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是指结合分支杆菌进入人体后,在体内快速繁殖,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肺部以及全身相应的病理、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特别是营养不良、患有传染病以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抵抗能力明显下降的儿童,多同时伴有原发型肺结核。起病急,持续高热,中毒症状明显,身体浅表淋巴结还可肿大,有时可发现皮肤淡红色粟粒疹。经过正规抗结核治疗后,一般可痊愈。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主要是因为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所致,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如婴幼儿、青少年,诱发因素包括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结核分支杆菌通过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等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部位,导致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结核患者在人群中通过咳嗽、打喷嚏、大笑以及大声说话的方式把含有结核分支杆菌的微滴排到空气当中,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结核分支杆菌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皮肤进入人体,并在人体中大量繁殖,进入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其他部位,导致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发生。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造成结核分支杆菌感染。
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也会增加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几率。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常见于婴幼儿或者青少年,近些年来随着老龄化的加重,本病老年患者有增多的趋势,目前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数据。
飞沫传播是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传染性的大小取决于患者排出结核分支杆菌的量,还与空间含结核分支杆菌微滴的密度以及通风情况、接触的密切程度和时间长短,以及个体的免疫力相关。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吃了被结核分支杆菌污染的食物,或者吸入含有结核分支杆菌的微滴,也会引起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部分新生儿可被感染结核分支杆菌的羊水感染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如婴幼儿和青少年,特别是营养不良、患有传染病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抵抗能力明显下降的小儿。
生活或者工作场所空气质量差,空气流动性差,容易造成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传播。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起病较急,患者可出现持续高热,中毒症状严重,身体浅表淋巴结可肿大,有时还可发现皮肤淡红色粟粒疹。同时也伴有一般肺结核的临床症状,还可并发自发性气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肺外结核。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体温常在39℃以上,一天中体温变化不大。
患者通常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有时还可在皮肤发现淡红色粟粒疹。
通常出现咳嗽咳痰,部分患者痰中带血丝。
夜间睡觉时出汗。
表现为育龄期患者,未怀孕,出现六个月以上没来月经。
大便呈现稀薄,不成形,或者有黏液。
如果有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并伴有明显发绀,患侧肺部叩诊为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者消失,应该考虑自发性气胸,可以通过X线检查确诊。
结核分支杆菌造成肺内炎症导致急性弥漫性肺损伤,进而发展为急性呼吸衰竭。
结核分支杆菌,通过血行播散以及淋巴系统播散等方式,分布到肺外其他组织器官。
当普通人出现咳嗽、咳痰持续两周以上,同时伴有低热盗汗、全身乏力等全身症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筛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注意与肺炎、肺癌等疾病相鉴别。
出现发热、盗汗、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应该及时就医。
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腹胀腹痛、腹泻、便秘,应该及时就医。
出现持续性高热,或严重的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感染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脑膜刺激征,考虑急诊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是否伴有持续性高热、浅表淋巴结肿大、皮肤淡红色粟粒疹等症状?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咳嗽咳痰、盗汗、全身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既往是否患过肺结核?是否治愈?
是否接触过患有结核的患者?
是否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性疾病)
最近或长期是否服用过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是否处于感染中?
胸部X线是诊断肺结核常规首选方法,X线胸片和CT检查开始为肺纹理重,在症状出现两周左右,可发现由肺尖到肺底呈现大小、密度、分布三均匀的粟粒状结节阴影,结节直径2mm左右。
是简单、快速、易行和可靠的方法,但是欠缺敏感。痰涂片检查阳性,只能说明痰中含有抗酸杆菌,不能区分是结核分支杆菌还是非结核分支杆菌,由于非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机会非常少,故痰中检出抗酸杆菌对诊断肺结核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结核分支杆菌培养为痰结核分支杆菌检查提供正确、可靠的结果,灵敏度高于痰涂片,常作为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通常结核分支杆菌培养费时较长,一般为2~8周。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通常应用于支气管结核和淋巴结支气管瘘的诊断,支气管结核表现为黏膜充血、糜烂溃疡,组织增生,可以在病灶中钳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结核分支杆菌培养。
结核菌素试验广泛应用于检出结核分支杆菌的感染,而非检出结核病。结合菌素试验对儿童、青少年的结核病诊断有参考意义。
诊断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可以根据患者持续咳嗽咳痰两周以上,伴有全身乏力、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抗生素治疗无效,对患者作出疑诊,再通过影像学检查以及痰结核分支杆菌检查对疑诊的患者进行确诊。
各种肺炎因病原体不同而临床特点各异,但大多起病急、伴有咳嗽、发热、咳痰,血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抗菌治疗后,体温迅速下降,1~2周左右阴影明显吸收,根据以上特点可以鉴别。
肺癌多有长期吸烟史,表现为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丝,常反复咯血。多次痰脱落细胞和结核分支杆菌检查以及病灶活体组织检查是鉴别的重要方法。
伤寒有高热、白细胞计数减少以及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容易与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相混淆。但是伤寒常呈现稽留热,有相对脉缓,皮肤玫瑰疹,血、尿、便的培养检查和肥达试验可以确诊和鉴别。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如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目的主要是控制和消灭结核杆菌,其治疗周期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发展而定。
适用于全身各脏器各类型的结核病患者,但肝炎及严重肝功能损害者、精神病及癫痫患者禁用。
适用于全身各脏器各类型的结核病。但肝功能不全者慎用。同时肝功能严重损害及胆道阻塞时禁用。
适用于全身各脏器各类型的结核病。但有痛风素质或家族史、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胃溃疡,肝、肾功能不全及卟啉血症患者应慎用。
适用于各种活动性结核,尤其是急性粟粒性肺结核。但有严重心、肾疾病,听力异常者慎用。
适用于各种类型结核病。但对本品过敏者、 已知视神经炎患者、乙醇中毒者及年龄<13岁者、高尿酸血症、有痛风素质者、糖尿患者,慎用或不用。
适用于一线抗痨药无效或怀疑耐药结核感染者。但肝病及糖尿患者慎用或不用。
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病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其抗炎、抗毒作用,仅用于结核毒性症状严重者,一般用泼尼松口服。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肺结核的一般症状在合理化疗下,很快症状消失,无需特殊处理。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症状,一般少量咯血,安慰患者消除紧张,卧床休息为主。可用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止血敏等药物止血。大量咯血可用垂体后叶素静脉注射。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心力衰竭患者禁止使用。对支气管动脉破裂造成的大咯血可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法。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经过积极正规抗结核治疗后,一般可以痊愈,不会影响正常寿命,患者3~6个月后,需要到医院复查一次。
大多数患者能治愈,部分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部分出现顽固的高颅压、持续脑膜炎的患者可能治疗效果不佳。
经正规治疗完全治愈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3~6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一次,主要复查痰结核杆菌检查、胸片、以及肝肾功能等项目。了解患者病情康复情况,以及抗结核药物是否损害肝肾功能。
患者提倡高热量饮食,清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严格戒酒。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为慢性消耗性疾病,应该补充足够的热量,提倡高蛋白饮食,如瘦肉、牛奶以及鸡蛋。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严格戒酒,饮酒会影响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疗效。
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提高免疫力。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应该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和注意用药安全,定期复查以了解病情发展,注意卫生,避免感染,适当运动来增强身体素质。
患者使用过的东西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不随地吐痰,出门佩戴口罩,减少公共场所活动时间。室内通风,室内定期消毒、杀菌。
适当休息,避免劳累,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抗结核治疗需要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整个治疗方案不可中断,不可自行停药或者减药,若出现副作用如食欲减退、听力下降或者视力下降,及时就医。
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的患者应该定期复查肝功能,以免造成肝功能损害。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预防主要是从病因入手,如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以及高风险的医疗工作人员建议接种卡介苗,产生对结核杆菌的免疫防御功能,预防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做好消毒杀菌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对于出现可疑症状如咳嗽咳痰持续两周以上,其次是午后低热、乏力以及盗汗,应该及时就医,筛查肺结核。
接种卡介苗,产生对结核杆菌的免疫防御能力,预防感染结核病。
对于结核患者使用过的物品,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对于免疫力低下者,避免接触结核患者,公共场所佩戴口罩。
适当锻炼,增强免疫能力。
4343点赞
[1]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M].五年制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2-74.
[2]张雪,潘家华,周浩泉等.儿童结核病279例的临床特点[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
[3]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肺结核活动性判断规范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国防痨杂志,2020.
[4]倪鑫,沈颖主编;北京医师协会组织编写.儿科[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10:47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