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物体恐惧症是指看到密集排列的小物体,出现恐惧、头晕、恶心、焦虑等不适症状。本病较为常见,多发于女性,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等生理症状,及焦虑、恐惧等心理症状,可伴有广泛性焦虑症、抑郁症等不良反应。
密集物体恐惧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自身因素有关,也可能由心理压力引发。本病不具有传染性,多发人群为女性。而患者心理压力过大、成簇孔洞图像或密集物体,可诱发此病。
有家族亲属患有密集恐惧症的患者患病几率更大。
人类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在身体里留下了很多信息,如对有毒生物视觉特征反应,有有毒生物视觉特征的不适感,有利于保护人类。一些有毒动物,如蓝环章鱼、眼镜王蛇以及石头鱼的动物图片,和密集物体恐惧症患者所惧怕的图片在空间的对比上有一定的相似。由此,密集物体恐惧症最根本的原因是对有毒生物视觉特征的趋避反应。
如患者有创伤经历或观察到他人的一些与密集物体接触的不愉快的经历,可联想到自己,出现心理创伤,进而出现心理创伤。
患者自身性格胆小、精神敏感、羞涩、内向等,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症状。
成簇的孔洞图形或密集物体场景通畅伴有光与暗的混合,这些图案可以产生视觉力量,一些人群对这种图案的力量较为敏感,从而引起对密集物体本身的孔距,发生密集物体恐惧症。
圆形孔洞容易让人联想到眼晴,成簇出现的孔洞可以给人一种被很多人注视的感觉,对存在一定程度社交焦虑的人来说,更容易引起恐惧感,甚至出现生理不适。
该理论认为外界刺激与特定恐惧症的恐惧产生无明显关系,而内在的焦虑等情绪反映在外界物体上,就可能表现为恐惧症。
对其他物体有恐惧反应的人,容易出现恐惧泛化,可能导致个体也对密集且小的子孔洞及其他物体产生恐惧体验。
患者心理压力过大促使精神脆弱,处于高度敏感紧张的状态,受密集物体刺激时易出现恐惧反应。
在一些特定情境中,个体有可能将密集物体与恐惧反应联系在一起,形成条件反射,诱发密集物体恐惧症。
本病较为常见,发病率约为11.3%,多发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15岁,无地区、季节等的发病差异。
本病可发病于任何性别,但女性发病人数约为男性的两倍,且平均发病年龄为15岁。
密集物体恐惧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在患者看到密密麻麻物体后,如蜂窝、莲蓬、海绵,出现头晕、恶心、焦虑、恐惧等心理症状。若病情严重,还可伴有广泛性焦虑症、抑郁症等相应的临床表现。
表现为头晕、恶心、出汗、头皮发麻、手脚麻木、起鸡皮疙瘩等症状,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昏厥。
主要表现为回避心理、焦虑、恐惧、紧张、厌恶等症状。
某些患者可能因看到密集物体而彻夜难眠,失眠、睡眠质量下降等。
大部分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疑虑、胃肠道不适、气短、呼吸困难、出汗、心跳过速、恶心、头晕等症状。
主要表现为患者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沉默不语、思维迟缓等症状。
患者在看到密集的物体后出现恐惧、焦虑、恶心、头晕等症状,建议患者优先就诊于精神心理科,进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TQ量表检查等。如出现其他症状去相对应科室就诊,并与强迫症等病症相鉴别后可确诊密集物体恐惧症。
患者出现头晕、恶心、手脚发麻、恐惧、焦虑等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由于病情较严重,出现严重的抑郁症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大多数患者优先去精神心理科就诊。
目前都出现哪些症状,如头晕、恶心、恐惧等?
是否看到了密集形状的物体后出现的症状?
出现这种症状多久了?
家族中是否有密集恐惧症患者?
有无受过精神刺激?
自己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如敏感、易焦虑等?
患者看到密集物体时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色苍白等症状,脱离恐惧环境后恢复正常,有助于医生确诊。
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排除其他躯体疾病,利于诊断。
通过X线、CT等检查可帮助医生排除患者器质性病变。
通过调查问卷或向患者展示密集物体或成洞图像,观察患者的反应,是确诊的重要检查方式。
通过患者看到密集型物体所表现出的头晕、恶心、恐惧、焦虑等症状,通过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躯体疾病即可确诊。
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连续两周以上的强迫情绪、强迫意向、强迫观念、强迫行为等,属于患者自己内心的思想观念。而密集物体恐惧症是指在看到或接触到密集物体后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及心理反应,二者病史及表现不同。
起源于颞叶,好发于青少年,以简单部分性自主神经和(或)精神症状、特殊感觉及复杂部分性自动症为典型表现的综合征。典型的脑电图表现为背景活动轻度或显著不对称,颞叶棘波、尖波或漫波。通过临床表现及脑电图可鉴别。
密集物体恐惧症主要治疗方法为心理治疗,常见的有森田疗法、系统脱敏法、暴露疗法等,对严重患者可使用药物治疗。常见药物有盐酸帕罗西汀、丁螺环酮、曲唑酮等。本病病程较长,患者一般需要持续性长期治疗。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强迫症,亦可治疗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等,可能出现恶心、厌食、便秘、口干等不良反应。
适用于焦虑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恶心、呕吐、头痛、胃肠道功能紊乱、口干、失眠等症状。
适用于焦虑及抑郁患者,肝功能严重受损、严重的心脏疾病或心律失常者禁用,意识障碍者禁用。
本病无手术治疗。
要缓解密集恐惧,首先可以心理暗示自己不要回避,不要形成条件反射的条跑行为,要主动面对,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就有了面对的能力。
先从所怕之物的一个局部开始适应,再慢慢增加量,鼓励自己逐渐接近所恐惧事物的全部,直到消除对该刺激的恐惧感。
即一下子暴露在最强烈的恐怖环境,不让自己回避,以迅速校对及消除由这种刺激引发的习惯性恐怖、焦虑反应。
森田疗法的基本原则就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就是接受和服从事物运行的客观法则,它能最终打破神经质病人的精神交互作用。而要做到顺其自然就要求患者正视消极体验,接受各种症状出现,把心思放在应该去做的事情上。这样心里的动机冲突可排除,痛苦可减轻。
患者需在引导下先认识到自身与临床症状相关的思维意识的歪曲,然后跟随治疗师指导,纠正不合理的认知信念、发展新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密集物体恐惧症患者通过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一般可治愈且预后良好。病情严重到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及社会功能时,需及时接受治疗,否则可出现抑郁症等疾病。
本病一般可治愈。
患者若无自杀倾向,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按时复诊,一般为1个月或3个月一次,可进行面谈等了解患者目前病情恢复情况,防止病情复发。
针对密集物体恐惧症患者无饮食要求,可与常人无异,均衡营养即可。
密集物体恐惧症患者无需特殊护理,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积极锻炼身体,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即可。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愉快心情,注意病情监测,防止病情复发。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规律作息。
积极锻炼身体,可进行深呼吸、瑜伽等运动放松身心,保持情绪平和。
遵医嘱规范用药,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
本病病情监测主要通过复诊进行,患者可在日常生活中尝试接受密集型物体,测试不良反应,以便自己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患者应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情绪平和愉快,避免情绪过度波动。若患者出现不良症状,如情绪失控、焦虑、抑郁等应及时就医。
密集物体恐惧症预防主要从心理方面入手,患者应尽量保持心理健康,多与人交流排解压力,消除不良情绪,保持良好作息习惯,不熬夜。患者家属可注重患者日常情绪变化与身体健康情况,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就诊。
本病早期筛查效果不明显,患者家属可注重患者日常情绪变化与身体健康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保持心理健康,多与人交流排解压力,消除不良情绪。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熬夜,保证睡眠质量。保持运动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
建立正确的认知,了解恐惧是属于一个正常的情绪体检,不必过度担忧。
[1]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03.
[2]张道龙等译.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73-120.
[3]刘凤奎.急诊症状诊断与处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97-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