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中医院风湿免疫科创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2012年为国家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并为厦门市第四批医学重点专科。在学科带头人陈进春主任医师的带领下,风湿科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与厦门市重点专科。目前床位30张,医生13人,其中高级职称4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技术力量雄厚,已形成了一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技术团队。
团队秉承陈应龙老院长"愿将人病犹已病,救得他生是我生"的院训,弘扬国医大师朱良春的学术思想,融汇古今用药研究,筛选既符合中医辨证用药规律,又在现代药理研究中与相关病种具有特异针对性的药物,同时引进冲击波治疗仪等现代治疗设备,配合中医经络、经穴理论开展了中药定向透药治疗、熏洗、敷药等多种中医特色疗法。在中医药配合西药治疗风湿病、肾脏病方面,特别在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成人斯蒂尔病等风湿免疫病种上取得良效。
主诊专家
陈进春:学科带头人,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兼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编辑出版分会副主任委员、对外交流分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厦门市医学会、医师协会副会长。曾获"第七届中国医师奖"、"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福建省优秀院长"等荣誉称号,并入选"国家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厦门市拔尖人才"。
他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及肝胆疾病,提出类风湿关节炎"痰瘀致病论",提倡以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在全球、国家、省市多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其中包括SCI期刊三篇,出版学术论著五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主持、指导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多项。
邱明山:学术继承人,副主任医师,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1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级学术期刊《风湿病与关节炎》编委,致力于风湿免疫病、肾病的中医科研及临床,继承陈进春教授的学术思想,并潜心研究经方,将经方与陈进春教授学术思想相结合,深化推进痰瘀致病理论,发表了30余篇文章,曾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
专科特色病种介绍
尪痹/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相当于西医类风湿关节炎。近年来,该科结合历代医家对痰瘀致痹的认识,认为痰瘀病理变化贯穿于顽痹整个发病过程,研项目是顽痹发病的重要病理机制;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将疏畅气机、化痰活血通络贯穿于顽痹治疗的始终;并配合中药穴位敷贴、冲击波治疗、穴位注射等,通过内外兼治手段,能有效改善关节肿胀症状,减少致残率。
痛风:系湿浊瘀阻、流滞关节经络,气血不畅所致。以趾、指等关节红肿疼痛或伴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科室认为,该病以"脾虚"为本,"湿浊胶结"为标,在辨证施治基础上重视健脾胃、化湿浊的应用。急性期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中药内服为主配合白芷外敷,止痛消肿效果明显。缓解期以健脾利湿化浊为主,选用既有利湿浊、通痹痛作用,又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的药物如土茯苓、萆解、车前子等药物以加强疗效。
脊痹/大偻(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科室将该病分为肾虚督寒证、肾虚湿热证两型辩证施治并配合针炙、外敷药、熏洗方外治法,大多数症状可以缓解,延缓病情进展,减少病残率,获得良好效果。
专科制剂
1)化痰活血方:本方为陈进春教授在"痰瘀致病论"理论的基础上所创,提倡以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并将此作为本科特色,列为科室诊疗常规方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反应良好。
2)白芷穴位贴敷:白芷和利血脉,祛风散寒,除湿通络,广泛用于软组织挫伤、骨质增生、肌肉劳损、风湿性肌炎、骨折、肋软骨炎、肩周炎、肋间神经痛等疾病的疼痛。
3)大黄穴位贴敷:大黄性寒味苦,除内服具有泻毒热、破积滞、行瘀血功效外,还有很强的抗菌作用。试验证实,大黄对多数细菌均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枯草、炭疽杆菌以及伤寒、副伤寒、痢疾杆菌和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故常外用疗疾,不但如此,大黄外用于关节还可清热、消肿、止痛,故对于急性关节炎患者效果极好。
4)丁香、肉桂穴位贴敷:丁香为桃金娘科,功效温中、暖肾、降逆;肉桂可以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以上二者合用,将药物贴敷于神阙,可以起到健脾温中、散寒止泻、降逆止呕的作用。
5)吴茱萸退热:吴茱萸性味辛、苦、热,入肝、脾、胃经,有疏肝下气、降逆止呕、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之功,而吴茱萸外敷涌泉穴,可以起到引火下行的作用而达到退热的良好效果。
住院病房:总院住院部13楼
门诊:总院门诊楼二楼内科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