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在特殊环境下病原菌对老年人下呼吸道产生的肺炎,这种感染在病人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是住院48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但也包括病人在住院期间感染而出院后才发病的对象。按感染的类型可以分为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和真菌性肺炎。该病起病隐匿,不似青年人肺炎所表现出明显的发症状和体征,仅表现为低热、呼吸音低、肺底部少许啰音。临床常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抗生素改善病情,预后视患者身体情况而定。
因病毒感染呼吸道引发的肺炎,一般冬春季节多见,略迟于院外病毒感染流行之后。以患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入院患者为传染源。
大多为革兰氏阴性菌所致,如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沙雷杆菌等。
常继发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之后,属二重感染。常见的致病真菌有白色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
老年人的呼吸系统形态学和功能退变,各种病原体通过污染的空气、呼吸机、雾化器、湿化器等仪器途径入侵人体,造成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好发于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呼吸功能不佳的老年人、年龄大于50岁的中老年人等,吸烟、侵袭性操作等因素易诱发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
老年人多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这些严重的基础疾病会损伤人体的免疫及防御功能,一旦因病住院,院内空气病原体分布密度高,各种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趁虚而入,导致肺部感染。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肺泡逐渐减少,肺泡管和小气管扩张,肺泡壁弹力纤维减少,胸廓和肺的顺应性降低,肺功能减退,自洁功能减退,细菌、病毒等得以滋生导致肺部感染。
院内的空气流通较差且空气中病原体分布的密度较高,老年人被病原体感染的几率增高。
气管的纤毛功能受损,腺体分泌亢进,容易导致气道内痰液及分泌物的潴留,增加感染的几率。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内窥镜检查等侵袭性操作致器官组织局部防御的屏障功能损害,细菌乘机进入呼吸道而产生感染。
机体调节或者免疫状况严重损伤,各种免疫活性物质的分泌减少,因此容易在住院期间发生获得性肺炎。
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是住院老年病人直接死亡的首要原因。我国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3%~3.4%,是第一位的院内感染(占29.5%)。老年人由于高龄体弱,全身及呼吸系统免疫、防御机制减退等原因,因此易患肺炎,该病的死亡率高达50%。
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排出大量含致病微生物的飞沫,干燥后在空气中形成飞沫核,沉降后感染。
仪器的医源性污染,呼吸机、雾化器、湿化器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消毒不完全可能将病原体带给下一部分使用的病人。
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等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在面对病原体威胁时机体不能做出较好的防御反应,容易遭到各种感染。
呼吸功能不佳的老年人,如通气或者换气障碍等肺功能不佳者,会影响肺部的自洁功能,无法将致病因素排出体外。
接受侵入性诊疗、放疗或化疗的老年人。
年龄大于50岁的中老年人,生理机能和免疫力逐渐衰退,其住院期间易患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
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表现不像青年人那样明显,一般起病隐匿,症状和体征不是非常符合,需要仔细辨别,常出现咳嗽、呼吸困难,伴有心悸、气促、痰色改变等,其并发症包括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等。
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通常起病隐匿,表现较青年人更不明显,需要仔细辨认,患者可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食欲不振、胸闷等。
还可出现呼吸音减低,肺底部少许湿性啰音、捻发音、局部呼吸音粗糙。
病毒性肺炎可伴有鼻咽部的卡他性症状,如鼻黏膜充血,咳嗽较为剧烈或者呈干性咳嗽,部分病人出现血痰、心悸、气促、紫绀等。
细菌性肺炎的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咳翠绿或者黄色浓痰,克雷伯杆菌感染时咳砖红色胶冻样痰,大肠杆菌感染时痰量较多,有异味。
真菌性肺炎患者的上述典型症状可能久治不愈,出现皮肤红斑、喷嚏增多等过敏症状。
肺部感染导致气道内的痰液和炎性物质堆积,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血氧降低伴或者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动脉的血氧浓度降低,引发呼吸衰竭。
感染导致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会导致一系列的神经精神障碍症状,包括头痛、头晕、烦躁不安、口齿不清、精神错乱等。
肺部感染容易引发应激,应激性溃疡是应激反应常见的一种,溃疡发生在消化道则会引起呕血、黑便。
老年人在住院后出现咳嗽、咯痰、低热后需要立即由医生进行诊断,完善血常规、胸部CT等相关检查,以便明确诊断,需注意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与急性肺脓肿、老年肺结核相鉴别。
老年人在住院期间出现咳嗽、乏力、食欲减退、鼻塞、流涕等症状及时告知医生,进一步检查明确感染的类型。
老年人在出院后出现咳嗽、气促、胸痛、发热的症状,严重怀疑是在院内感染的肺炎,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老年人近期有过住院,出院后轻微咳嗽,没有呼吸困难、乏力等表现可以在观察后再进行进一步诊治。
患者咳嗽、咳痰、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较明显前往呼吸科就诊。
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及神志异常如昏迷、谵妄、躁动则应立即赶往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待病情好转后可转至神经内科就诊。
今年多大岁数?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现在有什么症状?(如咳嗽、发热、乏力、鼻塞流涕、呼吸困难等)
这些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在症状发生前有在医院住院过吗?
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等病史吗?
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部分患者白细胞升高,提示有感染的存在,根据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细胞等数据可大致确定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
多表现为支气管肺炎的征象,肺叶或小叶性浸润阴影,一般为双侧肺下叶受累,病灶区可以发现斑片样阴影。主要是确定感染的部位和范围。
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诊断较为困难,痰培养或者涂片是常用的方法,显微镜下可以明确感染的致病菌,对于诊断和针对性用药都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在医院获得性肺炎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有菌血症,因此临床上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或患者处于畏寒、发热的初期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培养,可提高阳性率。
主要用于病毒诊断,不同的病毒可选用不同的方法,流感病毒可用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ELISA法进行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取下呼吸道分泌物或组织标本接种于人胚成纤维母细胞培养基中,能分离到巨细胞病毒,也可通过检查巨细胞包涵体而确诊。
CT检查在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骨髓、器官移植及老人等患者,CT往往可以早期发现病变。细菌性肺部感染的CT影像主要表现为两下肺基底段之多灶性炎性病灶,病变多为斑片状、结节状、块状及不规则状影像,部分病灶可互相融合,间有小空洞或蜂窝状改变,亦可见支气管扩张影像。当发生真菌性肺炎时,CT影像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之绒毛状炎性肿块、结节及晕环征,其周围为低密度区,CT值较病灶中心为低,但高于正常肺CT值。
属于有创检查,可以弥补痰涂片检查的不足,但对病情复杂的老年人有风险,一般不建议作此检查。
对老年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胸部X线检查等综合分析而定:
临床有导致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如接受放疗或化疗的老年人、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内窥镜检查等侵袭性操作的患者等。
老年病员在住院期间出现原发病不能解释的呼吸道症状或原发性呼吸系统感染经治疗后再发者,尤其是胸闷、呼吸困难、精神、神志异常、咯痰呈脓性、肺呼吸音变化等。
胸部X线检查显示单侧或双侧肺下叶斑片状阴影,肺叶段性为主,排除院前存在者。
根据上述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基本明确诊断。
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也可出现咳嗽、乏力等症状,但是发热表现为高热,出现寒战、乏力等,胸部CT可见肺部有含有液平面的空洞,内壁光整,周围有炎性浸润,因而与肺炎相鉴别。
由结核分歧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病,有接触结核患者的病史,也能表现出咳嗽、咳痰,但是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胸片可见空洞的形成,与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相鉴别。
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要积极地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控制病情,并对基础疾病和并发症给予全面的处理,治疗的周期根据患者身体素质而定,一般为一个月。
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对房间进行湿化,定期扣背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化痰药雾化吸入。
适当地输血或使用白蛋白、免疫制剂,提高或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鼓励患者在症状缓解后适当运动。
能够阻止病毒穿入人体细胞,阻止病毒的脱壳和释放核算,干扰病毒的早期复制,适用于病毒性院内感染的患者。
分子中含有的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的增殖过程中起杀菌作用。适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及厌氧菌引起的肺炎。
可破坏细胞壁,并在繁殖期杀菌,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强,而对人体没有毒性,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适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
高度选择性干扰真菌的细胞色素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达到杀灭真菌的作用。它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对于真菌引起的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有较好的作用。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指导病人放松和进行呼吸体操、体位引流、敲击或轻拍背部和振动胸部,为便于病人咳嗽而挟持胸部。通过一些康复动作有助于促进肺内分泌物的排出。
莫瑞伐定对治疗院内获得性肺炎有高效的抑制作用且安全性高,对多重耐药性细菌也有很好的疗效,目前尚未在国内上市。
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患者可以被治愈且寿命不受影响,感染持续加重者预后较差,患者在治疗半个月后需要积极复查,以便观察病情恢复情况。
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可以被治愈,但是患者有再次患病的风险。
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被治愈的患者寿命不受影响,感染持续加重者可能在肺炎病程中死亡。
所有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患者在治疗半个月后复查胸部CT,观察炎症消退情况。
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免疫力较低,要通过提高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摄入,提高营养增强免疫力。同时因老年人胃肠道功能减退,避免进食肥肉、油条这些含有较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增加消化负担。
多食用鱼肉、猪瘦肉、牛肉、豆腐这些高热量、具有优质蛋白的食物,能有效增强体质,改善肺炎病情。
避免进食肥肉、油条这些含有较高脂肪的食物,含有的脂肪较多的食物比较难消化,阻碍了肺炎患者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利于提高免疫力。
尽量多饮水,促进身体代谢的加快,推动炎性分泌物的排出和吸收。
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日常中要加强口腔以及皮肤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若患者治疗期间抗生素使用3~5天后症状没有改善,建议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加强口腔以及皮肤护理,防止病菌乘机入侵呼吸道而发生细菌、霉菌混合菌种性肺炎。
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引流,防止异物吸入而发生吸入性肺炎,同时翻身也可以预防褥疮的发生。
改善居住环境,保持空气清新,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注意手部卫生。另外,所有接触呼吸道黏膜的物品均应进行消毒,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
病情好转后,依医生建议,可适当进行运动,如公园散步、打太极等,尽量到避免人群密集的地方。
严格遵医嘱服药,不能擅自改变剂量或停药,同时要注意患者服药后有没有其他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定期复查。
密切关注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呼吸困难者定时做血气分析,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病进行心电监护和血糖检测。观察患者咳嗽频率以及吐痰的量和颜色。
老年人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耐药现象,若抗生素使用3~5天后症状没有改善,应当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度高的抗生素治疗。
老年人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并每年进行定期体检,在咳嗽、乏力、发热出现的早期,积极前往医院治疗,防止病情加重,住院的老年人住院期间定时通风和消毒。
老年人一年一次全身体检,患有慢性肾病、高血脂、高血压以及慢性疾病的患者定期做肾功能、肺部CT、免疫功能检测。
住院病人常规做血常规检测,一旦出现咳嗽、厌食等症状,立即完善胸部CT及咽拭子检查,明确是否有感染。
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降低,要注意营养搭配,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医院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对病原体感染的病人隔离治疗,避免病原体传播。老年人应当住较小的房间,定时通风和消毒,同时减少人员流动。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要加强气道管理,认真执行各种操作,彻底洗手和妥善处理患者分泌物,切断传播途径。
老年人应每年接种肺炎疫苗,特别是65岁上的老年人。
5019点赞
[1]王瑛.现代老年内科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60-880.
[2]吕承忠.老年呼吸内科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89-195.
[3]胡维勤.常见病饮食宜忌速查图解[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