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小关节紊乱,是一种因不正确活动或负重,从而造成腰椎小关节的微动错位,从而表现为以腰痛、腰部活动受限为主,经治疗后预后良好。
腰椎小关节紊乱主要是由于腰部不正确的活动或负重而引起,导致腰椎小关节微动错位,移动滑膜嵌顿,从而引起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好发于重体力劳动者和长期久坐的工作人员,受到风寒侵袭也易引发腰椎小关节紊乱。
长期久坐工作姿势不良,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等容易致使腰肌慢性劳损,从而降低关节稳定性,导致腰椎小关节紊乱。
腰部的肌肉受到扭伤或受寒,腰部肌肉的急性损伤,易致使腰椎稳定性下降,从而导致腰椎小关节紊乱。
风寒侵袭腰部肌肉受寒导致急性损伤。
腰椎遭到外伤引起腰椎和腰肌的损伤,使腰椎关节稳定性下降。
暂无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腰椎外伤史人群好发于长期久坐工作者、重体力劳动者、腰椎外伤史人群。
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主要以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患者往往屈身侧卧,无法挺直翻身,疼痛剧烈,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
患者会因为腰椎关节突滑膜嵌顿其中而造成对局部神经的刺激,引起剧烈的疼痛。
腰椎部位的剧烈疼痛会引起腰椎周围的肌肉和软组织紧张痉挛,从而致使腰部活动受限。
突出腰椎小关节紊乱,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导致腰椎间盘的损伤变性,从而致使腰椎间盘突出。
普通人群出现突然性的腰部剧烈疼痛、不敢屈身、无法动弹,应及时前往医院,以免关节嵌顿进一步加重,产生慢性严重腰痛和关节炎,可优先就诊于骨科,一般需要通过X线光与急性腰扭伤等疾病进行鉴别。
当普通人群长时间伏案工作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腰部紧张不适感,同时活动受限,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当普通人群遭受外伤或突然发生剧烈腰痛、无法动弹时,应立即就医。
对于急性首发的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可以前往骨科、脊柱外科、针灸科就诊。
对于慢性腰椎小关节紊乱治疗期的患者,可以前往康复科、针灸科就诊。
目前有哪些症状?(腰部疼痛、腰部活动受限)
这些症状持续多久了?
是做什么工作的?平常是不是经常坐着的?
有没有服用药物?服用了哪些药物?
既往有无其他病史?
医生触诊腰部肌肉与腰椎关节,明确疼痛部位。判断是否有神经体征,可以通过触诊初步诊断腰部病变状况。
通过X线检查可以明确观察到腰椎小关节是否存在不对称、嵌顿等病变情况。
对于部分患者可通过腰部CT核磁进一步进行诊断,以与其他疾病进行区别。
可通过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进行诊断,具体如下:
患者有慢性腰肌劳损史,急性外伤史。
患者腰部出现剧烈疼痛,同时活动受限。
X线检查等影像学观察到腰椎小关节不对称,存在关节嵌顿等情况。
满足第2点和3点即可确诊腰椎小关节紊乱。
急性腰肌扭伤,也可表现出突发性的剧烈疼痛,以及活动受限,但急性腰肌扭伤多,不涉及腰椎关节的病变,可通过X线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表现为腰部的疼痛和活动受限,但起病多较缓慢,是一种腰椎间盘变性而导致的腰部疾病,可通过X线等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来进行治疗,其中康复手法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经治疗后可立即缓解疼痛,患者治疗周期较短多在1~2周。
腰椎小关节紊乱可以将药物注射进身体软组织内,来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方式。药物有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麻醉药物来进行局部麻醉治疗,达到消除局部疼痛,缓解肌肉痉挛的目的。还有可以采用例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可以有效的消除炎症,松解局部粘连。
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
医生使用腰椎正位扳法、腰椎旋转扳法,将腰椎嵌顿的关节恢复原位,利用推、拉、揉、拨的方法,放松患者的腰部肌肉,缓解和消除疼痛。对于急性和慢性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都可适用。
医生可选取肾俞、腰阳关、夹脊穴等穴位进行针灸针刺,通过捻转提插的针灸手法达到镇痛解痉的作用。对于急性和慢性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都可适用。
通过红外线的加热功能来对损伤的腰椎腰部肌肉进行热敷,以缓解疼痛,促进恢复。适用于慢性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
腰椎小关节紊乱多为急症,患者经治疗后一般即可治愈,预后良好,不会影响寿命,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腰部的反复慢性疼痛,患者应按医嘱进行复诊。
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治愈。
腰椎小关节紊乱不影响患者寿命。
部分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可能会形成腰椎关节的慢性无菌性炎症病灶,在受累、受凉等刺激因素下,会出现腰部的反复慢性疼痛和活动受限。
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在急性期时应每天到医院的康复科进行治疗,急性期后应3~6月复诊一次。
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无特殊饮食宜忌,遵循营养均衡的饮食原则即可。
对于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应多卧床休息,避免再次损伤,急性期缓解后应配合相应的康复动作进行康复训练,以便提高腰椎关节的稳定性,同时患者也要进行自身症状的监测,不适随诊。
对于腰椎小关节紊乱的患者,卧床休息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避免运动。
在急性期过后,患者应进行适度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腰部肌肉原有的支持稳定功能,从而提高腰椎关节的稳定性,避免疾病的复发。
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可通过临床表现,如疼痛程度、活动程度,进行监测,若患者出现疼痛加剧、活动受限程度加大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对于处于急性期疼痛剧烈,难以移动的患者,应寻求专业帮助。
对急性期后的患者应遵循适度运动的原则,避免重体力劳动,以防复发。
腰椎小关节紊乱的预防较为重要,尤其是对于伏案工作者或重体力劳动者,要及时进行检查,并在平常多注意腰部的放松活动。
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久坐的工作者,应每年进行X线检查作为腰椎小关节紊乱的早期筛查。
对于伏案工作者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应起身活动,放松腰部肌肉,避免腰部长期保持同一姿势。
平常应加强对腰部背部肌肉的锻炼,增强腰肌的稳定功能。
做好腰部的保暖工作,避免腰部遭受风寒侵袭,从而造成损伤。
4302点赞
[1]吴山,范志勇,田强,等.提拉旋转斜扳法治疗混合型腰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12):14-16+35.
[2] 胡志立.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80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4(5):52-53
[3] 程振伦,李雪辉,王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08(031):57-59.
[4]张天东.腰椎小关节紊乱的保守治疗[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1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