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科

科室简介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中西医结合特色鲜明的国家重点专科。1988年范永升教授远赴日本佐贺医科大学留学,学习和研究“胶原病”的防治,为科室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90年归国后,致力于风湿免疫病中西医结合防治,并于1992年成立了风湿免疫科的前身“风湿免疫类疾病专科门诊“。经过近11年的努力畴备和人才培养,于2003年风湿免疫科在浙江省新华医院正式挂牌成立。科室建有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免疫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药重点研究室——中医风湿病研究室,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先后承担了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并按期完成验收。在范永升教授的引领和顶层设计下,在王新昌副院长的带领和执行下,学科始终秉承“传承、包容、仁爱、团结”的理念与文化内涵,经过近20余年的建设与积累,在科研、临床、教学、团队建设均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室、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科室现有正高以上职称9人,副高职称5人,博士学历10人,硕士学历12人,已成为队伍结构合理、研究成果突出、特色鲜明的医教研一体化学科,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较大影响力,诊治了一批又一批风湿免疫病患友,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和良好口碑。诊疗范围科室诊疗范围涵盖了现代医学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和传统中医的风湿“痹病”范畴。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成人still病、硬皮病、骨关节炎、白塞病、系统性血管炎”等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病;传统中医范畴的风湿痹病:如“阴阳毒、尫痹、燥痹、大偻、肌痹、骨痹、皮痹、孤惑病、产后风湿病、颈肩腰腿痛”等风湿痹病。学术地位风湿免疫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特色鲜明的国家重点专科。科室是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及浙江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浙江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联盟牵头单位。科室建有免疫实验室、范永升名中医工作室及风湿病研究室。近年来风湿免疫科在学科带头人范永升教授的带领下不断发展与突破,先后承担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国家“十一五” 和“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4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5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教育厅及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含专项与重点项目)1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各类省部级成果奖9项。在国内外各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着10余部。
详情

科室疾病

黄继勇
主任中医师风湿免疫科
三甲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40
去咨询
副教授
博士
擅长:治疗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复发性风湿病、皮肌炎、硬皮病等各类风湿免疫疾病。
李永伟
主任医师风湿免疫科
三甲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成人斯蒂尔病、系统性血管炎、幼年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等疾病的诊治。
杨科朋
主任医师风湿免疫科
三甲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擅长:采用中西医方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痛风、肌炎、硬皮病、血管炎、骨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骨质疏松、白塞氏病、雷诺氏病等各种免疫风湿病,以经典名方结合现代研究进展调节免疫风湿紊乱引起的长期低热、乏力、脱发、反复咳嗽、复发性口腔等溃疡、不良妊娠、口苦、肤色黯淡、鼻咽炎、湿疹等皮肤病变、颈肩腰腿痛、以及血尿、蛋白尿、水肿、泌尿系炎症、结石、肾功能异常等肾脏并发症状,以及各种关节腔穿刺术;细针穿刺结合中医外治法缓解各种疼痛症状,能很好应用中医药免疫调节治疗疑难复杂疾病和血液净化治疗危重症,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温成平
主任中医师风湿免疫科
三甲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博导
博士
教授
擅长:诊治各类免疫相关性疑难病:红斑狼疮、强脊炎、类风关、痛风、干燥症、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白塞氏病、紫癜、产后风痛病等风湿免疫;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纤维腺瘤、多发性骨髓瘤、甲状腺癌等肿瘤免疫;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肾炎、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等皮肤免疫,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运动神经元病、中风后遗症等神经免疫,以及移植后、放化疗后的免疫修复和预防保健免疫等。
范永升
主任中医师风湿免疫科
三甲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博士
博导
教授
擅长:从事中医内科学临床,尤其擅长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间质性肺炎、皮肌炎、硬皮病、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白塞氏病、干燥综合征、成人Still病、雷诺氏症、痛风、慢性疲劳综合症等。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补体C3C4偏低如何调整
2021.02.05
补体C3、C4实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很重要的评判指标。所有风湿免疫科问题都会查补体。有一种疾病叫低补体血症,补体有很多种不只是C3、C4,但常见是C3和C4,这两个指标偏低之后也提示疾病活动度增加。 尤其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补体越低,有时候越提示疾病控制非常差,需要使用小量激素,比较严重情况可能还是需要使用大量激素,激素升高补体效果是非常好,但是又有一定副作用。使用激素之后会导致骨质疏松,会导致胃溃疡,会导致相关水肿。所以也可以配合中医药手段,中西医结合升高补体,改善身体状况。
杨科朋主任医师风湿免疫科
9.65万
4
类风湿早期治愈率
2020.11.04
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不能完全治愈,但通过早期的联合治疗,约有80%的患者会达到临床的缓解。但部分类风湿,属于重型或难治性,即使使用目前所有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慢作用药、植物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控制情况也不好,因为这是一种特殊类型。 其次,治愈率只是一个数字,不要单纯地追求该数字。如果有类风关,仍应积极治疗,特别是在有中医的情况下,可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来进行治疗,治愈率可能会比以前有所提高。另外,临床也可进行判断,比如可以根据最初发病的年龄来评估,发病晚、发生关节少,预后会好一些,发病早,累及的关节又多,其预后可能较差。 另外,还可通过类风湿因子的抗体情况进行判断,比如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在经过治疗以后降下来甚至转阴,提示预后会较好。如果抗体始终保持高浓度,始终无法降低,则即便关节症状临时稳定,疼痛缓解,血沉下降,但预后仍不佳。因为停药以后自身抗体仍然存在,病情就会反复发作。类风湿是风湿科一种比较成熟的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其治愈率会越来越高。
黄继勇主任中医师风湿免疫科
12.05万
368
痛风可以喝鲫鱼汤吗,饮食上还有哪些要求
2024.01.19
痛风可以偶尔喝鲫鱼汤,但是不适宜多喝。鲫鱼属于含嘌呤物质比较高的鱼类,鱼汤同样如此。痛风急性发作期要忌喝鲫鱼汤,慢性缓解期经常喝鲫鱼汤,可能也对尿酸有不良影响,所以偶尔喝一次尚可。痛风饮食控制方面有明确的标准,认为哪些东西不能吃。但另外饮食也只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嘌呤物质大概有25%是由外源摄入,75%是内生。此外饮食跟遗传背景、种族、生活地域、文化、生活习惯,都有关系。有的文化、有的烹调方法下,吃可能问题不大。但是有的民族、文化,吃了以后可能就会引起发作。所以饮食因素在这里,是比较综合的情况。所以鲫鱼汤不是绝对一次都不能喝,但是在急性发作期确实要忌口。
金笛儿副主任医师中医风湿病科
16.08万
37
更多专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