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切换
logo

科室简介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创建于1982年。1992年,呼吸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从内科单独分出,成立为呼吸内科。2014年,科室更名为呼吸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Departmentofpulmonaryandcriticalcaremedicine,PCCM)。本学科是浙江省医学支撑学科、浙江省医学创新学科、国家卫健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试点专培基地、国家卫健委呼吸内镜培训基地、国家GCP基地。学科成员目前分别担任浙江省中医药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浙江省介入肺脏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温州市呼吸循环重点实验室、温州市介入肺脏病重点实验室主任等。本学科是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规范化建设三级优秀单位;是专修基地,同时呼吸危重症,呼吸介入和肺功能为国家单修基地。科室现有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10人、主治医师7人。学科有博导3名,硕导5名。医学博士7位。科室成员目前分别担任浙江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候任主委;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常委;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危重症学组组长;省医学会呼吸分会肺血管病学组组长,呼吸分会介入学组副组长;省医师协会危重症学组副组长;省级学会呼吸分会青委副主任委员,及委员。科室成员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人才。近4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1项,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项目10余项,市科技局重大项目多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科研重点方向为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和综合防治,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机制研究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分子机制。曾经获得的成果包括: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多次获浙江省政府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二等奖等。主任:李玉苹副主任:陈彦凡(兼)、谢于鹏、杨莉诊疗范围及特色:1.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全程管理。早期肺癌的诊断(支气管镜下活检,纵隔淋巴结针吸活检,冷冻肺活检,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等);晚期肺癌的精准治疗和全程管理。2.呼吸介入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全面开展气道狭窄的气道处理;难治性气道胸膜瘘,气道纵隔瘘的支气管镜下封堵治疗;难治性大咯血气道内球囊填塞和综合诊治;外周肿块粒子和冷冻治疗;恶性纵隔结节粒子治疗;气道内肿瘤的光动力治疗;不均一晚期肺气肿气道内活瓣置入,支气管哮喘的热成形术等。不明原因胸腔积液内科胸腔镜的诊断和治疗。呼吸介入技术为国内领先。3.呼吸危重病和呼吸道感染诊治。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救治,尤其是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精准诊断和治疗,免疫抑制宿主肺部感染的救治;高危肺栓塞,重度气道狭窄的救治;间质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救治等。重症肺癌的气道处理和全程治疗。4.慢性气道疾病和肺血管病变的规范处理和综合管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的早期诊断(早期肺功能筛查),综合管理和随访。肺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探讨,高危肺栓塞和疑难肺栓塞的个体化诊治。
详情

科室疾病

李玉苹
主任医师呼吸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三甲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教授
擅长:呼吸系统疑难和复杂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肺气肿、肺栓塞、哮喘等,主攻肺部感染、重症肺炎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晚期肺癌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
陈彦凡
主任医师呼吸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三甲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教授
博士
擅长:呼吸系统疑难病和危重症救治,如肺结核、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栓塞、肺纤维化、肺部感染、肺部肿瘤和间质性肺病的诊治,以及熟练支气管镜和胸腔镜的诊断。
欧阳金生
主任医师呼吸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三甲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呼吸系疾病及危重症的临床诊疗工作,如肺炎、肺栓塞、肺气肿、肺结核、肺纤维化、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以及熟悉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床旁肺超声及经皮肺穿刺的诊查操作。
谢于鹏
主任医师呼吸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三甲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副教授
擅长:呼吸系统疑难病和危重症诊疗,如肺结核、哮喘、肺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栓塞等,以及熟练肺部肿瘤介入诊疗、打鼾和睡眠暂停诊疗、烟草依赖治疗。
林全
主任医师呼吸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三甲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博士
擅长:肺部肿瘤与呼吸介入诊断与治疗,肺部感染及呼吸危重症救治,间质性肺疾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疾病诊疗等,如肺结核、肺炎、肺癌、肺纤维化、肺气肿、肺栓塞、支气管肺炎、肺结节等。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和IgM是什么
2024.05.16
人体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以后,免疫系统就会作出反应,在血清中会出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IgM抗体和特异性IgG抗体。特异性的IgM抗体通常出现在感染的早期,而在感染的中晚期就会消失。而特异性的IgG抗体出现会晚于IgM抗体,通常出现在感染的中晚期,并且在感染的恢复期也会持续存在。抗体的出现说明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至于这个感染是既往感染还是目前存在感染的急性期,抗体阳性的不同,抗体的变化会解答。如果是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同时阳性,就可以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如果是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者是特异性IgG抗体恢复期较急性期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增高,也说明患者存在急性感染。如果是IgG抗体持续存在了很长时间,而且滴度又没有变化,可以考虑为患者既往的感染。
张鸿主任医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13.21万
54
新冠抗体和核酸检测的区别是什么
2024.04.29
新冠抗体和核酸检测的区别在于取样的方式不同、阳性结果代表的意义不同等:1、取样方式不同:抗体检测只能通过抽血来进行,而核酸检测有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是咽拭子,还有鼻拭子、肛拭子、痰液、气管镜、肺泡灌洗液、大便检测等。只要在这些标本中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就可以明确诊断;2、阳性结果代表的意义不同:有没有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存在,各自的意义有所不同。核酸检测阳性表示患者体内存在新冠病毒,即感染者,它不会出现假阳性,但可能出现假阴性,原因可能是标本采集方式不当或患者病毒浓度较低。抗体检测阳性则表示患者已经产生了抗体,处于疾病的好转期或抗中期,患者已经体内有了抗体来进行清除病毒,这个过程。也可能是患者核酸阴性、抗体阳性,说明患者已经治愈并对新型冠状病毒产生了免疫力。此外如果接种了疫苗并产生了抗体,阳性和阴性结果可能会出现假阳性。临床中患者可能有一些自身免疫病,会与新冠抗体出现交叉,出现假阳性。总之以上是它们的大致区别。
王新霞主任医师呼吸内科
12.08万
81
新冠病毒IgG抗体阴性是什么意思
2024.04.29
新冠病毒即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IgG抗体检测通常是通过血清学的检查。当测定新型冠状病毒IgG血清抗体是阴性,通常还要结合核酸检测、血清抗体IgM检测是阴性,还是阳性,才能分析判断IgG抗体检测阴性的含义,具体如下:1、核酸检测为阳性、血清抗体IgM检测阳性、IgG抗体检测阴性:通常提示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只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IgG抗体还没有产生,因为IgG抗体的产生,通常迟于IgM抗体的产生。同样核酸检测阴性,但是血清抗体IgM检测阳性,IgG抗体检测是阴性,同样提示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只是IgG抗体的产生还没有到时候;2、核酸检测阴性、IgM检测阴性:这时IgG抗体检测阴性,通常提示患者没有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现在全国都在普遍的接种疫苗,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后,通过一定的时间,机体应该产生相应的IgG抗体。到应该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时间,如果检测血清IgG抗体仍然是阴性,而IgM检测是阳性,通常提示IgG抗体产生的时间还没有到,但是IgM、IgG抗体检测都是阴性,通常提示疫苗接种失败,必要的时候要重新接种。
宋志芳主任医师呼吸内科
14.74万
68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