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卓医生
已实名认证执业证编号 1101******3287
李力卓主任医师急诊科
三甲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1. 博士
  2. 教授
急诊内外科各种常见病症及危机重症如各类休克、大创伤、急腹症等的诊治及抢救工作
李力卓,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全科/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急诊专业工作,擅长急诊内外科各种常见病症及危机重症如各类休克、大创伤、急腹症等的诊治及抢救工作,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和省部级课题等十余项,发表核心论文30余篇,发表SCI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参编人卫社《急诊医学》等教材7部。  对全科医学,老年医学,中西医结合等领域工作有长期研究与实践;对亚健康管理,慢病评估,慢病急症处理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能力;对疾病与心理,健康与生活,家庭与工作等领域有深刻认识和探索;对医学心理,医患关系,医学创新,医学人文有深入理解和认识;对健康中国,医院管理,DRG等政策实施有长期实践经验和研究;培养医学创新人才,担任医学创新导师和创新大赛评审专家。现任中国老年医学会急诊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志愿医生委员会委员、救援队队长,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自医学专委会会长,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心身健康科学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灾难救援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老年医学与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委员,航天急危重症医生联盟副主席,北京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急诊外科分会常委,北京市灾难与心脏复苏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红十字会急救培训评估专家团专家,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家,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理事。
关注
昨日浏览
总浏览
纠错

李力卓医生的问诊服务

图文问诊60元/24小时
24小时不限制次交流
去问诊
近期1人咨询
预约挂号
暂未开通挂号服务
挂号指引
极速问诊
根据病情智能推荐医生
去问诊
全国医生随机分配
李力卓的预约挂号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第一执业
李力卓医生最新的出诊信息请参照医院官网
李力卓的挂号方式
1.
公众号: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搜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进行预约;
2.
微信小程序: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进行预约;
3.
APP:可下载“掌上宣武医院”app进行预约;
4.
电话:可拨打010-83198370进行预约;
5.
现场:可通过人工窗口或院内自助机进行预约挂号。
李力卓医生未在本平台开通挂号服务 向您推荐所在医院官方挂号方式
挂号方式可能会存在更新不及时 具体以医院官方渠道为准
李力卓同科室医生

李力卓的科普

李力卓医生共发布了3389篇科普内容
心梗并发症有哪些
2024.05.15
心梗的并发症主要有: 1、导致心衰:心梗导致心肌受损,心脏的功能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所衰竭。 2、心律不齐。 3、结构性病变。 4、心脏的破裂。 5、室壁瘤。 6、心肌梗塞后综合征,心梗的整个发病抢救以及治愈整个过程中,像发动机一样出问题了,所以它会带动着其他的器官也会出问题。例如像肺部,或者像心脏之外的其他的肾、肝,也会在发病期间出现了伤害,可能会出现一些衰竭的表现,或者出现炎症以及无菌性炎症的表现。
李力卓主任医师
7.28万
238
大脑和心脏疾病的关系
2024.05.15
大脑出现问题会影响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如果该睡觉不睡觉,会造成心脏负担加重。心脏该休息的时候没休息,不该休息的时候可能活动量很大。 有时对于焦虑症、抑郁症的病人看着活动量不大,但是大脑在运转起来的时候,心脏的活动量会更大,要不断地供应大脑的营养物质,所以心脏长期受累,再加上情绪问题,会导致血液的粘稠度增加,所以大脑会影响心脏,那反过来心脏也会影响大脑。 例如心梗的病人第一时间导致心肌受损,心功能下降,大脑的血液供应也下降,也就是脑缺血的表现。还有现在在临床中,尤其是一大部分的青年脑梗病人,房间隔和室间隔有个眼,或者是有些病人左心耳位置太深了,也产生血栓。 现在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通过慢病的管理,减少心脏病的发生,从而也减少心脏导致脑病的发生。通过慢病管理,像高血压这样,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慢病的管理,家庭里头可能用一些智能穿戴设备去监测,但是应更加注重要及时的,甚至要规律、按时到医院或者社区进行体检。
李力卓主任医师
7.33万
351
糖尿病与心梗有关系吗
2024.05.15
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可能造成的心梗。经常说不怕糖尿病,就怕糖尿病的并发症。 1、对血管的影响:糖尿病的并发症可以对血管产生影响,包括大血管和小血管。尤其血糖高的血液会导致血管壁发脆,血管壁一脆就有小瘢痕形成,这时一些低密度脂蛋白会附到上面,导致血管变得狭窄; 2、心脏舒缩功能减退:糖尿病的并发症会导致心脏的舒缩功能减退,导致心脏整个收缩的力度以及舒张的力度全减轻,活动的范围变小,使它射血功能以及回血功能都受影响,可以影响整个心脏。 因此,通常情况下心梗住院后,要跟大夫好好沟通,把所有的检查仔细看一看,找到致病因素后定期监测。 现在科技发展,选择具有二类医疗器械资质的智能穿戴设备,去监测观察血糖,而且还能观察血糖的变化。同时再配合上饮食控制、加强锻炼、戒烟限酒、定期复查,可以把血糖控制得非常好。
李力卓主任医师
8.85万
3
如果您的问题未能解决,您还可以选择:
三甲医生

极速问诊

3万名三甲名医
7*24小时极速响应
1对1

找专家

急诊科专家
对症找医专科专治

全国急诊科可咨询医生

更多
  • 0~50元
  • 50~100元
  • 100~200元
  • 大于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