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痔疮是指孕妇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孕妇是痔疮的高发人群,它的发生与妊娠期间孕妇盆腔内动脉血流量增多以及子宫增大、腹压升高压迫盆腔,使痣静脉受到压迫回流不畅有关。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大便时出血,或伴痔核脱出。孕期痔疮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孕期痔疮发生率高,宜加强重视,以预防为主。
痔按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
在肛管皮肤与直肠黏膜的连接处有一条锯齿状的可见的线叫肛管齿状线。在齿状线以上的为内痔,是肛垫的支持结构、静脉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改变或移位,被覆直肠黏膜。由于内括约肌收缩,肛垫以Y型沟分为左侧、右前侧、右后侧三块,因此内痔常见于左侧、右前侧及右后侧。
在齿状线以下为外痔,被覆肛管黏膜,可分为结缔组织性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
兼有内痔和外痔的为混合痔,是内痔通过静脉丛与相应的外痔融合,即上、下静脉丛的吻合。混合痔脱出肛门外,呈梅花状时,称为环形痔,若被括约肌嵌顿,形成嵌顿性痔。
在怀孕期间,为了保证胎儿的营养供应,孕妇盆腔内动脉血流量增多;随着胎儿发育,子宫日益增大,又会压迫盆腔,使痔血管内的血液回流受到阻碍;加上孕妇常有排便费力或便秘,使直肠下端及肛门的痔静脉丛血液瘀积,即可诱发痔疮或使其加重。
孕期激素作用、长期精细饮食、活动量少,导致便秘加重,大便干燥,排出困难,出现痔核脱出、出血或外痔水肿、血栓形成等。
孕期痔疮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了大血管,使骨盆部位的静脉扩张,导致静脉曲张。
怀孕后黄体酮的增加也能使静脉舒张,从而使更多的静脉血堆积在骨盆的部位不能排出,最终形成痔疮。
孕妇运动不足,肠蠕动减慢,粪便在肠腔内停留时间长,粪便中的水分被过度吸收引起大便干燥,成团的粪块从而压迫静脉,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碍。
分娩后由于腹腔空虚使便意感变得迟钝,常常数日无大便,加上卧床较久、排便无力,使粪便在肠道中滞留时间过久变得高度硬结。
孕妇是痔疮的高发人群,孕妇在孕期痔疮的发生率高达76%。
妊娠期妇女或产后妇女。
孕期痔疮主要的临床症状有便秘、大便时出血,或伴痔核脱出,严重者伴有肛门坠胀感,严重时可诱发贫血等症状,长期因为痔疮便秘还可能会导致中毒。
孕期痔疮的症状之一就是会出现严重的便秘。如果孕妇出现频繁便秘时,就要注意是否患了痔疮,如果是就要及时进行治疗,不然会加重整个孕期的负担。
孕妇长痔疮除了会出现便秘症状,大多数孕妇长痔疮时还会出现大便带血的症状。长痔疮的孕妇用力排泄后,在马桶、手纸或者大便出现丝丝血迹。此时需要及时调理,不然容易造成贫血,脸色苍白或者无力。
当孕期痔疮恶化后,痔疮肿胀会不断刺激肛门附近的神经以及肠道,孕妇的肠液会持续分泌。肠液富含细菌,当肛周肌肤长期处于潮湿且有细菌的环境,就会患肛周湿疹。导致肛周皮肤通红,瘙痒难耐,还有红色颗粒物。
尿频是孕妇常见的孕期反应,但当孕期痔疮严重时,会导致孕妇出现尿失禁的情况。痔疮是直肠一部分血管静脉曲张导致的,而尿道和痔疮末端相距很近,痔疮一旦加重,会挤压到尿道,且导致盆地肌肉松弛,这是导致尿失禁的根本原因。
孕期痔疮严重时会出现从肛门脱出的情况。因此,如果孕期痔疮发作,且一再延误治疗时,痔疮的反复脱出而导致肛周肌肉松弛,对排泄的控制力大大减弱,因此造成大便失禁。
大多数孕妇便秘久了就会犯痔疮。痔疮肿胀、脱出等情况会阻碍大便的排出,大便长期滞留在肠道内,会使肠道淤积越来越多的毒素,肠道内部环境遭到破坏,严重时会患上肠炎等疾病。
孕期痔疮会导致大便出血,如果长期慢性失血,有可能会引起贫血。
孕妇如果有便血、且便后心慌、头晕、乏力,伴有肛周瘙痒、疼痛,应及时到肛肠科或妇产科就诊,通过检查来判断痔疮的发展情况。
孕妇在出现便血、肛周瘙痒和疼痛时,应及时就诊。
孕妇如果大便时出血量较大,且排便后头晕、心慌,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
出现孕期痔疮可以到肛肠科就诊,也可以到妇产科就诊。
最近排便的频率如何?
肛门处有没有不舒服?(如骨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之前有没有过痔疮病史?
便后有东西从肛门中脱出吗?
平时的饮食习惯是什么?喜荤腥、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吗?
外痔可看到肛缘的痔隆起或皮赘。
单纯内痔不易摸到,较大内痔可摸到纵形皱褶和隆起的痔结节。血栓内痔在痔体中心可触及卵圆形的血栓,质硬、可活动、有压痛。
肛门镜检查是诊断孕期痔疮的主要方法,可看清内痔的部位,大小和形态。原发内痔一般居右前、右后和左中,继发内痔的位置常有变异。要注意操作小心,以免伤到胎儿。
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即可确诊
便时出血、血色鲜红,出血量一般不大,但有时也可有较大量出血。便后出血自行停止。
痔块脱出,发展到一定程度即能脱出肛门外,痔块由小变大,由可以自行回复变为须用手推回肛门内。
肛门沉重、疼痛,常与排便不尽感觉同时存在。痔块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染时,局部疼痛剧烈。
肛门周围痛痒,甚至导致皮肤湿疹,常使患者极为难受。
痔疮的常见症状与结肠癌、直肠癌等疾病有相似之处,因此一定要注意区分,及时就医。
右半结肠癌的主要表现一般是贫血、慢性中毒症状和腹部肿块。左半结肠主要表现是肠梗阻、排便紊乱和血便,通常需要内镜检查或病理学检查才能确诊。因此可以通过内镜检查与痔疮相鉴别。
可以出现排便带血、混有黏液、排便习惯改变和里急后等,晚期可出现慢性肠梗阻等,通常需要内镜检查和或病理学检查才能确诊和鉴别。
孕期痔疮通过冲洗、改善饮食结构,基本症状都可以得到缓解,但是由于孕期受限条件太多,一般不可以使用药物或手术治疗,所以症状基本得不到治愈,只能缓解。
熏洗坐浴:可用中药材煎水,每日便后或早晚两次,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次15~20分钟。
减少长期站立或坐的时间,让血液循环更顺畅。
孕妇还可做一些促进肛门局部血液循环的运动:自行收缩肛门1分钟,放松后再收缩,连续3次,每日3~7次。
如果尚在妊娠期,不建议使用洗药、药膏或者栓剂治疗。如果是产后可以选择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或者栓剂治疗。如果痔核脱出嵌顿水肿,能还纳的及时还纳,避免进一步出现坏死感染。还可以用浓盐水湿敷。
虽然痔疮可以经手术治疗,但妊娠后期一般不宜手术,初产后因为哺乳等也不宜手术治疗。而且由于产后腹内压力降低,静脉回流障碍解除,痔疮常在3~4个月内可自行变小萎缩。孕妇患痔疮后应主要靠饮食调节和每天熏洗坐浴来治疗,一般不主张采用手术。即使病情非常严重,也要等到产褥期后,才进行手术治疗。
孕期由于子宫的不断增大,痔疮的症状会出现进行性加重,一般难以治愈,但可以等到妊娠期结束后,再行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由于妊娠期绝大部分药物被禁止,且不宜使用手术方式来治疗,所以一般孕期痔疮不能被治愈,只能依靠药物来进行缓解疼痛。当妊娠结束后,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来进行治愈。
孕期痔疮一般不会影响寿命。
孕期痔疮的患者首要任务是要防止便秘,纠正贫血,在饮食上要多以清淡为主,禁食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
患者注意平时多喝水,饮食多以清淡为主,特别应该注意多吃一些含纤维素比较高的食物,如苹果、香蕉、桃子、梨、葡萄、芹菜、白菜、黄瓜、冬瓜等。
患者可多吃一些粗粮,如玉米、地瓜、大豆、小米等等。
不要吃一些辛辣、油炸、油腻的食物和调味品。
孕期痔疮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运动,注意个人卫生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痔疮的疼痛缓解和恢复。
注意运动,每天可以做一些提肛运动,或养成每天散步的习惯,可以跳一下广场舞、打太极拳、腹部呼吸等,都可以有效的预防便秘的发生。
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每次大便之后要清洗肛门,水温不要太热,以免烫伤皮肤,清洗之后还要保持肛门周围的干燥,以免发生感染的现象。
患者排便后可以用清水进行冲洗肛周,尽量少用纸类擦拭,减少肛周摩擦。
预防孕期痔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保持大便柔软,避免便秘。孕妇应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良好的排便习惯,进行合理的体力活动。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孕妇日常饮食中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尤其应注意多吃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也要多吃些粗粮。孕妇应该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调味品,同时还要养成多饮水的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孕妇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排便时间要相对固定,一般可定在某一次进餐后为好。排便习惯一旦形成后,不要轻易改变,到排便的时间,即使无便意也要坚持如厕。但每次蹲厕所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
适当进行一些体力活动和肛门保健。孕妇应防止久坐不动,提倡适当的户外活动。适量的体力活动可增强体质,促进肠蠕动而增加食欲,防止便秘。每日早晚可做两次缩肛运动,有利于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排便和预防痔疮。
4889点赞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沈铿,马丁.妇产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