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心慌焦虑不安害怕恐惧怎么回事

吕永楠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三甲全国第40
咨询
播放语音内容
01:45
心慌、焦虑不安、害怕、恐惧是非常典型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与患者平时的生活状态和情绪状态有关。焦虑不安、害怕、恐惧等负面情绪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而诱发各种不舒服的症状,心慌就是最典型的临床表现形式,患者会感觉心脏跳动得特别快,而且会有重击感,尤其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者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上述症状会更加的明显。
当出现上述症状的时候,患者可能会非常害怕、担心,认为自己可能发生了恶性心律失常,或者担心自己患有心肌梗死,甚至会发生猝死。其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为症状出现的时候,如果非常的惊恐、害怕、担心,这种负面情绪恰恰会导致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频率明显的增多和增高,这样的情绪状态又会导致症状的进一步加重,从而使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此时需要就诊于心理科医生,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去准确了解焦虑、抑郁的程度,及时开始进行抗焦虑、抑郁的治疗,才能解决问题,打破恶性循环。在出现上述症状的时候,不要慌张、害怕,要给自己信心、正能量,通过这种积极的心理引导,来克服对疾病的担心,久而久之,就会克服恶性循环,使不适症状得到改善和恢复。
2023-03-23浏览22128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心血管内科医生推荐

相关推荐

郑桂安副主任医师
漳州市医院三甲
心里总是害怕恐惧心慌怎么办
"心里总是害怕、恐惧、心慌要做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明确是否有心律失常。如果患者由于心律失常引起的恐惧、心慌,要进行药物治疗,如果由于阵发性心房颤动或频发室性早搏,引起的恐惧、心慌,可以用倍他乐克、稳心颗粒控制心室率,减少心慌、心悸,同时如果存在血栓高危因素,要给华法林等抗凝治疗。如果患者心电图正常,排除心律失常引起的害怕、心慌,进一步做心脏彩超检查,排除心脏结构性病变,如果经过相关检查,都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神经官能症,可给予黛力新、谷维素等治疗,改善症状。"
徐新娜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三甲全国第76
心慌害怕恐惧是什么症状
心慌、害怕、有恐惧感的症状,具体为心跳非常快、过度增速,患者有恐惧感,担心有生命危险,常见原因如下:1、器质性疾病:确实存在心脏疾病,如心脏供血问题、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等。尤其是心律失常,由于非常快速的严重心律失常,心慌症状非常严重,患者甚至有低血压、眼前发黑、晕厥、抽搐等症状,需要针对器质性疾病本身进行治疗;2、心理疾病:如过度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在躯体表现为心慌、胸闷气短,同时有恐惧、害怕的症状,这是在心理疾病的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需要进行鉴别。
蒙华庆主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甲全国第48
经常心慌、焦虑不安是怎么回事
经常心慌、焦虑不安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生理性因素、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经常心慌、焦虑不安可能是由以下因素所导致:1、生理性因素:经常熬夜、剧烈运动、工作压力大、情绪激动、饮用刺激性饮品等,都可能导致情绪高昂、心慌、焦虑等情绪。这类情况通常不是特别严重,休息一段时间或者调整生活习惯后,症状可能会缓解;2、贫血:贫血可能是因为偏食、挑食、过度减肥等,导致营养不良,铁摄入不足或铁流失严重。贫血发作时可能会导致大脑、心脏供血不足,引起心慌、心悸、焦虑、头晕等不适症状。建议注意日常饮食,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如果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患者可能会表现为新陈代谢加快、情绪激动、心律失常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4、神经系统疾病:心慌、焦虑不安可能是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这类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引起疾病的因素进行多方面的确定和治疗,一般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改善;5、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肺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也可能导致心慌、焦虑不安的症状。由于对疾病的恐惧,患者也可能会表现出焦虑。这类疾病的种类繁多,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以上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患者情绪高昂、心慌、焦虑等情绪,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对于这类症状的治疗,需要根据引起症状的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压力,以维护身心健康。
常卫利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甲全国第19
心里害怕紧张恐惧是怎么回事
"心里害怕、紧张、恐惧多数见于焦虑障碍。焦虑障碍是指持续、没有明确原因,而感到焦虑、紧张,或者没有现实基础觉得特别恐惧,有大祸临头的心境,同时会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比如心慌、胸闷、出汗、尿频等,这些表现会影响病人的生活、工作、学习。\n焦虑障碍的治疗主要是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等,药物治疗常需要使用抗抑郁的药物。"
庞吉成主治医师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三甲
每天胡思乱想害怕恐惧怎么回事
"每天胡思乱想、害怕恐惧,可能属于焦虑症或者是恐惧症。如果没有特定对象,莫名其妙的胡思乱想、恐惧、担心,而且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坐立不安、烦躁,就属于焦虑症表现。如果有特定的场景或者是物体担心、害怕、胡思乱想,且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强烈的回避行为,这属于恐惧症。对于焦虑症和恐惧症,治疗上都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的方法,心理治疗,主要是纠正不合理的认知模式,进行认知重建。而药物治疗,以抗焦虑药物,和具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如苯二氮卓类的药物,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理治疗,主要采用经颅磁刺激治疗,和多参数生物反馈系统规范治疗,其临床疗效得到肯定。"
刘光亚副主任医师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三甲
心里老是害怕恐惧怎么治疗
这个问题要先去分辨一下,心里老是感到恐惧和紧张到底是什么样的程度。从字面上来看,恐惧似乎比紧张的程度要更高,还要看恐惧是不是有具体的对象,如果害怕和恐惧的对象是具体的,比如害怕坐电梯、还有些人可能怕蛇或怕蟑螂,类似这样的,如果恐惧对象非常的明确具体,要考虑这个特定的恐惧症。处理方法是来医院就诊,诊断考虑了恐惧症,那基本上是以心理治疗为主。如果在这恐惧症的基础上,同时有一些很普遍的焦虑的表现,看需不需要服用一些抗焦虑的药物。要看恐惧的对象对他的影响程度,比如一个人特别恐高、恐惧坐电梯,但他工作的场所又是必须要去乘坐电梯的,就要去鼓励他。医学上有专门的克服这些恐惧的办法,比如恐高可能会让他先去看这栋高楼,然后先从1楼,比如3楼他有点紧张,但是尚能耐受,逐级去通过暴露的方式,比如3楼到4楼,4楼再到5楼,先不去靠近窗户,先去有人陪伴,后面慢慢变成单独去乘坐电梯,通过这种方式去克服。
罗国帅主治医师
天津市安定医院三甲
心里害怕紧张恐惧是怎么回事
心里紧张、害怕、恐惧、担忧有可能是焦虑症,尤其是紧张、害怕又没有明确的对象或者明确的原因,每天(心)总是悬着、安定不下来、精神不宁就要考虑存在焦虑的问题。 焦虑属于悬浮式的恐惧、紧张甚至没有明确的对象也会紧张,如果已经有这样的问题,同时存在躯体症状或者行为症状,躯体症状主要是心慌、心悸或者头痛、头晕、肌肉僵硬、颤抖等。 行为表现主要是坐立不安,站着也不舒服,坐着也不舒服,躺着也不舒服,来回走动、双手颤抖且不停的抠手、搓手等,有这样的症状及表现就非常可能是焦虑症。
司昌荣副主任医师
大庆市中医医院三甲
心慌恐惧怎么回事
心慌、恐惧通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1、见于健康的正常人会出现心慌、恐惧的症状,这类的患者通常平时性格比较内向,工作压力比较大,经常休息不好,遇事之后就心慌、恐惧,除了这些症状,别的都是正常的。这类患者要调整生活方式,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 2、见于像有心理疾病的一些患者,像一些抑郁症、焦虑症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心慌、恐惧的症状。这类患者主要要靠心理疏导,如果严重建议口服一些镇静、抗焦虑的药物。 3、见于有心脏病的患者,这类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慌,症状比较严重,也比较典型,每次发作的时候主要是以心慌、恐惧为表现。 如果是见于这类患者,一定要建议患者到医院进一步就诊,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王吉云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三甲全国第36
心慌、恐惧是怎么回事
心慌、恐惧比较多见的情况是由于心情焦虑或者抑郁,尤其是焦虑的情况比较严重。最严重的一种情况为焦虑症惊恐发作,当病人惊恐发作的时候,会觉得心慌、胸闷、面色苍白、出汗、手抖,甚至心里觉得非常恐惧,有濒死感,需要紧急就医。此种情况需要警惕,如果没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家族中没有特殊的遗传病,此种心慌与紧张情绪有关,需要检查是否为焦虑症,尤其是焦虑症惊恐发作。建议就诊,由心理科医生做出诊断,是否为严重焦虑带来的心慌、恐惧。如果证实严重焦虑引起的,建议进行评估,或者使用抗焦虑药物,尤其是抗惊恐发作的药物。心慌、恐惧在心脏病中最多见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当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时候,病人会觉得非常痛苦、不舒服,也会出现心慌、恐惧、濒死感等。这类人群都是有基础危险因素的,比如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肥胖、抽烟,或者有早发冠心病的家族史等等。此类人发生心慌和恐惧,需要到心内科医生处首诊,查看到底是否由于心梗等恶性问题带来的心慌、恐惧。
常卫利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甲全国第19
心慌心悸焦虑不安是怎么回事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心慌、心悸、焦虑不安的症状,通常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情绪紧张等生理应激状态所引起。如果其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则可能是由于患有精神心理性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等所致。此外,身体如果出现器质性病变或者存在药物戒断反应等,也会引起心慌、心悸、焦虑不安的症状。此时,通常需要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详细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处理。一、生理应激状态1、精神、饮食因素:由于精神压力过大、遭受重大不良事件引起情绪激动,或者进行剧烈运动、过度劳累以及过量饮用酒、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均有可能导致机体出现一过性的应激反应,出现心慌、心悸、焦虑不安等症状,一般解除诱因,经过休息和调整饮食后可恢复,不需要过于紧张;2、特殊生理时期:当女性处于经期、孕期或者围绝经期等特殊生理期时,体内激素的波动起伏较大,可能会出现植物神经紊乱的情况,其表现为心慌、心悸、焦虑不安等,一般待平稳度过此时期后就会逐渐恢复。如果围绝经期的女性症状较为严重,且影响到日常生活时,则建议遵医嘱补充雌激素治疗。二、病理因素1、精神心理性疾病:常见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患者易出现心慌、心悸、焦虑不安的症状,同时,还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烦躁、胸闷、憋喘等症状,常误认为是患有心脏疾病并前往医院就诊,但经全身检查后发现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此时可能需要到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明确是否存在精神心理疾病;2、器质性病变: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常见症状为心慌、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当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患者往往由于恐惧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患者可通过测量血压,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彩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等检查来查明原因、明确诊断;3、戒断反应:如果患者之前有长期的吸烟、饮酒史,或者是由于治疗需要长期应用地西泮等镇静药物,在停用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戒断反应,患者不仅会出现心慌、心悸、焦虑不安的症状,还可能存在头痛、出汗、血压升高等症状,甚至会出现幻觉。此时,患者及家属需要积极配合专业医生进行规范处理,一起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此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