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抑郁障碍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心理疾病,时间至少持续1~2年。本病以持久而明显的心境低落为主,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甚至可出现轻生念头和行为。本病可通过药物、心理治疗改善,但病情易复发。
持续性抑郁障碍的病因尚不清楚,考虑可能与遗传、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有关。本病好发于性格内向、情绪易波动、执着的人群,可由亲人去世、婚姻破裂、父母离异等环境因素诱发。
持续性抑郁障碍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有早期遗传倾向,即发病年龄逐代提早,疾病严重程度逐代增加。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和认知模式是持续性抑郁障碍发病的基础,负性社会生活事件是持续性抑郁障碍发病的诱因,而社会支持系统是影响持续性抑郁障碍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脑部荷尔蒙化学物质失调,令情绪受到影响,引发持续性抑郁障碍。其他生理因素如疾病、感染、酒精和药物的影响等亦可导致持续性抑郁障碍出现。
如大脑功能的异常,主要见于神经系统疾病或畸形;慢性应激或疾病,主要指长期的慢性不良刺激,例如慢性疾病的困扰、精神上的长期压力等。
亲人去世、婚姻破裂、父母离异、工作不顺利、退休、欠债、长期患病等,都会产生压力,有些人能够坚强面对,有些人却诱发持续性抑郁障碍。
持续性抑郁障碍在不同年龄群体之间,发病率有显著的区别,18~29岁个体的患病率比60岁及以上个体的患病率高3倍。青少年早期发病的群体中,女性个体患病率比男性高1.5~3倍,其中持续性抑郁障碍的12个月患病率约为0.5%。
性格内向、不善于沟通、情绪易波动、紧张,凡事执着、要求过高的人易患持续性抑郁障碍。
持续性抑郁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等精神症状以及饮食、睡眠差等躯体症状为主,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甚至有轻生想法和行为。本病可合并出现双相情感障碍、焦虑障碍。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抑郁悲观,无愉快感。自我评价低,常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部分病例的抑郁心境具有晨重夕轻的节律特点。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思考问题困难,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
表现为行动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整日独坐或卧床,不愿参加平常喜欢的活动,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可出现抑郁性木僵。
严重抑郁症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轻生的观念或行为,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可萌发绝望的念头,甚至轻生。
上述症状常出现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成人至少持续2年,儿童和青少年至少持续1年。
颇为常见,主要表现为紧张、恐惧、害怕、烦躁不安、易激惹。严重时表现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
主要是幻觉和妄想。内容常为与抑郁心境相协调的罪恶妄想、无价值妄想,或谴责性的幻听等;少数患者有与抑郁心境不和谐的被害妄想、没有情感色彩的幻听,但内容不荒谬。
很常见,主要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性欲减退、阳痿、闭经、身体各部位的疼痛、乏力等。躯体不适可涉及各脏器,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h,醒后不能再入睡,对抑郁症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部分患者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也可出现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及强迫症状。
持续性抑郁障碍个体通常有更高风险发生精神疾病的共病,特别是焦虑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组以持续的,且程度轻重不等的情绪高涨或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的心境障碍。病程呈反复交替或循环发作,临床表现为在病程中兼有躁狂和抑郁发作。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种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如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等症状的神经症。
对于有持久而明显的心境低落、木僵的患者应及就诊精神心理科,完善精神检查、头颅CT/MRI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持续性抑郁障碍需要与重性抑郁障碍、精神性障碍等疾病鉴别。
当患者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等精神症状以及饮食、睡眠差等躯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若患者出现妄想、幻觉、轻生、自残等情况时,应立即就医复查。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精神心理科就诊。
若出现妄想、幻觉、轻生、自残等情况时,立即就诊急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都有哪些症状或不适,如反应迟钝、拒绝社交等?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这些症状是否出现过好转或加重?
发病前性格如何?
发病前有无负性生活事件?(如丧偶、离婚、婚姻不和谐、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家庭成员去世等)
睡眠情况如何?
直系亲属有无相关精神病史?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主要包括面谈和量表测试,精神科专科医生会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综合判断患者目前的感知觉、逻辑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活动以及注意力、记忆力、智能等认知功能方面的情况。
可了解患者有无相关头部器质性病变,主要用于排除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抑郁。
如血常规、血生化、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可了解患者有无感染、免疫失调、肝肾疾病、内分泌及激素代谢紊乱、中毒等疾病因素所致的抑郁。
持续性抑郁障碍的诊断应满足以下标准:
至少在2年内的多数日子里,一天中的多数时间中出现抑郁心境,既可以是主观的体验,也可以是他人的观察。儿童和青少年的心境可以表现为易激惹,且持续至少1年。
抑郁状态时,有下列2项(或更多)症状存在∶食欲不振或过度进食;失眠或睡眠过多;缺乏精力或易疲劳;自尊心低;注意力不集中或犹豫不决;感到无望。
在2年的病程中(儿童或青少年为1年),个体从未有2个月以上不存在以上标准中的症状。
重性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可以连续存在2年。
从未有过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且从不符合环性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
无法用一种持续性的分裂情感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妄想障碍、其他特定或未特定的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来更好地解释。
表现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如滥用的毒品、药物等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
表现症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如果存在抑郁心境,并存在2种及以上符合持续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症状,持续2年及更长时间,就应诊断为重性抑郁障碍。
抑郁症状经常是与慢性精神病性障碍(例如分裂情感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妄想障碍)有关的特征。如果症状只发生在精神病性障碍(包括残留期)的病程中,就不需要额外给予持续性抑郁障碍的诊断。
持续性抑郁障碍必须与由于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或双相及相关障碍区分开。如果基于病史、体格检查或实验室结果,得以确定心境紊乱能够归因于一种特定的、通常为慢性的躯体疾病(例如多发性硬化症)直接的病理生理影响,应诊断为由于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或双相及相关障碍。
当确定一种物质(例如滥用的毒品、药物、毒素)与心境紊乱存在病因学上的相关,那么物质/药物所致的抑郁或双相及相关障碍就得以与持续性抑郁障碍区分开。
持续性抑郁障碍的治疗是采用药物治疗为主,辅助以心理治疗、电抽搐治疗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稳定情绪、减轻心境障碍,改善或完全消除患者的症状并预防复发,一般为长期治疗。
目前在临床应用的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适用于不同严重程度的持续性抑郁障碍患者、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无效或不能耐受三环类抗抑郁剂不良反应的老年人或伴躯体疾病的抑郁患者。
有明显的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对难治性病例亦有效,主要有文拉法辛。
米氮平是代表药,有良好的抗抑郁、抗焦虑及改善睡眠作用,口服吸收快,起效快,抗胆碱能作用小,有镇静作用,对性功能几乎没有影响。
主要有米帕明(丙咪嗪)、阿米替林、氯米帕明(氯丙咪嗪)、多塞平(多虑平)和四环类马普替林等。临床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主要有吗氯贝胺、曲唑酮和噻奈普汀等。吗氯贝胺适用于非典型抑郁症。曲唑酮适用于伴焦虑、激越、失眠的抑郁症患者,以及有性功能障碍的抑郁症患者。噻奈普汀对老年抑郁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抑郁症伴发的焦虑症状。
本病无需手术治疗改善。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的持续性抑郁障碍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
治疗持续时间较长,可通过对认知和思维重构,改善患者扭曲的思维。
可通过解决当前的问题和人际冲突改善患者的症状。
可改善患者因探索不健康或令人不满的行为模式和动机,缓解病情。
对于有严重消极轻生言行或拒食、紧张性木僵的患者,电抽搐治疗应是首选的治疗。电抽搐治疗见效快,疗效好,电抽搐治疗后仍需用药物维持治疗。改良电抽搐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适用范围较广,除可用于有严重消极轻生及紧张性木僵等患者外,还可用于患有躯体疾病又不能用抗抑郁药的患者。
其方法是让患者治疗日保持觉醒(必要时可午休30~60分钟),晚上通宵不眠,次日白天继续保持觉醒,且不准午休,直到晚上睡眠为止作为一次治疗。
持续性抑郁障碍完全治愈的可能性很小,多数仅可通过治疗后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大部分呈反复循环发展,但其一般不会对自然寿命产生影响。
少部分持续性抑郁障碍患者能治愈,大部分治疗后只能使其抑郁发作返回较低水平,达到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的目的,但大多数患者会反复发作。
持续性抑郁障碍是一种精神心理性疾病,多无器质性病变,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在治疗期间需根据病情,约1~3个月复诊一次,通过精神检查评估病情变化,调整用药。
针对持续性抑郁障碍目前缺乏有针对性的饮食治疗措施,亦无特殊饮食禁忌。
持续性抑郁障碍患者的护理可从患者情绪、行为及认知等角度,通过安全护理、改善睡眠、改善仪表、心理护理等多方面入手,使患者知道如何面对现实,解决内在的冲突、增强处理焦虑和压力的能力。
预防患者采取伤害自己的行为,轻生观念与行为是抑郁患者最严重而危险的症状,要密切观察轻生的先兆症状,如焦虑不安、失眠、沉默少语或心情豁然开朗、在出事地点徘徊、忧郁、烦躁、拒食、卧床不起等,及时规避轻生行为。
持续性抑郁障碍的患者大部分时间卧床不动、不易人睡、睡眠浅、易醒或早醒,家属应主动陪伴和鼓励患者白天参加多次短暂的文娱活动,如打球、下棋、唱歌、跳舞等,还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入睡前喝热饮、热水泡脚或洗热水澡,避免看过于兴奋、激动的电视节目或会客、交谈病情,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入睡环境,确保患者睡眠。
持续性抑郁障碍患者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毫无精力和情绪顾及自己的卫生及仪表,家属应给予协助和鼓励,使患者仍能维持一个正向的身心状态。
对持续性抑郁障碍病人,常反应迟钝,接触被动,但无论病人的反应如何,家属及医务人员不应持冷漠态度,要关心体贴,主动接触病人。交流时要注意技巧,言语恰当,加深理解病人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帮助病人消除自卑和无能的心理状态,化解内心矛盾。鼓励病人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克服对疾病的困惑。
使用药物治疗期间注意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了解有无药物性肝肾功能损害。
持续性抑郁障碍的病因未完全明确,无法进行有效的预防,但可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精神评估筛查,心情低落时及时进行心理咨询,或者向亲友倾诉,有效缓解压力。
[1]郝伟,陆林,精神病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41-151.
[2]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验碍诊断与统计手册[M].第5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63-165.
[3]亓高超.新编临床精神病学[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32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