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绝经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所致的绝经,人工绝经指两侧卵巢经手术切除或放射线照射等所致的绝经,人工绝经者更易发生绝经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近期表现为月经紊乱、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精神症状,远期可表现为泌尿生殖功能异常、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等。主要是采用激素补充治疗,并鼓励锻炼身体和健康饮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是由女性绝经前后体内性激素水平波动或者减少引起的。性激素水平变化的原因在于卵巢功能衰退,可由于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所致,也可由卵巢早衰等病理状况或者两侧卵巢经手术切除、放射线照射等所致。随着体内性激素水平逐步下降,体内神经内分泌随之发生系列变化,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女性在45~55岁左右卵巢内的卵母细胞耗竭,卵巢不再排卵,功能减退。
包括染色体和基因的缺陷。
如自身免疫性卵巢损伤、感染等。
包括手术、放疗及化疗。
包括吸烟、酗酒、营养及内分泌紊乱等。
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如果家庭和社会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可加重身体与精神的负担,一些人会感到力不从心,从而使疾病易于发生,或本来已有的某些症状加重。
妇女在围绝经期以前曾有过精神状态不稳定,围绝经期以后往往较易发生心悸、头晕、头痛、易激动等,而性格开朗、神经类型稳定、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较少。
比如个人对健康的认知水平较低。
在围绝经期,伴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约有1/3的妇女可以通过自身调节而没有明显自觉症状,有2/3的围绝经期妇女可表现出一系列不适,只有15%的人因为症状严重而就诊。
围绝经期综合征好发于45~55岁左右的围绝经期妇女。
围绝经期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是月经的改变,还会出现潮热等血管舒缩不稳定引起的症状,以及一些自主神经失调症状和精神神经症状。此外,由于绝经后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的降低,会出现泌尿生殖道萎缩、骨质疏松等远期改变。
月经紊乱是绝经过渡期的常见症状,由于稀发排卵或无排卵,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持续时间长及经量增多或减少,此期症状的出现取决于卵巢功能状态的波动性变化。
主要表现为潮热,为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所致,是雌激素降低的特征性症状。其特点是反复出现短暂的面部和颈部及胸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轰热,继之出汗,一般持续1~3分钟。症状轻者每日发作数次,严重者十余次或更多,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该症状可持续1~2年,有时长达5年或更长。潮热严重时可影响妇女的工作、生活和睡眠,是绝经后期妇女需要性激素治疗的主要原因。
常出现如心悸、眩晕、头痛、失眠、耳鸣等自主神经失调症状。
围绝经期妇女常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并且情绪波动大,如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抑郁、不能自我控制等情绪症状,记忆力减退也较常见。
绝经后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黏膜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局部抵抗力降低,致病菌易入侵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从而引起本病。患者可出现阴道干涩、性交困难、尿频、尿痛等。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缺乏使骨质吸收增加,导致骨量快速丢失,而出现骨质疏松。50岁以上妇女半数以上会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发生在绝经后5~10年内,最常发生在椎体。
围绝经期妇女因为精神状态、生活环境等各不相同,其临床表现差异很大,约有1/3的妇女可以通过自身调节而没有明显自觉症状。故部分围绝经期妇女不需要治疗,有的妇女则需要医疗干预才能控制症状。
女性在围绝经期若只是出现月经的紊乱和轻微的精神情绪变化,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以及家人朋友的关心进行克服。
若有严重的潮热、失眠、头痛、抑郁等症状,需要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妇科就诊。
若以抑郁、暴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心理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也可以去精神心理科就诊。
多大年纪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月经紊乱、失眠、心悸等)?
月经史(月经初潮年龄、末次月经时间以及经量等)?
婚育史(孕次、产次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判断是否存在异常体征,并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除外相关精神疾病。
主要有妇科双合诊检查以及阴道镜检查等,可以诊断生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
绝经过渡期血清卵泡刺激素>10U/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闭经、卵泡刺激素>40U/L,且雌二醇<(10~20)pg/ml,提示卵巢功能衰竭。
抗苗勒管激素低至1.1ng/ml预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低至0.2ng/ml提示即将绝经,绝经后此值一般测不出。
可探查卵巢和子宫的形态结构等情况,围绝经期女性基础状态卵巢的窦卵泡数减少、卵巢容积缩小,子宫内膜厚度变薄,超声检查还可协助排除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
通过骨密度测定可以检测有无骨质疏松。
患者年龄一般是45~55岁,或者具有卵巢切除史,出现月经紊乱或停止,潮热、盗汗、烦躁等症状,经全身和妇科检查,排除心血管、精神、神经及内分泌腺等器质性病变,可初步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经过激素测定、超声等相关辅助检查,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有助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确诊。
当患者出现焦虑、易怒、失眠等,需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相鉴别。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年龄大者发病时,症状常不典型,比如甲状腺不肿大、食欲不亢进、心率不快、不呈兴奋状态而表现为抑郁、淡漠、多疑、焦虑等。测定甲状腺功能指标,如TSH低于正常、T4升高、T3在正常高限甚至正常时,即应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当患者以心悸、心律不齐及胸闷症状为主时,首先考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通常会有高血压或者高血脂病史,以及活动后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一般通过体格检查及心电图检查、性激素检查进行鉴别。
高血压患者可出现头痛、心慌、出汗等症状,高血压也好发于中老年女性,鉴别方法是反复测量血压并进行嗜铬细胞瘤的有关检查,如腹部有无包块,挤压包块时血压是否升高,有无头痛、心慌、出汗等症状,可通过血儿茶酚胺测定排除嗜铬细胞瘤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与围绝经期综合征有关血压变化常常是轻度的,而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升高常常为持续性的明显升高。
以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时,如焦虑、抑郁等,需与精神病进行鉴别诊断。可通过病史、相关精神量表、雌激素检查进行鉴别,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症状通常经过相应药物治疗后可以明显改善。
症状轻微的患者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心理疏导等来改善症状,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者可以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目标是缓解近期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早期发现、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
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了解这是一个生理过程,并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适应这一变化。患者的亲友也应给予患者足够的耐心和关心,帮助患者渡过这一段特殊时期。
建立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营养丰富的膳食、适度增加日晒时间等,还需要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预防骨质疏松。
激素治疗主要适用于绝经症状明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如潮热、多汗、焦虑、易怒、失眠等神经症状;反复尿路感染、性交困难等泌尿生殖道症状;以及骨质疏松等症。但是需要注意激素治疗的禁忌症,如已知或怀疑妊娠者、乳腺癌患者、性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患者以及异常阴道出血、最近6个月内患有活动性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人群。
常用的有戊酸雌二醇、尼尔雌醇等,单用雌激素治疗仅适用于子宫已切除者。
如替勃龙,可以缓解女性围绝经期的症状。
常用的有醋酸甲羟孕酮,近年来倾向于选用天然孕激素制剂,如微粒化孕酮。单用孕激素适用于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盐酸帕罗西汀可有效改善血管舒缩症状及精神神经症状。
氨基酸整合钙胶囊,可减缓骨质丢失。
与钙剂合用有利于钙的吸收完全,可预防骨质疏松。
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潮热、盗汗等症状。
如艾司唑仑,可以帮助睡眠,一般在睡前服用。
围绝经期综合征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中医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由于肾气不足、阴阳平衡失调导致,可根据不同的分型,如肝肾阴虚、心肾不交、肝气郁结、脾肾阳虚等,进行辨证分型的治疗,建议患者至中医门诊根据自身体质进行辨证治疗。此外,还可通过中医针灸、推拿进行治疗。
通过及时、积极的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围绝经期女性出现的相关症状,也可以有效预防由于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一系列远期并发症。但是长期使用性激素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阴道出血、乳房胀痛、白带增多、水肿等药物副作用,还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卵巢癌的患病风险。因此,患者需要根据医嘱用药,平时注意观察自身有无异常症状出现。
围绝经期综合征通过及时、积极的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围绝经期综合征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在经过相应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可不用复诊,如果出现症状加重或者无明显缓解,可及时复诊。
围绝经期的妇女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大,症状轻重不一,通过营养全面、结构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患者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可以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症状减轻、疾病康复的作用。
膳食要清淡,要少吃或不吃富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如萝卜、黄瓜等,可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胆固醇的排泄。木耳、香菇能补气强身,益气助食。
降低食盐摄入量,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可能会出现水肿、高血压,因此每天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5g。
多吃奶制品等富含钙铁的食物,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
补充维生素,当女性体内摄入足够的维生素B6,会维持经前稳定的情绪。由于维生素B6可以提高神经传送素的分泌,可有效缓解经前各种焦虑症状。
围绝经期是女性自然的生理过程,日常生活中调节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这一时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日常要增加户外活动,加强运动锻炼等。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症状是否缓解,若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与医师沟通,以及时调整用药。
每日尽量要保证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每天日照至少15分钟,并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
围绝经期女性应认识到围绝经期是正常的生理过程,重新认识老龄概念,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新观念,保持年轻时的心态;增加社交活动,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患者家属、朋友应了解围绝经期的常识,体谅患者焦虑、抑郁、易怒等情绪的变化,并为患者提供精神心理支持,协助其渡过困难时期。
围绝经期妇女可以适度的进行性生活,对于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积极影响。
患者可以学习放松技巧,如通过深呼吸、冥想、按摩和渐进式肌肉放松等缓解症状。
接受性激素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接受雌激素治疗者注意观察有无乳房胀痛、白带增多、头痛、水肿、色素沉着等副作用。接受孕激素治疗者需观察有无抑郁、易怒、乳房痛和水肿等副作用。
目前没有有效的措施来延迟自然绝经的来临,一些医疗措施带来的人工绝经也通常难以避免。但围绝经期妇女可以加强自我保健、寻求医疗辅助,来缓解或减轻围绝经综合征症状。
妇女吸烟可伴发过早绝经,而且吸烟是老年妇女认知功能减退及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过量饮酒可损害肝、脑等其他脏器,因此应该戒烟限酒。
5057点赞
[1]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53-356.
[2]马堃,陈燕霞.中西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策略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0):3899-390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