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骨化性肌炎为进行性骨质结构于肌肉、结缔组织内沉积所引起的肌肉硬化、趾、拇畸形的一种疾病。最主要的病因是肌肉和骨头的创伤。外伤性骨化性肌炎的临床表现为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等,部分患者局部可摸到肿块,严重者可导致受累关节畸形。该病及时治疗完全可以治愈,一般不留后遗症。
一般按照疾病的进展阶段,将其分为早期、中期、晚期。
受伤后3~8周,受伤部位疼痛感但肌肉活动不受限。
受伤后2~7个月,虽然有疼痛感,但肌肉活动程度减弱。
在受伤7个月以后出现,此时肌肉萎缩,出现异常骨头。
外伤性骨化性肌炎的主要病因是肌肉和骨头的外伤,其中好发人群是重体力劳动者和对抗运动者等,手术史可诱发该病。
外伤包括暴力击打导致的外伤和进行过手术治疗后所致的创伤,前者会使肌肉和骨头附件的组织受到伤害并出现血肿。之后会刺激机体产生成骨细胞,从而在肌肉附近出现外伤性骨化性肌炎。
儿童发生肘部骨折时,由于此处骨膜比成人较厚,故产生血肿机化之机会亦多,所以容易发生此疾病。
在受伤以后,骨膜发生撕裂的情况,同时在骨膜撕裂处形成骨痂,使其形成血肿,发生此疾病。
软骨或者骨组织形成以后,容易使组织发生堆积最后出现血肿的情况。
手术史,手术治疗后的人群会造成创伤,容易诱发外伤性骨化性肌炎。
外伤性骨化性肌炎是一种外伤后,在肌肉中、肌肉旁及关节附近出现异常骨头的一种疾病,好发人群是重体力劳动者和对抗运动者,该病无相关资料显示相关年龄和季节。
比如建筑工人,工作环境易导致人受伤,出现重物坠落砸伤,摔倒的磕碰伤都会导致该病。
比如拳击运动员、武打片的演员,容易受到外伤,导致外伤性骨化性肌炎。
外伤性骨化性肌炎的临床表现为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等,部分患者局部可摸到肿块,严重者可导致受累关节畸形。
初期受伤部位皮肤发红、肿胀,并出现疼痛,持续时间长。
该病后期可出现肌肉僵硬,病人感到肌肉伸缩不灵敏,触摸起来有硬块。
病变累及到关节出现活动受限或者关节活动的范围减小。
部分患者局部可摸到肿块。
受累关节畸形,由于病变累及到关节,出现受累关节活动受限,慢慢发展为关节畸形,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还可能会发生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当患者出现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时,患者应向医生提供详细病情。医生通过X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超声检查及放射核素显像检查来明确诊断。需与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相鉴别。
患者出现疼痛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患者出现肌肉僵硬时应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时应立即就医。
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
患者出现疼痛伴肌肉僵硬时应及时去骨科。
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时应立即去急诊科。
您是做什么工作的?
最近有过剧烈运动吗?
现在疼痛的部位在哪里?
不活动时疼痛会不会减弱?
之前有没有进行过治疗?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症状体征,医生通过按压关节和触摸病变肌肉,同时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观察患者的主、被动活动来进行初步诊断。
检查患者的皮下肿物是否为异常形成的骨头,可以通过该检查直观观察肿块。X线检查的特征是受伤后不久可出现局限性肿块。伤后3~4周,在肿块内显示毛状致密象,其临近骨将显示骨膜反应。伤后6~8周,病变边缘部清楚地被致密骨质所包绕,而具有新生骨的外貌。伤后5~6个月肿块收缩,因而肿块与邻近的骨皮质和骨膜反应之间显出X线透亮带。
可以断面扫描,能够更清楚直观地观察肿块的内部结构及肿块和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排出其他病变。
准确率更高,通过该检查可更直观地观察患者病变部位,从而判断是否患病。
侧重于检查病变的范围,检查患者皮下是否存在局限的肿块的性质,因超声检查显示正常的肌肉组织中可以看到血管,而异常形成的骨头中极少有血管。
可以早期诊断该病,医生通过将少量放射性物质注射到患者体内来检查患者肿块,最早可在该病发病一周时诊断。
之前从事哪方面工作,有没有做过剧烈运动,有没有进行过手术治疗的病史等。
根据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来初步判断。
通过X线检查和CT检查可明确骨化性肌炎到什么程度,通过核磁共振检查来判断其关节周围韧带及软组织情况。通过超声检查可以确定病变范围,因此结合三者可明诊断外伤性骨化性肌炎。
为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患,有时表现为家族性疾患,男性较多见,常发病于婴儿或小儿,于生后几岁就被发现患此疾病。早期症状为受累部疼痛、热、肿胀,而后常于背、颈、肩部皮下组织内出现硬块,剧烈疼痛或压痛。而外伤性骨化性肌炎首先不是家族遗传,其次好发人群为重体力劳动者和对抗运动者,具体两者应根据影像学检查来具体鉴别诊断。
由于细菌毒素或病毒的作用,引起肌肉变性钙化面成,发生于烧伤和毒血症后,常见于烧伤肢体的大关节周围。也可发生于病毒性脑炎后,好发于肘部,而且往往两侧对称。临床上有烧伤或病毒性脑炎的历史,局部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直至关节强直,生活不能自理。检查时可扪及骨性肿块,不活动,压痛不明显,病变关节处于强直位。全身其他关节活动好,无畸形。X线片示病变处软组织内有骨化影象,密度较均匀,骨化组织有成熟骨板形成,与周围软组织分界明显,边缘清晰。有时与正常骨皮质之间有界限模糊不清的阴影。
多与病骨呈广基相连,病变与病骨间不象骨化区与邻骨间具有完全分离的透亮带,骨旁型成骨肉瘤的中央部分和骨相接触的基底部钙化一般较明显,边缘较模糊,而且生长速度快。临床上两病表现各异,故不难鉴别。
为一种罕见的结缔组织肉瘤,其X线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缘较清楚的块状肿瘤影。该瘤X线影像与骨化性肌炎的中央骨化不成熟影较淡,
周围骨化成熟影较致密的规律恰相反,故也不难区别。但早期两者不易区别,需随访观察。
外伤性骨化性肌炎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辅以放射治疗。常见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及塞来昔布等,主要手术方式有异常骨质切除术。
患者应多注意卧床休息,防止加重病情。
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药、抗血小板聚集药。适用于减轻组织炎症、肿胀以缓解疼痛。制剂有片剂、肠溶胶囊、泡腾片等。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尤其当药物血浓度>200μg/ml时较易出现不良反应。血药浓度愈高,不良反应愈明显,对本品过敏者和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为解热镇痛类,非甾体抗炎药。用于治疗关节和肌肉病变,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用。 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后肾脏不良反应增多,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
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常用来抗炎和镇痛。塞来昔布胶囊通过抑制环氧合酶,使组织的致炎因子前列腺素合成减少,从而发挥抗炎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关节炎、缓解骨关节炎,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痛、头晕,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比较少见。
手术将病变的组织切除,成功率达75%~80%,恢复病人正常关节活动度和肌肉的力量。刚刚手术以后的病人,必须要积极的进行换药、碘伏消毒,防止感染。另外,需要积极的进行抗凝,预防血栓。同时术后需要4~6个月的康复治疗。
用放射线照射受损部位,可以抑制异常骨质形成,从而治疗该病。也可在手术后使用,减少该病复发。
外伤性骨化性肌炎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加上后期积极康复训练,预后良好,一般无后遗症。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出现并发症,则预后较差,同时增加治疗费用及延长治疗周期。
外伤性骨化性肌炎经过正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可治愈。
若严重者影响生活质量,一般不影响生存期。
若延误治疗出现并发症,则会导致关节畸形,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易造成抑郁。
一般每3~6个月复查影像学检查,期间一旦症状加重,应及时就诊。
外伤性骨化性肌炎患者饮食上应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宜吃蛋白质及钙、铁丰富的食物,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宜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比如鸡蛋、牛奶、羊肉及牛肉等。
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适量维生素,比如香蕉、苹果、油桃等。
宜多吃钙、铁丰富的食物,补充微量元素,比如瘦肉、鱼类、牛奶和核桃等。
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防止伤口加重感染,包括咖啡、可乐、酒、辣椒、酸味水果等。
外伤性骨化性肌炎患者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负重、避免参加剧烈活动,术后保证避免伤口感染。应密切关注病变关节的活动程度,止疼药物与抑制骨化形成的药物,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
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等待恢复后进行日常活动时,上肢避免抬重物,下肢避免行走。
若手术治疗后,应保证伤口的清洁卫生,及时换药,防止加重感染。
患者应视自身条件,循序渐进地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切勿自行康复锻炼。
患者应密切关注病变关节的活动程度,若复发,应及时就医。同时应每3~6个月复查影像学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法。
患者应保持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做到不急躁、不易怒、心态平和、豁达开朗。
止疼药物与抑制骨化形成的药物,应该严格按照医嘱服用,不可以为了止疼而超量服用。
外伤性骨化性肌炎的预防关键在于避免引发的诱因,针对重体力劳动者,应注意安全。同时应定期体检筛查,防患于未然。
针对重体力劳动者和对抗运动者进行每年定期体检,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防止引发严重并发症。
针对重体力劳动者,应注意安全,遵守规章制度,防止发生事故,也可通过佩戴安全帽等防护用具降低外伤几率。适时休息,缓解肌肉疲劳。
针对抗运动者也应佩戴防护用具,注意多休息,让关节和肌肉有所缓解,降低该病发生。
对于之前做过手术的人群,应在手术后悉心护理伤口,减少创伤,防止诱发该病。
4144点赞
[1]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98-102.
[2]刘玉村,朱正纲.外科学,普通外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03-109.
[3]裴福兴,陈安民.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59-164,125-12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