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本科室共收录5位医生,可服务医生数1
科室介绍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具体介绍如下:

床位设置:开放床位20张。

人员梯队:医护人员19名,其中博士3名,硕士4名,聘任中国血管科先驱管珩教授为首席专家。

先进设备:超声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超音波双方向血流计。

获奖情况:中心主任李雷教授获得第三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荣誉称号及第二届北京优秀医师奖称号。

技术特色:

国内为数不多能够对几乎全疾病谱血管疾病使用内外科及介入技术进行诊疗的单位。

特长是动脉炎类疾病及儿童血管疾病,尤其是大动脉炎、白塞氏病、动静脉瘘等的处理经验丰富,效果卓著,成功开通了多例大动脉炎引起的肾动脉闭塞及弓上动脉闭塞患儿,大大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在弓上动脉疾病方面同时覆盖入颅及颅内动脉的缺血性及出血性疾病。我们不但可以使用开放手术解决简单颈动脉狭窄和椎动脉开口部位狭窄,而且能够处理颈突综合征所致高位颈动脉狭窄等复杂疑难病例,我们沿袭并创新了一系列“有保护”的介入技术对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的狭窄进行微创治疗,在大大提高治疗安全性同时降低患者痛苦。

由于我们具备强大的血流动力学监控技术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首先提出并实施颈动脉支架术的“全优化”的技术,不但保证了近期安全而且获得了满意的远期效果,使再狭窄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椎动脉狭窄性病变方面,通过病因病理的深入研究、对技巧技术的改进以及对器材的创新研发等,降低腔内治疗围术期卒中发生率的同时提高了长期通畅率。

针对突发性脑卒中开通了介入绿色通道,采用先进的颅内取栓技术迅速恢复脑血供,有效降低卒中后的功能障碍。对于颅内动脉瘤及脑血管畸形,我们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瘤腔等介入技术,避免了开颅手术创伤大的风险,有效预防颅内动脉瘤及畸形出血。

在大血管疾病的诊疗方面,我们不但具备复杂的开放手术的能力,而且具备微创介入支架干预的能力,在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治疗方面同样具备全疾病谱诊疗技术。使用覆膜支架开窗、复合手术等技术,在保护重要分支的前提下封堵主动脉夹层的破口或者隔绝主动脉瘤,同时大大降低创伤。

在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我们采用了难愈性溃疡的一体化治疗策略,包括针对病因进行下肢闭塞动脉的开放手术、介入开通、吸栓、斑块切除,结合后期特色的负压引流、人工血痂促愈合等技术,成功治愈了众多疑难病例。

在静脉闭塞性疾病方面,开展滤器保护下早期腔内取栓/溶栓技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极大的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远期并发症,采用选择性肺动脉溶栓技术及肺动脉内膜剥脱术进行肺动脉栓塞的治疗,与下肢静脉血栓的积极治疗方案一起形成了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全面治疗方案。

对于下肢大隐静脉曲张这一常见病,血管外科在传统外科治疗手段之外,引进了射频消融腔、激光消融及硬化剂等微创手段,尤其是在腔内治疗方面,我们在国际诊疗规范之上进行了创新改进,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和手术破坏范围。

使得这种手术真正成为“走着进走着出手术室,只有一到两个针眼”的微创手术。针对静脉返流性疾病,我们开展了静脉瓣修复手术等一系列技术,构建了一个针对静脉返流性疾病的规范的综合诊疗模式。

颈动脉“全优化”成形技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由于血流动力学风险,颈动脉成形支架术一直允许“亚优化”即残留30%的狭窄是被允许的,然而,残余狭窄是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远期疗效,因此如何在保证血流动力学安全的前提下,达到“全优化”(残余狭窄<10%)的目的成为颈动脉成形支架术的一种挑战。

我们首先提出并解决了“亚优化”问题的“清华策略”,在我们实施的颈动脉成形支架术中,95%以上的患者获得了“全优化”的效果。

“断流”保护下椎动脉成形技术治疗椎动脉狭窄

国内外传统椎动脉成形术的脑卒中并发症发生率在1-2%左右,但一旦发生后果通常非常严重。近年来,采用栓子滤网技术以后,脑卒中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下降,但是滤网技术对于一些解剖不友好的患者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创新的采用“断流”保护技术突破了这个难题,即通过股动脉入路的球囊暂时阻断椎动脉的前向入颅血流,同时经桡动脉入路或者股动脉双保护球囊鞘管进行椎动脉狭窄的成形支架术,这样既阻止了栓子脱落进入颅内,又避免了严重狭窄这个禁忌症。这项技术使那些困难患者因此获益。

弹簧圈封堵瘤腔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死亡的风险极高,以往的开颅手术创伤大,并且存在一定的手术盲区。我们采用弹簧圈栓塞瘤腔的介入技术,不但创伤小,而且有效的预防动脉瘤再次出血,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大血管腔内隔绝术+“开窗”保护重要分支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

腔内隔绝术的发明对于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患者来说是一个福音,但是由于其先天的缺陷使得对于侵犯重要分支血管的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的治疗无能为力,以前此类病患只能冒巨大风险进行人工血管置换术。我们使用覆膜支架开窗技术,在保护重要分支的前提下封堵主动脉夹层的破口或者隔绝主动脉瘤,这种技术大大降低了风险,使病人从不断创新的微创技术中获益。

长段闭塞性下肢动脉病变的介入开通技术治疗下肢缺血

长段闭塞性下肢动脉病变以往是介入治疗的难点。但经过多年的实践,这一难点不再是难点,我们的长段慢性闭塞病变的开通率达到95%以上,使得有很多被其他医院宣判“没治”的长段病变得以开通,解除了患者的痛苦,避免了截肢。

以血管再通和促愈合技术为核心的难愈性溃疡治疗方案

糖尿病足、静脉性溃疡患者一旦出现足部皮肤破溃,结局通常是下肢截肢,而且常常出现多次截肢,我们将血管再通技术与负压吸引以及特有的“人工血痂”技术结合,挽救了众多面临截肢的患肢或者大大降低了截肢平面,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可视技术下大隐静脉腔内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有多种外科治疗方法。其中大隐静脉腔内射频/激光消融治疗术是其中的佼佼者。但以往的腔内射频/激光消融术都是在腰麻和靠经验盲目导引导管前进下进行的,存在麻醉恢复和误伤重要静脉的风险。

血管外科采用局麻保护液全程浸润结合透视或超声引导导管进入的方法进行大隐静脉的腔内射频/激光消融治疗。使得这种手术真正成为“走着进走着出手术室,只有一到两个针眼”的微创手术。大大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手术风险。

生殖系统静脉曲张的介入治疗

对男性而言,精索静脉曲张可导致疼痛不适及进行性睾丸功能减退,是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相对于手术结扎、腹腔镜等传统治疗方案,血管外科采用的精索静脉介入栓塞治疗可有效减少局部神经、淋巴损伤。

对女性而言,盆腔静脉曲张淤血综合征可导致三痛二多一少:下腹盆腔坠痛、腰背痛、深部性交痛,月经量多、白带增多,妇科查体阳性少。我们采用介入栓塞左侧卵巢静脉可有效缓解上述症状。

痔疮的介入治疗

痔疮治疗方法很多,内科治疗对部分患者效果欠佳,外科治疗痛苦较大,我们也可以通过更小的创伤在血管内对痔疮供血动脉进行栓塞来达到治疗的效果。该手术无需禁食,可以做到当日治疗,当日或次日回家。

前列腺增生的微创介入治疗

前列腺是由分布于前列腺两侧的左右前列腺动脉供血,我们可以通过精准的栓塞左右前列腺动脉使前列腺组织缺血,从而导致前列腺因缺血而逐渐萎缩,随着前列腺组织的萎缩,被挤压的尿道也会逐渐被开放,排尿困难的症状就会获得极大的缓解。

这种精准的前列腺动脉栓塞术属于微创手术,可以在局部麻醉的条件下完成,对患者心肺功能要求不高,很适合一些合并心肺疾病的老年患者,而且,精准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术后恢复快效果好,有些病人甚至可以逐渐停用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口服药物。

常见血管疾病及症状:

1、入颅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头晕、黑矇、肢体无力、言语不利、视物模糊。

2、颅内动脉瘤—头痛、恶心、呕吐、昏迷。

3、糖尿病足—下肢疼痛、破溃、坏死、感觉异常、发凉。

4、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下肢运动性疼痛、跛行、夜间疼痛。

5、主动脉瘤和动脉夹层—搏动性包块、剧烈胸背部疼痛。

6、静脉阻塞性疾病—下肢浮肿、静脉曲张、憋气、胸痛、咯血。

7、静脉反流性疾病—肢体浮肿、静脉曲张、硬条索状肿痛、行走沉胀感、淤积性皮炎。

8、各种动静脉瘘及血管畸形—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扭曲、血管瘤、肢体畸形。

9、肢体及内脏动脉栓塞—突发肢体发凉、疼痛、麻木及无力、腹部疼痛。

10、肾动脉性高血压—难控型高血压、儿童及青年高血压。

科研教学:承担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基金科研课题,承担研究生、本科生、进修生教学。

急救绿色通道:急性脑梗塞介入取栓/溶栓。

联系电话:64308250。

院内地址:新病房楼8层。

科室擅长
脑血栓
糖尿病足
血管炎
大动脉炎
脑动脉瘤
脑卒中
主动脉瘤
动脉瘤
静脉曲张
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瘤
丹毒
主动脉夹层
椎动脉狭窄
海绵状血管瘤
肾动脉狭窄
脑动脉狭窄
腹主动脉瘤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瘤
下肢静脉曲张
肝动脉瘤
静脉血栓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