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妄想发作又称妄想阵发,在国际分类中归属于“伴有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急性多形性精神病性障碍”一类中。其是一种常突然起病,在一周内达到高峰,可能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包括女性、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居住于农村、应激、分娩后三个月、不明原因的非特定性短期发热以及夏季、病毒感染、大脑损伤、营养不良等。临床表现主要有妄想体验、意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等,可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电抽搐治疗等方法来治疗该疾病。
急性妄想发作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疾病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有关。该病好发于女性、拥有脆弱型人格的人群、长期处于高压环境的人群等。
经研究发现,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一级亲属中,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发生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中精神分裂症发病率的三倍。
包括病毒感染所造成的神经系统的破坏,大脑损伤所导致的神经系统的损伤以及营养不良所造成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全。
包括患者生活的地区较为落后,患者处于应激状态以及分娩后的三个月内,患者体内激素水平紊乱,以及社会经济地位低下所带来的心理问题。
资料显示急性妄想发作的患者多为青壮年,50岁以上者罕见,不发生于儿童。
女性较男性更易成为发病人群。
拥有脆弱型人格的人群,对于某些应激事件会表现的更敏感,因此在面临生活困境,如亲人去世等重大的应激事件时更容易表现为急性妄想发作。
长期处于高压环境的人群,由于疏于进行心理沟通和疏导,更易患急性妄想发作。
有相关疾病家族史者。
正在经历重大生活变动者。
急性妄想发作发病迅速,典型症状主要包括妄想发作、幻觉、意识障碍、情感障碍以及行为障碍等,其中妄想可单一出现,也可多种妄想同时出现。另外,妄想的发作具有反复性、突发性,可突然发作又突然缓解。
妄想常骤然发作,并迅速充分发展成为特殊的临床相,妄想的内容多样而且多变,包括被害、夸大、关系、被控制、宗教、变性等妄想均可出现,甚至集多种妄想于一身。
妄想结构松散,内容荒谬离奇或相互矛盾,有的则显得十分幼稚,而有的充满了幻想色彩,还有的富有诗情画意。
在妄想基础上,患者可出现内容各异,变化多端的幻觉,各种幻觉的内容丰富生动,尤其是幻听。患者往往被生动的幻觉所吸引,沉溺于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之中,各种想象性构思或错觉也可伴随出现。
患者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极为独特的妄想性催眠状态,此时患者明显不专心、失神、冷漠、沉思或呈倾听状态。在单身独处时,患者好像沉浸在生动的妄想、幻觉的情境中,仅从当时的外表观察,患者的神态似乎是清晰的,接触良好,定向完整,对日常的适应能力完整无缺,语言表达也清晰流畅,但实际上患者处于一种富有想象力的幻想性催眠状态中。
骤然出现的妄想实际上也反映了患者剧烈的情感体验,因此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情感障碍。有的患者出现异常兴奋激动或类似躁狂发作的表现;有的情绪低落、拒食,甚至有自杀观念;有的烦躁不安,有濒死感,上述情感症状可混杂交错,也可交替出现。
患者可出现与妄想或情感障碍有关的行为异常表现,如活动增加、大声吵闹,也可表现为寡言少语甚至缄默。
急性妄想发作的临床特征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常常突然发生,突然彻底缓解,入睡前病情加重为其特点。
普通人群突然出现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就诊科室为精神科,常规检查主要包括简明精神病量表、常规检查以及头部影像学检查。在鉴别诊断方面应与急性应激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等其他疾病相鉴别。
普通人群突然出现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需要进一步检查。
当出现妄想体验、幻觉体验,还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等并发症状,应及时就医。
当出现妄想发作、幻觉、行为以及意识障碍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前往精神心理科就诊。
妄想是突发的还是持续性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被害妄想、夸大妄想、关系妄想、幻听)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意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抑郁症,广泛性焦虑障碍)
是否存在家族遗传病史?
该量表属于精神科广泛应用的专业评定量表之一,一共有18项,按照5类因子进行记分,可以用于评定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适用于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大多数重度精神病患者,一次评定大约需要做20分钟的会谈和观察,总分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总分越高疾病越重。
通过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妄想、幻觉、行为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确定持续时间,通过询问确定发作开始时间。
对于头部进行高分辨率CT或者核磁共振的检查,用于检查头部尤其是大脑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精神科一般作排除诊断用。
当急性起病的精神病性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三个月,且精神症状不能用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分裂情感障碍、妄想性障碍及物质使用或具体疾病等所致的精神障碍来更好地解释时,诊断为急性妄想发作是合适的。
患者在病前有剧烈的或持久的不良社会心理因素存在,可有一过性妄想体验,预后良好。妄想内容与心理创伤体验密切相关而甚少改变,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在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消除后,病情即可获得改善。
症状表现以分裂样症状和情感症状为主,两类症状同时存在同样明显,常急性发病,缓解期精神状态良好,一般无残留症状,虽多次反复发病,但人格缺损仍不明显。
躁狂发作有明显的情感高涨,兴奋话多,思维联想加快,接触主动,知、情、意三者与环境相协调,妄想幻觉极为少见等均与妄想阵发有显著的不同。
起病多缓慢,存在明显的情感低落、思维迟缓、言行减少,精神活动全面受到抑制。最突出的症状源自患者的发自肺腑的内心的巨大痛苦,妄想少见且内容单调。
急性妄想发作患者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一般需长期持续性应用,常用药物有喹硫平、氯硝西泮、奥氮平等,心理治疗也有一定疗效,配合药物治疗可有效预防急性妄想的复发。
该药为抗精神病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同时对于急性妄想发作时出现的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干,心动过速、便秘、头昏或昏厥、肝功能异常、体重增加、嗜睡等,禁用于对本品的任何成份过敏的患者。
不仅可以控制妄想、幻觉等症状,还对急性妄想发作所造成的情感障碍具有较好的效果,对奥氮平初次治疗有效的患者,巩固治疗可以有效维持临床症状改善,奥氮平口服吸收良好,不良反应有嗜睡、体重增加、嗜酸粒细胞增多,催乳素、胆固醇、血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糖尿和食欲增加、头晕等。
为抗焦虑药和抗癫痫药,对于急性妄想发作所导致的焦虑,也有较好的疗效。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疲乏、抑郁、头晕、言语迟缓、记忆力下降,不可用于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抗焦虑药,适应症为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抑郁症伴随的焦虑、经前期紧张综合症、肠易激综合症和其他与焦虑有关的躯体症状、失眠、急性躁狂等。对于急性妄想发作所引起的焦虑等情绪症状,也有较好的疗效,治疗短期焦虑症状时,使用几周后即可停用或根据需要继续使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镇静、疲乏、衰弱、抑郁、头晕、记忆力差。
该药是西酞普兰的左旋对映体,治疗作用相对于西酞普兰明显增强,适用于各种抑郁症或伴惊恐的抑郁症,艾司西酞普兰安全性较强,几乎没有药物配伍禁忌。
对急性妄想发作引起的抑郁较合适,停药太快有撤药反应,因此撤药应缓慢进行。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心理治疗可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预防复发,针对妄想体验,利用药物,在半催眠状态下进行心理治疗,可以很好的纠正患者的妄想体验。
急性妄想发作患者经过治疗后可治愈,且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建议患者积极治疗并每2~6周复诊一次,以便观察病情发展情况。
绝大部分急性妄想发作患者采取及时有效地治疗措施后能够治愈。
急性妄想发作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急性妄想发作患者可在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2~6周后复诊,通过临床评估,如再次对患者是用简明精神评定量表,判断患者的急性妄想发作的症状是否得到缓解。
急性妄想发作患者在治疗期间可食用自我感觉可口的食物,以及多食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同时戒烟限酒,保证药物的疗效。
患者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早期多数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的反应,因此治疗期间可多准备患者平时感觉较为可口的食物,避免进食过少影响身体机能。
吸烟饮酒可能会导致药物的半衰期延长,因此在治疗期间要戒烟限酒,防止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治疗期间患者易出现疲劳、乏力等表现,因此宜多食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鱼肉、蛋清等。
对于急性妄想发作患者的日常护理,不止需要医务人员的精心照顾,更离不开家庭支持,同时对于有明显应激源的患者应该及时的远离应激因素,并做好相关病情的监测,也要警惕药物治疗后出现的副反应。
部分患者在发病时会产生对旁人不信任的妄想,这时候家庭成员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能够解决个体问题的心理治疗方面,家庭成员如果能够参与,会效果更好。
部分患者的急性妄想发作是由于受到应激因素的刺激而造成的,所以对于这部分患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远离应激源,经过及时有效的处理,部分患者甚至能够短期快速恢复。如不能恢复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治疗期间患者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对于治疗有辅助的作用,可定期进行有氧训练如慢跑、跳绳等活动。
急性妄想发作患者定期复诊时要进行全面临床评估,从而判断患者的精神状态是否仍然存在急性妄想发作的妄想和幻觉体验。
急性妄想发作后部分患者如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可能会在精神病性症状消失后出现抑郁症状,无论是在精神病性症状的发作期还是发作后的抑郁期,都要防止患者出现自杀倾向以及实施自杀行为。同时还要警惕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最常见的副作用为锥体外系反应,表现为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以及迟发性运动障碍。
对于有急性妄想发作家族史或处于青壮年期的人群,应当多关注自己的精神健康。若自身出现精神症状,应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以预防急性妄想发作的发生。
对于处于青壮年期的人群,尤其是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的女性,若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片段式的妄想或者幻觉,也可以表现为言语和行为的紊乱,情绪可逐渐转为淡漠,恍惚或焦虑,应及时前往精神科进行精神状况评估,明确是否存在急性妄想发作。
对于高危人群,比如有家族史或者遭受过重大应激事件的人群,应当多关注自己的精神健康,如自觉或经他人转述,曾出现过怪异的行为或者言语,应及时前往医院听取专业建议。
家庭成员应对患者进行足够的包容和理解,鼓励和支持患者前往医院治疗,同时帮助患者远离各种应激因素,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和预防复发。
4753点赞
[1]阿生姑·司迪克.探讨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亚型的差异[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8):3630-3631.
[2]郝伟,陆林.精神病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4-26.
[3]刘远胜.急性妄想发作1例报告[J].四川精神卫生,2001(04):239.
[4]杨雅芬,王继丰.急性短暂性精神病门诊识别状况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08(01):31-3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