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网站导航

介入治疗科介绍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起步于20世纪九十年代,是浙江省较早开展介入诊疗工作的医院之一。目前介入治疗科拥有独立的介入专科病房、介入专科门诊、介入手术室和介入培训基地,已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三位一体临床科室。目前科室现有病床数46张,病人年收容量近3000人次,年手术量4000余台次。本专科开展的诊治规模和治疗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本科室拥有高素质人才队伍,共有医生14人,护士18人,技术员3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博士5人,硕士7人,学科带头人邵国良教授为全国介入领域知名专家,浙江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引领着浙江介入医学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介入治疗科拥有两个手术室,其中在中心导管室独立拥有大型平板DSA2台,肿瘤微创介入手术室配备有32排螺旋CT、彩色多普勒超声、射频消融仪、粒子治疗计划系统、CT模拟IG4电磁导航系统等国内外先进设备。

科室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开展科研及教学工作,承担省重大科研项目和省厅级课题20余项,发表国内外系列文章1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主编和参编介入放射学相关专著7部。曾经承办“第二届亚太肿瘤介入大会”,每年主办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多项,并经常在国家级及国际级学术大会上进行学术讲座。

学科是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及两项限制性医疗技术(肿瘤消融和碘125粒子植入)国家培训基地。近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7名,接收省内外各类院校和各级医院的实习、进修生数百余人,大大提高了科室和医院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术地位:

介入放射学具有影像诊断与微创治疗为一体的鲜明学科特点,被称为现代临床治疗学中继内科、外科之后的第三大诊疗体系。由于其具有微创、高效、简便、安全、可重复性强等优点,显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是现代医学中较具有发展前途的一门新兴学科,在许多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内、外科治疗模式。

特色技术:

CT、MRI等影像导向下的局部治疗包括:

1、多种手段治疗各个系统良恶性肿瘤,如射频消融术、化学消融术、I125粒子植入术、氩氦刀冷冻治疗、微波治疗等。

2、全身各个部位占位性病变的穿刺活检术,科室在开展肺、肝、肾等部位疾病的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基础上,还开展了脊柱、后腹膜器官、纵隔等部位的穿刺活检术,每年活检病例数超过2000台。

3、穿刺引流术:各种囊肿、脓肿等的抽吸固化术。

4、椎体压缩性骨折等的骨水泥成形术。

5、各种癌性疼痛的神经阻滞术。

诊疗特色:

科室在肝肿瘤(原发性或继发性)综合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胰腺肿瘤、全身实体肿瘤插管化疗栓塞、消融治疗以及外周血管介入等临床与科研领域独具特色,主要开展肿瘤及综合介入治疗包括

1、各个系统良恶性肿瘤的化疗栓塞术:恶性肿瘤如肝癌、食管癌、胃癌、肠癌、肺癌、肾癌、膀胱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颅内肿瘤等及其转移瘤;良性肿瘤如肝血管瘤、子宫肌瘤、错构瘤、疤痕妊娠、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介入治疗科开展肝癌载药微球动脉化疗栓塞,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挂牌DCBead全国培训基地,在全省推广应用。

2、肿瘤出血的栓塞术:如肺癌导致的咯血、肠癌导致的消化道出血、鼻咽癌导致的大出血、妇科肿瘤出血或肝癌破裂出血等。

3、生理腔道成形(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肿瘤导致的胃肠道、气管、胆道狭窄等。

4、血管异物(医源性导管、导丝等)取出术:对于部分患者在中心静脉导管使用过程中断裂,介入治疗科通过血管介入途径成功取出,为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深静脉导管护理保驾护航。

5、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可在放置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进行溶栓或吸栓治疗,为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肿瘤患者的VTE防治工作的坚强后盾。

6、输液港植入:介入治疗科在省内较早开展该项治疗,目前为巴德中国医学科学中心通道学院静脉输液港临床培训中心,该治疗为肿瘤患者提供安全方便的输液通道,大大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7、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及滤器、支架植入。

8、门静脉高压症:通过TIPS缓解门脉高压,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

9、肠梗阻:通过肠梗阻导管置放快速缓解肠梗阻,目前该项目介入治疗科年手术量为全省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