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是由于腹腔中的中弓韧带压迫了腹腔大血管所致的机体功能异常的疾病。该病多发于年轻且体重偏轻的女性,常常伴随着呕吐、恶心、腹泻、腹痛等症状。同时患者具体表现包括肠系膜缺血,引起患者腹痛、体重减轻等一系列的症状。目前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改善,预后较好。
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主要是由于中弓韧带压迫腹腔大血管造成的机体异常的病症,也可由神经功能异常、胃排空延迟引起。本病好发于18~30岁体型偏瘦女性,可由体型因素、性别因素诱发。
膈肌正常工作时,其上的孔洞中有大血管、神经、食管等组织穿过,从胸腔进入帮助血液运输以及食物传导,但当膈肌上的孔洞出现异常时,可能导致中弓韧带压迫腹腔大动脉,导致机体腹腔各脏器供血不足,进而导致功能异常。
由于腹腔内部中弓韧带的压迫,导致腹腔神经节被压迫无法正常工作,引起感觉的异常和一些交感神经发生异常刺激,导致部分患者排便习惯异常改变。
大量数据统计和相关研究表明,胃的延迟排空可能于此病有关。其指的是胃内的食物不能按照正常速度运输至肠道,而引起胃内的食物滞留。
大量数据统计表明,体重指数小于18.5的人群该病的发生概率更大。其原因是体型较瘦的患者其膈肌位置相对较低,相对更容易压迫腹腔大动脉,导致疾病的发生。
据统计数据显示,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容易患病,并且患病后出现的症状也相对更加严重。
本病比较罕见,迄今为为止全球报道的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总例数为250余例。该疾病男女比例在1:3左右,年龄区间在18~30岁间,且常常多发于体重偏轻的女性。
该疾病好发于18~30岁体型偏瘦的年轻女性,且男女发病比例在1:3左右,儿童也可发病。
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作常表现出餐后腹痛、体重下降和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由于病症成因的特殊性,少数的患者也会表现出精神系统上的异常,表现出异常的情志和习惯。本病治疗不及时可合并出现侧支动脉瘤、抑郁症。
这是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最为典型的症状之一。患者常表现出与其他因素无关,常表现在饭后的上腹部疼痛,该种疼痛属于钝痛,躺卧床上或者蹲下可有效暂时缓解。
由于腹腔内大动脉被压迫,血管被压迫,导致胃的消化功能出现异常,患者常不进食却感受到饱腹感和胃胀感,常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吃进的食物。
该症状也是该病的典型表现之一。由于出现餐后腹痛的情况,患者可能产生心理障碍,害怕吃饭,进而导致体重下降。
由于血管、神经等被压迫,导致相关机体功能的异常表现。包括排便不成形、较为稀薄、每日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习惯异常等疾病表现。
与患者以往的精神状态相比,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情志的异常改变,患者常表现出顾虑多、紧张害怕、情绪低迷等不良心理。
患者可能感觉没有食欲,食量比正常人明显减少。
患者感觉疲惫、四肢无力、没有精神等。
由于大动脉持续性的被压迫,长期以往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机体相关功能出现异常反应,可能诱发侧支动脉瘤疾病的发生。
由于长期进食不畅、腹部疼痛,加上神经压迫、体重减轻等影响,长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精神情志的不良变化,诱发抑郁症。
当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出现餐后上腹部疼痛且钝痛无法缓解、体重明显持续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到血管外科、急诊科就诊,通过做肠胃镜、彩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本病需要与胃溃疡进行鉴别。
当患者出现餐后腹痛、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精神系统异常时,应及时就医。
当患者由于病情严重,严重影响精神系统导致异常,患者出现自残行为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血管外科就诊。
发生精神系统错乱患者出现自残情况时,应到急诊科就医。
什么时候发现出现这些症状的?
以前做过手术吗?
身体有没有其他不适症状?
最近食欲好吗?
进来体重有没有什么变化呀?有一直降低吗?
是否服用过什么药物,做过什么检查?
以前有没有在哪里做过什么治疗?
工作压力大吗?有没有平时出现剧烈的情绪波动?
医生将探头从患者嘴放至胃部或通过肛门放入肠道。通过胃肠镜的检查,排除患者是否是患有胃肠溃疡疾病。需要注意的是,在检查前患者需要空腹8小时以上,不可进食也不可饮水,或服用泻药排空肠道。
医生使用超声波探头放在患者腹部上方,患者仰卧位,患者需配合医生做深呼吸动作。通过检查可以有效判断患者是否体内存在中弓韧带压迫血管。
患者需要注射造影剂,通过仪器观察,医生可发现患者是否出现血管变化,判断疾病是否发生。需要注意的是,此检查不适用于碘过敏、甲亢患者和孕妇。
医生通过视诊、触诊等检查患者病情,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做准备。
通过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异常。
出现以下情况则可对该疾病进行诊断:
患者经过胃肠镜后确定不是胃肠溃疡。
患者中弓韧带有明显压迫,血管出现变形,可以诊断为该疾病。
胃溃疡和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一样,二者都会引起患者腹部疼痛、呕吐、恶心等症状,但与之不同的是胃溃疡在检查后不会出现中弓韧带压迫血管的异常,可以通过此来判断。
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药物治疗效果甚微,手术治疗是缓解治愈此病的主要方法。通过手术来解除患者动脉压迫的情况,恢复血流等方方面面的人的机体功能。本病可通过手术短期治疗改善,常用的术式有中弓韧带松解术、腹腔神经节切除术、选择性血管重建术。
布洛芬可以暂时缓解患者餐后腹痛的情况,改善生活状况,但无法从根本上治疗该疾病。要注意的是布洛芬使用后可能导致恶心等不良反应。
该药物为帮助患者做胃肠镜检查时使用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排空肠胃,方便医生检查,判断病情。
该手术指的是通过包括开腹、腹腔镜、内镜或机器人辅助在内的几种方式通过操作松解患者膈肌上的中弓韧带,解除对腹腔大动脉的压迫,恢复其血流,保证其正常供血。推荐使用腹腔镜方式进行手术,可以有效缩小创伤面积,获得更大的手术视野,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该手术是将患者腹部打开,切除患者神经节的方式来解除患者神经过度刺激,达到减轻疼痛症状的目的。该手术还可以防止患者二次形成韧带压迫带。
患者血管受到压迫,长期供血不足。该手术适用于在中弓韧带松解后腹腔血流还未完全恢复无法满足脏器需求的情况。通过重建患者对应位置血管,增加血液循环,恢复正常的血液供应,让胃、肝、肠道可以快速恢复。
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经过积极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但需要患者在术后1~2周复查腹部超声和腹部CT。
经过正规治疗,该疾病可以治愈。
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不会影响患者寿命。
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在术后应该遵循医嘱定期复查,1~2周后复查腹部超声和腹部CT等项目,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和内部血流恢复情况,观察疾病是否复发。
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术后饮食应从流质逐渐转为普食,同时注意减少食用刺激性食物,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同时忌烟、忌酒。
患者术后饮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在医生同意后应多食富含大量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
忌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患者宜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牛奶、鸡蛋、豆制品。
忌饮酒、忌烟,减少对体内器官的正常功能损伤。
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日常要注意个人卫生,适当运动,同时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憋尿和用力排便。
注意个人卫生,注意患者居住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避免患者伤口感染疾病复发。
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建议以慢跑、慢走为主。每周运动至少4次,每次30分钟以上。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减少过多说话或者唱歌,大声喊叫,避免对咽部的二次创伤。
术后患者应注意伤口的护理,避免发生感染,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时及时告知医生。
避免憋尿和用力排便,减少肠道受力风险,避免发生意外。
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目前虽然有明确的病因,但是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没有特异性的预防办法,但可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体检筛查。
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主要发病于18~30岁年轻女性,且患者多体型偏瘦,男性和儿童也会得此病,故平时对应疾病高发人群应每年进行体检,关注腹部血管等的变化,提前预防病变发生。
本病病因不明,无有效针对性预防措施。
5500点赞
[1]王贤明.中弓韧带压迫综合征的诊治新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6(6):476-480.
[2]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4-52.
[3]何俊,陈宜春,刘荣波.正中弓韧带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22(6):1087-1089.
[4]刘文徽,吴本俨.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71-72+75.
[5]张跃.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J].中国综合临床,2000:83-8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