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科

科室简介

诊疗范围放射科包括放射影像诊断和介入诊疗两大部分。1.影像诊断方面,优质的影像检查设备除了满足常规检查项目外,其还具备更尖端的检查技术,如超高时间分辨率乳腺动态增强检查、前列腺磁共振DWI和MRS成像、小肠磁共振StarVIBE技术MRC成像、颅脑和脊柱高分辨率DTI成像、Tissue4D组织灌注血管通透性评估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对不同疾病的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对临床治疗及术前计划制定亦提供了更全面详细的信息。另外,我科积极开展高危人群小肝癌磁共振诊断筛查项目,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早诊早治。2.介入诊疗方面,血管性介入治疗包括:全身各部位的血管诊断性造影,各种良恶性肿瘤介入栓塞、化疗药物灌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外周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泡沫硬化治疗,下肢及外周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疾病腔内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咯血、子宫出血等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栓塞治疗,经皮颈静脉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非血管性介入治疗包括:实体肿瘤经皮穿刺活检,经皮穿刺(胆道,胆囊,胸腹腔脓肿、液体)引流术、经皮穿刺肝囊肿引流硬化术,经鼻胃空肠营养管及肠梗阻导管植入术,经皮胃造瘘术,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肺癌等恶性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及粒子植入治疗,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狭窄、胆道狭窄及闭塞等。医疗特色放射科启用全新的管理理念,实行医技一体化管理模式,保证影像诊断质量;优化检查流程,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提升患者就医和检查体验;建立亚专业学组,在专业化道路上精益求精;建立各专业MDT团队,配合相关专业临床医疗工作。放射科将凭借资深的诊疗团队、精准的专业技术、先进的影像设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介入治疗方面,积极开展肿瘤的介入栓塞、靶向给药、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射频消融等先进技术,努力实现精准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治疗方面开展颈静脉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治疗技术,同时可以完成血管及非血管的各种腔内治疗及诊断。放射科设有介入病房,在任克主任的带领下放射介入科以优秀技术团队,竭诚为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服务。人才团队放射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1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2名,主管技师1名,技师4名;其中博士学位3名,硕士学位3名。硬件设备更新中学术方向(一)研究方向:1.磁共振功能成像及对比剂研究:科室学术带头人长期致力于对比剂及相关功能成像方面的研究,利用功能磁共振影像技术对腹部实质性脏器的早期诊断提出了创新性及可靠的应用指标,在糖尿病所致对比剂肾病的早期诊断、磁共振成像的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方面具有较深入的研究,对深入阐明碘对比剂在体内对肾脏的损伤机理及碘对比剂所致急性肾损伤的作用机制有重要贡献,且始终坚持动物实验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服务于临床应用为原则,促进研究成果向临床诊疗新技术转化。2.肿瘤纳米诊疗一体化:纳米技术将纳米材料(脂质体,量子体,高分子聚合物,金属纳米材料等)和化疗药物有机的结合,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减少正常细胞的损伤,提高溶解率,溶解度,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的稳定性,对靶向组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选择性。科室成员利用介入方式与纳米技术相结合的手段,长期从事肿瘤影像成像、微波增敏、化疗药物缓释方面相关研究,致力于提高肿瘤的诊疗效果。3.胆管癌基因多态性及非编码RNA的研究:检测胆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ANRIL的表达,与患者的病理资料和预后资料进行分析,构建过表达和敲除细胞系,进行增殖能力检测和迁移侵袭能力检测,对多种数据库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寻找下游靶基因,进一步探讨明确胆管癌相关致病机制。(二)学术职务:1.任克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学会全国委员、对比剂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安全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磁共振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腹部学组组长;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放射学分会理事、委员。中国科技部课题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三)学术成果:(1)科技成果奖励:2008年作为参加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18年作为第一获奖者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2018年获省级医学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2016年-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2006年-2009年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一项,2017年-2019年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一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完成十余项国家及省市级课题。(2)出版专著:《中华临床医学影像学》(编委),《医学影像诊断学》(编委),《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指导》(编委),《实用放射学》(编委)等教材十余部。(3)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发表SCI文章十余篇,中文核心杂志文章百余篇。
详情

专家科普

慢跑能降血压吗,高血压患者运动时要注意什么
2024.01.26
现有的医学研究证明,高血压患者进行合理、科学地慢跑运动,可降低血压5-7mmHg。但高血压的患者在慢跑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一定的运动模式,包括运动的频率、运动的强度、运动的时间段等。运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贵在持之以恒。1、运动的频率:高血压的患者可每周至少运动5天,每次持续0.5-1个小时。每次运动前最好进行5-10分钟的热身运动,通过热身运动让关节和肌肉舒展开来,进而避免运动损伤,但运动的时间也不宜过长;2、运动的强度:保持有效运动时,一定要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判断运动是否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监测靶心率,计算的方式就是220减去年龄,若是60岁,220减去年龄60岁,患者的靶心率是160次/分。建议患者刚开始运动时,取靶心率的60%左右,即96次/分的运动心率,以后循序渐进增加。此时也可用手机、手环来监测心率,进而比较直观地了解有效的数值。在运动时还要注意,若血压过高,就停止运动,尤其是收缩压超过180mmHg、低压也就是舒张压超过110mmHg的时候;3、运动的时间段:运动的时间段最好不要选择在清晨,尤其是太阳没升起时。因为清晨是交感神经兴奋的时候,此时血压在最高峰,容易导致一些心脑血管的急症。因此,高血压患者最好是选择在下午、傍晚去运动;4、运动后不能立即停止:也要注意运动后不要马上停下来,应放慢运动的节奏,然后做一些放松运动。做5-10分钟的放松运动,才逐渐将运动停下来;5、注意运动过程中出现的症状:还需要注意身体的一些症状,若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一些呼吸急促、心跳过快、心跳过慢、感到胸痛、感到无力等。若出现上述症状就要马上停止运动,并尽快就医。
郑茵主任医师心血管介入科
11.12万
53
溶栓多久可二次溶栓,是否都需要二次溶栓
2024.01.19
溶栓多久可以进行二次溶栓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血栓的部位来决定,通常需要进行二次溶栓都意味着第一次溶栓的效果不好,这时就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如果是脑梗塞或者心梗,如果溶栓后1-2个小时患者的症状不见明显的缓解,或者是缓解以后症状又重新加重,出现病情的反复,这时就意味着溶栓的效果不好。这个时候建议的不是采取二次溶栓,而是根据患者发病的时间窗采取是否进行取栓或者支架的治疗,比如脑动脉梗塞如果在发病6小时以内,溶栓的效果又不尽理想,就建议进行紧急的脑动脉取栓治疗。因为这时脑动脉的血栓有可能就不是单纯性的血栓,有可能是脑动脉狭窄或者心脏栓子的脱落造成的脑梗塞,靠溶栓无法溶解。心脏也是一样,心脏梗塞如果溶栓效果不好,也是建议急诊进行PCI的治疗和冠脉造影。如果是有血管的堵塞和狭窄,就需要进行支架的治疗。对于下肢静脉的血栓一般会采取持续溶栓,溶栓时间3-7天左右,如果效果不好可以进行血栓的抽吸。所以对于下肢静脉的血栓才存在所谓的二次溶栓,而对脑动脉和心脏动脉如果溶栓效果不好,就可能需要紧急进行介入手术的治疗。
周意明主任医师血管介入科
7.28万
77
吃什么东西软化血管消除血栓
2023.12.22
部分食材能起到软化血管、消除血栓的效果,比如粗纤维食物,包括玉米、红薯以及其他粗粮做的食材,能将血液里的垃圾成分通过粪便排出,还可以吃木耳,可以活血化瘀、软化血管,可能部分微血栓可以清除。但是如果已经形成血栓,想单纯吃哪种食物将血栓消掉,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所以,从预防的角度,可以吃低盐、低脂、优质蛋白、粗纤维饮食等,帮助软化血管、预防血栓,建议在饮食中增加粗纤维的摄入。
尹杰副主任医师介入血管外科
13.24万
65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