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成立于1999年7月,经过二十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综合ICU,是全院综合重症救治的核心科室,服务于全院乃至鲁西南地区危重病患者的转运救治工作,年收治危重症患者4500余人。目前重症医学科共有5个病区,总院一病区、总院二病区、东院一病区、东院二病区和西院区,开放总床位数达到140张。
科室共有ICU专科医生94名,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1人,中级21人,博士1名,硕士88名。护士350余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0名。呼吸治疗师8名,临床营养师5名,以及一个完整的康复治疗团队。
我院ICU以优质的医疗资源,精湛的技术,赢得广泛荣誉。2005年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2006年济宁市卫生局授予济宁市第一个护理品牌“生命守护使”。2007年被山东省卫生厅认定为“山东省重症医学专业护士岗位培训临床教学基地”。2012年被卫生部医政司授予“卫生部抗感染药物专业临床药师培训基地”。2015年被山东省重症监护质控中心授予“山东省重症超声培训基地”及“山东省重症CRRT培训基地”。2018年11月被山东省重症监护质控中心授予“山东省重症纤支镜培训基地”。
业务范围及特色技术
我院重症医学科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具备对危重病人进行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地反馈治疗,以及对多个脏器进行功能支持的能力。在省内鲁和西南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可开展多项新的诊疗技术。
1、呼吸支持技术:科室配有哈美顿、PB840、Drager、西门子Servos等世界名牌高档呼吸机。对于各种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个体化通气,肺保护性通气,ARDS患者采取肺复张、俯卧位通气技术。
2、血流动力学监测:可开展PiCCO和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技术,能有效地监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实现了休克患者的滴定式治疗,用于各种类型的休克患者,从而指导重危病人的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
3、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技术:纤支镜下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纤支镜下呼吸道标本采集、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等。
4、床旁重症超声技术:现代重症超声技术被称为“医生之眼,看得见的听诊器。重症超声因其直观、快捷、准确等特点,减少了数据分析的时间,增加了临床判断的准确性,拉近了医生与病因及病情判断的距离,因而被形象地比喻为“看得见的听诊器”。
5、血液净化技术:自2004年6月以来,我科陆续开展了危重患者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CRRT技术,药物中毒、肝衰的血液灌流,人工肝,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血浆置换等技术。2014年5月,我科开展CRRT枸橼酸抗凝技术,极大地延长了CRRT的滤器使用时间,降低患者的费用,而且使患者具有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6、床旁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自2001年7月我科首例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成功开展以来,我科医生已可熟练完成床旁气管切开术。此项技术适合于危重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我们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持续改进,术前进行超声评估,手术过程中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明视下引导,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7、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技术: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作为一项较新的呼吸支持手段,相对于传统氧疗而言,其改善氧合的效果更好,相对于无创通气而言,其舒适性也更好,而且具有潜在降低气管插管的益处。目前我科已广泛应用该项技术,不仅患者的耐受性好,而且提高了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8、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体外循环技术衍生而来,是通过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机器替代或部分替代人的心脏、肺功能,对一些呼吸或循环衰竭的病人进行有效的支持,使心肺得到充分的休息,为心功能和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
9、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是机械性辅助循环方法之一,通过物理作用,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和改善心肌功能。已广泛应用于心功能不全等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