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科室简介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于1996年1月正式成立,是浙江省医学创新学科、国家首批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和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GCP基地、浙江省成人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和温州市重症医学质控中心,科室拥有浙江省危重症智能化救治及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2020年,因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荣获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党组织等多项荣誉。是全国巾帼文明岗,浙江省青年文明号授予单位。学科带头人潘景业教授团队主持多项国家级及省级重大课题,近5年来在SCI收录和中华系列杂志医学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150分,授权多项发明专利,主持科研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浙江省教育厅科研成果奖三等奖1项,温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0余名,博士3名。科室现有固定在编医师43人,教授2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2名。科室成员兼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常委,浙江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主任:卢颖如副主任:王晓蓉、徐红蕾、夏炎火、陈洁诊疗范围及特色:科室自成立以来,以抢救各种危重病、多发伤为特色,包括脓毒症,各类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感染,重症脑血管意外,肺栓塞,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恶性心律失常,器官移植,多发伤,重型颅脑损伤,外科术后监护等急危重病救治,擅长重症胰腺炎非手术保守抢救。科室作为医院内集中抢救危重患者与生命支持的场所,全年收治温州市内外妇儿等各科最危重病人,承担着浙南闽北地区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年收治量3500余人次,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国内同类患者,救治成功率达95%以上。学科带头人潘景业教授多年来先后担任温州市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登革热等和其他温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阻击战中,潘景业教授作为温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带领重症医学科50余人第一时间组建并进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隔离病房,全院全员全力收治重症新冠病人,并承担本市所有新冠危重患者救治,应用多年凝练形成的“智能化集束化滴定反馈”危重症复苏体系,取得了极高的救治成功率,国内、国际上均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已开展的技术有:各种有创和无创呼吸支持技术,床旁血液净化技术,人工肝,血浆置换技术,亚低温脑保护治疗,重症超声技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技术,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技术,脑功能监测技术,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术,Swan-Gans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体外膜氧合技术(ECMO)等。
详情

科室疾病

潘景业
潘景业
主任医师ICU
三甲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教授
博导
擅长:危重急救,如重症休克、H1N1、H7N9等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胰腺炎、重症肝衰(肝移植术后等)、重症心衰、重症孕产妇、重症出血/血栓DIC、重症多发伤、重症骨盆骨折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李卓英
李卓英
副主任医师ICU
三甲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呼吸衰竭、肾衰竭、食物中毒、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重症感染感染性休克的综合治疗,手术病人术前术后的治疗及监护,多脏衰病人的器官维护和治疗,营养的评估维护和治疗。
王丹
王丹
副主任医师ICU
三甲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房颤、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危重病人的救治和对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王晓蓉
王晓蓉
副主任医师ICU
三甲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多器官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各种休克、脓毒症等急危重症的救治,以及脏器功能支持、营养支持、重症超声、重症康复、全科医学等综合管理与防治。
推荐非本院医生
王安
王安
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平阳县中医院
¥45
去咨询
擅长: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危、急重症有丰富的诊疗经验。
谢有鑫
谢有鑫
副主任医师重症监护室
三甲
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
¥30
去咨询
擅长: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胃炎、萎缩性胃炎、过敏性咳嗽等疾病的诊治。
赵滋苗
赵滋苗
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三甲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10
去咨询
擅长:各种重危病人的抢救,如各种重症中毒、脏器功能衰竭、严重感染、ARDS、MODS、心肺脑复苏、严重创伤等、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抗生素应用,脏器功能支持,以及血液净化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等,以及重大手术术后管理。
王长亮
王长亮
主治医师重症医学科
三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30
去咨询
擅长: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包括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复杂腹腔感染、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爆发性心肌炎、重症急性胰腺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同时擅长机械通气、血液净化、体外膜肺氧合、人工肝等重症生命支持技术的应用。
沙玉霞
沙玉霞
主任医师重症监护室
三甲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
免费
去咨询
擅长:各种疑难病例及危重症的救治,尤其在血流动力学监测、机械通气、血液净化、床旁超声、营养支持、重症感染、肿瘤重症等救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心肺复苏CCF是什么
2024.01.03
心肺复苏时CCF(胸外按压时间/心肺复苏时间×100%)是需要关注非常重要的指标,指的是胸外按压占整个心肺复苏的时间比值,所以CCF首先是一个比值。要了解CCF的意义,首先要知道心肺复苏是通过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循环,保证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例如大脑、心脏的冠脉有效血液循环。所以心外按压的时间,对于整个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但是在进行心外按压的时候,又不得不在有些情况下来停止,比如人员的更替。要求至少5个循环、2min的心肺复苏以后,必须进行人员的更替。这是因为时间再长,进行心外按压的医务人员效能会降低。在进行心肺复苏的时候,有时候不得不要建立人工气道,也就是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在此时也得终止心肺复苏。另外电除颤在心肺复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电除颤的过程中,无论是去评估病人的心率、节律以及进行充电除颤的过程中,都不得不终止胸外按压。5个循环2min的时候,会对病人的呼吸、心跳重新进行评估,以及病人ROSC以后都要进行评估。这些动作都造成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不得不中断胸外按压。因为胸外按压对于脑、对于心脏的灌注非常重要,对于它的比例要求至少达到60%,最好能够达到80%,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心肺复苏有效的器官灌注,这也是心肺复苏CCF的意义。
心肺复苏CCF是什么
心肺复苏CCF是什么
滕琰
滕琰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4.80万
64
睡觉心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3.12.31
如果患者在睡觉时,出现心前区疼痛的临床症状,应考虑如下原因: 第一、通常是因为睡眠中引发迷走神经牵张反射,迷走神经兴奋性过高,就会导致心前区疼痛的症状,通常患者是出现了心源性的疾病,例如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或者感染性心内膜炎,各种因素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都会在睡眠时有心前区疼痛的症状。 第二、如果患者出现了呼吸系统的感染性的疾病,例如大面积的肺感染、胸膜炎,此时也会在睡觉时有心前区疼痛的症状。 第三、如果患者出现了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痛,这些胸壁的疾病也会在睡眠时,引发患者牵张反射,导致睡眠时心前区有疼痛和不适应的症状。
刘志勇
刘志勇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
5387
73
语言障碍如何康复训练
2023.12.31
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 1、针对患者听和理解障碍训练,可以在桌上放一些图片,让患者根据情况通过指令做出反应; 2、发音器官训练,适用于构音障碍和伴有构音障碍的失语症患者; 3、构音部分训练,可以治疗时指出正确构音部位,然后患者对镜子模仿正确构音部位发音; 4、对发音有困难的患者可以首先进行单音刺激,患者听清楚之后然后再模仿单音发音; 5、部分患者不能够复述,可以进行复述训练; 6、若患者不能说完整句子,就先把含有名字的图片放在患者面前,加上适当词组; 7、若患者朗读或阅读困难,可把字卡放在患者面前让其阅读; 8、治疗师可与患者之间进行绘画练习,主要训练患者在社交场合下进行语言训练能力; 9、患者如果有书写障碍,可以从抄写练习开始; 10、如果患者抄写没有问题,可以进行描写训练。
语言障碍如何康复训练
语言障碍如何康复训练
杨雄
杨雄副主任医师康复科
7.25万
391
更多专家科普
*本网医院信息源自互联网,仅作参考,就医请以当地医院实际情况为准。平台更新信息存在时效限制,信息可能出现更新不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