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脑膜炎是一组脑膜炎症性疾病,多在开放性颅脑外伤、火器伤、颅底骨折后,由于伤口处理不及时或清理不彻底所致。多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菌侵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弥漫性化脓性脑膜炎。
由于开放性颅脑外伤后处理不当,导致致病菌侵入所致的外伤性脑膜炎为颅脑损伤型。
由于颅内存在异物后,异物未取净或坏死组织残留,导致的脑膜炎为颅内异物型。
颅底骨折后,由于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导致致病菌由开放性骨折处侵入颅内所致的脑膜炎为颅底骨折型。
外伤性脑膜炎多由外伤性颅脑损伤、火器伤、颅底骨折后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导致致病菌侵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好发人群为颅脑损伤者、颅内存在异物者、颅底骨折者等患者,此类患者的伤口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可引发外伤性脑膜炎。
外伤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因是外伤后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所致,多见于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的病人,也见于因颅脑穿透性开放伤的病人。若开放伤处理及时得当,可减少脑膜炎的发生几率。致病菌主要经伤口进入蛛网膜下腔,也可经血液、呼吸道、鼻旁窦、中耳、乳突区及蝶鞍进入。
开放性颅脑损伤后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导致致病菌感染伤口。
火器伤口处理不净,导致伤口被感染。
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的病人伤口处理不当,致病菌经伤口进入蛛网膜下腔,导致外伤性脑膜炎的发生。
外伤性脑膜炎暂无相关对于流行病学的国内外报道。
颅脑受过损伤的患者,由于伤口处理时间较晚、或手术过程中对伤口清理不彻底,致病细菌从伤口处侵入,通过血液、脑脊液导致外伤性脑膜炎。
若颅内有异物的存在,如导管碎片、骨渣、泥土、金属等,从而引起患者颅内受到感染,导致脑膜炎。
颅底骨折是一种开放性损伤,由于预防感染等工作不到位,导致其并发症外伤性脑膜炎的发生。
此类患者脑部外伤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彻底,也会出现外伤性脑膜炎。
外伤性脑膜炎的患者典型表现为发热,还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另外,外伤性脑膜炎患者还可并发脑脓肿、脑肿胀、脑积水、硬膜下积脓、脑血管损害等并发症。
外伤性脑膜炎的典型症状为发热,发热可出现于伤后3~4天内。3~4天后可能出现体温再度升高现象,同时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精神不振、意识模糊、全身畏寒、心率加快和意识障碍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谵妄及抽搐症状。体格检查可发现脑膜刺激征,表现为颈项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
部分外伤性脑膜炎病人发病隐匿,如由脑脊液漏所导致的继发性颅内感染,在患病1~2天内无明显不适。颅脑开放性伤晚期的脑膜炎,可出现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血流障碍等表现。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炎、慢性肉芽肿和脑脓肿包膜形成脑脓肿。
颅脑损伤导致脑组织细胞水肿,称为脑肿胀。
外伤性脑膜炎中的脓性渗出物容易堵塞蛛网膜颗粒或造成炎症粘连,脑脊液回流不畅,产生脑积水。多见于治疗方法不当或治疗过晚的患者,在新生儿和小婴儿中更为常见。粘连性蛛网膜炎好发于枕骨大孔,可阻碍脑脊液循环;或脑室膜炎形成粘连,均为引起梗阻性脑积水的常见原因。
外伤性脑膜炎中的脓性渗出物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积聚而成硬膜下积脓。
颅脑开放性伤晚期的脑膜炎可出现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血流障碍等表现,进而出现脑血管损害。
当患者脑损伤后出现发热、头痛、心率加快和意识障碍等外伤性脑膜炎的症状时,就诊于神经外科。可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需要与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等其他原因所致脑膜炎进行鉴别。
颅脑受到外伤的患者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全身畏寒、心率加快和精神不佳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若患者出现颅脑外伤,并有持续高烧、休克等表现,需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神经外科。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视物模糊、肢端感觉异常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眼科、神经内科等。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全身畏寒、意识障碍等症状)
发热多长时间了?体温多少度?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颅脑损伤、火器伤、颅底骨折等)
受伤发生多久了?
外伤性脑膜炎患者行血常规检查,可显示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外伤性脑膜炎患者行腰椎穿刺,可显示脑脊液外观浑浊、压力升高,白细胞数增多显著。多数白细胞为多核细胞,糖及氯化物定量降低,蛋白含量增高,细菌培养可为阳性。此检查有助于发现患者是否有脑脊液外漏。
CT扫描是最准确、快速的检查方法。当脑膜炎伴发脑脓肿、脑积水、硬脑膜下积脓、脑室炎时,则头颅CT扫描更有助于诊断,既可显示脓肿的大小、部位,又能了解脓肿的大小、分隔、积气及其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同时还可以通过强化扫描来了解脓壁的厚度,从而估计脓肿的期龄,以便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混浊,白细胞数量增多明显,多为多核细胞。糖及氯化物定量降低,蛋白含量增高,细菌培养可为阳性。
根据头外伤史、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
一般颅脑CT扫描多无异常发现,严重时可见脑基底部脑池、大脑纵裂池有高密度影及脉络丛密度增高。颅脑CT扫描有助于明确感染原因,以利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
化脓性脑膜炎最易与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混淆,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脑脊液细胞数有时不甚高,鉴别要点为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菌株。
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及肺部X线检查可助诊断,此外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生化检查及微生物培养也是重要的鉴别方法。
一般有特定的流行季节。各种病毒性脑炎有特殊的全身表现,如肠道病毒可伴腹泻、皮疹或心肌炎。脑脊液检查中可根据生化改变进行鉴别,病毒性脑膜脑炎脑脊液糖及氯化物正常或稍高,蛋白增高不明显,多低于1g/L。各种病毒性脑膜炎有其特异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如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分离等。
慢性进行性颅压高症状比较突出,与脑膜炎其他表现不同。可根据脑脊液墨汁染色涂片来确诊。
外伤性脑膜炎主要是由于外伤后,致病菌侵入蛛网膜下腔所致脑膜炎。外伤性脑膜炎的治疗可采用抗生素抗感染、通畅引流、手术去除病因及对症治疗等。
外伤性脑膜炎的一般治疗方法为卧床休息,可采用吸痰、给氧、止惊等措施,保持呼吸道畅通,加强营养。
应给予足量足疗程抗生素,要求所用抗生素能有效透过血脑屏障并在局部形成有效作用浓度,常用磺胺嘧啶、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和头孢曲松等。为保持均匀有效的血药浓度,给药途径建议采用分次静脉点滴,必要时可鞘内给药,常用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曲松、多黏菌素和万古霉素。治疗期间,应首先经验用药,之后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种类及给药剂量。
主要用于增加机体应激能力,减轻炎症反应,维持外伤性脑膜炎患者的水和电解质代谢平衡。
主要用于并发脑水肿及颅高压患者的治疗。
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以去除病因。
脑脊液漏修补手术适用于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的外伤性脑膜炎患者,多于感染控制后1~2个月进行手术。脑脊液漏修补手术有两种入路,一种是硬脑膜内入路,另一种为硬脑膜外入路。目前除对蝶窦和一部分岩骨骨折所致者可采用硬脑膜外入路外,对其余骨折者,多采用经硬脑膜内的手术方法。
异物摘除术适用于火器伤所致外伤性脑膜炎,可于抗炎治疗后进行手术。手术前一定要在X线和CT下做好异物定位,以便准确而安全摘除异物。
伤道病灶清除术适用于开放性伤道感染所致外伤性脑膜炎。手术前后都应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静脉输入。
外伤性脑膜炎患者在全身用药的同时,还需每天或隔天行1次腰椎穿刺。此方法既可用于引流炎性脑脊液,又便于对个别患者进行鞘内给药,可应用庆大霉素加生理盐水稀释后,每天或隔天鞘内缓注1次,为避免引起刺激和粘连,浓度不可过高。
外伤性脑膜炎若采用及时合理的治疗,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可造成如脑脓肿、脑积水、脑肿胀、硬膜下积脓及脑血管性损害等不良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病死率高达18.6%。
外伤性脑膜炎可治愈,治愈率为30%。
外伤性脑膜炎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感染控制良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创伤可导致体温升高,部分患在术后3~4天会有体温突然下降再突然升高的症状。术后需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恢复良好后在家里休养,需要注意按照医嘱时间及时复查。
目前对于外伤性脑膜炎患者饮食注意事项无特殊宜忌,即为宜多吃偏碱性的食物,如苹果。这样不仅可中和胃酸减少呕吐,还可缓解病情。另外,对于昏迷患者,为保证其有足够的能量,宜通过鼻饲进食。
外伤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为目的,同时还需避免发生再次感染或在再次感染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等。
患者需要了解各类用于外伤性脑膜炎治疗的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后正确服用。
病室应保持安静、空气清新,避免强光直射患者。
做好身体护理,保持自身清洁干净。
手术之后医生有可能会给一些小剂量的抗生素类药物(如头孢类药物)要按照医嘱服用。
在院时病情监测可通过进行血常规、腰椎穿刺、颅脑CT检查、颅脑MRI检查等方法检查疗效,出院后可通过定期前往医院检查以监测病情。
在使用青霉素类及头孢类药物前应先做皮试,以免发生过敏反应。
为避免外伤性脑膜炎,颅脑损伤的患者需注意留心观察、避免伤口感染等。一旦出现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处理,以免发展为外伤性脑膜炎。
进行过脑部手术的患者,平时应留心观察,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出现颅脑损伤、颅底骨折的患者,应及时处理,避免伤口感染。
做过脑部手术的患者需观察手术后的愈合情况,避免出现感染。
脑部有外伤的患者做好伤口感染的预防措施,如采用正确的卧床休息姿势,做好头部无菌护理,避免用手堵塞耳鼻。
4743点赞
[1]李新钢,王任直主编.外科学:神经外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1.
[2]杨树源,张建宁主编;岳树源,张赛,江基尧副主编.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美)格林柏格著;赵继宗等译.神经外科手册.第8版[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4]马鹏飞等编著.当代临床神经外科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8.19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