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有轻生念头是抑郁症吗

万兴松精神科主任医师
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三甲
主页
播放语音内容
01:24
存在消极轻生的念头不一定是抑郁症,抑郁症必须有几个核心的症状,像情绪低落、思维活动缓慢、意志活动减退、兴趣下降、精力下降、愉快感下降,同时还伴有其它的症状,像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性欲下降、认知功能受损,以及存在明显的消极想法和消极行为,这些症状应持续时间在两周以上。抑郁症的患者由于情绪低落,常常生不如死、闷闷不乐、忧心忡忡、度日如年,会存在消极的想法、念头和行为,特别是中度和重度的抑郁症,往往这些消极的现象非常明显。
如果诊断明确,可以使用抗抑郁的药治疗,常用的抗抑郁药有新型的抗抑郁药,像SSRIs类和SNRIs类,都能够很好的改善抑郁症状,抑郁症状改善以后,消极等症状会随之改善。如果消极现象特别明显,可以选择住院治疗,防止有自杀的风险,物理治疗也能够尽快改善这些消极的症状。
2023-08-04浏览92347次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精神科医生推荐

相关推荐

李婷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人民医院三甲
有轻生念头是抑郁症吗
有轻生的念头不一定就是抑郁症,如果这种轻生的念头超过了两周的时间,也就是说两周大部分的时间都有,而且患者还有高兴不起来、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乐趣丧失、疲乏无力、精力不足,还有自我评价低、睡眠不好、食欲不佳,则有可能是患上了抑郁症,而且说明是比较严重的抑郁症,至少是中度以上,这个时候需要到医院进行详细的诊断和治疗。 另外,如果这个轻生的念头是出现在冲突和矛盾之后,比如说领导批评了自己或者是与伴侣吵架生气,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冲动性的一种情绪反应,也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和干预,但需要到正规医院的心理科进行诊断和治疗。
梁军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三甲全国第92
有轻生念头属于几度抑郁
有轻生念头,其实只是念头,不一定是很严重的抑郁。因为念头可以是闪念,也可以是持续的观念,如果只是闪念,甚至可以出现在咱们正常人里,如果是持续的,持续或者是反复出现的,这时候往往在抑郁里,就有症状学的意义,这就是可以列为诊断标准之一。中重度抑郁的程度,才会比较多见持续或者是反复出现轻生的表现。当然是抑郁症的抑郁,还是双相抑郁的抑郁,这又要看临床的实际表现,有没有其它的情况。如果有频繁或者持续地自杀的想法、观念,可能意味着抑郁比较重,一般这么理解也不算错。
张卫华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三甲全国第92
有轻生念头属于什么程度抑郁
"患者有轻生念头只要确定存在并且有一定持续性,只要有自杀的意见和想法,就凭这一条就可以判断是重度抑郁。如果有轻生的念头和行为再有一定的计划自杀的计划或者有过自杀的风险,则属于重度里面更比较严重的情况,需要及时接受专业的治疗。因此,遇到有轻生念头的患者不要简单的回避,要和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患者轻生真实的想法,评估付出行动的风险,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患者的了解可以做评估,必要时一定要及时接受专业人员帮助。"
万兴松主任医师
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三甲
总是想轻生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总是轻生要考虑是抑郁症,但有其它因素也可以导致轻生,例如生活事件、其它共患的疾病加重、使用其他药物或者物质滥用,也可以出现轻生情绪低落。抑郁症常会有消极想法和消极行为,同时还伴有情绪低落、不开心、忧心忡忡,认为自己没有用,世界的末日要到了,认为自己没有前途,同时还有思维不活跃、自己脑子考虑问题不灵活、主动性的语言少、讲话声音量下降、感觉自己变得愚钝了,还有自己的思维像蒙了一层浆糊。\n另外,抑郁症患者还可以表现为行为少,不想出门做事,然后表现的很懒散,有社会功能退缩,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不语、不动、不食的木僵状态。如果有这种现象持续时间在两周以上,就要考虑是抑郁症。单独有轻生的想法,不一定就是抑郁症,还有可以尝试性的用抗抑郁的药治疗,如果症状缓解了就可以确定是抑郁症。"
万兴松主任医师
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三甲
有想死的念头是抑郁吗
"有想死的念头可能是抑郁症,有很多精神疾病都有抑郁、消极的想法,抑郁症这种念头最频繁。精神分裂症可以伴有抑郁、消极的现象,在精神病症状的支配下,患者非常痛苦、难受,做出消极、自杀这种行为。有焦虑、躯体形式障碍,有躯体化症状,比较明显的焦虑情绪,明显的感知觉障碍,可以出现消极自伤、自杀现象,想摆脱这种痛苦的内心体验。\n强烈的心理因素、心理创伤,也可以导致消极的想法和消极的行为,常见的疾病有应激相关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分离转换障碍。有些患者由于患了躯体严重的疾病,没有办法治愈,一时想不开,也会伴有严重的心理焦虑和抑郁情绪。抑郁症的诊断是持续的情绪低落、思维活动缓慢、意志活动减退,有食欲下降、体重下降、性欲下降,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在两周以上。抑郁症目前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的办法,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韩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有来心理诊室民营医院
如何扼杀疑病念头?
很多广泛焦虑症患者有疑病的基调,无论做什么事,总会找到一些“线索”联系到自己的身体上,总是担心自己的身体出现什么问题,或者将要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这种疑病念头非常顽固,尽管去医院检查很多遍,也无法打消其疑虑。以下将从原理入手探讨两种去除疑病的技术,一种用来应急,可以快速恢复状态,快速平复情绪和心率血压;一种可以长期对抗广泛焦虑,以塑造更加结实、恢复能力更强的心智。先说应急的技术,正念冥想。我们先探讨一下念头为何物?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提到,人类拥有其他动物不具备的能力,就是虚构能力。而虚构能力不仅可以引导人类走向远方,更能躲避灾祸,而人类文明的缔造也全然是拜一代又一代领导者勾勒的蓝图所赐。所以,你有一个念头,非常正常,也非常有益,你仅仅是为了避免发生意外所作出的正常举动。然而,过度敏感会带来额外的能量消耗,由于为躲避祸患做了不必要的准备,导致交感神经长时间兴奋,可能会导致心动过速,或者半夜易醒之类困扰。这个时候你往往希望能控制自己不去想,但思维如脱缰的野马,愈演愈烈。如果念头是火,那么注意力则是柴。你去控制它的时候,表面上站在的对立面,实则是为它提供了更多的注意力资源。从演化(源于《物演通论》的思想)的角度来讲,一件事物的对立面就衍生于该事物本身,因为没有A就不会存在-A,正如恨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爱,本质上是“爱而不得”转成的攻击性而已,而真正的不爱是“无关紧要”。这样解释你是否就明白了,为何越控制就越失控,因为你站在它的对立面,对立面其实就是它本身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别嫌啰嗦,理清逻辑,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开始。我们再谈谈克莱尔的“飘然法”有效的实质。《精神焦虑者的自救》一书指出,当焦虑来临时,做好手头的事情,飘然,等待即可。其实质上就是分摊注意力(我没有用转移注意力这个词,因为完全转移机会是不可能的),这个就是上面提到的念头的底层依赖资源是注意力,只要将注意力被分摊,专注的做些别的事情,自然就会缓解。当你逐渐找到一些可以忘我的工作或者事情,那么你自然会逐渐的好转。然而,这并不容易,因为一旦不那么忙碌之后,念头还是会来临,这种方法的实质是一种逃避。再来聊聊正念冥想,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与念头共舞,而不被其左右。正念本身的含义很简单,就是专注当下,或者是观察当下。察觉,正念就是要你去察觉当下自己的状态。可以想象你是个旁观者,抽离出来观察自己,你可以问一问自己,此刻你在想些什么?此刻的感受是什么?比如,此刻你察觉到自己开始胡思乱想,此刻感受到前胸刺痛。这个时候就不要去评判或者下结论,因为下结论,评判,推断就是焦虑的开始。比如你觉得前胸刺痛就是猝死的征兆,这里面就包含了一组推断了。正念强调的是,仅仅是察觉此刻的感受,观察现象,而不做任何推断,仅此而已,这就有效阻断了推断的产生。另外,副交感神经完全起作用一般会在10分钟左右,所以,冥想技术还需要考虑让执行者持续保持这种察觉,怎么做呢?我推荐一个有趣不会走神的办法(冥想技术非常多,我这里只讲我个人的最佳实践),就是“身体扫描”。怎么做呢?保持身体不动且舒展,比如平躺双腿微微岔开,双手平放身体两侧,这样做有利于你腹式呼吸,全然放松,然后将注意力从头顶逐渐的移动到脚掌,仅仅感受每一块皮肤接触的感觉以及肌肉的感受,不做任何评判和推断,做一遍大概10分钟,可以使用手机倒计时闹钟来把控时间。10分钟后,你的心率和血压就会自然下降,因为这个过程副交感神经逐渐变得兴奋,并且没有持续导致焦虑的念头产生。综上,正念冥想的要领就是观察自己,观察10分钟左右,就会好转,而且这个状态至少会保持半天的时间。推荐早餐后、午餐后、睡前做三遍身体扫描。解释一下,餐后容易导致心率增高,也更容易产生情绪波动,所以选择在餐后的半到一个小时。下面谈谈如何长期对抗广泛焦虑。自我成长才是治愈的实质,而这句话显然看起来又些偏鸡汤化。其实,这里需要明确一个有非常实际的意义的概念:自我。自我不等同于自由意志,而是你对自我存在的意义诠释。这里我们可以简单的解释一下,自我成长可以明确给出的结论:1. 治愈不是回到生病前的状态,而是你能够很好的处理和应对现在的状况。2. 成长的过程是将外部你所排斥的事物内化到自身的过程,正如图片所示大树把自行车长在自己的躯干中。从这两个结论中可以看出,成长的过程就是ABC的不断重复,察觉它,接受它,选择你的方式继续生活。然而,你会觉得,即使懂得这些道理,其实还是很快打回原形,因为你压根就无法接受那些躯体症状,它们很烦,不定期的就过来困扰你。其实,你有没有察觉,每次躯体症状来的时候你总是会去陷入疑病的焦虑中,这个时候就需要终止这个逻辑链条,不然就会陷入无限循环,万劫不复。正念冥想是个很好的方法,还有一个利器就是某种非常牢固的信念,你需要搜集一下自己的精神资源,你内心十分相信的东西,只要抓住他,你就可以用理性对抗这些念头的产生。精神资源是你过往的经历赋予你的,所以这里没有固定的技术,而是你一定要找到你自己的。从哲学的层面来追问,这种信念往往来自于解决“存在”的大问题的理论体系,比如最常见的就是宗教、科学、甚至你自己的一套人生观、世界观,因为科学和宗教本身就会塑造你的世界观。比如,如果你非常相信概率论,那么你就应该知道,这么多次躯体症状并没有让你怎么样?根据贝叶斯定理,你可以归纳出躯体症状大概率可以让你健在,如果你熟悉佛学,那么你就会告诉自己四法印,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你知道哪些有形的东西皆为虚妄,都是无明带来的困惑而已,当你顿悟的那一刻,才会无生无灭。当你形成一套牢固的世界观,那个很难有东西会来迷惑你,这就是所谓“自在”状态的一个体现。当然,这些对于构建一个强大的自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加完备的对“关系”(人与人,人与物)的整体认识。(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刘凌峰主治医师
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三甲
心慌抑郁症是抑郁症吗?
"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心慌不适的感觉,但没有心慌抑郁症这个诊断。抑郁症患者除了有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感减退或丧失,精力不足,怕见人、怕说话、烦躁不安、消极悲观、夜间睡眠差等表现之外,可伴有各种主观躯体不适感觉,常见的如头昏、心慌、汗多、周身不适等感觉。如果确诊为该病,需要及时予以抗抑郁剂治疗。"
卢和丽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三甲
心慌抑郁症是抑郁症吗?
"医学上是没有心慌抑郁症这个说法的,只是抑郁症的人有些会出现心慌的症状,比如抑郁症可能因为合并焦虑的情绪,会导致心慌、胸闷、喘不上气,甚至有人会口干、尿频、尿急,身上一阵冷一阵热等等很多躯体的症状。但是,本身是不存在心慌抑郁症的说法的。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什么呢?主要就是比如不开心、脑子反应慢、提不起劲、容易疲劳,甚至记忆力也差,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包括胃口也不好,睡觉也不好等等,这些都是抑郁症的表现。"
曲姗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三甲全国第21
有抑郁症的人会觉得自己有抑郁症吗
有抑郁症的人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有抑郁症,取决其是不是有足够的医学判断,对于曾经有过抑郁症的人,第二次发作或者复发通常能意识到,觉得跟之前一样可能再次有抑郁症,体验过、就诊过,有一定了解,很可能可以判断自己是不是有第二次发作,可以感知、察觉到。有些人从来没有犯过抑郁症,第一次发作,也没有医学常识储备,没看过医生,可能会感到自己有问题,但很难判断是不是抑郁症,只觉得跟过去不一样,但不能非常准确地判断是抑郁症还是焦虑症,还是别的病。由于没有足够的医学常识,使其不能对自己的情况有非常准的判断,不会怀疑、察觉,也不会知道自己跟从前不一样。而有过抑郁症的人,如果有过医学知识,看过医生,通常能意识到。所以在抑郁症里,大部分人可以有自知力,知道自己有问题,但可能因为医学知识所限,对于自己的问题的判断不会很准确跟精确,但很多人知道自己有问题。
李佳副主任医师
海南省人民医院三甲
抑郁症患者知道自己得了抑郁症吗
抑郁症患者知不知道自己得了抑郁症跟自知力有关系,自知力在临床上又叫领悟力或者内省力,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自知力完整指患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异常精神活动,并为此感到痛苦而积极寻求医疗帮助。自知力缺乏指患者不能认识到自己的病态表现,否认存在精神方面的问题,认为自己的精神症状都是客观现实,这类患者往往拒绝就医和治疗。对于抑郁症来讲,多数患者自知力完整,他们知道自己有病,表现为抑郁,能够主动求治,并描述自己的病情和症状。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知道自己有病,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但不知道自己得了抑郁症,认为是由于外界原因,例如环境问题、工作问题,还有病毒感染或者需要休息等原因导致。这种情况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引导,使患者能够及时到心理科诊治。另外,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自知力不完整,甚至没有自知力,这种情况的话,患者往往存在明显的自杀倾向,或者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缺乏对自己当前状态的正确认识,认为自己活在世界上多余,死是最好的解脱,或者陷入精神病性症状当中,患者不顾亲人或者医生的劝说反复出现自杀或者自伤,甚至异常行为,甚至完全丧失求治的愿望。这种情况下,家属要严密监护患者,以防止发生意外,并且尽快让患者接受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