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保健科
山东省立医院

预防保健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山东省立医院预防保健科分为保健心血管科、保健外科、保健内分泌科、保健神经内科、保健消化科、保健呼吸科、保健综合一科、国际医疗部。保健心血管科2002年6月,保健心血管科成立。目前拥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其中硕导2名,护士8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1名,护士1名。开放床位16张,有床边心电监测仪、中央监护系统、脑钠肽检测仪、心脏电除颤仪等先进的医疗专业设备。每年入出院病人450余人,抢救危重高龄病人50余人次,成功率在50%以上。自科室建立以来,公派出国3人,下乡支援2人,均圆满完成任务。科室承担病房门诊、科内会诊工作、保健出诊会诊及远程会诊工作外,老年心血管科每年还承担着多种重大外出保健工作,如2009年全运会的保健工作、2013年十八大和全国十艺节的保健工作等,科室每次均圆满完成任务,受到上级领导和病患的表扬与称赞。同时,该科是山东医科大学和山东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科的硕士点培养单位,自科室成立以来共培养硕士9人,目前在读硕士4名;共获省立医院各种荣誉称号6项:2005年度获综合目管理一等奖一次,2006年度、2011年度二次被评为先进管理业务科室二等奖,2006年度被评为优秀病历奖,2008年度获评行风建设先进集体。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发表SCI文章7篇,论著、综述等33篇;出版专著10余部,其中主编4部、副主编5部、参编4部,共获科研成果7项,其中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应用三等奖1项,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国家专利4项;省级科研项目共11项,获科研经费约60余万元。保健外科保健外科拥有主任医师1人,护士9人,其中主管护师6名,护师3名。开放床位17张,主要承治胃肠肿瘤,开展胃肠肿瘤的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在大肠癌肝转移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手术及综合治疗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开展老年营养护理、伤口造口护理等专科护理,在围手术期营养治疗护理、老年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护理方面均形成了成熟的治疗护理模式。科室每年入出院病人400余人,针对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病情复杂多变的特点,全科医师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形成了医疗技术全面,本专业过硬的科室特色。刘洪俊主任具有扎实的手术基本功,擅长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腹腔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包括腹腔镜微创手术等,擅长处理高难度胃肠外科复杂手术及间质瘤的综合治疗。张红霞在齐鲁护理杂志发表《阿尔茨海默病患903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特点分析及其社区护理指导措施探讨》、《鲑鱼降钙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60例疗效分析》和《1例90岁高龄胃癌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论文3篇。高敏在齐鲁护理杂志上发表《开放式巨大切口疝围手术期护理》论文一篇;宁丽华参与编写了《综合临床护理学》;高敏同志荣获“保健行业先进个人的”称号。张红霞曾获技术操作岗位能手称号,担任数次医疗保健任务,曾荣获“全运会济南赛区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刘洪俊、张红霞荣获“保健行业先进个人”的称号。2012年至今科室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号。保健内分泌科保健/老年内分泌科创建于2002年,是我省最早成立的以收治保健、老年和特需病人为主的内分泌专业科室。目前科室有医生8人,护士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7人,医院知名专家2人,研究生导师3人,全国学会常委1人、委员1人,省级学会副主委4人,医生大多数拥有博士学位。开设床位17张,均为单人单间,环境安静舒适。科室配有多台胰岛素治疗泵、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及遥控心电监护仪等先进设备。我科以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和合并症、骨质疏松症、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电解质紊乱等内分泌代谢病为特长,内科其他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亦有丰富的经验。针对老年患者多病共存、病情复杂多变的特点,我科注重内科和老年病知识相结合,形成了既专业技术突出、又综合能力全面的科室优势,在顽固性低钠血症的诊治方面具有特色。开展了“3C”技术联合治疗脆性和顽固性高血糖和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估及干预等特色技术和疗法,取得良好效果。自科室建立以来,公派出国及研修3人,下乡支援3人,均圆满完成任务。同时,我科是山东大学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内分泌代谢病和老年医学专业的博士、硕士点培养单位,自科室成立以来共培养硕士34人,博士10余名,承担老年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共获省立医院各种荣誉称号5项。保健神经内科保健(老年)神经科成立于2002年,在科主任刘雪平的带领下,经过10余年的不断发展,现已发展成为集临床、教学及科研为一体的专业学科,下辖抗衰老检测室,倡导“仁爱、敬业、学习、奉献”的科室文化,为每位患者提供全程、全方位、人性化的优质服务是保健神经科全体同仁追求的目标。目前科室有医生7名,护士9名,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1人,博士生导师1名。专业团队学历、技术层次高,其中医学博士5名,在读博士2名。担任全国学会委员2人,省级学会副主任委员1人,省级学会委员4人。开设床位16张,年出院病人约400人次。坚持把脑血管病、认知障碍、神经退行性病变(帕金森氏病等)发病机制及防治作为临床诊治和科研的重点,已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诊疗程序。并将以上疾病防治工作前移,努力推广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识别及防治,通过早期干预,治疗及时有效,更大限度降低神经退行性疾病复发率及致残率。科室近年来开展颈动脉斑块监测及干预,药物基因检测,介入康复训练;气压治疗;小脑顶核刺激;神经功能重建;吞咽训练及认知功能训练等措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科室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5名,国际认证催眠师2名,致力于神经心理及睡眠障碍监测及干预,通过融合神经生物电、电生理、脑电、体外反搏、经颅磁刺激治疗、量子触疗等技术对卒中功能康复、头痛、失眠等患者行个性化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多年来坚持临床实践与科研攻关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解决临床复杂问题的实力。先后开展亚低温治疗脑血管的基础与临床,开展GDNF、bFGF基因转染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SC)及MSC体外向神经元样分化及干细胞基因转染移植治疗脑缺血及帕金森病方面研究,并开展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对认知功能及痴呆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还开展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病理机制及干预研究,均取得可喜成绩,相关研究成果已成为临床抢救危重症脑血管病的一项措施。获得科研成果9项,其中山东省科技进步奖4项,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奖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奖2项;医学创新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中央保健局专项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厅保健项目1项。作为山东大学医学院老年病专业硕士及博士培养单位,至今共培养硕士20余人,博士8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文章1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护理团队爱岗敬业,团结拼搏,专业化的优质整体护理模式让广大患者受益良多,为省立医院十佳护理品牌科室之一,其中1人为省立医院十佳护士。除日常繁重的病房门诊及科内会诊工作外,我科还担负着省内外保健出诊及本地外地会诊及远程会诊任务,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服务,获得了好评,为我院保健工作赢得荣誉。保健消化科保健消化科成立于2002年7月,经过20年的发展壮大,科室目前拥有床位17张,已成为以老年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为鲜明特色的临床科室。科室现有医师7人,护士9人,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副研究员1名,主任护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青年泰山学者1名,省级学会主委1名,院知名专家1名,拥有医学博士学位者6人。护士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2名。高学历、专业化的医疗、护理团队为科室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科室在老年消化系疾病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方面有较强的实力,始终把老年消化系统肿瘤、肝硬化、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息肉以及消化系统危重症抢救作为临床诊治、护理及科研的重点,对老年多发病、疑难病已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诊疗、护理体系并通过胃肠镜筛查、早癌内镜下治疗,将以食管癌、胃癌、结肠癌为代表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前移。通过开设老年便秘门诊,为广大饱受便秘困扰的老年患者提供以系统咨询、营养支持、运动指导、药物应用为一体的综合诊疗方案。科室为全国老年专科医师、护士培训基地,先后获得“十佳品牌科室”、“磁性病房”、“老年护理示范病房”等荣誉称号。在完成基本临床工作的基础上,科室积极承担并圆满完成多项卫生保健及支援基层任务,并获得多项奖励及病人的一致好评。科室持续开展肝癌的发病机制、结肠癌预防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脓毒症中小肠屏障功能研究、肝纤维化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胃肠间质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先后承担省部级课题13项,获奖省部级课题6项,省卫生厅级课题9项、获奖厅级课题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中华级论文10余篇,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主编著作10余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科室带头人梁铁军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省立医院知名专家,现任老年消化科科主任,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膏方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消化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0余年,在肝纤维化、肝癌等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做出突出成绩;近年来致力于消化道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对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造诣深厚;擅长消化内镜的各种镜下治疗技术,如食管、贲门、幽门、十二指肠和结肠癌性狭窄等难置性消化道支架的置入等,在山东省老年消化领域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医学期刊及国家级医学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收录16篇(其中第1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主编医学著作2部,参加编写医学著作3部;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省部级课题2项,获奖课题2项,其中课题“胆汁酸衍生物阻抑肝癌及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于2010年1月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保健呼吸科山东省立医院保健呼吸科成立于2002年,现已发展成为集临床、教学及科研为一体的专业学科,为每位患者提供全程、全方位、人性化的优质服务是保健呼吸科全体同仁追求的目标。我科专业团队学历、技术层次高,现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1人,其中医学博士5人,硕士2人;护理人员9人,主管护师5名,护师2名,护士2名,其中具备重症监护资质护士2名,PICC维护资质护士1名,伤口造口专科护士1名,糖尿病专科护士1名,老年护理专科护士1名。开设床位16张,年出院病人约400人次,抢救危重高龄病人80余人次。十余年来,我们始终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呼吸危重症、肺部感染性疾病、呼吸衰竭、肺癌、肺部少见疑难疾病和呼吸重症抢救等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作为临床诊治和科研的重点,对老年多发病、疑难病,已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诊疗程序。2013年新成立了保健科ICU病房,配备了呼吸机,监护仪,纤维支气管镜,多功能生理监测仪等等,可满足呼吸科危重症的救治。护理团队爱岗敬业,团结拼搏,专业化的优质整体护理模式让广大患者受益良多,为省立医院十佳护理品牌科室之一,护士长被评为省立医院十佳护士长。除日常繁重的病房门诊及科内会诊工作外,我科还担负着省内外保健出诊及本地外地会诊及远程会诊任务,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服务,获得了好评,为我院保健工作赢得荣誉。我科是山东大学医学院呼吸和老年专业的硕士点培养单位,规范化培养硕士10人,科室每年承担硕士生、博士生的临床教学任务,以及住院医师培训。参与国家自然基金2项,承担山东省自然基金1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1项,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1项,科研成果奖8项,其中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获专利10项;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59篇,其中SCI文章5篇,出版专著21部,其中主编4部,主审1部,副主编4部。全科人员在科主任王静的带领下,努力工作,以心换心,用我们的微笑减轻您的伤痛,用我们精湛的技术为您解除病痛,还您一个健康的生活。保健综合一科保健综合科起始于徐健主任“建设面向广大群众的内科综合诊断和治疗体系”的设想。在医院领导支持下,在内科学和保健科统一协调下成立了保健综合内科病房,制定了内科多学科联合查房制度,并作为综合内科病房的专科查房制度。2004年10月内科学系独立三级学科--普通内科(DivisionofGeneralInternalMedicine,DGIM)正式组建,成为我省医疗机构中首个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学术性普通内科。自建科以来,我科有计划地进行人员梯队建设,由建科初始的2名医生,现发展成为拥有主任医师1名(徐健)、副主任医师1名(张峰)、主治医师3名(姚庆民、刘彦霞、朱效娟)、住院医师1名(袁婷)的医生团队。所有医生均为山东大学博士生、硕士生毕业,并完成住院医生培训,担任过内科总住院医师,具有扎实的内科基础。护理队伍8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6人,护士长任爱玲主管护师。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形成一支爱岗敬业、团结奉献、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疗团队,并多次获得荣誉称号。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护理服务示范病房,2008年“急性白血病脑出血并感染性休克抢救成功”被评为山东省立医院重大抢救奖,2010年被评为行风建设先进集体,2011年被评为“两好一满意”活动十佳爱心病房。科室先后推出“亲情护理”、“心理营养套餐”、“爱心提醒”、“每日预警’等特色护理,获得广泛好评,2011、2012连续两年被评为山东省立医院护理管理先进集体。保健综合科坚持以“解除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为目标的服务理念,参与血液内科门诊、保健门诊的工作,现日常开放床位17张,年均出院300余人次,对普通老年内科疾病,尤其是血液系统如贫血、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殖性肿瘤、出凝血障碍,以及常见肺癌、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科室加强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坚持定期的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细胞室阅片实践交流以及轮流专题讲座,使每位青年医师都是授课者,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科室学习氛围浓重。科室重视科研与教学工作,现开展科研课题3项,其中卫生厅立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已撰写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或参编《现代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保健专家谈保健》、《临床免疫病诊疗学》、《临床遗传学》等多部学术著作。此外,科室承担山东大学医学院血液病教学及研究生培养工作,近年来共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5人。国际医疗部山东省立医院国际医疗部是经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面向外籍患者和国内特需人群提供医疗服务的业务科室。下设国际特需门诊和国际特需病房,于2021年11月正式运营。按照国际标准、高点定位,提供预约诊疗、高端查体、点约专家、住院治疗等多项高端服务,旨在满足在鲁工作、学习、生活的外籍人士和国内特需人群多元化、个性化的就医需求。区域面积共计3925平方米,其中门诊检查区2500平方米,病房区1425平方米。门诊设有独立诊室13间,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中医科、皮肤科、心理咨询等多个专业,并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MDT);配有独立的检查设备,心电图、超声检查(腹部、体表、血管心脏)、胃肠镜检查、胎心监护、CT、MRI等。国际特需病房区设置15张床位(11个单人间和2个套间)和1间VIP电子胃肠镜检查室。医护团队:门诊专家队伍由全院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顶级专家组成,善于诊治疑难病症。专家严格限制号源,部分检查开通绿色通道,节约患者就诊时间,确保每一位就诊者都能和专家深入交流。病房医护团队由医院选拔的临床工作经验丰富、外语水平高的医护人员组成。医疗团队均是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均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70%的医师有海外工作经历,满足外籍人士及特需患者的高端需求。国际医疗部护士团队由富有临床经验,能够熟练使用英语交流,并经过礼仪培训的中级职称以上护士组成。病房床位实行平台化管理,按照全院一张床模式,所有专业均可收治患者入住,实行全科医师+专科医师值班制度,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相互协作,共同为患者健康与安全保驾护航。商业保险:国际医疗部内所有诊疗、检查服务属于特需医疗费用,实行自费和商保两种模式,目前已与多家国际保险公司合作,提供记账式结算服务。签署直付合同的商保客户就诊时无需付费,即可享受各项医疗服务。目前已签约的保险公司:招商信诺、万欣和(MSH)、友邦人寿保险、平安保险、泰康保险、中间带、太平洋保险等。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窦性心动过速是心律失常吗
2024.05.17
从广义上讲,窦性心动过速也是心律失常。正常人的心率都是窦性心律,窦性心律是正常的,所以,很多人体检完以后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有所疑惑和担心,其实并不用担心。正常的心率是静息状态下60-100次/分,如果低于60次/分,叫心动过缓,若高于100次/分,叫心动过速。所以窦性心动过速是正常的节律,但是频率快了,从广义上讲,也是一种心律失常。但是窦性心动过速大部分不是心脏本身导致,有继发因素,比如继发于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部分是运动后、低容量等。心脏也会导致心动过速,比如心肌梗死的时候、心力衰竭的时候。所以,如果窦性心动过速需要治疗,大部分是治疗原发病,原发病治疗好以后,心率自然会缓下来。但还有一种就是不良窦性心动过速,是窦房结先天性的兴奋性增高引起,这个时候需要用药物,甚至做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手术来进行根治。所以,总的来说,窦性心动过速也是一种心律失常。
李兵副主任医师全科医学科
14.10万
67
维生素B6和B2能一起吃吗,分别有什么功效
2024.05.07
维生素B6和维生素B2可以一起吃,这是两种不同的维生素,都属于B族维生素,都属于亲水维生素,即水溶性维生素,容易被水溶解吸收,两种维生素在一起服用并不会降低药效,其功效分别如下: 1、维生素B2:主要含有核黄素,临床用于治疗和预防口角炎、嘴唇干裂、阴囊炎等维生素B2缺乏症,能够增进视力、缓解视疲劳;2、维生素B6:主要含有盐酸吡哆醇,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维持身体代谢平衡,能够参与人体免疫功能,还可以用于治疗孕妇孕期出现呕吐的症状,以及使用化疗药物出现的呕吐,也可以使用维生素B6。两种药物的功效各有不同,但是同时服用并不会降低药效。
李红冬副主任医师全科医学科
8.70万
57
82.5克葡萄糖和75克的区别是什么
2024.01.15
82.5克葡萄糖和75克葡萄糖都可用于做糖耐量试验,区别是82.5克葡萄糖中含有一分子结晶水,和75克无水葡萄糖相当,现在临床上使用75克无水葡萄糖做糖耐量试验的比较多。 当糖尿病临床症状不典型,血糖偏高,但还不足以诊断糖尿病而又怀疑有糖尿病时,应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最后的诊断。糖耐量试验是利用口服葡萄糖可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释放增加,从而可反映B细胞的功能状态,对糖尿病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有一定价值。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前必须禁食8-10小时,可少量饮水,试验过程中停服一切药物,将82.5克或75克葡萄糖粉溶解于300ml开水中,(水温以20℃~30℃为宜),从喝第一口糖水开始计时,于5分钟内饮完。之后在使用后的30、60、120、180分钟抽血测血糖及胰岛素。 若明确有血糖异常诊断为糖尿病,则应在医生指导下尽快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达格列净片、恩格列净片等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日常注意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赵晓静主任医师全科医学科
3079
48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