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人格特征有哪些

罗国帅心理科主治医师
天津市安定医院三甲
主页
播放语音内容
01:13
人格特征主要有以下的表现和特点:
1、最主要的表现是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稳定性,一旦养成人格的特征就很难改变。
2、主要是具有一定独特性,每个人的人格与别人的人格都有很大的区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同时人格也有一定完整性,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相对独立而且完整的,每个人都是非常与众不同的、完整的个体。
3、人格具有一定改变性和适应性,也就是通过教育、人际交往、人际经验等等,还可以慢慢进行改变和塑造。
2023-12-09浏览54692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心理咨询科医生推荐

相关推荐

常卫利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甲全国第19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特征是什么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回避,这类人自幼表现为胆小,容易惊恐,特别容易紧张焦虑,比较敏感羞涩,有自卑感,特别担心被人排斥或者批评,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回避与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2、依赖,依赖主要是表现在特别缺乏独立性,会感到自己没有能力,特别无助,缺乏精力,所以很怕被人抛弃,会将自己的需求依附于其他人,从而也会出现过分顺从他人的意志。 如果一段亲密关系终结会感觉特别无助,甚至会有被毁灭的体验。
李洛平心理咨询师
有来心理诊室民营医院
人格决定命运,如何塑造人格?
人的命,天注定?还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我们的命运是由我们的一个个行为产生的结果构成的,行为是由我们的思想意识推动的,还有一个比思想意识更大力量的潜意识推动的。当我们的思想意识(意志力)足够强大(大过潜意识)时,思想就起主导作用,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行为更多的是受潜意识(思维习惯,行为习惯,情绪)支配。而一个人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情绪模式,关系模式等等,就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格。所以,简单来讲,人格决定了命运。人格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对外部世界的人,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以及做出反应的总和。外部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都是复杂的,所以人格的构成是十分复杂的。考察人格的维度有很多,目前常用的人格测试量表有MBTI,卡特尔16PF,埃克森EPQ,九型人格,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不同量表的区别在于,考察的维度各不相同,不做细致探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人格是怎样决定了我们的命运?人格是怎样形成?我们怎样可以重新塑造人格?从而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格是千差万别的,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人格,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在健全人格和障碍人格之间,有无数种人格表现。为了方便,我们就障碍型人格和健全型人格做一讨论。所谓障碍性人格,就是这样的人格,使得我们的心灵不能自由,行为不能自由,好像一个牢笼,把我们禁锢在里面,也就把我们的命运禁锢在里面。常见的障碍性人格有表演型人格,自恋型人格,强迫型人格,依赖型人格,回避型人格,情感性人格,边缘型人格,分裂型人格,偏执型人格,冲动型人格,反社会人格,被动攻击型人格。表演型人格表现为:如果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将感到不适;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性引诱以及夸张的行为特点;情绪多变;情感多变感情丰富;说话方式给人印象深刻但内容空洞;展现出戏剧化、夸张的情绪表达。总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如果没有得到赞赏,就会很失落,甚至怀有敌意。行为上,利用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任性,说谎,哄骗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无法自己掌控。其人格资源是个人发展动力较强。自恋型人格是极端自恋的结果,自恋是一种正常情况,甚至是自信的基础,但自恋如果变得过度极端,就会呈现病态。表现在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夸大了自我价值。其关注的焦点和表演型人格一样,在自己身上。但不同的是自恋型人格没有过分追求他人的认可,对其他人没有伤害性,不会像表演型人格那样撒谎、欺骗,他只是在幻想中主观的认为自己很不错,很有优秀。自恋型人格由于对自己估计过高,容易挫败,不容易建立真诚的、稳定的人际关系。其人格资源是乐观。强迫型人格表现为:过分追求秩序和完美,缺少灵活性,原则性强,灵活性差。常有不安全感,做事谨慎,对细节和规则过分关注。如果担任领导职务,容易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强迫性人格容易发展出强迫症状。其人格资源是认真负责,容易创造精品。依赖型人格以过分依赖为特征,表现为缺乏独立性,对自己的能力、价值感到不足,只有依附于他人才获得安全感,深怕被人遗弃。在分离、分手时容易产生被毁灭和无助的体验。其人格资源是容易对他人产生信任,容易建立关系。回避型人格表现为害怕被批评、否定与拒绝,害怕不被喜欢,所以不原与人打交道,往往慢热,人际交往中往往被动。工作中也很难主动承担任务,多数是被动听从安排,避免犯错。即使能力较强,也较难充分发挥,行动力不能持续,大多表现为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的行为习惯。其人格资源是风险意识强,能够充分考虑事务中不利的一面,从而避免之。情感型人格表现为抑郁型人格、情绪高涨型人格,环性人格。抑郁型人格表现为精神不振,少言寡语,过分担忧,容易发怒自感负担沉重,有一种无力感。情绪高涨型人格则表现为另一个极端,总是精神亢奋,盲目乐观,做事想当然,草率行事,有始无终。环型人格则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在抑郁与高涨之间不断切换。其人格资源是敏感性强,感受性强,从事艺术类工作容易出成果。边缘型人格表现为不稳定的情绪,不稳定的自我意象,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和明显的冲动性。有一种空虚感和孤独感。在压力条件下,容易紧张,焦虑,惊恐,愤怒甚至绝望。注意力很难集中,做事有始无终很难成功。边缘型人格由于自身能量不聚焦,所以很难发挥自身潜能。分裂型人格表现为思维混乱,判断能力底下,情绪不稳定,几乎没有可以获得快乐的体验,感情冷漠,对批评与表扬无动于衷,偏爱单独行动,不能与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严重障碍了自我潜能的发掘和发挥。偏执型人格表现为固执,敏感多疑,过分警觉,自我评价过高,拒绝批评,害怕失败和挫折,如受到质疑容易狡辩,甚至表现出攻击和好斗。其人格资源是做事容易坚持。被动攻击型人格的特点是攻击性强,但极具隐蔽性,内心怀有敌意,但并不明确表现出来,也不容易被意识到,而是以一种消极被动的方式呈现,如推诿敷衍,不合作,拖延,爱抱怨,消极抵抗等。冲动型人格表现在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爆发非常强烈的愤怒和冲动,自己无法控制。情感和行为的暴烈程度与精神刺激不相称。心理根源是自尊心过强,其人格资源可能是自我要求也比较高。反社会人格表现为高度的攻击性,无羞耻感,行为的无计划性,社会适应不良。其人格资源是有一定能量,如果能够把能量转化为积极行为,也会产生价值。与以上所列举的障碍型人格相反的是健全的人格,健全人格所表现出的是,情绪稳定,自信,敢于自我批评,对人友好真诚,精神独立,面对压力和困难能够理性应对,智商,情商,都比较高。能够拿得起,放得下,在顺境时不自满,逆境时,不沮丧。人格健全的人,一定能够体验到快乐,获得幸福,无论何时何地。人格是如何形成的?人格的形成和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有关,也和心理学意义上的成长经历有关。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格是自我认知,环境判断和核心价值三者相比较所产生的反应。一个人人格的形成,主要在婴儿,儿童和少年时期,我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说人的早起经历对人的人格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成年时期的经历也对人格变化有影响作用的,不同的职业会有各自特有的人格特征,就是这样的体现。这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格是可以自我塑造的。过去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发展越来越充分的今天,本性(人格)不再难移。自我评价的核心内容是:自我价值感。包括,我是不是好的?我是不是重要的?我是不是有能力的?也就是我的自信心,自尊心,爱心的多少。环境判断的核心内容是:环境的安全性。环境是友好的还危险的?核心价值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换句话说,什么是我最缺乏的?是安全感?还是价值感?如果自我评价是价值感充足,环境判断是总体是安全的,不安全因素是可控的,核心价值在于追求心灵自由与生命力的不断增长。这样的人就是人格健全的人!健全的人格当然会带来快乐幸福的人生。充满爱的家庭,会爱的家庭培育的孩子就更容易人格健全。相反,障碍型人格在自我评价,环境判断,核心价值三个方面的回答是有缺陷的。表演型人格的核心价值是,我必须得到所有人的赞赏。自我评价是我要保持良好的形象,或者我还不够好。环境判断:友好的,是可操纵的。表演型人格的形成可能三种情况,一种是儿童少年时期,父母或抚养人的非理性过度夸赞,使当事人形成一种对赞美,关注和欣赏的依赖。另一种是在儿童少年时期被忽略,当事人要通过好的表现,甚至是虚假的表现获得关注和肯定,从而形成一种表演型习惯。也有可能是家里就有这样的人,无形中被模仿,形成了这样的人格。自恋型人格的核心价值是我很在乎自己好不好。自我评价:我是非常好的。环境判断:环境友好。这样的人格形成往往是被非理性过度夸赞导致,使得当事人不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从客观评价自己。强迫型人格的核心价值是,我不够好,但我必须好,百分百完美。自我评价:我有一定的能力,环境判断:不友好,但可操纵。强迫型人格的形成往往来自儿同少年时期的压力,要求严苛的家庭,往往培养出这样的人格类型。由过去的被人强迫,学会了自己强迫自己。依赖型人格的核心价值是,我是重要的。我自我评价是我没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环境判断是友好,且可依靠。这样的人格形成往往是家长过度呵护,使当事人还处在小孩的心理年龄。没有发展出自我独立能力。偏执型人格的核心价值是我必须是有能力的!自我评价是我是有能力的,我害怕我能力不足。环境判断是不友好,不可信。偏执型人格的形成多数是不被家长信任,甚至贬低,导致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和自我捍卫。回避型人格的核心价值是我要绝对安全。自我评价是我没有能力应对环境的威胁。环境判断是不友好,有危险。回避型人格的形成一种是家长的不断暗示,经常听到家长说:“我家还自己不爱讲话,胆小”。另一种情况是不在父母身边,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支持,寄人篱下所造成的。总之,在成长阶段没有获得足够的肯定与鼓励。情感性人格的核心价值是我很在乎我是不是好的,有能力的。自我评价往往是我不够好,环境判断是不友好。这种人的格的形成往往是不被接纳,不被肯定的成长环境中养成的。边缘型人格的核心价值是,我是重要的,我害怕被人看不起,我必须是最好的,最重要的,超自尊。自我评价是,我是重要的,环境判断是,不友好。形成这种人格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成长过程中不被尊重,一种是过度被宠爱,现在的孩子经常被宠上天,尤其是爷爷奶奶隔代养育时,非常容易被过度尊重,在家里爷爷是孙子,孙子是爷爷。分裂型人格的核心价值已经缺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自我评价是没有价值,环境判断是不友好。这样人格形成是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关注,没有获得相应的权力,在多次努力获得关注和权力都失败后的一种反应。一个没有爱的家庭,或者爱扭曲的家庭容易塑造这样的人格。冲动型人格的核心价值是我是重要的,我害怕不被尊重。自我评价是我很重要。环境判断是,不友好,或者是太友好,我可以无所顾忌。这样的人格形成原因是在成长过程中,要么被压抑,要么被娇惯。被动攻击型人格的核心价值是我还重要的,自我评价是我没有能力得到尊重,环境评价是不友好。所以我采取隐蔽的方式获得我的权益,获得重要感。这样的人格行为往往是家庭氛围不宽松,自己的需求没有被重视,但也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反社会人格的核心价值是我是重要的,我最在乎是否安全。自我评价是,我有能力应对环境威胁,环境判断是,这个世界很危险。这种人格往往在高压下,暴力下形成,极大地不安全感,造成敌对的人格特征。如何避免障碍性人格的形成?一句话,就是要有好的成长环境,作为家长,“学会爱”,是一门必修课。如果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被尊重,被信任,同时也能够及时修正孩子的不当思想和言行,这样的爱才是恰当的,不多不少的,不偏不倚的。这样孩子也必然是自爱,自尊,自信的!人格自然也是健全的。如何矫正障碍型人格?这是一项工程,需要下大决心,大功夫!因为需要把过去缺失的关注、尊重、接纳、信任,欣赏都补足,需要时间,也需要相应的条件。可以进行长程个体或团体心理咨询,完成系统的个人成长,在咨询师完全理解,接纳,尊重的安全环境下,不断消除过去的创伤,不断注入爱的能量,不断增加心理能量,获得自信,自尊,培养自爱的能力。人格重新被塑造不是难题。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如何完善人格?可以说,大多数人都有人格的某些缺陷,比如有的人不爱讲话,有的人不够大方,有的人害怕人际交往,有的人比较莽撞,有的人比较较真等等。能不能克服这些限制呢?当然能!一个人是多面的,也可以说,一个人是有很多子人格的。而且这些子人格都是成对存在的,比如,一个不爱说话的人,在一定的情形下或一定的环境中,却表现得特别能讲。好像存在一个不爱讲话的子人格,也存在特别能讲的子人格。一个人表现得不爱讲话,只是因为不爱讲话的这个子人格总是走在前台,爱讲话的子人格总是躲在后台。只要让能讲的这个子人格走上前台,这个人就像变了个人一样。如果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地让这两个子人格出场,我们不就改变了吗?我们一个人,就像一个团队,有很多个子人格构成,勇敢的,谨慎地;大方的,节约的;严肃的,轻松的;利他的,自私的;自律的,自由的等等。我们之所以不自由,是因为有些子人格没有被重视,没有被肯定。如果我们重视,尊重,相信每一个子人格,就像我们发挥团队中每一个人的优势,我们的人格就健全了!我们的心灵也就自由了。具体怎么做呢?因为人格是在潜意识层面的,所以我们就要在潜意识层面工作,在潜意识状态下抚平创伤,唤醒被遗忘的子人格。等把所有被被压抑,被遗忘的,被抛弃的子人格都唤醒了,我们就成为了人格健全的人,成为心灵自由的人!一位男士,因为和爱人闹矛盾,前来咨询,经了解,主要原因是这位男士的依恋模式是焦虑型的,就是特别怕失去关系,特别怕在关系中被忽视,所以就在很多方面对爱人有所控制,这让爱人有点喘不过气来,甚至到了要离婚的地步。原来,这位先生的原生家庭里,父母离婚,自己在外婆家度过了小学,初中就住校,总有一种被遗忘的感觉,特别渴望能有一个温暖的家。也就是说,在他的子人格中,有一个怕被遗弃的小孩,在潜意识状态下,当这个小孩被关注,被呵护,被肯定,并慢慢长大时,他也没有那么需要抓住妻子了,妻子也感到了轻松,被尊重。三个月后,反馈来消息说,他们现在很甜蜜,很和谐,很轻松。亲爱的朋友,人格决定命运,让我们一起来塑造健全人格,掌握自己命运吧!(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解昌国主任医师
泰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三级
什么是人格分裂症
人格分裂症,又称之为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或者是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实际上是一种双重人格,或者是多重人格的表现。一方面与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患者的人格特征有关。 患者往往在不良情绪的作用下诱发,临床上表现为短暂的意识障碍,例如可以表现为意识范围狭窄,选择性失忆,患者丧失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对自我身份识别出现障碍,患者可以出现双重人格或者是多重人格。 患者在同一时间内表现为两种不同的人格,称之为双重人格。患者一方面以甲的身份言语出现,另一方面又以乙的身份、言语、思想或者行为出现。
肖春玲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三甲
人格是什么意思
"人格也叫个性,是一个人固有的行为模式,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的习惯方式,它是人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是由先天的素质和后天的习得性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心理动力的定型,也就是先天的素质,然后再加上后天生活环境中各种变化等,两者相互作用而形成了人格的不同层面的特征。人格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也就是遇到最重大的生活事件,以及个人成长中发生些其他的事情,对人格也有一定的影响。通常学界认为18岁以前人格逐渐在完善,以及之后也是随着成年,中年、老年不断的有些变化,但是这些变化不是特别大,有句话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指性格有相对的稳定性。"
刘光亚副主任医师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三甲
人格是什么意思
人格可以简单的理解成性格,即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其实是有个惯常的固有的模式的,也就是每个人遇到什么事情,通常会如何反应,如何行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当然提到人格肯定是要关注人格障碍方面的因素,人格障碍就是一个人的性格明显的偏离社会的标准,会因为这个问题出现一些交往的问题,出现一些在社会上应对,跟其它人之间交往的障碍,大概就是人格障碍了。其实每个人的人格都有其特点,只有当人格偏离的过于多的时候,给他造成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才会考虑这个人有人格障碍。人格障碍在国内的诊断是比较低的,这当然跟文化有关系。举一个例子,比如人格障碍里面有一个边缘性人格障碍,其实表现出来就是大家感受这个人跟别人有点不一样,但是你说他有多大的问题,哪方面特别异常,可能也不是特别明显。在国外这个诊断是非常高的,诊断率比分裂症的发病率还要高,在我们国内这个诊断是几乎很少去下的,这可能跟文化有关系。人格障碍总的一句话就是会觉得这个人怪怪的,不像其它的我们了解的那些精神障碍的举止、行为、言语有非常明显的异常,但是就觉得他有点奇怪,这可能是老百姓会有的印象。
万兴松主任医师
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三甲
表现型人格特点
"表现型的人格特征又叫表演型人格特征,以前叫异癔症型人格,就是情绪不稳定、暗示性强、依赖性强,女性多于男性。具体表现有自我戏剧化、做作性、夸张的情绪表达,情绪表达丰富、娇柔造作,暗示性强,容易受他人或者环境的影响。情感体验浮浅、情感反应强烈或易变,感情用事、爱发脾气、不停的追求刺激,为他人的赞赏,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爱表现自己,渴望别人的注意。\n外表和行为显得不恰当,具有挑逗性、夸张、做作、卖弄风情,给人以轻浮的感觉,对自己的外观容貌过分的计较,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放任,感情容易受到伤害,为满足自己的需求常常不择手段,这些就是表现型人格特征。"
张卫华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三甲全国第92
什么是强迫型人格
强迫型人格是用来描述人格障碍的一种类型,但实际区分起来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明显,也并不是那么简单。强迫型人格有以下表现:1、过分追求完美;2、做事认真,追求细节,和追求完美也是连在一起的,即平常做事情特别注重细节,在细节上希望能达到自己满意状态,或者是表现在对秩序的追求上,比如做事情或者对物品摆放,都要按照自己设定或者预想某种秩序完成,若次序不符合期望或者被打破,就会引起紧张、焦虑的情绪,一要尽快的去修正,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平静。总之,强迫型人格是相对比较复杂的,比较典型的表现是对于细节过分认真,追求完美、追求次序。
李婷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三甲
人格分裂症的表现
人格分裂症是指分裂样人格障碍,又称为关闭型人格,表现退缩、孤独、沉默、不爱交往、缺乏情绪和情感,比较冷漠,不仅自己不能体验快乐,对别人也缺乏这种温暖,爱好也不多。 而且会过分的敏感、害羞、胆怯,也会有一些怪癖,对别人的表扬和批评,往往都是没有什么反应的,但是没有丧失认识现实的能力,仅仅是表现的特立独行。 活动也比较差,缺乏进取心、主动性,对人际关系往往是特别冷淡的态度,基本是不介入的,缺乏亲密的知心朋友,有的也缺乏性兴趣。
吴硕琳副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三甲全国第26
人格分裂症的症状
人格分裂包括人格障碍以及精神分裂,大体如下:1、人格障碍包括身份认同和转化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临床表现主要是不容易专注于某个状态,会不停改变,比如与他人关系不持久、不稳定,持续性差。身份认同和转化人格障碍会表现为在不同时期,在某些触发因素驱使下可以从一种类型性格转化为截然不同另外一种类型性格,朋友、社交圈也会有截然不同情况,所表现行为模式完全不一样;2、精神分裂是指一个人行为模式和所处真实世界分离,不匹配,会有脱离于真实世界想法和行为。
刘兰英主任医师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三甲
什么是焦虑型人格
焦虑型人格也是人格障碍的一种,但是事实上焦虑素质往往表现为患者对稀松平常的事感到焦虑、紧张,往往这种都有焦虑素质或者焦虑个性。可能此类特性在生活中不见得是坏事,因为此类人往往考虑比较周全,但是患者本人可能会比较痛苦。这一类人往往后期容易出现焦虑症,一旦有一定诱因就会变得过度紧张、担心,而且往往睡眠会出现问题。久而久之,达到一定病程,比如3个月时会诊断焦虑症,所以焦虑症的患者往往都具有焦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