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又称De Quervain 病,发生于桡骨茎突处的腱鞘。此腱鞘又被称作第1背侧伸肌间隔,鞘内有拇长展肌、拇短伸肌通过。基本病理是由于拇指或腕部活动频繁,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走向成角,并且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反复摩擦产生无菌性炎症。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桡骨茎突部隆起、疼痛,腕和拇指活动时疼痛加重,局部压痛。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发病主要与该处的解剖因素以及长时间的外力机械因素导致。
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通过鞘管后,折成一定的角度,分别止于第一掌骨和拇指近节指骨,肌腱滑动时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当拇指和腕部活动时,此折角加大,从而更增加了肌腱与鞘管壁的摩擦,久之可发生腱鞘炎。因为女性的肌腱折角大,所以发病率较男性高。另外,有时鞘管内有迷走的肌腱存在(多为伸肌腱),这种解剖变异亦可产生狭窄性腱鞘炎的症状。
腕部和拇指反复、频繁活动导致的机械刺激,是造成桡骨茎突部腱鞘发生无菌性炎症的主要原因。
腕部受凉时可诱发桡骨茎突部腱鞘周围水肿、无菌性炎症,导致腱鞘进一步狭窄,引起症状出现或者加重。
人体在疲劳、劳累时,腕关节桡骨茎突部腱鞘无菌性炎症加重,腱鞘周围处于高负荷状态,容易引起症状出现。
此病50~60岁的患者居多,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等为易损肌腱,哺乳期妇女也有发病。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女与男比例约为6∶1。
运动员、护士等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长时间用手机的年轻人也可患上此病。
该人群腕部和手部频繁活动,特别是手指反复做伸、屈、捏、握操作,这种反复的机械刺激容易引起腱鞘炎。
中老年女性因为腕部特殊的解剖结构和年龄,使得女性容易患上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由于女性整理家务、接触冷水、长时间抱小孩等外界因素刺激较多,所以发病率高于男性。还有部分学者认为,腱鞘支持韧带的血供和雌激素水平有相关性,所以中老年女性发病率高可能与绝经后激素水平显著下降有关。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主要表现为桡骨茎突处压痛,拇指或腕关节活动性疼痛、活动受限,具体根据个人疼痛阈的不同,其表现也略有不同。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的典型症状为桡骨茎突处压痛,拇指或腕关节活动性疼痛、活动受限。
患者桡骨茎突部疼痛,可放射至手或肩、臂部。腕部及拇指动时疼痛加剧,活动腕及拇指时疼痛加重,不能提重物。
因为疼痛的原因,导致腕关节和拇指在活动时出现受限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拇指外展、内收,腕关节尺偏活动受限。
桡骨茎突处明显压痛,有时可触及硬结节,或在拇指外展时有摩擦感、摩擦音,少数伴有弹响。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早期可伴有局部肿胀,为无菌性炎症性水肿。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疼痛明显期间可伴有腕关节旋转受限。
平时手指和腕部频繁活动的人群,中老年女性、哺乳期女性在出现桡骨茎突处压痛,拇指或腕关节活动性疼痛、活动受限时,要及时就诊。防止延误病情导致迁延不愈,影响正常生活质量。
从事手腕、手部频繁活动工作的人群应定期体检。
如果出现拇指或腕关节活动性疼痛、活动受限,桡骨茎突部明显压痛,有时可触及结节应及时就医。
该病为慢性劳损性病变,一般可以于骨科或者疼痛科门诊就诊。
急性期忽然剧烈疼痛时,可就近医院急诊科就诊。
出现症状多久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
是否有外伤史?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手指和腕部活动频繁吗?
可以进行芬氏(Finkelstein)试验,即拇指弯曲并用其他四肢握在手掌中,腕关节向尺侧偏斜,患者桡骨茎突处疼痛加剧即表示芬氏试验阳性,是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的特有体征。
腕关节X线是该病常规检查项目,不能用于直接诊断,可以作为鉴别诊断依据,可以判断有没有骨折、脱位、肿瘤等情况。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超声可见肌腱局部增厚,滑膜间隙增厚且周围有水肿性改变,肌腱周围有低回声晕。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通过出现拇指或腕关节活动性疼痛、活动受限,桡骨茎突部明显压痛,有时可触及结节等临床症状以及特有的芬氏试验阳性体征即可直接判断。
可通过腕关节X线检查、骨肌系统超声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及排除骨折、脱位、肿瘤等情况。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时,可出现腕关节疼痛的症状,大多数疼痛点在腕中部和尺侧,不过少部分也可表现在桡骨茎突的位置,因为疼痛点不确定,患者可能误认为桡骨茎突疼痛,从而误诊为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多发生于有外伤史的年轻患者,鉴别点在于有外伤史,X线可见下尺桡关节分离,尺骨头向后侧半脱位,而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没有此表现。
腕舟状骨骨折典型症状是"鼻咽窝"处压痛,该处疼痛与桡骨茎突压痛很接近,容易误以为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所致的压痛,一般有外伤史,鉴别点在于有无外伤史,X线可清楚显示舟状骨骨折改变。
桡骨茎突骨折症状也是桡骨茎突处压痛,一般有外伤史,鉴别点在于有无外伤史,X线可清楚显示桡骨茎突骨折改变。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一般通过制动、封闭、理疗等保守治疗就可以很快缓解,但容易复发。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复发的顽固性疼痛患者,各种保守治疗均无效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手术治疗。
可以外涂一些活血消肿药物,如红花油,有助于症状缓解。
急性期可给予塞来昔布、美洛昔康、扶他林软膏等抗炎镇痛药物治疗,部分患者效果良好。
由于保守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腕部功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腱鞘狭窄,常导致本病反复迁延。手术治疗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腱鞘狭窄,并且具有迅速缓解疼痛,恢复功能,使患者早期回归工作、家庭的优势。此外,手术疗法能准确发现解剖变异,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面对出现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腱鞘炎,通常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
常规手术方式是直接在压痛处切开,暴露第1背侧肌间隔,切开增厚的腱鞘,松解腱鞘,以肌腱能在腱鞘内自由滑动为标准。直接开放手术具有见效快的优点,却具有感染等一系列手术风险,并且由于术中直接切除背侧支持带,可能出现肌腱脱位,还可能出现损伤挠神经及静脉的情况。在操作上,应当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将感染等手术风险降至最低。相较于横行切口,纵行切口更易暴露第1 背侧肌间隔,更容易规避挠神经分支及手背静脉,因而较横行切口更具优势。直接开放手术作为目前为手术治疗的常规术式,具有良好效果,一般在保守治疗无效时选用手术治疗。
这种手术方式不切开增厚的腱鞘,而是清除第1伸肌间隔内发现的腱鞘囊肿,或者切开拇长展肌与拇短伸肌之间的隔膜,达到松解第1背侧伸肌肌间隔的目的,本法与直接开放手术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切开伸肌支持带后,松解腱鞘,不再是通过切开增厚的腱鞘,而是清除腱鞘内异常。本法虽然可能有着肌腱的半脱位这样的并发症,但是它保护了第1背侧伸肌间隔,这对于肌腱稳定性的远期疗效要高于直接切除腱鞘的方法。此方法的缺点主要是,由于不切除增厚的腱鞘,可能出现增厚的腱鞘远期仍会炎症水肿,和肌腱摩擦导致本病复发。
本法创伤更小、癫痕形成少,而且超声引导下效果更好,但是可能损伤肌腱。此外,由于本试验是在尸体上进行的以解剖标志为标准的,软组织和体液的差异可能导致在患者身上不适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主要适应证为不选择手术或是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操作要点在于准确经皮将针导人腱鞘内,其具体疗效需要进一步临床实践。
关节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治疗周期短、恢复快的优点,相较于开放手术,最大的优点在于不切开伸肌支持带,不会出现肌腱脱位的情况。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关节镜手术费用昂贵且耗时较长,而且其相对于直接开放手术的优势不够明显。因此,关节镜治疗一般不被广大医患所选用。
由于本病属于运动损伤性疾病,使用支具固定(常用指夹板或拇指短石膏,通过减少拇指活动来减少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在腱鞘内的摩擦,从而达到缓解急性期疼痛的效果。本法的缺点在于长期的指夹板并不能保证固定在位,此外,长期的制动可能带来远期活动僵硬的并发症。尽管临床上经验性采用制动辅助其他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仍有争议。
局部封闭疗法是指在局部疼痛处进行鞘内注射类固醇激素,以达到局部抗炎的目的。局部封闭治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保守治疗,当制动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效果不明显时,可选择局部封闭疗法。本法便捷有效,患者接受程度较高。对于注射药物类型的选择,激素本身具有不良反应,可能带来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局部皮下组织萎缩、血糖升高的并发症。主要禁忌证为对激素过敏者、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相较而言,玻璃酸纳在安全性上具有明显优越性,而且能够预防肌腱周围粘连、癫痕形成和促进肌腱愈合。
研究表明,体外冲击波对骨科疾病,尤其是肌腱疾病有良好疗效。超声疗法可能引起伸肌增厚,但对于功能的影响仍未知。超声疗法的优点在于安全有效,适用范围广。此外,相较于其他保守治疗,放散状超声波的特点在于缓解粘连,改善血液循环。
具体包括通过患者教育,夹板固定和多模式用于实现的姿势调节、水肿和癫痕治疗,以及脱敏和治疗性练习,职业疗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治疗本病要从病因、病理多角度同时出发,综合系统化治疗。患者教育能够引导患者姿势调节,减轻慢性损伤,有效降低发病率,尤其是复发率,有助于根治本病,值得临床上借鉴。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通过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很少遗留后遗症。对于反复复发的顽固性病人,通过手术治疗,一般也可治愈。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可以治愈。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经积极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症状消除后1个月复诊,若复诊无明显异常,可不用继续复诊。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在饮食上一般无特殊禁忌,日常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即可。可适当增加营养,多食用奶、排骨等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发病后要做好自身护理,护理要细心、周到,在医生指导下做好腕关节的适当功能锻炼和制动休养。
治疗期间适当锻炼腕关节,防止腕关节粘连,但不可过多,以防病情加重。
做好腕关节保护,避免频繁活动腕关节和拇指,以免劳损进一步加重,不利于恢复。
做好心理护理,放松心态,正确认识疾病本身,树立痊愈的信念。
出现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病情后,要注意做好自身的病情监测。观察症状有没有加重或者缓解,适当锻炼或者用药、封闭治疗后有没有明显缓解,以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指导以后的治疗。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多发生在腕关节和拇指频繁活动的人群,主要是肌腱在腱鞘内反复摩擦刺激引起的无菌性炎症。所以避免腕关节和拇指频繁活动,是预防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的关键。
当出现腕关节桡骨茎突处疼痛、活动受限时,要及时去医院进行就诊早期筛查。
避免受凉,比如手腕经常用冷水洗衣服等等,受凉很容易诱发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减少用手抱小孩、用手拧干衣服等个人活动,尽可能避免反复的拇指、腕部的弯曲及尺偏动作,以及重体力手部劳作,同时应尽量避免能产生患处疼痛的手部动作。
如果肌腱炎是由于工作时引起的,而又必须继续工作,受伤区得不到休息,应向上级要求改变一下工种。
4877点赞
[1]申毅锋,周俏吟,李石良.基于解剖结构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19,32(5):479-484.
[3]孙林,蒙晓明,韦昭勇.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手术治疗30例观察研究[J].大众科技,2014,16(174):77-79.
[4]葛宝丰,胥少汀,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4 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188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