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

科室简介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创立于1977年附院建院伊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目前在人员结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设备配置都达到较高水平,已成为鲁北地区医学影像学教学、科研、医疗中心。2003年科室被省卫生厅确定为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2004年起协助学校(滨州医学院)招收医学影像学五年制本科生、2007年起招收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研究生;2005年科室被评为滨州医学院校级重点学科;2011年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十二五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01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分子影像学“泰山学者”设岗学科;2012年本科室分子影像学创新团队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2013年本科分子影像学实验室被评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2014年及2020年科室连续两次被山东省卫健委评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放射科拥有高场强MRI、高端CT、DR等先进影像设备,目前设备价值总额达2.0亿元。科室始终把“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作为指导思想,以“人和心诚,德高业精;患者至上,服务临床”为科室理念,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解病人之难,认真执行各种诊疗规范,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为广大患者的诊疗、康复做出了积极贡献。科室以临床为核心,兼顾科研与教学,坚持以临床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为主题的内涵建设,紧跟专业热点,积极开展影像新技术,以满足临床及患者检查需求。科室借助先进设备可开展全身各器官X线、CT、MRI检查;在全身各部位CT血管成像(CTA),全脑、肝脏、胰腺等全器官CT灌注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磁共振灌注成像(PWI,ASL)等各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臂丛神经、腰骶丛神经成像、颈部及颅内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磁共振盆底功能成像、磁共振胎儿成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临床广泛应用。目前放射科共有医疗、护理及技术人员116名,其中高级职称21名,博士7名,硕士46名,医师系列中9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委员7人次,省级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及常委以上20余人次。科室鼓励年轻医师加强自身学习,通过攻读研究生、到国内外医学中心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形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科室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积极举办学术会议。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SCI收录文章30余篇,承担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承办国家及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和各种学术会议20余次。科室承担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麻醉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及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理论及临床教学工作,年授课2000余学时;目前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89名,毕业博士研究生6名;45名医师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考核,培训合格率100%。作为黄河三角洲医学影像学医疗、教学及科研中心,科室全体医务人员将以饱满的热情、精湛的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学影像学检查及诊疗服务。咨询电话:0543-3256590,3257898(诊断室);0543-3256589,3257892(登记室)。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bi-rads4a什么意思
2018.12.17
BI-RADS4级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指的是需要介入处理,但恶性度较低的病变。也就是在A类中对于实质性肿块表现有非良性特征,需要做病理学的检查,病理报告不期待是恶性的,但是在良性的活检或细胞学检查结果后,随访6个月是最为合适。当然,也包括可叩及到或者部分边缘比较清楚的实性肿块,如纤维腺瘤、复杂性囊肿、可疑性脓肿等。
播放语音
王宁主治医师放射科
6.80万
98
MRI的优缺点有哪些
2023.12.28
MRI作为一种临床价值较高的特殊检查项目,在软组织病变的检查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别适合脑组织和神经疾病的检查。与X线和CT等传统影像检查相比,MRI是非射线成像,对人体干扰较少,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其优点还在于它可以任意方向切面扫描,容易显示病变的存在与组织结构变化。在成像时,医生可以使用不同的参数来获取更丰富的影像学信息,从而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然而,MRI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成像时间较长,对于危重患者来说可能难以耐受。其次,MRI对钙化不灵敏,部分含钙病变难以显示。此外,设备投资较高,检查费用也相对较昂贵。最后,身体内植入人工器材特别是磁性金属器材的患者不宜进行MRI检查。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说,其主要病理改变为滑膜炎。在X线和CT检查时,关节滑膜的增生显示不清,但在磁共振尤其是增强磁共振检查时可以显示清楚。因此,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需要进行磁共振检查,以明确诊断或监控病情。 参考资料:张剑勇,李博,罗新乐主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教育与就医指南 类风湿关节炎防治200问[M].华夏出版社.2021.04
李康安主任医师放射科
3165
253
PET-CT是什么,为什么辐射小
2023.12.28
对于PET-CT检查,其中的PE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是核医学的代谢、功能、分子成像的检查技术。而CT是计算机断层成像,是影像学检查的技术,主要能提供解剖结构的结构成像技术。而PET-CT是将两种技术同机融合,即将PET的代谢、分子、功能信息叠加在CT的解剖图像上。CT有辐射损害,但PET-CT检查辐射的实际总体水平较低,完全在安全范围内,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具体如下:1、示踪剂用量小及半衰期短:即所用PET成像的示踪剂18F-FDG,其用量较小,同时F-18的半衰期仅为109分钟,即在109分钟后,辐射变成原来的一半,24小时辐射几乎没有;2、低剂量CT:PET-CT虽然是全身的CT检查,但采用的CT扫描技术是低剂量CT,即通过降低管电压、管电流来控制CT辐射剂量,全身低剂量CT的辐射剂量只是正常CT的1/5。所以PET-CT的整个辐射剂量较小,完全在安全范围之内,据统计是相当于做胸部、腹部普通CT的平扫加增强扫描的剂量,所以1年内做1-2次PET-CT比较安全。
卜丽红主任医师PET中心
7.51万
62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