洛尔等药物治疗。
高血压病引起的左心房心律可应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等药物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缓慢心律失常引起的左心房心律可应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
合并缓慢心律失常且患者心室率过慢时,可考虑行心脏起博治疗。
左心房心律可转为窦性心律,单纯左心房心律可转为窦性心律则预后较好,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其预后主要与原发疾病有关。
左心房心律可自行转为窦性心律,或通过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转为窦性心律,但是患者如果患有器质性心脏病,通常难以治愈。
左心房心律存活时间与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若病情较重加上患者体质虚弱,则会影响寿命。
左心房心律的患者如有心悸、胸闷、头晕等不适应,应及时复诊,病情稳定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
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少食动物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限制腌制食品等高盐食物。
多吃蔬菜和水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应少食多餐,禁过饱饮食。
左心房心律患者的护理应从生活方面调整,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避免过度劳累,以休息为主,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缓解症状。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避免呼吸道感染。
均衡饮食,防止电解质紊乱。
按时服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况。
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必要时及时行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检查。
左心房心律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应定期复诊,同时行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左心房心律的情况。
生活规律,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情绪波动等。
积极治疗冠心病、风心病、先心病等疾病。
4753点赞
[1]胡大一.心血管内科学高级教程[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内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