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
网站导航
简介

一、学科概况

内分泌科于1995年成立,原名为广西医科大学代谢糖尿病防治研究中心,曾隶属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整体搬迁到现址,现为广西医科大学二附院内分泌科(广西医科大学代谢糖尿病防治研究中心),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广西自治区内分泌科重点专科建设学科广西糖尿病教育基地。目前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广西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单位,现共有医生15名,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生4人,博硕士学历占比达94%(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6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5名;同时拥有一支优秀的专业性强的护理团队,拥有广西糖尿病专科护士3人,国际伤口造口师1人,广西伤口造口专科护士1人。内分泌科人才及技术力量雄厚,承担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医疗、保健、教学和科研任务。目前开放床位50张。

1.内分泌专科综合诊断治疗水平位于广西区内领先行列。科室长期立足于内分泌代谢疾病的医疗与科研,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代谢性疾病如代谢综合征、痛风、脂代谢异常、肥胖症等、骨代谢疾病如骨质疏松症、下丘脑垂体疾病、肾上腺及性腺疾病、身材矮小症的诊治方面处于区内领先水平。拥有MiniMed胰岛素泵、快速血糖测试仪、糖尿病并发症检查箱、糖尿病足超声清创仪、糖尿病足智能创伤负压治疗仪、手持免散瞳眼底相机、数字振动感觉阈值检测仪等先进设备。

2.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高血钙危象、严重低血糖症、垂体危象、甲亢危象、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急性粒细胞缺乏、严重低钠血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抢救成功率高,历年统计抢救成功率均在98%以上。

二、科学研究与教育

科室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自治区及厅局级课题20余项,曾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广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及多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共发表400余篇科研论文,SCI文章30余篇。1998年获批为国家临床药理基地,承担有国内外共10余项新药的临床药理研究。作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我科已培养了200余名医学博士、硕士,及近百名进修医师,他们大多数已成为区内外医院的内分泌专科学科带头人及技术骨干,是广西糖尿病患者教育的基地和内分泌及代谢病医务工作者的摇篮,在我省乃至国内均获得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一定的辐射力。

同时承担广西医科大学本科及外国留学生的全英班教学工作,培养了大量国内外医学生。近20年来,内分泌科多次主办国家级、区级继续教育项目,为广西内分泌学加强了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

三、特色诊疗

1.糖尿病及并发症的诊断治疗。我科参与国内糖尿病临床指南的修订工作及广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筛查,可根据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和免疫学特征进行分型诊断,按照患者的基因学特征进行糖尿病药物的精准治疗,对糖尿病并发症如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各种并发症均制定诊疗规程,诊治水平达区内领先。糖尿病足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截肢和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经过多年的努力及探索,已经建立完整的规范、系统的糖尿病足病诊疗管理模式,有效提高足溃疡愈合率和保肢率,挽救糖尿病患者的双足,大大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2.糖尿病患者教育。我科是广西糖尿病患者教育基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程、系统的健康教育服务。科室拥有专门的糖尿病健康管理室,定期为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普及糖尿病饮食、运动、低血糖处理等科普知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配合治疗和院外的自我管理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3.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治疗。包括甲状腺机能亢进和减退、各种甲状腺炎症和结节、肿瘤、妊娠相关甲状腺疾病以及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规范化诊断、治疗,达到区内领先水平。甲状腺结节诊治方面,在广西内分泌领域创先实施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术及甲状腺细胞病理学、甲状腺肿瘤相关基因检测(如BRAFV600E基因等),有效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率高达95%以上,该项技术处于国内先进、区内领先水平。

4.痛风及肥胖症、脂肪肝治疗。我科对痛风、肥胖、脂肪肝代谢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可根据尿酸来源对痛风患者进行进行精准药物治疗,并对难治性痛风性结节和溃疡进行治疗,水平达区内领先。我科可通过Dexa、人体成分分析和核磁共振等定量测定体脂的分布,进行肥胖症的分级诊断及脂肪肝分度,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中西医联合治疗使患者减重和脂肪肝缓解,水平达国内先进。

5.骨质疏松症:通过Dexa和Frax评分有效的诊断骨质疏松并预测骨折风险,应用基因分析鉴别骨质疏松的病因,根据不同的骨质疏松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

6.内分泌疑难疾病及继发性高血压诊治。我科对身材矮小症、性发育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低血钾和低血钠等电解质平衡异常的规范化诊断、病因鉴别及治疗均达到区内领先水平。对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疾病疾病及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均有效的诊治,诊疗水平达区内领先水平。

7.地中海贫血患者内分泌功能紊乱的诊治。广西是地中海贫血高发地区,而地中海贫血患者常见伴发生长迟缓、青春期延迟、糖尿病、甲减、甲旁减、性功能障碍等内分泌问题。通过测定此类患者甲功、性激素、生长激素等内分泌激素水平,评估其体内激素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给予激素替代、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手段,有效提高地贫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寿命。诊治水平处于国内先进,区内领先地位。

  • 响应及时

  • 真实医生

  • 不接诊随时退

医生推荐

更多
暂无医生信息
科普内容
更多
本院医生未创作科普,显示平台其他内容

低血糖吃白糖有效吗

蒋伏松 主任医师 内分泌代谢科
蔗糖也就是平时用的白糖,它是一种方糖,是由一个葡萄糖分子和一个果糖分子组合成的一种糖类物质。在进入肠道后,会被蔗糖酶快速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所以它提升血糖的速度、纠正低血糖的速度基本和直接口服葡萄糖相当,可以快速纠正低血糖。如果是持久的低血糖,在口服完白糖后应该再适当进食消化吸收偏慢的碳水化合物,比如饼干、馒头、巧克力等等,这样可以持续提升血糖。如果低血糖危急情况得到解除,持久性低血糖也得到纠正,接下来需要寻找低血糖的原因。比如糖尿病前期也可能会发生低血糖反应,如果不找原因,仅仅是遇到低血糖就吃白糖、吃饼干、吃馒头等等,反而会加重低糖发生的次数,加快从糖尿病前期变成糖尿病的速度。
81245 13
2024-02-23

二甲双胍和二甲双胍缓释片有什么区别

邓玉杰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与代谢病科
二甲双胍和二甲双胍缓释片是两种常见的降糖药物,在多个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如下:1、药品制剂:二甲双胍是普通片剂,口服后迅速起效,但降糖效果持续时间较短,而二甲双胍缓释片是一种缓释制剂,起效慢,作用时间较长;2、胃肠道不良反应:二甲双胍在胃肠道内迅速溶解释放,可能产生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而二甲双胍缓释片的释放速度较慢,因此胃肠道不良反应会有所减少;3、口服注意事项:二甲双胍缓释片可以咀嚼或者掰开服用,并不会影响降糖效果,而二甲双胍应该整片吞服,不得咀嚼或掰开,否则会影响药物效果。因此患者在选择药物时应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选择。
18850 43
2024-02-23

血糖高可以喝椰汁吗

蒋伏松 主任医师 内分泌代谢科
血糖高不适宜喝椰子汁,椰子汁有5%的含糖量,貌似也不是很高。但是由于消化吸收非常快,升糖指数也可以达到40,也就是一种中等升糖指数的饮品。喝下去以后血糖会很快的升高,特别是对于胰岛功能比较差的人,可能喝了一点点的椰子汁,血糖都会升得非常高。如果胰岛功能还可以,特别是胰岛快速分泌能力还可以的情况下,喝了椰子汁血糖升得可能不会太高,但总体来说还是会升高血糖。如果患有糖尿病,血糖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一定要避免喝椰子汁。如果非常喜爱喝椰子汁,而血糖又控制的比较好,可以在两餐之间稍微喝一点点,要密切观察血糖的情况。如果喝下去以后血糖并没有升高的很明显,少量的喝下去没有明显的升高,当然可以每天少量的喝一点点。
90874 7
2024-02-23

糖尿病病人可以吃空心菜吗

蒋伏松 主任医师 内分泌代谢科
空心菜对血糖的影响非常小,微乎其微。空心菜属于绿叶菜的一种,是一个典型的绿叶菜,升糖指数极低,含糖量也是极低的。一般就是有糖尿病,空心菜也是可以不限量的吃,可以多吃一点。因为空心菜含有大量的纤维素,除了升糖指数低以外,影响血糖作用比较小,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对肠道也是非常好的,可以减少便秘,减少结肠癌发生等情况。所以推荐糖尿病病人大量的或者多吃空心菜之类的绿叶菜,空心菜和其他的绿叶菜相比,比如芹菜、韭菜、青菜、大白菜等,也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能会看到有些报道说空心菜里面含有某一种成分,例如生物活性成分,可能对血糖食物控制起到有益的作用。但这种的成分在空心菜当中,所占的含量不至于能引起降糖的作用。所以空心菜对糖尿病来说有好处,但是并不是作为一种治疗型的食品,即指通过它起到降糖作用。
61511 40
2024-02-23

糖化血红蛋白6.2属于什么程度

蒋伏松 主任医师 内分泌代谢科
糖化血红蛋白6.2%,应该属于不算太高的程度,糖化血红蛋白判断是否比较理想,首先要看检测的方法。因为目前在中国绝大多数发达城市的三甲医院,糖化血红蛋白的测试方法和标准化也做得很好。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当中,也推荐可以把它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一个标准。诊断这个标准的时候,糖化血红蛋白>6.5%,可以诊断糖尿病在5.7%-6.5%,属于糖尿病前期。也就是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没有什么误差的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到了6.2%,就是糖尿病前期。如果已经患上糖尿病,一般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内,就算是合格达标。对于一些体质比较好的人,身体素质状况总体来说比较好的人,可能让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到6.5%以下,这样算是个理想值。如果糖尿病控制得很好,糖化血红蛋白<6.5%,处于6.2%这种状况,是一个血糖控制良好的状态。
14041 19
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