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
泉州市第一医院

血液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泉州市第一医院血液科(血液内科)始创于1961年内科血液组,为省内较早建立的血液专科。经过50多年的发展,血液内科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在全省享有盛誉的血液病诊疗中心。该科是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福建医科大学血液内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与授予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国医科院血液病医院科室共建合作单位,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单位,中华骨髓库认证的非血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医院,2020年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地级城市血液科排名第28名。血液科由血液病病房(包括血液病普通病房、血液病重症监护病房、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血液病实验室(包括血细胞形态室、溶血与出凝血检查室、流式细胞室、分子生物学室以及GMP级别生物免疫治疗实验室)、血液病专科门诊(包括血液病门诊、淋巴瘤专科门诊、细胞免疫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门诊)等三部分组成,血液病病房(东街院区和城东院区二期)共有床位121张。科室分白细胞疾病、淋巴瘤及骨髓瘤、贫血性疾病、出血性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亚专业。学科建设(一)主要技术力量血液内科人才梯队健全、整体实力强。全科有临床医师22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4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5名;硕士以上学历占77.2%(其中博士7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血液病实验室有检验师5名(其中博士1名),其中副主任检验师1名,主管检验师3名。现学科带头人朱雄鹏博士,系泉州市第一医院副院长、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室系福建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副主委、福建省医师协会血液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福建省医师协会血液内科医师分会淋巴瘤学组组长、福建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感染学组组长、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副组长和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以及福建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所在单位,有6人次担任国家级学会委员,10多人担任省级学(协)会副主委、常委、委员,8人担任市级学(协)会主委、副主委、常委等。加强学科建设与发展,与美国、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广州、福州等著名医院实力雄厚的血液内科/淋巴瘤科建立长期协作关系,特别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建立了科室共建合作关系,通过定期专家派驻医院,进行查房会诊、技术指导、病例讨论以及专家门诊等。每年主办多场国家、省市级继教项目或学术会议。(二)主要诊疗设备血液内科拥有德国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百级无菌移植病房和层流床、生物免疫治疗实验室(GMP级别)、美国低温冰箱、美国Thermo细胞培养箱、奥林巴斯倒置显微镜以及美国Thermo生物安全柜等设备设施,开展了血细胞成分单采去除(如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白细胞白血病)、血浆置换、生物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采集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先进治疗项目。拥有美国贝克曼十色流式细胞仪、美国贝克曼全自动凝血/纤溶分析仪、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骨髓细胞图文分析仪、美国ABI荧光定量PCR仪以及荧光显微镜等,开展了溶血与出凝血检查、血细胞形态学、白血病淋巴瘤免疫分型、淋巴结流式细胞检测、肿瘤微小残留病检测,以及血液肿瘤染色体核型和基因检测等先进诊断项目。(三)主要科教成果近几年先后主持国家级课题、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医学青年基金、泉州市科技攻关项目等30多项科研课题,发表SCI和CSCD等期刊收录的学术论文80多篇,荣获5项获省市级科学进步奖。作为主要研究单参与7项淋巴瘤/白血病国际、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参与编写中国专家共识指南,连续8年每年组织科室医师参与编译出版第52届-第59届《美国血液病学会年会教育专辑》。作为福建医科大学血液内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与授予点,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0多人。诊疗范围及诊疗特色血液内科常规开展各种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浆细胞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等)、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病及凝血性疾病等血液病的规范诊疗,对许多罕见、疑难、危急重症都能及时诊断、抢救及精准治疗。(一)白血病的精准诊断与分层治疗白血病是常见的血液肿瘤,不同类型治疗方案和疗效差别大,目前国际趋势是精准个体化治疗。血液科综合采用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基因突变检测等先进手段,对白血病患者进行精确诊断分型、评估风险分层、筛选治疗靶点;根据患者精确诊断、预后分层和靶点选择的信息,为患者量身设计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移植类型等个体化治疗方案。特色技术和精准治疗:1.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率、长期无病生存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进行MRD动态监测并进一步分层治疗,取得明显疗效。3.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治疗预后良好组急性髓系白血病,长期无病生存居于国内先进水平。4.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取得明显疗效。5.采用基因定量与突变检测指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靶向治疗,逐步取代造血干细胞移植。(二)淋巴瘤/骨髓瘤的精准诊断与综合治疗科室采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淋巴结细胞匀浆免疫分型(流式细胞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核磁共振、PET-CT、新一代高通量测序仪等综合技术手段,建立了淋巴瘤/骨髓瘤精准诊断分型/分层体系。在血液科及其实验室、病理科、影像科、核医学科基础上,汇集医院消化内科、胃肠外科、放疗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等相关科室,于2013年9月建立了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多学科诊疗团队(中心)。通过对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分层,进行规范化、个体化综合治疗,包括免疫化疗、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放射治疗、新药临床试验等方法,使患者得到更加全面、快捷、专业的立体层面的诊断与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案
2024.01.08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主要是红细胞增多,容易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是血栓和出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要进行治疗。1、放血治疗:最简单的治疗就是放血治疗,将红细胞放出,就是去除红细胞。现在有一个方法是红细胞单采,把红细胞降到正常,这种方式属于临时措施;2、干扰素:如果从根本上控制红细胞增多,可以采用干扰素治疗,一般是长期用干扰素,将红细胞降到正常范围;3、靶向药物:因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存在基因突变,将来可能使用靶向药物,JAK2抑制剂用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其药物目前没有用于临床,将来可能用于临床。
刘尚勤主任医师血液内科
10.73万
85
淋巴瘤分期
2024.01.04
淋巴瘤通常按照淋巴结分布区域进行分期,一般分为4期。但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分期可能不同,如滤泡性淋巴瘤,有自己的分期系统。1、Ⅰ期:单个的淋巴结区域;2、Ⅱ期:横膈一侧2个以上的淋巴结区域;3、Ⅲ期:横膈两侧都出现淋巴结的广泛侵犯;4、Ⅳ期:除淋巴结多发的情况外,还有结外器官的侵犯,包括骨髓、肺脏、肝脏、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等。淋巴瘤的分期对治疗和肿瘤复合是很好的判断,也是预后的指标。一般Ⅲ期、Ⅳ期病人的预后比Ⅰ期、Ⅱ期差,任何疾病早治疗效果会更好。所以,出现淋巴结肿大,应该及时去就诊,判断淋巴瘤的类型、分期,决定是否需要治疗以及治疗的方案。
欧晋平主任医师血液内科
13.87万
20
血凝的意思
2024.01.04
单纯看字面,血凝即血液凝固,是机体正常的止血过程。血凝的过程较复杂,在机体内是一个调动很多因素的精巧的过程,外伤、感染或者很多诱因都可以触发。以外伤为例,毛细血管受到损伤,血管壁有一个缺口,首先局部的血管会发生收缩,使出血减少。其次,很多血小板会聚集在这个地方形成血小板血栓,很多凝血因子会依次激活形成一个血凝块。这三个环节共同让血液凝固,减少身体的损伤。
范芸主任医师血液内科
14.68万
33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