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什么是感统失调

曲延民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三甲
咨询
播放语音内容
01:32
感统失调是大脑功能失调引起,感统是由于身体各个器官的信息传入大脑,经大脑分析后统一协调全身的语言、运动等功能。感统失调是大脑不能很好的支配全身器官功能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一种临床症状,不是一种疾病,儿童患者较多见,引起的原因有先天性原因和后天性原因。
先天性原因有孕期服用某些药物、不良的饮食习惯、分娩时压迫等,后天的原因主要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家长过分限制宝宝的活动、不让宝宝接触不好的生活习惯等,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多动、步态不稳、脾气暴躁、身体协调性差等。感统失调早期治疗效果较好,最好尽早确诊,尽早治疗。
2023-03-18浏览41265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神经内科医生推荐

相关推荐

李娟红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三甲
什么是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属于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在儿童多表现为多动症。儿童可出现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比较多,学习能力和成绩大幅度减退,而且可出现异样动作,且平衡协调能力相对较差,容易跌倒,无法进行精细动作。另外儿童还可表现为性格孤僻、易哭,甚至反应比正常儿童慢半拍。因此如果儿童出现感统失调,应该尽早找专科医生进行对症的治疗和干预,有助于缓解相应症状。
陈文珍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三甲全国第4
感统失调是什么意思
感统失调又称为感觉器官的轻度功能障碍,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平衡觉,主要这几个感觉器官​。小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某些方面缺乏,导致听觉、视觉、触觉、平衡觉的轻度障碍。这种不能称为疾病,只是一种功能的轻度失调,所以统称为感统失调或学习功能障碍。因为对外界的视觉、听觉、触觉、平衡觉障碍,导致视觉方面、听觉方面、触觉方面以及平衡觉方面偏差,使其发育与正常小孩不同。结果可能导致小时候可能出现平衡障碍,可能行走没有其他小孩平稳,坐在那里爬的时候也不稳定,触觉不敏锐,导致有些小孩小学读书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看字时候会看漏或看多某个字,听的时候也是一样,也会出现听觉错误等。所以这种就是感觉系统的功能障碍,轻度障碍,不是一种疾病,统称为感统异常。
陈葵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三甲全国第72
感统失调的表现
"感统失调又称为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见于儿童,是外部的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使整个机体不能和谐的动作,出现相应的表现。\n感统失调会导致四肢活动不协调,视、听、触等感觉发生障碍。触觉失调表现为不喜欢别人的触碰,不敢与别人接触、玩闹,比较孤僻;视觉失调表现为无法正常阅读,读书容易跳行、串字;听觉失调表现为经常忘记别人说过的话,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别人说的话反应总是慢一拍或者对别人的言语不做反应;平衡方面失调表现为单脚站立不稳、容易跌倒、走路容易偏斜、动手能力差等。"
史保轩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三甲全国第83
感统失调症状
感统失调指的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人的大脑神经中枢,无法指导机体进行正确地反应导致机体控制失调,肢体行为不和谐,导致情绪不稳定,容易分心并且容易发脾气,对感觉的刺激反应低下或过度等症状。 感统失调的孩子可能发生专注力偏弱、坐姿不端正、爱扭来扭去的情况,身体平衡能力差,走路的时候容易摔倒、动作笨拙,对空间距离估计不准造成动作不到位,易发生碰撞及毁坏东西,动作的计划及次序感比较差。 喜欢看画面较快的广告,爱听尖锐的声音,会无端尖叫、自言自语、总是咬手指甲、损坏学习用具、学习困难,包括视觉和肌肉的记忆力短暂。
陈文珍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三甲全国第4
感统失调是怎么回事
感统失调一般是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对外界刺激感觉,还有协调肢体活动对外界做出的反应功能障碍。通常认为感统失调不是疾病,只是一过性功能障碍。一般有先天性因素,或者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者出生时出现异常状况,导致其在发育过程中出现感觉障碍,听视、听嗅、触觉、平衡觉、味觉等各方面功能的轻度障碍。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下降,使身体感受外界反应的能力不能够统合在一起,做出正确反应,导致这种功能障碍的现象。可能需要通过药物进行纠正,再通过康复训练,给予适当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一般都能够得到纠正和治疗。如果超过12岁还不能够治疗,可能不能改善。
赖光辉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甲全国第37
感统失调的表现
感统失调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视觉统合失调:视觉统合失调的学龄儿童,对于单纯的文字有阅读困难,在阅读时常会出现读书跳行、翻书页码不对、演算数学题目会抄错等视觉上的错误,并会容易产生疲劳;2、听觉统合失调:是指孩子听不懂老师家长的话,也听不清楚老师布置的作业,平时家长喊也不会在意,以为与自己没关系;3、平衡失调:平衡统合失调的孩子,在重力感、方向感和距离感上都会有问题;4、触觉过敏: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往往对别人触摸十分敏感,他们害怕触摸,有时正常接触,也会被孩子认为是打了他;5、本体统合失调:是由于各方面的协调差,孩子可能运动时笨拙,如不会跳绳,跑步时动作不协调、不准确,常常会撞倒东西或跌倒。
渠文生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三甲全国第6
引起感统失调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感统失调的因素,主要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具体如下:1、先天因素:主要为妊娠期间因素引起,比如胎位不正等,可以使宝宝体格及感知系统出现问题。此外,特殊药物影响脑功能发育,以及妊娠之间感染等,均可以引起脑功能异常,从而使感统水平下降;2、后天因素:主要为成长培养过程中病变,后天因素作用非常强大。部分父母可能会避免让宝宝外出,可能造成其对外界环境感知出现障碍。目前较好幼儿园,可能会养小动物、植物,让宝宝接触不同事物,而行万里路也强调需要在看过程中更好学习。目前较多父母会替宝宝剥橘子、准备食物,而避免让宝宝进行重活、脏活、累活等,此时宝宝会失去锻炼、感知机会。而部分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培养模式存在一定问题,如避免让宝宝在地上爬行,而直接扶着其走路等,可能会造成宝宝平衡、运动系统感知出现异常。而对于学习压力较大,经常训斥宝宝,限制宝宝进行自我调整和适应进行感知,此时也可以引起感统失调。
渠文生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三甲全国第6
感统失调的表现
感统失调即感觉统合失调,其主要是各个方面的失调。感觉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常见感觉,大脑会将所有信息整合一起进行信号处理。感觉统合失调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信息整合能力下降:为最常见的表现,如果孩子拿到会响玩具时,会触摸感觉、摇声音,并可能放到嘴里品尝味道等,进行整体判断。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则较多孩子会表现为判断失误;2、运动失调:如平衡能力不佳,同时无法进行走直线、爬山等特殊运动;3、空间认知能力下降:如看红绿灯、左转、右转、方位感等出现下降;4、情感方面障碍:同时此种改变对孩子社交也会存在一定影响,部分孩子会变得孤僻,不愿意与他人接触,也不愿意被他人触碰,对于身体器官位置认识或者感觉认识不够充分。
庄卫生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三甲全国第83
感统失调的训练方法
感统失调是临床上很多疾病导致的一种常见功能障碍,比如脑瘫、颅脑外伤,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多种感觉输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在儿童脑瘫的训练比较多,通过各种感觉输入,比如本体感觉输入,比如坐、站,还有运动感觉输入,还有刺激的方法对应输入,就是用电刺激、用针刺激,或者用运动刺激,把肢体放到不同的位置上,进行位置刺激,让患者进行模拟,让患者自己摆放体位,这是本体感觉训练。最常见的本体感觉训练是感统训练,把浅感觉、深感觉,运动觉进行整体训练,但是要在康复机构进行,患者做起来可能不方便,真正正规的感觉统合训练,还是建议患者到医院去做。
赖光辉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甲全国第37
感统失调的原因
感统失调目前病因尚未明确,通常认为由遗传因素、孕产因素、轻微脑损伤、轻微脑功能障碍、小家庭后遗症、育儿观念和育儿方式导致,具体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具体如下:一、先天性的因素:1、胎位不正导致幼儿平衡失调。2、由于早产或剖腹产,压迫感不足导致幼儿触觉失调。3、孕妇在怀孕期间用药或打针对幼儿造成伤害;二、后天性因素:1、环境因素,主要由于小家庭、都市化生活使儿童活动范围变小。2、大人对孩子过度保护,事事包办导致儿童接受的信息较少且不全面。3、父母太过忙碌,辅导少,造成幼儿的右脑受到刺激不足,或出生后未让孩子学爬行,直接学习走路,产生前庭平衡的失调。4、父母或保姆不让孩子玩沙、玩土,造成幼儿的触觉刺激缺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