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障碍在临床上主要是指双相障碍,也称双相情感障碍,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老年期情感障碍除了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外还可出现抑郁性假性痴呆以及偏执症状,表现为幼稚、愚蠢的夸大妄想。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使用心境稳定剂来治疗,同时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于本病的治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类容易复发的疾病,应对患者进行长期持续性治疗。
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双相障碍的临床特点是反复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
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心境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都比较轻,心境波动通常与生活事件无明显关系,与患者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
老年期情感障碍的发生遗传因素有关,临床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的发作方面具有明显影响,同时神经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等对于本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遗传学研究提示,情感障碍虽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但其遗传方式不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根据目前现有的研究结果,情感障碍的影像学改变主要涉及额叶基底结、扣带回皮质和海马等与认知和情感调节关系较密切的神经环路损害,也涉及以上脑功能区皮质下白质的微观结构改变,这些改变可能导致皮层和皮层下连接损害和脑功能连接损害,最终导致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症状发生。
情感障碍具有高发病率和高复发率,研究发现负性生活事件会增加双相抑郁的发作,而某种程度的负性及正性生活事件,这会增加双相躁狂的发作,也就是说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生活应激事件与情绪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资料显示,双相情感障碍的患病率男女比例为1:1.2,在各个文化和各个种族人群中都是一致的,目前我国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流行病学还缺乏系统的调查。
老年期情感障碍主要起病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在中青年就患有情感障碍的人群,病情反复发作后,可发展成老年期情感障碍。
老年期情感障碍相比普通的情感障碍发病更为迅速,出现的症状也较多。既包括普通双相障碍的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的症状,也包括一些其独有的症状,如偏执、妄想等。
老年患者躁狂发作多起病急骤,情感高涨、意念飘忽、性欲亢进等症状表现不典型,反而表现为易激惹、情绪不稳定、情感缺乏感染力,常以激惹性增高、兴奋躁动、到处乱跑、爱管闲事等为主要表现。
抑郁发作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意志活动减退以及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躯体症状。除了抑郁心境外多有显著的焦虑、烦躁、易激惹和敌意,躯体不适及精神运动性抑制较年轻患者明显,其中躯体不适主诉以消化道症状常见,可出现较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时类似痴呆称为抑郁性假性痴呆。
患者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常见的有夸大妄想,被害妄想及关系妄想,幻觉相对较少且短暂,这样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心境高涨等躁狂症状有联系,极少数患者出现木僵症状,老年患者还可表现出偏执症状,多为敌对性和破坏性内容,以及幼稚、愚蠢的夸大妄想。
是指由于情感障碍所导致的物质滥用。物质滥用是一种不良的适应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会导致明显不良的后果,如不能完成重要的工作、学业,损害躯体、心理健康,导致法律上的问题,还会造成患者的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
焦虑常常是情感障碍的伴随症状之一,病程较长的焦虑情绪可以发展为焦虑障碍,表现为紧张、担忧、畏惧的内心体验,回避行为,认知、言语和运动功能受损以及相关的生理反应,给患者及家庭造成严重伤害和痛苦。
患者可出现与妄想或情感障碍有关的行为异常,为活动增多,大声吵闹,也可表现为寡言少语甚至缄默。
老年期情感障碍的就诊科室首选精神科,就医指征可为突然出现的躁狂发作,如心境高涨、精力旺盛等,也可为典型的抑郁发作症状,如心境低落、兴趣缺失等,通常需要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以及常规检查进行辅助诊断。
患者突然出现心境高涨、精力增加、活动增多、睡眠减少,以及无忧无虑的高兴或几乎不可控制的兴奋,需要进一步检查。
患者表现为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缺失,精力不济或疲劳感等典型的抑郁发作症状,且过去至少有一次轻躁狂或躁狂的情感发作,应及时就医。
患者过去至少有过一次躁狂、轻躁狂或混合性情感发作,目前或表现为混合性状态,或表现为躁狂、轻躁狂及抑郁或其快速转换状态,都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患者首先考虑前往精神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情感障碍是首发的还是复发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心情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疲劳感以及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心境高涨、精力增加、活动过多、言语增多、睡眠减少、过分夸大以及过分乐观)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该量表是精神科广泛应用的专业评定量表之一,一共有18项,按照5类因子进行记分,可以用于评定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适用于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大多数重性精神病患者,一次评定大约需要做20分钟的会谈和观察,总分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总分越高疾病越重。
主要包括内科、外科、耳鼻喉科、眼科、泌尿系统以及妇科方面的检查,还有一些仪器辅助检查项目,比如胸部x光片、心电图彩超、抽血化验等。主要为了筛查是否有严重的慢性疾病,从而选用合适的治疗药物。
对于头部进行高分辨率CT或者核磁共振的检查,用于检查头部尤其是大脑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精神科一般做排除诊断用。
老年人躁狂发作起病突然,至少应持续一周,严重程度达到完全扰乱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的地步,心境改变可伴有精力增加以及睡眠减少、夸大、过分乐观等;或者患者本次发作表现为抑郁发作,且过去至少有一次躁狂或混合性的情感发作,即可初步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某些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等均可引起继发性心境障碍。与原发性心境障碍的鉴别要点,前者有明显的器质性疾病、某些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且时间上与精神症状关系密切,体格检查有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有相应指标的改变,并且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遗忘综合症以及智能障碍等。
伴有不协调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病性症状的急性躁狂发作需要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相鉴别。鉴别要点主要有情感障碍以心境高涨或低落为原发症状,精神病性症状是继发的,且在情感障碍较严重的阶段出现;精神分裂症以思维障碍为原发症状,而情感症状是继发的。
对于情感障碍的治疗,应采取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等综合治疗,其目的在于提高疗效、改善依从性、预防复发和自杀、改善社会功能和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尽管目前来讲,情感障碍的病因仍不明确,但尝试找出发病前的明显刺激因素,对于疾病的治疗仍然有一定的帮助。
临床上常用碳酸锂是治疗躁狂发作的首选药,它既可以用于躁狂的急性发作,也可用于缓解期的维持治疗,同时也具有抗抑郁的作用,并极少引起转躁或转为快速循环,也可作为双相抑郁的急性期和维持期的治疗,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多尿、手抖、乏力和心电图的改变等。
对混合发作的疗效与单纯躁狂发作的疗效接近,可以与碳酸锂盐连用,但剂量应适量减少,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症状、震颤、体重增加、脱发等。
能有效治疗急性双相抑郁,并能有效预防抑郁发作,该药易出现皮疹,故加药速度应缓慢。
为抗精神病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对于躁狂发作的兴奋症状也具有较好的疗效,还可用于双相抑郁的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干、心动过速、便秘、头昏或昏厥、肝功能异常、体重增加、嗜睡等,禁用于对本品的任何成份过敏的病人。
适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对于躁狂发作和双相抑郁均有较好疗效,对奥氮平初次治疗有效的患者,巩固治疗可以有效防止复发,奥氮平口服吸收良好,在5-8小时内达到血浆峰浓度。
该药是外消旋西酞普兰的左旋对映体,治疗作用相对于西酞普兰明显增强,适用于各种抑郁症或伴惊恐得抑郁症,艾司西酞普兰安全性较高,几乎没有药物配伍禁忌。
对情感障碍中的双相抑郁较合适,停药太快有撤药反应,因此撤药应缓慢进行。
该病暂无手术治疗。
改良电抽搐治疗对急性重症躁狂发作、严重消极、有自杀观念的抑郁症患者或者对锂盐治疗无效的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单独或合并药物治疗。治疗前要进行全面的躯体检查、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对于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新近或经久不愈的骨关节疾病的患者禁用。
老年期情感障碍患者在急性期及维持期的各个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需要在疾病的不同时期给予患者和家属全方位的心理支持和疾病宣教,如早期发现复发的征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如何做好自我情绪管理以及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解决方案。
虽然情感障碍有自限性,但如果不加治疗或治疗不当,复发率相当高。现代治疗最终能使50%的患者完全恢复,预后良好,但仍有少数患者残留轻度情感症状,社会功能也未完全恢复至病前水平。
老年期情感障碍能治愈,但大部分患者常反复发作。
老年期情感障碍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老年期情感障碍可在药物治疗后2~6周后再进行复诊,通过临床评估,如再次对患者使用简明精神评定量表来判断患者的情感障碍是否得到缓解。
老年期情感障碍的饮食调理并无十分确切的疗效,但是仍然可以从饮食当中避开某些易感因素,从而避免身体对于外界的刺激做出应激反应,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均衡的营养,有助于患者体力和精力的恢复。
饮食中应避免摄入咖啡因以及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或者饮料,这会使患者暂时性的兴奋扰乱正常的精神状态,不利于情感障碍的康复。
应避免进食过多的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洋葱等辛辣食物,尤其是在晚餐的时候,因为这些食物可以导致人胃部的灼烧感以及消化不良,这对于身体也是一种应激因素。
可适当饮用莲子芡实粥、莲子百合粥等,有助于养心安神,加快恢复体力,缓解因情感障碍引发的情绪波动。
由于该病的患者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所以饮食方面要避开高盐、高脂、多糖的食物,以免引发某些慢性病。
老年期情感障碍的护理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管理和病情监测,前者有家庭方面的支持、维持药物治疗、进行一定的功能锻炼等,后者主要是患者的家庭成员或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的病情监测,还需注意药物治疗时的锂盐中毒,一经发现要立刻处理。
部分患者在发病时常常可产生偏执症状,如敌对性和被害性内容,从而拒绝治疗,这时候家庭成员应当对患者表示出理解和支持,耐心的劝导患者,尤其是在能够解决个体问题的心理治疗方面,家庭成员如果能够参与效果会更好,同时还需要对于患者的生活进行细致的照料,如饮食、睡眠等方面。
相当一部分患者的复发是由于自行减药或者停药所引起的,因此,与患者和家属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疾病宣教,不可使其自行停药或者减量,以免引起病程迁延或者久治不愈。
锻炼的主要目的为防止患者过度脱离社会,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与他人交流,促进患者早日恢复社会功能。
家属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病情变化以及情感障碍中的躁狂发作和抑郁心境是否得到缓解,是否出现长时间的情绪变化。
首先锂盐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在治疗中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外,应对血锂的浓度进行监测,并根据病情、治疗反应和血锂浓度调整剂量,锂盐的中毒可有意识障碍、共济失调、高热昏迷、反应亢进、心率失常、血压降低、少尿或无尿等症状,一旦发现必须立即停药及时抢救。
老年期情感障碍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人群都拥有家族史,也就是直系亲属中曾有情感障碍的患者,这部分人群尤为警惕自身是否有过类似的发病;并且相当一部分人的情感障碍始发于青中年,由于病程反复发作,可持续到老年,因此对于反复发作的情感障碍要及时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老年期情感障碍的发生。
情感障碍的遗传度可高达80%,并且可呈现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因此,如果一级亲属中出现情感障碍患者,其后代应提高警惕,做好早期筛查。
对于高危人群,比如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当多关注自己的精神健康,如自觉或经他人转述,是否出现有心境高涨、思维奔逸、精力活动增多以及睡眠减少等躁狂发作的症状;或者出现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意志活动减退等抑郁发作的症状,若存在上述症状应及时就诊。
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预防复发。
4400点赞
[1]李凌江,陆林.精神病学.[M].八年制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91-237.
[2]郝伟,陆林.精神病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120-12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