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父亲有糖尿病是否会遗传

于棉荣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三甲
主页
播放语音内容
01:37
肯定的说父亲有糖尿病会遗传,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主要是有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出现的一种疾病。当父亲患1型糖尿病,其子女有5%-6%的风险患1型糖尿病。而父亲患2型糖尿病,由于2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而子女患病率为49%。糖尿病患者子女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容易得糖尿病,但它的遗传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容易患糖尿病的体质,即糖尿病的易感性,也就是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容易受各种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而诱发糖尿病。但如果糖尿病患者的子女注意饮食、运动、控制体重,就可以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2023-11-17浏览72889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内分泌科医生推荐
预约挂号
在线问诊
精选
刘建成主任医师精神科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明天有号
去挂号
已成功预约455人
¥80
擅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中西药调理、心理疏导等个性化分型诊疗各种轻、重精神疾病、心身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青少年抑郁症、青少年焦虑症、失眠、精神分裂、强迫症、躁郁症、恐惧症、精神障碍、躁狂症、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心理障碍、睡眠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植物神经紊乱、儿童孤独症、儿童自闭症、躯体形式障碍、狂躁症、神经官能症、厌学、疑病症、妄想症等精神心理疾病。
费龙才
精选
费龙才主任医师精神科
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
三甲
明天有号
去挂号
已成功预约141人
¥1
擅长:重度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缺失、青少年情绪一行为障碍、厌学/叛逆问题、童年情绪障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产后抑郁、职场抑郁、中年焦虑、惊恐障碍、焦虑症,躯体障碍,失眠症、睡眠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更年期焦虑、抑郁、老年精神心理问题、痴呆伴发的精神障碍,强迫症,恐惧症,进食障碍、恋物癖。酒精依赖症、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病理性赌博、妄想症、癫痫、多动症、抽动症、心理障碍、精神障碍。尤其是对疑难杂症的治疗,解决反复发作难题。
谭建华
精选
谭建华主治医师精神科
重庆市第十一人民医院
明天有号
去挂号
已成功预约15人
¥20
擅长:睡眠障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早期精神心理和行为异常、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头晕头痛、胸闷气短、手抖手麻的诊疗,各种心理障碍的鉴别诊断和治疗,药物依赖、网瘾、双向障碍、司法鉴定、家庭婚姻问题、性心理、社交障碍、尤其是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治疗。
查看更多内分泌科医生

相关推荐

孙苏欣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三甲全国第55
父亲是糖尿病会遗传吗
父亲是糖尿病,对下一代会构成一定的遗传风险。 一个家族里有血缘关系的人员当中有糖尿病,凡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不管是父亲、母亲或者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只要有糖尿病,则下一代可能都有遗传易感性的风险,所以糖尿病是有遗传风险的内因存在的。 有遗传的内因并不见得后天一定会得糖尿病,还需要后天的促进因素,例如多吃少动的生活方式,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作为外因才能触发内因发病。 所以父亲有糖尿病,尽管会有遗传给下一代的风险,只要下一代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一定会触发糖尿病的发生。
于棉荣主任医师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三甲
父亲糖尿病遗传概率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肯定有遗传情况,但遗传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易患糖尿病的体质,即糖尿病的易感性,具体概率如下:\n1、父亲患1型糖尿病,其子女有5%-6%的风险患1型糖尿病;\n2、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若父亲患2型糖尿病,子女患糖尿病的风险为49%。\n糖尿病虽然有遗传概率,但父亲有糖尿病时子女是否会得糖尿病还取决于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发生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如果糖尿病患者的子女注意生活方式、饮食、运动、控制体重等,则可以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陈哲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三甲全国第68
父亲有糖尿病遗传吗
糖尿病可以遗传,其取决于糖尿病的类型。如果孩子的爸爸患有1型糖尿病,一直依赖胰岛素治疗,或者孩子的爸爸在青少年时期诊断为糖尿病,遗传几率是1/17。如果孩子的妈妈有1型糖尿病,且生孩子的时候不满25岁,遗传几率只有1/25。如果妈妈是满25岁才生孩子,遗传几率会降到1%。如果双方父母都有1型糖尿病,遗传几率将会增长到1/4。2型糖尿病是一种与体重有关的糖尿病,具有更高的遗传性。如果父母双方有一方患有2型糖尿病,遗传几率在1/7-1/13。如果父母双方都有2型糖尿病,遗传几率可以上升到1/2。实际上对于部分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来说,只有超重时,才说明患糖尿病的危险临近。
张人玲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甲全国第37
父亲有糖尿病会遗传吗
"不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都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是否父亲有糖尿病,子女就会发生糖尿病,有这样的倾向,遗传度是非常高的。1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自身免疫缺陷、遗传因素、病毒感染,三者可造成1型糖尿病。\n2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加环境因素,多基因遗传是指不是一个基因有问题需要遗传,是很多基因都可以发生突变而导致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患者,如果父辈有糖尿病,其子女发生糖尿病是正常人的3-5倍。如果子女有肥胖,没有控制好体重,发生糖尿病的几率就会更高,因为肥胖是发生糖尿病的最大诱因,肥胖以后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所以家族中如果有糖尿病的病史,子女就一定要控制体重,否则肥胖是容易导致糖尿病发生的。"
李超林副主任医师
烟台毓璜顶医院三甲
父亲糖尿病会遗传吗
"如果父亲患有糖尿病,其子女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可能患有糖尿病,几率大约在50%左右。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糖尿病,子女发现糖尿病几率就会更高,所以对家族中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血糖的监测,起码每年通过查体要测一下空腹血糖水平的变化。另外,平时饮食当中要特别的注意含糖量比较高,热卡比较高的食物一定要少吃,少喝酒、多运动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明显的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王世东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三甲
父亲糖尿病遗传吗
糖尿病作为有遗传特征疾病与性别没有太大的关系。父母对糖尿病因素是均等机会遗传给自己下一代,如父母有糖尿病,不仅男性朋友还是女性朋友,皆应从生活上关注自己健康状况。一方面做好体检;另一方面做好健康管理。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在糖尿病来临时机会均等,另外,男性朋友应该减少高脂饮食及限酒、戒烟等更容易导致糖尿病或糖尿病并发症的不良生活习惯。女性朋友应避免严重肥胖,因肥胖患者糖尿病发病率更高。
张人玲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甲全国第37
父亲有糖尿病,子女遗传糖尿病的概率
父亲有糖尿病,子女发生糖尿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4倍。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遗传度很高。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多是由于多基因遗传加上环境因素。多基因遗传不是指一个遗传基因携带糖尿病不好因子,而是有很多基因都携带糖尿病不好的因子,加上环境因素,体重过大、肥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都是容易导致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为此类慢性代谢性疾病都有共同特点,即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主要是肥胖。肥胖后脂肪细胞增生、肥大,其代谢产物抑制骨骼肌胰岛细胞的转导,同时吞噬细胞的活性增强,也可以抑制骼肌胰岛细胞的转导,而发生2型糖尿病。所以如果父亲有糖尿病,其子女一定要注意减肥、减重,因为肥胖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最主要诱因。由于其父亲有糖尿病,其遗传度很高,所以子女一定要特别注意。
张人玲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甲全国第37
父亲有糖尿病遗传儿子还是女儿
"父亲有糖尿病,其儿子、女儿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因为糖尿病是一个多基因遗传的疾病,遗传位点很多,父母有糖尿病,其子女发生糖尿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3-5倍。除了遗传基因以外,肥胖是二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的最大诱因,肥胖以后使得糖尿病的受体敏感性下降,容易产生胰岛素抗体,导致糖代谢出现异常而发生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的家属要控制体重,不要过重、肥胖,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只要控制好体重,没有发生肥胖,就不容易发生二型糖尿病,因为二型糖尿病一旦发生是终身性的疾病。\n"
刘泽灏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三甲全国第15
父亲糖尿病遗传儿子还是女儿
父亲有糖尿病,遗传给儿子和女儿是随机的情况,并不是一定会遗传给儿子或者一定遗传给女儿。再者父亲有糖尿病,并不是100%会导致自己的孩子也发病,因为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比较复杂,有遗传的因素,同时也有后天环境的因素。如果父亲有糖尿病,孩子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积极锻炼、控制体重、不让自己长胖,患糖尿病的几率可能会比较小。但如果父亲有糖尿病,孩子经常过量饮食、不进行运动、长得比较胖、睡眠不好等,各种因素如果综合在一起,患糖尿病的几率会比生活方式健康的小孩要高。因此患者对于糖尿病遗传的理解不要过于偏差,认为父母有糖尿病孩子就一定会有,只是父母有糖尿病,孩子患的几率会稍大,但通过后天生活方式的改变,又能够把几率进一步降低。
张人玲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甲全国第37
父亲糖尿病儿子遗传吗
糖尿病遗传度很高,如果父亲有糖尿病儿子发生糖尿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3-5倍,如果不严格控制饮食,儿子发胖、体重过大就更容易发生糖尿病。 因为肥胖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最重要原因,一种说法是,肥胖时导致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是由于肥胖时脂肪细胞增大使得胰岛素的受体发生变形,容易产生抗体。 另外一种说法是,肥胖使得吞噬细胞作用加强,使肌肉组织发生胰岛素抵抗而不容易帮助糖的吸收。所以,父亲一方有糖尿病,儿子要特别注意,最主要的是不能超重、肥胖,以免发生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