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指除人型、牛型结核杆菌及麻风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感染所引起的肺部疾病。其组织病理学表现类似结核病,即渗出性病变,增殖性病变和硬化性病变。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临床表现不一,酷似肺结核,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低热、消瘦和乏力等。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治疗原则为联合、长程药物治疗,以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为主,但耐药率较高。
依据非结核分枝杆菌在试管内生长温度、速度、菌落形态、色素产生及光反应的关系,将其分为五组。
肺病可以发生于原为健康者,其余多继发于慢性肺病疾病、HIV感染/AIDS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力低下者。
属于光产色反应菌,有堪萨斯分枝杆菌、猿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猿分枝杆菌可以引起肺部病变。
属于暗产色菌,有瘰疬分枝杆菌、苏尔加分枝杆菌,均可引起肺部病变。
属于不产色菌,有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蟾分枝杆菌,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是常见的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病原,蟾分枝杆菌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时,也可侵及肺部。
属于快生长菌,有偶然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主要侵犯皮肤、软组织,偶可引起肺部疾病。
非结核分枝杆菌有致病性与非致性两大类,迄今发现的菌种中致病菌有20余种。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对人的致病力比结核分枝杆菌低,为条件或机会致病菌,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病因为致病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同时取决于宿主因素。
非结核分支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尘埃、水、鱼类和家禽中,引起肺病病变的最常见致病菌为鸟复合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和蟾蜍分枝杆菌。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造成非结核分枝杆菌机会性感染。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HIV感染、急性白血病等,由于疾病的慢性消耗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造成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机会性感染。
如器官移植、骨髓移植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手术创伤,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而致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机会性感染。
在我国尚无对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全面调查,但依据我国几次对结核病流行病学的抽样调查,显示非结核分支杆菌在分枝杆菌中检出率有上升趋势,多见于老年男性,同时非结核分枝杆菌还可引起院内感染,不容忽视。
主要的公认的感染途径,非结核分枝杆菌广泛存在水、土壤与灰尘中,气雾颗粒、土壤与灰尘颗粒形成带菌颗粒,被健康人群吸入而进入人体,从咽淋巴组织中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发现而得到证实。
感染堪萨斯分枝杆菌而发病的患者,其接触者对堪萨斯菌素反应的阳性率升高,也有家属间相互传染的病例,但有的认为不存在人与人之间感染的更多确切证据。
如老年人、HIV感染、AIDS、肺部存在慢性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等)、全身性的慢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血液病、尿毒症等)、器官移植、骨髓移植、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使免疫功能降低者。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表现不一,其临床表现酷似肺结核,多数病人起病较缓,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消瘦和乏力等.亦可无明显症状或仅略有咳嗽、咳痰,经肺部X线检查发现病变,亦可有高热、畏寒等类似肺部急性感染的表现。
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痰中带血。咳嗽较轻,干咳或少量粘液痰,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时痰量较多,呈脓性。多数病人可出现痰中带血,少数可出现大咯血。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常为低热,部分病人有倦怠乏力、食欲减退和消瘦等。
部分患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外病变可出现肺外表现,合并淋巴结炎可出现累及部位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合并皮肤软组织感染可出现皮肤局部脓肿、溃疡或结节病灶;合并骨关节病变可出现滑膜炎、骨髓炎及化脓性关节炎等;合并生殖系统病变时女性可出现月经不调的症状,同时可合并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病变及全身播散性病变而出现相应症状。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可累及胸膜出现胸膜炎,以胸膜增厚黏连为主,可并发胸腔积液。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可累及胸膜引起胸膜炎,若感染严重或合并其他化脓性细菌感染时可导致脓胸。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起病缓慢,部分患者初期可无明显症状或略有咳嗽、咳痰,常被人忽视或误诊,应积极健康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贻误病情。
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进行定期体检,一旦体检中发现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体征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
发现咳嗽、咳痰、痰血、低热、消瘦、疲乏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呼吸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肺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脓胸、脑膜炎、化脓性关节炎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胸外科、神经内科、骨外科等。
患者年龄?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咳嗽、咳痰、痰血、低热、消瘦、疲乏等)
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关节肿痛、皮肤局部化脓溃疡结节、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有无药物过敏的情况?
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最常见的检查方法,涂片抗酸染色阳性,但检出率低,且不能与结核分枝杆菌作鉴别,需进一步作培养和生化检查如烟酸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和芳香硫酸酯酶活性等,检测时间长。
可提示单、双侧上肺野纤维结节状阴影,当病情进展时病灶扩大融合,且边界模糊,并出现薄壁空洞,空洞周围浸润及播散病灶较少,慢性空洞呈厚壁和蜂窝状影,两肺下叶尖段病灶亦常见。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影像学病变呈多形态改变,主要特点为双肺可同时受累及,病变部位以上叶尖段及前段为主;病变以纤维增殖为主,而渗出性病变较少;空洞性病变常见,常为胸膜下薄壁空洞,周围浸润少,支气管播散少;可并发胸腔积液,但以胸膜增厚黏连为主。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细菌性诊断。具体诊断标准如下:
具有呼吸系统和(或)全身性症状,经放射影像学检查发现有肺内病变,已排除其他疾病,在确保标本无外源性污染的前提下,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结合放射影像学和临床做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肺部的诊断:
痰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3次均为同一致病菌。
痰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2次均为同一致病菌,1次抗酸杆菌(AFB)涂片阳性。
支气管灌洗液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1次阳性,阳性度2+以上。
支气管灌洗液非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1次阳性,AFB涂片阳性度2+以上。
支气管肺组织活检物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
肺活检见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改变相似的肉芽肿,痰或支气管灌洗液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痰中带血、午后低热、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痰检可发现结核分枝杆菌,OT、PPD试验呈阳性,胸部CT提示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节空洞等影像学特点。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与肺结核在临床表现和影像学上均酷似,可在细菌学检测上加以鉴别。
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等症状,并发感染时可出现发热,影像学可提示肺结节或厚壁偏心的空洞性改变等特点。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与肺部恶性肿瘤在影像学上有相似的地方,但也存在区别,可通过细菌学及病理学检测加以鉴别。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部的治疗目的为消除病因,治疗原则为联合、长程药物治疗,但多数非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耐药,增加了治疗难度。
积极控制和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部的药物治疗主要为抗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治疗。不同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有关药物敏感性不同,故应针对病原菌,结合药敏试验结果,考虑2~4药联合治疗方案。
目前仍以常用抗结核药物为主抗非结核分枝杆菌,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和链霉素,但耐药率较高。
非结核分枝杆菌细胞表面的高疏水性及细胞壁通透屏障是其耐药的生理基础,为了药物进入,主张应用破坏细胞壁的药物如乙胺丁醇与作用机制不同的其他药物如链霉素、利福平等联用。
抗生素中某些药物对非结核分枝杆菌也有效,如氟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莫西沙星;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头孢菌素类的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氨基糖苷类的如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四环素类的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磺胺类的磺胺甲恶唑及其加增效剂的复方磺胺甲唑。
合并脓胸的需要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并反复冲洗胸腔,必要时需胸外科行手术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肺部多合并肺外并发症,合并骨关节病变出现化脓性骨关节炎者需骨外科行手术引流冲洗等,合并淋巴结炎者必要时需手术治疗;合并皮肤软组织感染可给予局部清创引流消毒等。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因感染的菌种、个人体质等因素的不同,预后也不尽相同。部分病人预后较好,但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年龄较大的、感染的病原菌缺少敏感药物治疗的预后较差。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部分能治愈,部分患者因感染菌种及个人体质等因素,预后较差。
部分患者可治愈,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部分预后差患者可不同程度影响自然寿命。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治疗周期长,在抗酸杆菌阴转后仍需治疗18~24个月,应该追踪治疗并定期复查,复查内容包括肝肾功能、痰检、胸部CT等。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饮食应注意营养均衡,合理分配各种营养物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促进疾病的恢复,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加重病情。
宜吃具有消炎作用的食物,如折耳根;宜吃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宜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精瘦肉等。
忌吃酒精等削弱免疫力的食物;忌吃发物性的食物以及燥性食物,如墨鱼、辣椒等。
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的患者的治疗疗程长,加强日常护理可有效的控制疾病的进展,同时对疾病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注意个人和居住环境卫生,房间适当通风,预防呼吸道感染。
适当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疾病恢复。
冬季或气候突然变冷的时候,需要及时增加衣物,避免受凉感染。
若患者出现低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等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非结核分支结核杆菌肺病抗酸杆菌阴转后仍需治疗18~24个月,嘱患者避免私自停药造成病情复发,同时应注意药物的肝肾功能损害,定期检测肝肾功能。
非结核分枝杆菌为机会性致病菌,均衡营养,适量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激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是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起病缓慢,老年人及机体抵抗力低下人群应规律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
积极控制及治疗基础疾病,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对预防非结核分支杆菌的感染具有积极作用。
均衡膳食,多食优质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适当锻炼,可提高机体抵抗力。
注意气候变化,注意保暖,注意个人和居住环境卫生,房间注意通风,预防呼吸道感染。
5019点赞
[1]陈佳.6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处方药,2020(6):174-177.
[2]许金卫;张鑫;陈震.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与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分析[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0(2):113-117.
[3]穆晶;刘子臣;张晨;王重利;张海青.非结核分支杆菌肺病的病理学特征与分子病理在其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病理学杂志,2020(6):562-56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