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成立于1950年,1989年更名为急诊科,目前拥有完善的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危重症监护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快速、有效和优质的抢救急救服务。
先后荣获"十四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中国地市级医院急诊专科医联体常务理事"单位、"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山东省急危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济宁分中心"、"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救治基地"、"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中国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卒中中心";先后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
学科带头人孙树印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济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济宁市医学科学研究院院长,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任。
社会兼职有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和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心脏重症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理事、山东省医院协会医疗康复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急诊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医院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济宁市急诊医学会、重症医学会主任委员、济宁医学院兼职教授,济宁市科协副主席,济宁市政协常委。
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发表专业性学术论文60余篇,参与出版著作15部,科研30余项,荣获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先后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国家卫生计生委改善医疗服务优秀管理者"、"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模范院长"、"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优秀中青年专家奖"、"济宁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济宁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市委、市政府荣记二、三等功。
在学科带头人孙树印教授的带领下,急诊科不断发展壮大,目前科室设有院前急救、急诊门诊、急诊内科、急诊外科、EICU、急诊手术室、急诊导管室七个单元,下设急危重症研究所、创伤研究所。
已成立急性胸痛救治亚专科、神经急危重症亚专科、急性中毒与理化损伤疾病亚专科、院前急救与灾难医学亚专科、骨科创伤亚专科、腹部创伤亚专科、休克与血流动力学治疗亚专科、重症感染亚专科、复苏亚专科、颅脑创伤亚专科、创伤修复重建亚专科等11个亚专科,并逐步构建胸部创伤亚专科,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亚专科集群。现有医护人员471人,泰山青年学者1人,中高级职称人员193人,博士6人,硕士98人,医疗人员165人,护理人员306人。
科室年门诊量26万人次,年出院病人9000余人次,年抢救3万余人次。拥有中央多参数监护系统、DSA、IABP、ECMO、PICCO、血滤机、纤支镜、床旁超声、视频脑电图机、床旁胃镜、QFR、OCT、碳纤维手术床、血管内控温设备等10万元以上设备100余台(套),万元以上设备300余台套,总价值3000余万元。
拥有现代化的扁鹊飞救急救系统,可实现覆盖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监护的患者信息实时传输,做到"病人未到,信息先到",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拥有急救车辆16部(其中监护型车辆14部),其中配有车载及手持无线指挥调度系统1套,余均配有车载心肺复苏仪、心电图机、除颤机、呼吸机等一批抢救器材。
科室拥有院前-院内立体化救援能力、覆盖全流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救治技术、复杂疑难冠脉病变诊疗技术、冠脉腔内影像学技术、全模式血液净化技术、急危重症床旁超声诊断监测、体外氧和膜肺技术(ECMO)及体外心肺复苏技术(ECPR)、心肺复苏术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后集束化治疗、目标体温管理、多模态神经功能监测、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骨搬运手术、Stoppa入路骨盆骨折手术,PFNA内固定手术。
骨折Mippon内固定术、肱骨干闭合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骨盆微创矫正技术、骨盆通道螺钉内固定技术等骨折微创治疗技术,皮肤牵张术、3D打印技术、肩关节置换术、桡骨头置换术、横向骨搬移、腹直肌旁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髋关节外脱位入路治疗Pipkin骨折、FNS内固定术等一大批先进技术。
承担着济宁及周边地区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医疗任务及全市医疗急救的培训、指导任务,发挥着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的作用,并辐射周边的苏、豫、皖地区,是鲁西南地区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和急危重患者救治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