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胃炎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已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慢性胃炎关系密切,其他如酗酒、吸烟、十二指肠液反流、自身免疫、药物及饮食因素等也可引起老年慢性胃炎。老年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约半数有上腹部不适、饱胀、隐痛、烧灼痛,疼痛无明显节律性,一般进食后加重。亦常见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老年慢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特殊型胃炎主要包括化学性、放射性、淋巴细胞性胃炎。
老年慢性胃炎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已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慢性胃炎关系最为密切,其他如酗酒、吸烟、饮食因素等也可引起老年慢性胃炎,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有胃癌家族遗传史的人群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老年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70%~90%的老年慢性胃炎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老年慢性胃炎活动性的存在高度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
胆汁反流入胃,腐蚀胃黏膜易引起老年慢性胃炎。
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如阿司匹林、洋地黄类药物可能引起慢性胃黏膜损伤。
自身免疫性胃炎是一种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的胃炎,机体攻击破坏自身胃黏膜,导致慢性炎症的发生。
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过食辛辣刺激之物,长期刺激胃黏膜导致老年慢性胃炎的发生。
长期过量的饮酒吸烟容易刺激胃黏膜,是老年慢性胃炎常见诱发因素。
老年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一般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年龄越大者其发病率越高,但其与性别的关系不明显。中年以上内镜诊断为老年慢性胃炎者占55%~75%,60岁以上者的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为72.4%~92.5%。
若平素生活习惯较差,饮食不规律,容易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可能导致老年慢性胃炎的发生。
对于有胃癌家族遗传史的人群,由于基因遗传的因素,此类患者更容易早期发生老年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老年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几乎均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
如暴饮暴食、吸烟、酗酒、喜食油腻、烟熏类食物者等,发生老年慢性胃炎的概率比普通人群要高。
该类药物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损伤,继而导致该病的发生。
若容易发生胆汁反流,可损伤胃黏膜,引发该病。
老年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多数表现为上胃肠道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饱胀、无规律的隐痛、嗳气、进食后上腹部不适加重等,少数患者可伴有乏力及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其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胃溃疡、胃癌前病变等。
老年慢性胃炎患者多表现为上腹部胀满、无规律的腹部隐痛、嗳气、反酸、烧心、食欲减退等。
部分老年慢性胃炎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减轻、记忆力下降、手脚麻木、贫血等症状。
呕血和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是消化科急危重症。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上腹部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呈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胃溃疡的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内出现,经1~2小时后症状逐渐缓解。
胃的癌前病变是指一类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即胃黏膜的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的临床表现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相似,表现为反复的胃痛、胃胀,伴有反酸、烧心、嗳气等表现。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胃痛、体重减轻、乏力等。
老年人出现腹胀、腹痛,伴有嗳气、反酸、烧心、纳差等表现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就诊,常见的科室如消化内科、脾胃科、急诊科,并进行相关的检查,注意与急性胃炎、慢性胆道疾病等疾病相鉴别。
老年人定期的健康体检尤为重要,一旦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若老年人出现反复的腹胀、胃脘部隐痛、口干、口苦、反酸、烧心等表现,要及时就医。
若短期内出现纳差、体重明显减轻、乏力、黑便、呕血等表现时,要立即就医。
绝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前往消化内科进行就诊。
若患者临床症状较重,出现呕血、黑便、剧烈腹痛、纳差、乏力等严重的不适时,可及时前往急诊科进行对症治疗。
症状持续的时间?
目前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缓解或加重的诱因是什么?
既往饮食生活是否规律?
既往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
院外是否已行相关检查及治疗经过?
既往病史及家族遗传病史?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老年慢性胃炎最主要的发病原因,对反复腹胀、胃脘部不适的患者,首先应该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若检测为阳性,建议完善胃镜检查,规律杀菌治疗;若为阴性,可对症治疗。
胃镜检查是用来诊断老年慢性胃炎最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镜下表现主要是充血性红斑、黏膜水肿和附着性黏液;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镜下表现主要是黏膜颜色改变,多呈灰白色,境界不清,黏膜皱襞细小或消失,增生或有肠腺化生。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常需镜下取活检以明确诊断。
对于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并伴有腺体增生的患者,建议镜下取活检行病理组织学检测。对5种形态学变量(HP、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性和肠化生)要分级,分成无、轻度、中度和重度4级。如有异型增生者要注明其分型,分轻度、中度和重度3级。
对于胃脘部不适的患者,完善腹部彩超检查是极为重要的。腹部彩超能排除腹腔其他脏器(肝胆胰脾及双肾)的病变,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对胃部疾病进行连续性的观察。
在空腹的状态下抽血来测定胃泌素的具体含量,通过测定胃泌素的数值高低,可判断胃窦黏膜有无病变。
本病主要根据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患者存在老年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多数表现为上胃肠道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饱张、无规律的隐痛、嗳气、胃灼热感、食欲减退、进食后上腹部不适加重等,少数患者可伴有乏力及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伴有胃黏膜糜烂时,大便潜血可呈阳性。部分患者可无症状。
胃镜下胃黏膜呈相关病理性改变,如黏膜颜色改变、充血性红斑等。
急性胃炎的主要症状是胃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通过血生化检查、胃镜等一般可以诊断。
常见的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常有慢性右上腹的疼痛、腹胀、嗳气等症状,易被误诊为老年慢性胃炎。通过腹部彩超、腹部CT等可具体明确是那个部位发生的病变,一般不难诊断。
临床上有一部分心脏病患者,早期往往不会有明显的心前区疼痛,而是以胃脘部不适就诊于消化内科,此时需要学会与心肌梗死、心绞痛等急危重症的鉴别。心脏疾病常伴有心悸、气短、胸闷不适,活动后加重等表现,通过查体、询问病史及心电图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治疗的目的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以药物治疗的方式为主,并配合中医理疗、精神心理治疗等方式,患者的治疗周期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一般采用我国第五次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推荐的铋剂四联HP根除方案,即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规律治疗14天。
与抗生素、铋剂联合用药,主要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老年慢性胃炎,其次可用于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的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糜烂,对本品过敏者不宜使用。
与抗生素、铋剂联合用药,主要用于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中重度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禁用本品。
与抗生素、铋剂联合用药,主要用于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本品过敏者禁止使用。
适用于老年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与抗生素联用可以用于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治疗。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及孕妇禁用。
常用的主要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与质子泵抑制剂、铋剂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多潘立酮主要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腹胀、嗳气、恶心、呕吐、腹部胀痛等,对于老年慢性胃炎患者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有胃肠道出血、肠梗阻、胃肠穿孔的患者禁用本品。
主要用于缓解老年慢性胃炎伴有腹胀的消化系统症状。
主要用于治疗因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引起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腹胀等表现。
可用于治疗急、老年慢性胃炎,对于缓解胃肠道不适有较好的疗效。
精神因素与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半数以上患者兼有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状态中的一种情况。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于抑郁焦虑引起的胃肠紊乱具有较好的作用。
老年慢性胃炎患者一般无需采用手术治疗。
精神因素与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半数以上患者兼有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状态中的一种情况。经常规治疗无效或疗效差者应给予心理疏导或心理治疗,三环类药物黛力新对多种原因引起的抑郁、焦虑状态、功能性胃肠紊乱有较好的调理作用,适用于各型消化不良的辅助治疗,症状明显者可应用帕罗西丁、阿米替林治疗。
肝气犯胃证:主要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主,选用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减治疗。
寒邪客胃证:主要以温胃散寒、理气止痛为主,选用良附丸合香苏饮加减治疗。
饮食伤胃证:主要以消食导滞,下气宽中为主,选用枳实导滞丸合保和丸加减治疗。
湿热阻胃证:主要以清化湿热、理气和胃为主,选用连朴饮加减治疗。
瘀血停胃证:主要以活血化瘀、理气和胃为主,选用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治疗。
脾胃虚寒证:主要以益气健脾、温胃止痛为主,选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治疗。
胃阴亏虚证:主要以养阴生津,益胃止痛为主,选用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
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肝气犯胃者,加期门、太冲;寒邪客胃者,加神阙、梁丘;饮食伤胃者,加梁门、建里;湿热阻胃者,加内庭、厉兑;瘀血停胃者,加膈俞、血海;脾胃虚寒者,加神阙、气海、脾俞、胃俞;胃阴亏虚者,加胃俞、太溪、三阴交。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用补法。寒邪客胃和脾胃虚寒者,加灸。
用拇指在患者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和至阳穴重压揉按,用力由轻至重,由重到轻,脘痛缓解后再按压5分钟,适用于胃脘痛诸证。
中药热敷患处,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
本病的预后与其类型有关。浅表性胃炎多预后良好,积极治疗后可痊愈;部分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患者后期可能发展为胃癌,需要经过正规治疗并且定期复查胃镜,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老年慢性胃炎轻者可以治愈,重者很难完全治愈,只能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延缓疾病进展为主要目的。
老年慢性胃炎具体生存期不确定,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性的判断。
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或异型增生的患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增加,每年的癌变率为0.5%~1%;不伴有肠化和异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每1~2年行内镜和病理随诊一次;中至重度萎缩伴肠化者每年随诊一次;有不典型增生者应缩短内镜随诊时间,在最大限度地发现早期病变;重度异型增生患者需立即行胃镜及病理复查,必要时行手术或内镜下局部治疗。
老年慢性胃炎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有关,因此患者要学会饮食调摄,保持规律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对于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避免暴饮暴食、饥饱不匀、饮食生冷、肥甘油腻,不良的饮食习惯容易损伤正常的消化功能。
疾病发作期,建议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
避免浓茶、咖啡、烟酒和辛辣食物等诱发因素,进食宜细嚼慢咽。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冬瓜、番茄等。
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主要以改善临床症状,避免病情加重为主要目的,疾病发作期间,避免精神的过度紧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复查,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将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吞咽入胃。
多进行有氧运动。
老年慢性胃炎患者定期复查胃镜及幽门螺杆菌检测,发现病情变化后,及早就医诊治。
心理因素也是导致老年人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年人要强调放松心情,豁达开朗,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老年慢性胃炎的预防主要是及早去除病因,改变生活方式,有胃癌家族遗传史的患者或者老年人群要每年定期体检,从根本上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未病先防。
建议老年人群每年体检,若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要及早进行规律的根治。
对于胃癌家族遗传史的患者,要每年复查胃镜,达到早期筛查的目的。
改善用餐习惯,避免集体用餐,饭前、便后洗手,以免发生互相传染。
适当运动,如体操,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进食要细嚼慢咽,慎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
避免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刺激食物的摄入,饮用浓茶、咖啡等饮品应适当,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应严格遵医嘱。
4044点赞
[1]李干文.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8.
[2]唐旭东,李振华,李保双,刘绍能.老年慢性胃炎诊疗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
[3]房静远,杜奕奇,刘文忠,任建林,李延青,陈晓宇,吕农华,陈萦晅,吕宾.中国老年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1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