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关节炎是一类以累及脊柱和外周关节,或者关节及韧带和肌腱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风湿病的总称,多见于年轻男性,我国患病率为1%左右。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炎症肠病性关节炎、幼年脊柱关节炎以及未分化脊柱关节炎,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为主。
早期首发症状为清晨或久坐不动、长时间站立后,腰背部疼痛加重并伴有僵硬感,运动后疼痛及僵硬可稍作缓解。最常见的表现为炎性腰背痛,其他部位疼痛在足跟、足掌部多见,膝关节、胸肋连接、脊椎骨突、股骨大转子和坐骨结节等部位也会发生疼痛。
常有胃肠道、泌尿道前驱感染病史,典型的表现是非对称性小关节的疼痛和肿胀,下肢关节如膝、踝和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等更多见,伴有发热和其他全身症状。
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大多是有银屑病皮疹伴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疼痛、肿胀。严重者可出现功能障碍,累及手足小关节时常可见指趾腊肠样肿胀。大部分患者关节症状出现在银屑病发病后,有些患者在银屑病之前或与银屑病同时出现。关节症状的严重程度常与银屑病皮肤损害的活动性一致。
主要表现为外周关节炎和中轴关节病变,关节病变通常为单关节或少关节,不对称。可发生于任何关节,下肢关节多发。大部分患者有膝关节肿胀和疼痛,一半患者有踝关节肿痛。除关节、脊柱受累表现外,患者还有消化系统受累及皮肤黏膜病变及炎症性眼炎的表现。消化系统表现可有腹痛、腹泻和腹部包块等。皮肤黏膜表现有深在性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严重者可出现皮肤溃疡。眼部表现为色素膜炎,多为单侧发病,但容易复发。
儿童期起病,表现为下肢关节肿痛,髋关节常常受累,有的可伴有发热、足跟痛等,可伴或不伴有下腰背痛。
未分化脊柱关节炎是指一组具有脊柱关节炎的某些临床和(或)放射学特征,但尚未达到已确定的任何一种脊柱关节炎诊断标准的疾病。特点是急性起病,常表现为下肢非对称性少关节炎,尤其以膝、踝关节常见,有时可肿胀十分明显。常见足跟的跟腱附着点处和跖底筋膜附着点处肿痛和压痛,影响行走,还可表现为炎性背痛、指(趾)炎等症状。
脊柱关节炎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该病有不同程度的家族聚集倾向,因此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并且与HLA-B27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但携带HLA-B27基因者并不一定会患该病。
遗传因素是各种脊柱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基础,HLA-B27抗原均显著增高,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和反应性关节炎。HLA-B27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脊柱关节炎发病,如HLA-B27是经典的HLA-I类分子,通过将致关节炎多肽提呈至CD8°T细胞的TCR上而诱导关节炎。HLA-B27也可能通过其轻链中的游离重链二聚体提呈抗原肽,HLA-B27可通过调节介导关节炎细胞的信号反应诱发关节炎。该调节反应是因HLA-B27在内质网的折叠速率减慢,造成未折叠蛋白在内质网中过量积累,引发未折叠蛋白反应所致。HLA-B27可调控宿主细胞内引发关节炎的细菌的侵袭性和生存时间。
脊柱关节炎的发病中,环境因素也起了重要作用。HLA-B27阳性的单合子双胞胎中发病不同,且10%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不带有HLA-B27。在环境因素中,感染及创伤是重要原因。
许多研究表明脊柱关节炎与感染相关,肠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及上呼吸道感染均可诱发脊柱关节炎的异常炎症反应。此外,一些炎症因子在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肿瘤坏死因子-a(TNF-a),是一种通过两种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1及TNFR2)作用的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与脊柱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相关。免疫组化分析发现TNF-a是脊柱关节炎患者低髂关节中介导炎症的重要因子,这也是TNF抑制剂治疗脊柱关节炎的基础。
脊柱关节炎在我国患病率为1%左右,其中强制性关节炎是常见类型,患病率为0.25%左右,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男性病情较重。
好发于年轻人,男性多于女性。
好发于吸烟、肥胖的人群,吸烟、肥胖、骨密度降低等因素会增加发病风险。
好发于有家族史的人群,父母或兄弟姐妹有脊柱关节炎者更易患脊柱关节炎。
脊柱关节炎的典型症状是腰背痛、晨僵、非对称性小关节疼痛和肿胀、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等症状。此外会累及关节外症状,可以引起心脏疾病、骨质疏松、骨折等并发疾病。
早期常表现为下腰部疼痛不适等,也可表现为臀区或腹股沟区酸痛。少数患者以颈痛、胸痛为首发表现。疼痛特点是静止痛、休息痛,活动后减轻,严重者可在睡眠中痛醒,需下床活动后方能重新入睡。肌腱、韧带、关节囊附着于骨的部位发生炎症可以引起疼痛,表现为胸肋连接、脊椎骨突、髂嵴、大转子、坐骨结节以及足跟等部位疼痛。
清晨或久坐不动、长时间站立后腰背部疼痛加重并伴有僵硬感。表现为早晨起来关节严重受限,活动后会有好转,逐渐缓解。
约半数患者以下肢大关节肿痛为首发症状,如髋、膝、踝关节等,常为非对称性关节炎。
严重的累及关节,比如大多银屑病皮疹伴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疼痛、肿胀,严重者可出现功能障碍,累及手足小关节时常可见指趾腊肠样肿胀。
部分患者会累积全身各个系统,关节外症状包括眼葡萄膜炎、结膜炎、肺上叶纤维化、升主动脉根部和主动脉瓣病变以及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等。
常见表现包括心脏瓣膜功能不全,出现心累、胸闷、气短、气促等表现。
由于胸椎僵硬以及肋椎和胸肋关节的炎症,胸廓扩张受到限制。肺胸膜受累最常见的是双上肺的纤维化病变,可表现为活动性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可伴有干咳的症状。
反复的炎症使骨密度降低,导致骨质疏松,严重时可导致骨折。
脊柱关节炎的典型症状一旦出现,建议及时到骨科或者风湿免疫科就诊,依靠X线、CT等检查,早确诊、早治疗。应该注意和脊柱强直、前胸壁疼痛、炎性腰背痛鉴别。
对于出现腰背痛、晨僵、非对称性小关节疼痛和肿胀、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应及时就医。
如果突发呼吸困难、嗜睡、昏迷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或打120求助。
大多患者如果出现腰背痛、晨僵、非对称性小关节疼痛和肿胀、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优先考虑去风湿免疫科就诊。
如果确诊的患者,出现症状加重,可以到骨科就诊进一步检查。
有什么症状?(如眩晕、肢体轻瘫、感觉异常)
有哪些异常的症状?
最先出现的症状是什么?
是否有口干、眼干、皮肤斑块、视力下降等症状?
最近睡眠、食欲、体重有没有明显改变?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
服用过哪些药物?
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指标。类风湿因子阴性,活动期可有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90%左右的病人HLA-B27阳性。
临床常规拍摄骨盆正位像,除观察骶髂关节外,还便于了解髋关节、坐骨、耻骨联合等部位的病变。全脊柱尤其腰椎是脊柱最早受累的部位,主要观察有无韧带钙化、脊柱有无“竹节样"变、椎体方形变以及椎小关节和脊柱生理曲度改变等。
可根据骶髂关节普通X线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情况分为5个等级,0级正常;1级疑似改变;2级轻微异常,局部小区域出现侵蚀或硬化,关节间隙宽度无改变;3级明显异常,中度或晚期低髂关节炎,伴有侵蚀、硬化征象、增宽、狭窄或部分关节强直;4级严重异常,完全性关节强直。根据这些分级标准,如果影像学检查发现双侧分级至少为2级,或者单侧分级至少为3级,则认为病人的影像学骶髂关节炎证据为阳性。
CT分辨率高,层面无干扰,能发现骶髂关节轻微的变化,有利于早期诊断,对于常规X线难以确诊的病例,有利于明确诊断。
骶髂关节和脊柱MRI检查能显示关节和骨髓的水肿、脂肪变性等急慢性炎症改变,以及周围韧带硬化、骨赘形成、骨质破坏、关节强直等结构改变。因此能比CT更早发现骶髂关节炎。
炎性脊柱痛或滑膜炎(非对称性或下肢关节为主)加上以下至少1项,阳性家族史、银屑病、炎性肠病、尿道炎、宫颈炎或急性腹泻、交替性臀区痛、肌腱附着点炎、骶髂关节炎。
适用于慢性腰背痛的患者,发病年龄小于45岁。影像学骶髂关节炎加上至少1条脊柱关节炎的特点或HLA-B27阳性加上至少2条其他的脊柱关节炎的特点。
脊柱关节炎的特点,炎性腰背痛、关节炎、跟腱炎、色素膜炎、趾炎、银屑病、克罗恩病/结肠炎、NSAIDS治疗有效、脊柱关节炎家族史、HLA-B27阳性、CRP升高。
影像学骶髂关节炎,MRI显示的活动性(急性)炎症,高度提示与脊柱关节炎相关的骶髂关节炎,X线显示符合修订的纽约标准的明确的骶髂关节炎。
适用于慢性腰背痛的患者,发病年龄小于45岁。关节炎或肌腱端炎或指(趾)炎加≥1项下列临床特征:葡萄膜炎、银屑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前驱感染、HLA-B27(+)、骶髂关节影像学改变(X线或MRI);或加下列至少两项(其他的)特征:关节炎、附着点炎、指/趾炎、既往炎性背痛病史、脊柱关节炎家族史。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女性居多,多可见类风湿结节,可累及侵犯颈椎,但全脊柱并不受累,累及外周关节时多为对称性,四肢大小关节均可发病,并非皆累及骶髂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且与HLA-DR4阳性相关。脊柱关节炎实验室检查可见类风湿因子阴性,活动期可有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90%左右的病人HLA-B27阳性。
多发生于青年女性,主要表现为慢性腰骶部疼痛和晨僵。该病不侵犯骶髂关节,无关节狭窄。脊柱关节炎X线检查骶髂关节有异常,可存在关节狭窄。
发病多在50岁以上男性,也有脊椎痛、僵硬感以及逐渐加重的脊柱运动受限,其临床表现和X线常与脊柱关节炎相似。该病X线可见韧带钙化,常累及颈椎和低位胸椎,经常可见连接至少4节椎体前外侧的流注形钙化与骨化,而骶髂关节和脊椎骨突关节无侵蚀,晨起僵硬感不加重,血沉正常及HLA-B27阴性。脊柱关节炎实验室检查可见类风湿因子阴性,活动期可有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90%左右的病人HLA-B27阳性,X线检查可见骶髂关节有异常,可存在关节狭窄。
脊柱关节炎的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症状和炎症,延缓疾病的进展速度,治疗有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脊柱关节炎一般不影响寿命,但可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
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能有效缓解疼痛,是治疗脊柱关节炎的基础用药。患者有持续活动性症状时,推荐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属于控制疾病抗风湿药,柳氮磺吡啶可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和发僵,对改善患者外周关节的滑膜炎特别适用。甲氨蝶呤可改善外周关节炎、腰背痛和虹膜炎等的症状,以及降低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
属于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a主要用于治疗活动性脊柱关节炎或对抗炎药治疗无效的脊柱关节炎。
当眼部有急性葡萄膜炎以及局部关节炎时,可考虑局部直接注射糖皮质激素。
有感染时,如出现发热、咳嗽、咳黄痰等症状可使用抗生素。
脊柱关节炎的手术治疗通常是经过适当保守治疗无效后的选择,手术应慎重。对于髋关节病变导致难治性疼痛或关节残疾及有放射学证据的结构破坏,无论年龄多大都应该考虑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有严重残疾畸形的病人可以考虑脊柱矫形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急性脊柱骨折时应该进行脊柱手术。
主要包括低剂量激光治疗、热疗与冷疗、按摩及针灸等。由于其副作用较小,适用于早期局限部位疼痛和老年高龄患者或并发症较多的患者,也可以与药物治疗联合使用。
脊柱关节炎的大部分患者不可治愈,只能通过治疗改善症状,防止出现畸形,降低生活质量。要积极定期复查X线、炎性因子等,但脊柱关节炎一般不影响寿命。
脊柱关节炎的患者积极治疗可改善症状,不能治愈。
脊柱关节炎一般不影响寿命,但可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
积极定期复查X线、炎性因子等,监测是否有急性发作或者病情加重。
脊柱关节炎的患者均衡饮食即可,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
脊柱关节炎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应遵循医嘱,不可擅自停药。患者还需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的作息,经常锻炼身体。
遵医嘱用药,了解药物的副作用。
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者,预防感冒,以免疾病复发,有感冒的应该积极治疗。
改变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纠正错误的站姿和坐姿。
避免过度负重,压迫骨骼。
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进行腰背肌锻炼,改善关节的稳定性,减轻症状。
目前,从根本上来预防此病比较困难,主要可从保持良好的习惯进行预防,有原发疾病的积极治疗,以免复发引起脊柱关节炎。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体重。
注意保护自己,避免剧烈运动造成的关节损伤。
身体如有不适及时就医,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4141点赞
[1]葛均波,徐永建.内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822-825.
[2]李峰,宋跃明.脊柱小关节炎骨关节炎诊治专家共识[J].骨科,2018(09):417.
[3]冯雨桐,高峰,李建军.非特异性腰背痛的非手术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2):240-244.
[4]吕青,古洁若.脊柱关节病诊断的进展[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1,10(004):388-391.
[5]吴开春,金美玲主编.内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06):680-681.
[6]葛均波,徐永建,王辰.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25-82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