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以妄想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本病不常见,发病人群主要为30岁以上人群,不具有遗传性,主要表现为妄想,可伴发抑郁症状。可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部分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较好,甚至能够完全康复。
偏执性精神障碍病因未明,也未发现病理解剖学改变。可能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及心理因素有关。起病年龄多在30岁以后。一般认为本病是在个性缺陷的基础上遭受刺激而诱发。生活环境的改变如移民、服役、被监禁及社会隔绝状态,可能成为诱因。
如患者受到重大精神刺激等造成精神障碍。
患者若自身性格固执、偏激、敏感多疑、以自我为中心,易出现精神障碍。
如患者心理脆弱,接受批评后出现精神心理问题,可能导致偏执性精神障碍。
有妄想症和家族史的人群,发病率更高,但是与遗传因素的关系不如与其他精神障碍来的密切。
本组疾病不常见,中国内尚无确切统计数字。据国外统计,终身患病概率为0.5%~1%。
移民者、服役者、被监禁者。
经济条件不良者。
性格为固执、偏激、敏感多疑的人群。
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妄想,常表现出被害妄想、嫉妒妄想、疑病妄想、夸大妄想和躯体妄想等。病情严重时患者可伴发抑郁症状。
患者坚信有人爱上自己,他会用努力去与妄想的客体接触,如打电话、写信、监视、跟踪尾随等。患者常因为这些行为而违法。
患者坚信自己有了不起的才能并做出了重大发现。
患者坚信自己的配偶或爱人不忠。这种信念是并非从事实推理得来。他们可能存在人身攻击。
患者坚信自己被监视、被中伤、被侵害。可能会反复通过法院或其他政府机构来获得正义,也可能以暴力来报复想象中的迫害。
涉及躯体功能或属性的妄想,例如想象的躯体变形或异味。这种妄想也可表现为假想自己得了某病,比如寄生虫感染。
某些患者可出现短暂、片断的幻觉,如幻听、幻嗅、幻味等。还可出现易激惹、易怒等。
少数患者可伴有轻微抑郁症状,表现为沉默寡言、情绪低落、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等。
患者出现妄想、抑郁症状应及时就医,优先建议患者去精神心理科;若出现其他躯体症状去相对应科室;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心理量表测评等排除精神分裂症等病症后即可确诊。
出现抑郁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妄想症状及时就医。
有自杀倾向情况应立即就医。
优先考虑去精神心理科就诊。
出现抑郁症状去心理科就诊。
出现自杀倾向症状去急诊科就诊。
目前都出现哪些症状,如妄想、抑郁等?
出现这种症状多久了?
有无受过重大精神刺激?
有无服用相关药物?
家族中一级亲属妄想症的患者?
通过神经系统检查,排除患者脑部器官病变等疾病导致的妄想、抑郁症状,有助于医生确诊。
可以根据医生建议完成相关心理量表检查,有利于协助医生明确疾病诊断。
偏执性精神障碍的诊断主要依靠完成的病史采集、可靠细致的临床评估,诊断时需排除伴有妄想的其他精神障碍,并对患者的危险度进行评定。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诊断本组精神障碍的最基本条件。一种或一整套相互关联的持久性妄想是最突出的或唯一的临床特征,妄想必须存在至少三个月,必须明确地为患者的个人观念,而非亚文化观念。可间断性地出现抑郁症状甚至完全的抑郁发作,但没有心境障碍时妄想仍持续存在,患者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两者都以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人格都可相对保持完整,有些偏执型分裂症患者可以长时期地保持相对良好的社会适应功能,与荒谬妄想“和平共处”,因此两者的鉴别主要是根据妄想的特点,还是根据人格及社会适应状况,在对待具体病例的诊断上,临床上常出现见仁见智现象。
下列特点倾向于偏执型分裂症诊断:妄想的结构不严密、支离破碎、推理荒、对象泛化。幻觉的频度和内容,存在持久而频繁的幻觉(尤其是幻听),而且有与妄想联系的幻觉内容,为争议性、评论性、命令性幻听等;存在思维形式障碍及被动体验;情感和意志状态相对淡漠和减退。
这两种精神障碍的鉴别核心取决于是否存在妄想。因后者是以结构严密的系统妄想为特征的精神病。偏执性人格障碍经常可有超价观念。偏执性人格障碍的超价观念与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系统妄想,两者的形成都可能发现与其人格和个人经历有关,内容也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遭遇,患者人格都保持相对协调,持续而不发生精神衰退,因此两者鉴别的难度极大,在临床工作与司法鉴定中两者发生误诊的情况经常发生,尤其多见把偏执性人格障碍误诊为偏执性精神障碍。
偏执性精神障碍治疗较困难,且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治疗时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因为患者不承认有病,所以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是治疗成功的基础。治疗开始时可以先从非主要症状入手,如睡眠问题、情绪问题等,患者易于接受和配合,逐步过渡到核心症状的治疗。治疗原则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良好的环境条件也有助于妄想改善。
如氯丙嗪、奋乃静等,通过阻断脑内的多巴胺受体起到作用,药物通过作用于受体,阻断了多巴胺于多巴胺受体的结合,可治疗本病。
作为治疗本病的首选,包括利培酮、氯氮平和奥氮平等,治疗效果优于传统药物。
本病无手术治疗。
诱导患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偏执性精神障碍的诱因,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精神障碍,从而达到消除患者妄想症状及精神障碍的目的。
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偏执型精神障碍的原因及病情发展,并给予患者鼓励,使患者在放松状态中逐渐消除精神问题,恢复正常。
寻找患者不良情绪反应,帮助患者归纳出错误思想的一般规律,鼓励患者用错误思想带入社会情境中进行假设,使患者认识到与原有妄想观念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并予以改正。
偏执性精神障碍病情复杂,难以治愈。但经过药物控制后一般预后良好,部分患者经治疗缓解较彻底。
病程多呈持续性,有的可终生不愈;但老年后由于体力与精力日趋衰退,症状可有所缓解,个别患者经治疗缓解较彻底。
患者若无自杀倾向,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时间进行复诊,一般为1个月或3个月一次,无需进行特殊检查,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即可判别病情恢复情况。
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饮食不做特殊要求,均衡营养即可。
偏执性精神障碍无需特殊护理,患者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与他人的交谈,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保持心情畅快,避免情绪过度波动。患者家属注意患者情绪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不熬夜,保证睡眠质量。
当患者叙述妄想内容时,要耐心倾听,避免与患者争论也引起患者情绪波动。
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病情复发。
吸烟、饮酒可加重症状,因此要戒除烟酒。
遇到事情多与家人交流,掌握缓解压力的办法。
偏执性精神障碍病因尚不清楚,暂无有效预防措施和早期筛查措施,患者日常生活中应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适当进行娱乐性活动排解压力。家属可多关注患者精神状况,出现抑郁或妄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中应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适当进行娱乐性活动排解压力。
积极运动锻炼身体,增强身体免疫力。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不熬夜。
[1]陆林.沈渔邨.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3-76.
[2]张道龙等译.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75-120.
[3]马敬.实用精神疾病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28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