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寄生虫性肝囊肿是指肝内非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囊肿,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肝畸形,女性多见,部分病人伴有多囊肾、多囊脾,一般认为起源于肝内迷走的胆管,是胚胎期肝内胆管和淋巴管发育障碍导致,绝大多数是肝脏的良性疾病。
本病可为单发性肝囊肿或多发性肝囊肿,单发性囊肿大多为一种潴留性囊肿,常位于肝右叶下部,囊壁光滑,大小差别很大,直径可达0.5~20cm,囊液澄清,可含有胆汁,多发性肝囊肿常伴有肾,胰腺、卵巢、肺等脏器的多囊性病变。
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囊肿(孤立性或单发性,弥漫性或多发性)、创伤性囊肿、炎症性囊肿、潴留性囊肿、肿瘤性囊肿(皮样囊肿、囊腺瘤,恶性肿瘤退行性变形成的囊肿)。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病因是由于先天性肝内胆管发育障碍、潴留性肝囊肿等原因导致,好发于肝脏有过外伤、肝肿瘤等人群,无明显诱发因素。
由于肝内胆管和淋巴管胚胎时发育障碍,肝内小胆管闭塞,导致管腔内容物无法排出从而形成囊肿。
如潴留性肝囊肿由于肝脏肿瘤细胞病变,转变成黏性液体物质从而形成肝囊肿。
如创伤性囊肿由外伤引起的肝血肿液化坏死后形成。
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由肝内胆管结石阻塞胆管或胆管炎性狭窄引起,体内潴留胆汁引发囊肿。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男女之比约为1:4~5,成人以女性多见,常发生于40岁以上,小儿很少发生。
通常好发在肝脏有过外伤的患者、肝肿瘤患者、肝管炎患者或肝内胆管先天性发育障碍的人群中。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患者囊肿小者多无明显症状,囊肿大者可出现右上腹压痛、饭后饱胀感、腹痛、腹胀等典型症状。若为炎症引起的肝囊肿,不及时治疗可引发肝功能衰竭、门静脉阻塞等并发症。
由于囊肿较大,压迫邻近组织从而患者会有右上腹不适。
由于胆管内发炎引起胆管膨胀扩张,形成囊性空腔,引起囊内积液,所以患者会有腹胀感。
由于囊肿破裂出血,所以引起患者剧烈的腹痛感。
部分患者有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
由于囊肿破裂,从而囊内并发感染。
脓肿迁延不愈,反复感染可引起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
门静脉完全而广泛的阻塞甚少见,其肝内分支的一支或多支阻塞可引起梗死,由于肝内小胆管闭塞,导致管腔内容物无法排出从而形成囊肿,易形成阻塞。
一般情况下,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对生活不会有影响,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需要进行腹部超声、腹腔CT等检查,通过检查结果来确诊。
如患者出现右上腹疼痛、右上腹有肿块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当患者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发烧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也可至肝胆外科就诊。
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右上腹是否经常疼痛?
肝脏是否受过外伤?
是否感染炎症?是否有过肝管炎病史?
家族中是否有肝脏既往病史?(如乙肝、肝脏恶性肿瘤)
腹部超声确诊率高,是公认的诊断肝囊肿的无损伤检查,它可对囊肿部位、大小和数目提供准确的资料,且有助于肝外腹腔囊肿的鉴别,亦可确定有无多囊肾存在。超声可显示肝脏除有局限或普遍增厚、增大外,回声图上可见囊肿为一个或多个大小不一、边界清楚的液性暗区,经长期动态观察,病变多无特殊变化。
CT确诊率与B型超声相似,CT图像上可见边界清晰的圆形低密度区,多个囊肿可在肝内出现多个病灶,或在肾脏、脾脏有类似图像。
此法对多囊肝及浅表孤立性囊肿有诊断价值,并可指导肝脏的穿刺使诊断更为准确,但对位于肝右叶部或肝顶部的囊肿确诊有困难。
根据患者的典型症状可初步诊断,结合B超图像上的一个或多个液性暗区,CT图像边界清楚的圆形低密度区可明确诊断。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患者可采用化疗药物和抗感染性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治疗的方式有囊肿穿刺抽液术、囊肿穿刺抽液并硬化剂治疗技术等,手术治疗后大概需要一周时间可出院。
因炎症因素引起的肝囊肿可使用抗感染药物,消炎抗菌,避免肝内囊液产生炎症,引发并发症,常见的药物有左氧氟沙星。
在腹部超声监控引导下经皮囊肿穿刺,抽取囊肿溶液,可减轻症状。
囊肿穿刺抽液并硬化剂治疗技术这种手术方法是在穿刺抽液后,在囊液中注入无水乙醇或其他硬化剂,如聚桂醇。通过药物消除囊液,使囊壁分泌囊液逐渐减少,从而有效减轻症状。
外科手术常见的有囊肿摘除术、囊肿开窗术、囊肿引流术等,一般适用于单发性囊肿,可以彻底治愈。
由肿瘤性因素引起的肝囊肿一般可以通过此类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缓解症状的效果,常用的药物有索拉非尼、舒尼替尼、贝伐单抗等。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患者大部分可以治愈,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治疗后半个月之内,要复查一次腹部超声,此病一般不会留有后遗症。
大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以治愈。
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在出院后或康复后半个月之内要复查一次,主要是复查腹部超声。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患者应清淡饮食,改变日常饮食习惯,多吃酸性食物,严忌辛辣油腻刺激性、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宜吃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食物,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
忌吃高脂肪的食物,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会抑制肠道功能,不利于肠道的蠕动,忌吃高糖分的食物。
忌吃高淀粉的食物,如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在肠道内可造成产气增加,引起腹胀、腹痛。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熬夜,避免过劳、过累加重肝损伤。注意休息,有利于身体的恢复,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功能,提升抗病能力,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注意休息,避免熬夜,过于劳累。
适当运动,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增强体质。
保持良好的心态,调整自己的心理情绪。
患者在手术之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服用抗感染药物,如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应及时告知医生。
患者如反复抽液,留置导尿管,还应注意保持导尿管的清洁,避免诱发感染。
观察腹部体征状况,若出现腹部肿胀,应立即就医。
定期对肝脏等脏器官的检查,及时治疗肝脏胆管炎等基础疾病,禁烟禁酒,避免肝脏损伤,可以有效预防非寄生虫性肝囊肿。
小的非寄生虫性肝囊肿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常在体检、腹部手术时偶然被发现,因此无论哪个人群都要定期进行体检。
家长可在孕期为孩子建立保健手册,婴幼儿在6岁之前可进行多次体检。成人及婴儿6岁之后每年要进行至少一次体检,要特别留意腹部彩超检查结果。
改善生活环境空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感染。
多喝水,可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促进腺体,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胆汁的分泌。
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患有肝炎、胆管炎、肝脏恶性肿瘤,应遵照医嘱用药或采取手术措施。
戒烟限酒,每周饮酒次数不超过两次,每次饮酒量不宜过多。最好在22点之前入睡,以免毒素淤积在肝内,无法排出。
4609点赞
[1]隋晓军,李宁,李明,孙向宇,陈震.腹腔镜治疗不同肝段非寄生虫性肝囊肿7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25(03):380-382.
[2]吴彦,丁雄.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临床治疗及复发原因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0):3124-312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