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性心肌炎是伤寒常见并发症之一,其机制可能为伤寒杆菌直接作用于心肌或内毒素损害心肌。患者可出现高热、心悸、胸闷、气短、血压降低等症状,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并进行对症治疗。轻症患者预后良好,重症患者可能预后较差。
引起伤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因为伤寒杆菌感染,感染病菌可经手、口进行传播,本病多见于患有伤寒的青少年及儿童。
重症伤寒导致伤寒性心肌炎,系伤寒杆菌的内毒素对心肌损伤的结果等。
伤寒性心肌炎系伤寒杆菌的内毒素对心肌损伤的结果,伤寒病终年可见,但多发于夏秋季节。一般以青少年及儿童多见,40岁以上的成人病例相对少见,3.5%~5%的伤寒患者可出现心肌炎的表现。
伤寒患者粪便中的一些病毒,排出后常污染水源、食品、衣物、玩具、用具等,当健康人接触了这些物品时,会通过手、口途径进入人体,引起消化道病变。
伤寒性心肌炎多见于患有伤寒的青少年及儿童,可能是由于此类人群免疫力较低导致,而成年患者相对少见。
伤寒性心肌炎患者多出现高热、心悸、胸闷、气短血压降低等症状,严重患者可能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等疾病。
伤寒性心肌炎患者可出现心音低钝、心动过速,典型伤寒者应为相对性缓脉、奔马律。可有期前收缩,患者可诉高热、心悸、胸闷和气短,心浊音界可轻度扩大,血压降低,但严重心功能不全少见。
伤寒性心肌炎患者可出现心率加快,期前收缩等表现,心电图上可显示P-R间期延长,S-T段偏移和T波改变等。常伴有心悸、头晕、胸闷等症状。
重症的伤寒性心肌炎由于心肌受病毒侵害的范围广,心肌细胞损害严重,可出现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伤寒性心肌炎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是心脏性猝死的原因,患者可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散大、脉搏消失、心脏骤停等表现。
伤寒性心肌炎的发病较急,当伤寒患者出现高热、心悸、胸闷、气短、血压下降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通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以确诊。本病需要与风湿性心肌炎、β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原发性心肌病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伤寒性心肌炎患者可以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血压下降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大多数患者就诊于心血管内科。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有无感染伤寒?
有无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
是否有其他病史?
白细胞总数常降低,一般为(3~5)×10^9/L,分类计数见中性粒细胞减少伴核左移,淋巴,单核细胞相对增多,嗜酸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尿常规可有轻度蛋白尿,偶尔可见少许管型。
便常规在肠出血的情况下,可有便潜血或血便。
进行伤寒杆菌的病原学检查是确诊伤寒的依据,检材可取自血液、骨髓、尿、便及玫瑰疹刮出液等。
可出现阳性指征。
可检测伤寒杆菌的各种抗体。
常见窦性心动过速,可出现P-R间期延长,ST-T改变等心肌损害表现,期前收缩也不少见,偶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
可发现室壁运动减弱和左室功能损害,偶尔可有心包积液。
凡伤寒患者出现高热、心悸、胸闷、气短、血压下降等症状时应考虑伤寒性心肌炎。若结合心电图检查发现P-R间期延长,ST-T改变等心肌损害表现,超声心动图发现室壁运动减弱和左室功能损害等即可确诊。
风湿性心肌炎常有扁桃体炎或咽峡炎等链球菌感染史,抗“O”增高,血沉降多明显增快,C反应蛋白(CRP)阳性,心电图改变以P-R间期延长较常见。咽拭物培养常有链球菌生长,且多有大关节炎,鉴于风湿性心肌炎常有心内膜炎,因此二尖瓣反流性收缩期杂音多较明显,且可因瓣膜水肿。炎症出现舒张期杂音(Carey Coombs杂音),若心脏扩大不明显,而杂音较响亮,则风湿性可能性更大。伤寒性心肌炎虽有心肌炎的表现,但多有典型的伤寒病表现,心脏无舒张期杂音,心电图可有ST-T改变,P-R间期延长及T波改变等。白细胞总数偏低,从血液、骨髓、粪、尿或玫瑰疹刮出液中培养出伤寒杆菌,注意从以上几点进行鉴别。
本征多见于年轻女性,常有一定精神因素为诱因,主诉多易变,而客观体征较少,无发热,血沉增高等炎症证据,主要表现为心电图ST段,T波改变及窦性心动过速。口服普萘洛尔后半小时即可使ST段,T波改变恢复正常。而伤寒性心肌炎心电图上有ST-T改变系心肌损害所致,口服普萘洛尔后短期内不能恢复正常。此外,β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无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等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
原发性心肌病患者可有家族史,病程长,进展缓慢,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常明显扩大,可出现动脉栓塞现象。病毒分离阴性,血清病毒中和抗体效价无短期内增高,心电图常有各种心律失常,有时可见病理性Q波。伤寒性心肌炎多发生在伤寒病程第2~3周,同时多伴有严重的毒血症、伤寒性心肌炎的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改变一般随病情好转而恢复正常。
本病与心肌炎一样可累及心肌,造成心脏扩大,均可有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冠心病多见于45岁以上的男人和绝经期后的女性、年龄大者更多见。冠心病往往有多种患病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少动、家族史等,而伤寒性心肌病多发于青少年和儿童,往往有典型的伤寒病症状和体征,细菌培养找到伤寒杆菌等可供与该病进行鉴别。
伤寒性心肌病多见于重型伤寒患者,因此一定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结合心脏的损伤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较好。
伤寒性心肌炎一般不需要作特殊处理,可酌情应用营养和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若并发严重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则作相应处理。若为伤寒杆菌性心内膜炎,则按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
治疗原发病,可应用氯霉素、氨苄西林及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抗感染治疗伤寒的同时,给促进心肌代谢的药物,如维生素、辅酶、肌苷及心肌极化液(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等。
伤寒性心肌炎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伤寒性心肌炎轻者预后较佳,但是对于重型者有可能预后比较差。会有心脏的扩大、心力衰竭的情况,患者往往会带病生存,并且在以后的生活当中也会严重的影响到生活质量。
轻者能治愈,重型预后较差。
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1个月后复查,如无不适症状,可逐步恢复工作与正常学习,但仍应注意不要劳累。
伤寒性心肌炎患者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应以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高能量、高纤维素饮食为总原则,须少食多餐,不宜进食过饱。
饮食均衡且注意饮食清淡。
忌食辛辣温热食物。
须少食多餐,不宜进食过饱。
多进食粗纤维制品,尽量保持大便通畅。
如果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及时调整饮食。
患者应注意休息,有心脏扩大并有心功能不全者,应严格控制活动,绝对卧床休息,直至心肌病变停止发展,心脏形态恢复正常,才能逐步增加活动量。
每日注意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安排好日常生活,避免过于疲劳。
患者应了解氯霉素、氨苄西林及头孢菌素类药物等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严格服药。
成人患者应戒烟、戒酒,避免增加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根据患者热型采取相应降温措施,弛张热型的患者一天中体温变化大,在不超过39C的情况下,一般以观察和补充水分为主,或适当温水擦浴。稽留热型的患者则多采取酒精擦浴、冰敷等降温,并密切观察体温及病情变化,防止体温骤降患者发生虚脱。对高热患者加强口脱护理,及时更衣保持皮肤清洁。
若患者出现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面色灰白等症状时,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预防伤寒性心肌炎的关键,就是积极治疗原发病。一旦感染伤了寒后,不可拖延,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检查、治疗,可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即可预防伤寒性心肌炎的发生。
伤寒患者均应尽早筛查,包括进行一般检查、伤寒血清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
管理传染源并切断伤寒病的传播途径。
提高人群免疫力。
在伤寒病程中,注意观察病情,早期发现伤寒性心肌炎。
4553点赞
[1]周兰英,易礼兰,姚志军,et al.老年伤寒合并中毒性心肌炎25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007):784-785.
[2]王红英.伤寒中毒性心肌炎18例临床分析[J].疑难病杂志,2006:39.
[3]禤玉善.伤寒并发中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医学文选,2006:11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