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

科室简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血液科依托浙一医院血液科前期援建,历经多年发展,现为金华市一类重点学科、义乌市医学重点学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血液病专业。拥有浙中地区血液病学院士工作站,先后成为省白血病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浙中区域中心、慢粒慈善援助项目成员单位、“生命之美”关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健康教育项目基地、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项目成员单位。现有学科带头人1名,高中级职称人员5名,住院医师5名,临床医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留学回国人员1名,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团体担任委员、青委9人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厅公益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承担国际多中心新药临床研究2项、全国多中心新药临床研究4项。学科临床技术力量雄厚,拥有独立骨穿室、细胞形态室、血细胞分离机等先进设备,常规开展血液系统疾病MICM检测技术,运用先进的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检测方法,开展各类血液疾病精准规范诊治,包括:各类血细胞异常、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髓瘤、骨髓增殖性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及和骨髓衰竭性疾病、出凝血疾病、血液罕见病等。学科建设以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个体化诊治、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个体化诊疗、骨髓增殖性肿瘤靶向精准治疗、淋巴瘤规范化诊治和全程管理、多发性骨髓瘤规范化诊治和管理、血液罕见病转化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为临床研究特色,采用新型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改良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技术及转化医学方法,制定基于分子分层指导下的精准化治疗策略,开展疾病日常随访和精细管理,在上述血液系统疾病综合诊治方面具有突出的区域优势。特色专病每周一至周日均开放血液内科专科门诊,每周2-3次专家门诊。各类血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骨髓增生异常疾病:骨髓增殖性肿瘤(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真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出凝血类疾病:凝血功能异常、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友病等;血液罕见病:毛白血病、POEMS综合征、Castleman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嗜血细胞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范可尼贫血、血友病等。
详情

科室疾病

专家科普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方案
2024.01.08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主要是红细胞增多,容易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是血栓和出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要进行治疗。1、放血治疗:最简单的治疗就是放血治疗,将红细胞放出,就是去除红细胞。现在有一个方法是红细胞单采,把红细胞降到正常,这种方式属于临时措施;2、干扰素:如果从根本上控制红细胞增多,可以采用干扰素治疗,一般是长期用干扰素,将红细胞降到正常范围;3、靶向药物:因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存在基因突变,将来可能使用靶向药物,JAK2抑制剂用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其药物目前没有用于临床,将来可能用于临床。
刘尚勤主任医师血液内科
10.73万
85
淋巴瘤分期
2024.01.04
淋巴瘤通常按照淋巴结分布区域进行分期,一般分为4期。但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分期可能不同,如滤泡性淋巴瘤,有自己的分期系统。1、Ⅰ期:单个的淋巴结区域;2、Ⅱ期:横膈一侧2个以上的淋巴结区域;3、Ⅲ期:横膈两侧都出现淋巴结的广泛侵犯;4、Ⅳ期:除淋巴结多发的情况外,还有结外器官的侵犯,包括骨髓、肺脏、肝脏、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等。淋巴瘤的分期对治疗和肿瘤复合是很好的判断,也是预后的指标。一般Ⅲ期、Ⅳ期病人的预后比Ⅰ期、Ⅱ期差,任何疾病早治疗效果会更好。所以,出现淋巴结肿大,应该及时去就诊,判断淋巴瘤的类型、分期,决定是否需要治疗以及治疗的方案。
欧晋平主任医师血液内科
13.87万
20
血凝的意思
2024.01.04
单纯看字面,血凝即血液凝固,是机体正常的止血过程。血凝的过程较复杂,在机体内是一个调动很多因素的精巧的过程,外伤、感染或者很多诱因都可以触发。以外伤为例,毛细血管受到损伤,血管壁有一个缺口,首先局部的血管会发生收缩,使出血减少。其次,很多血小板会聚集在这个地方形成血小板血栓,很多凝血因子会依次激活形成一个血凝块。这三个环节共同让血液凝固,减少身体的损伤。
范芸主任医师血液内科
14.68万
33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