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一个人性格突然改变什么原因

陈晓刚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三甲
咨询
一个人性格突然改变的原因:1.躯体疾病引起,尤其是脑部病变,如肝性脑病、肺性脑病、病毒性脑炎、高血压脑病等,由于脑神经细胞损伤,干扰了大脑的正常功能,出现性格改变。2.精神疾病引起,如精神分裂症病人突然变得孤僻少语、敏感多疑,躁狂症病人突然变得兴奋话多、容易激惹,抑郁症病人突然变得沉默少语、悲观厌世。
2023-08-31浏览85638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精神科医生推荐

相关推荐

陈常云副主任医师
日照市中医医院三甲
一个人有多少血
"一个人身体内大约有5000ml的血,血液在人体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血液当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其他的物质,人体的红细胞携带的氧气,给大脑以及全身的各个细胞输送着氧气。另外,血液当中有养料,人体从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的各个位置、各个部位、各个细胞。一个人的血液是供应着人体的需要,人的红细胞每三个月会更新一次。如果献血大约200-400ml,对身体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因为人的细胞是在不断更新当中的。"
郑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三甲全国第68
一个人如何使用开塞露
若患者因大便干燥或出现排便困难时,为达到顺利排便的目的,可以采用开塞露治疗。患者独自使用开塞露时,可在沙发或床上采取侧卧位姿势,将开塞露缓慢塞入肛门后须停留片刻,使开塞露与粪便充分融合后,帮助粪便顺利排下。由于开塞露的头部较硬,患者在使用时需注意不要将肛门或直肠戳破。若不慎戳破导致出血,通常较难止血,且破口容易造成肛周感染。
李帮清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甲全国第21
一个人的心率多少为正常
成人心率的正常范围是60-100次/分,这是安静状态下的正常心率,如果心率>100次/分是心动过速,<60次/分就是心动过缓,具体情况如下:一、心动过速:1、生理性,如生气或者喝酒、喝浓茶及浓咖啡时心跳会快,此为生理性因素,不需要处理。2、病理性,如心脏疾病中的快速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这些都需要积极的药物治疗,甚至是通过射频消融手术进行治疗。此外,心动过速还见于其他疾病,如甲亢、贫血、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这些疾病都可以引起心动过速,因此需要治疗原发病;二、心动过缓:1、生理性,如运动员或者爱运动的朋友,平时安在静状态下的心率在50-60次/分,运动时可以恢复正常,因此不需要治疗。2、病理性,主要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都可以引起严重的心动过缓,这时需要安装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进行治疗。
侯剑刚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三甲全国第8
一个人一天多少尿量正常
在临床上认为一天的尿量在1500-2000ml比较正常,这和每个人的喝水量以及运动排汗有关。如果每天喝水少且出汗多,尿液就会减少并且呈现深黄色,这时初步判断尿量不够,所以每天的饮水量要达到1500-2000ml,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季节、状态进行调整。所以在夏天隐性出汗较多或者运动出汗过多时都要多喝水,但不建议每天喝水量>3000ml,这样会对肾脏造成负担。
李金梁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第六医院三甲
一个人的心率多少为正常
"正常心率应该在60-100次\/分,低于60次\/分属于心动过缓,超过100次\/分属于心动过速。正常人平时在静息状态下心率应该在70-80次\/分,睡眠状态下心率应该接近60次\/分右,在运动过程当中或情绪紧张、焦虑时,心率会接近100次\/分。所以,60-100次\/分是一个人正常的心率范围。\n当然,也有很多正常人的心率会偏低或偏高,比如部分运动员,平时由于运动量比较大,心脏储备功能非常强,此时心率可能就会偏低些,平时在静息状态下可能心率在60次\/分上下,睡眠时心率可能会在50多次\/分,甚至更低,此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一个人在运动过程当中,比如快跑或长跑以后,心率一般也会升高,此时称为窦性心动过速,但其实都属于正常人的心率,只不过按照正常的心率范围依然是60-100次\/分,这是一个人正常的心率范围,超过和低于该数值都要判断引起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的病因到底是什么。"
杨建林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三甲全国第36
一个人一天正常尿量
"一个人一天正常尿量在800-2000ml之间,尿量是指24小时内排出体外的尿液总量,正常情况下尿量取决于喝水多少和排泄多少。尿量多少常常和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及浓缩稀释功能有关,正常情况下尿量在800-2000ml之间,如24小时尿量大于2.5L时称为多尿症状,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时称为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时称为无尿,或12小时内完全无尿者称为无尿,一个人一天正常尿量在800-2000ml。"
曹广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三甲全国第50
一个人如何使用开塞露
一个人使用开塞露时,要保持良好的姿势,通常采取侧卧,侧卧后可以将肛门周围适当擦洗干净,并将开塞露的封口打开,将开塞露的尖端置入肛门内,缓慢将开塞露挤入到肛肠内。挤入以后应尽可能在床上平卧,保持一段时间以后,如果有明显的排便感,才建议患者到厕所进行排便。开塞露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肠道,形成局部的润滑与刺激作用,对于便秘患者是较有益的刺激排便方法。但如果开塞露的使用剂量过小,通常不能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尤其是长期使用开塞露的患者,如果量较小或使用方法不当,效果通常不能令人满意,尤其对肿瘤的患者,如果出现梗阻,通过开塞露也不能诱发出较多大便。因此在使用开塞露前,要明确便秘的原因,如果是肿瘤性疾病,只有积极进行手术切除,才能顺利排便。
罗彬彬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有来心理诊室民营医院
所谓“性格所致”的焦虑
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Epictetus)有句名言:“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遇到困难时,有些人会先找问题,有些人则会先想办法;反思问题时,有些人喜欢找外因,有些人却喜欢找内因。不论乐观还是悲观、拥抱还是拒绝、向内还是向外,其实都是我们看待事物的一种视角,这无关优劣,它只代表了我们认知世界的主观与片面。这种主观与片面,如果用好了,有它的积极意义,能够规避风险、增加收益;如果用不好,就会让我们损失惨重、错失良机。然而,我们往往没有能力去甄别合适的情形采用合适的策略,尤其是在我们陷入低谷,唤醒我们痛苦的体验时,思维就会变得十分僵固,无法改变。这种习惯性的看待事物的行为模式,就是你的心智模式。我们常说“性格所致”,其实这里说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心智模式。是一种习惯性,长期稳定的看待事物的行为模式。心智模式的形成心智模式,是一种思维的惯性。就好比冲刷出来的小河沟,外界的信息就好比流水,小河沟一旦形成,那么水就会一直沿着小河沟流淌。这些“小河沟”与个体早年的经历和体验有很大关系,河沟走向的形成就是为了适应水流的流势。那么“水的流势”和“河沟走向”分别象征着什么呢?就是外界带来的不安全感和我们内心获取安全感的方式。心智模式中的成长型和防御型所有的安全感都源于子代对母体的依赖。从子宫里的完全依赖,到儿时的养育依赖,直到我们独立步入社会,一直都在持续塑造安全感。对于任何个体,安全感不足时,那么就减少行动和探索,降低预期;安全感充足时,则会增加行动和探索,提高预期。之所以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千差万别,是因为不同的心智模式会将事物映射成不同的安全感,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在个体发展早期,如果母亲给予足够的接纳和肯定,回应和支持,那么孩子就会倾向于主动探索世界。孩子不需要过度的考虑外界评价和赢得认可,反而会更执着于完成他的目标。遇到困难时更倾向于思考解决办法,迎接挑战。当他逐渐长大,这种解决问题的经验会内化到内心,即使离开了原生家庭,面向更有挑战的社会,心智模式也会提供持续的安全感。这就是成长型的心智模式。反之,如果母亲没有给予足够的接纳和肯定,回应和支持,那么孩子则会倾向于逃避伤害、不期待(没有期望就不会失望)、过度在乎外界的评价和认可,限制自己的行动。当遇到困难时,往往只看到问题,却不去看目标,不去思考解决办法。当他长大成人,这种习得性无助也内化到内心,他们会通过控制关系、设定“应该如何”的规则、甚至阻止自己与外界互动来保证一定的安全感。这就是防御型的心智模式。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不完美,会同时具备两套心智模式,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启动了防御型心智模式会限制自己的行动和思维,让我们难以破局,那么人也更容易焦虑。心智模式能改变吗?世界永远都在变化,你与世界互动的过程,就是经验获取的过程。如果你按照老路,去应对变化,那么只能叫做重复的活着。当你对自己的心智模式有了全新的察觉和思考,有意识的去改变自己的行为,那么必定会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生活充满苦难,同时也充满惊喜。你既要用行动改变世界,同时也要让世界重塑你的思维,治愈只有用成长才能去完成。(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李睿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三甲
退休后性格变化
首先,可能在退休的阶段,实际上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变化,持续了很多年的工作状态,一下子进入到了比如没有工作,无所事事,或者在家就做一些家务这样的经历转换,一下子从岗位上退下来之后进入到家里,可能重要的事情都是家里的一些小事,所以他的情绪会有很大的变化。会出现一些烦躁、焦虑,甚至有些人说以前挺好,现在退休了,天天跟我在家找茬,这种情绪的变化和波动,中医来讲可能还是和肝气不畅有关系。所以作为子女,首先要加强对他们的关爱,要理解他们这样的情绪产生,实际上是有一些原因的。另外,子女和父母进行较好的沟通,可以让他们在退休生活中培养一些新的兴趣和爱好,来分散注意力,建议父母多和他的朋友、亲戚沟通和联络,出去旅游。所以对于退休之后父母这样的变化,建议还是要有一些应对的措施。如果父母可能出现了中度甚至重度的焦虑或者抑郁,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专业治疗,帮助父母平稳地度过这段比较困难的时光。
袁俊丽主任医师
邯郸市第一医院三甲
为什么老人的性格大变
"老人性格大变,一般是老年痴呆的一种预兆。该病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会明显增加。该病的患者发病后病情会逐渐进展,一般位隐袭起病,大多数的病程为5-10年。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智能衰退和人格的改变。早期,患者可以表现为近记忆力下降,但是远记忆力相对保存,随着病情的加重可能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认知功能完全丧失,也可以出现人格改变或者出现性格改变。患者可以表现为不认识自己的老朋友,认为来访者是盗贼,经常被镜子中自己的影像吓到等,晚期患者一般可能会需要他人的长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