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预防控制处
网站导航
  • 响应及时

  • 真实医生

  • 不接诊随时退

出诊信息
更多
按疾病找医生
更多

医生推荐

更多
暂无医生信息
科普内容
更多

登革热危险吗

殷文武 主任医师 传染病预防控制处
登革热是传播比较快的一种传染病,所有人被蚊子叮咬都可能发病。轻型登革热较典型登革热症状要轻,发热疼痛表现轻微,皮疹稀少或者不出疹,没有出血倾向,淋巴结经常肿大。临床表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常常被忽视,1-4天即可痊愈。重型登革热,患者早期表现与典型登革热相似,在病程的3-5天病况会突然加重。常由于病情的发展迅速,多由于中枢性呼吸衰竭,或者发生出血性休克,在24小时内可能造成死亡。以下人群感染登革热病毒最危险,内容如下:1、二次感染的人群:二次感染为一种抗体依赖的免疫增强效应;2、伴有部分基础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甚至肿瘤消耗性疾病、慢阻肺、肾功能不全等,伴有此类基础病的部分患者往往会造成重症;3、老人、婴幼儿、个别的营养不良者、孕妇,这些人群感染登革热容易造成重症。
24048 340
2020-06-10

登革热有哪些表现

殷文武 主任医师 传染病预防控制处
登革热病毒感染可以表现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三期,即: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具体如下:1、急性发热期:患者通常急性发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有怕冷、寒战、头疼、全身肌肉疼痛、骨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急性发热期一般持续2-7天,于病程的第3-6天,颜面四周出现出血性皮疹,或者点状出血疹,典型的皮疹常见为四肢针尖样出血,以及皮岛样表现,2、极期:部分患者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或者退热后病情反复加重,严重者可以发生休克或其它脏器的损伤,极期通常出现在病程的第3-8天,会出现腹部疼痛、持续的呕吐等。重症的预警指征往往只是极期的开始,患者常常表现为白细胞持续减少,血小板迅速下降。少数患者出现严重出血,如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阴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还有个别的咳血、肉眼可见血尿等等。3、恢复期:极期过后2-3天,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进入恢复期以后,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的出血点,下肢多见,可有皮肤瘙痒、白细胞计数开始上升、血小板也开始恢复。多数患者表现为普通的登革热,可仅有发热和恢复期,而没有重症极期的表现。
24116 461
2020-06-10

如何诊断登革热

殷文武 主任医师 传染病预防控制处
登革热的诊断要综合考虑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对于流行病史,会考虑患者是否去过流行区,特别是发病前15天以内是否出国,或者到国内其它有登革热流行的地区。另外,患者是否在这个过程当中有被蚊虫叮咬的历史,要考虑其暴露情况。再者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实验室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最后做出诊断。从诊断上可以诊断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符合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有发热伴发冷、头痛、肌肉痛、骨关节疼痛、明显乏力、恶心、呕吐等登革热的症状。如果有流行病学史,即指在流行区有蚊虫叮咬情况,再加上发热、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检查结果,此种情况可以诊断成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即指在符合疑似病例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检查,如果血清抗登革热的IgM抗体阳性,此时基本可以定成临床诊断。确诊病例,需要血清学或者病原学的证据,急性期、恢复期的抗体四倍增高,或者在急性期,检测血清有登革热的抗原成分,就是NS1,即指NS1抗原检测阳性,或者在急性期,检测到血清中有登革热病毒的核酸成分,或者病毒培养,能够培养分离到登革热病毒,但这个情况非常少用,通常是检测登革热NS1抗原,这种检测比较快速,临床很快可以得到结果,或者送到实验室做PCR检查。有这些条件以后,可以定成一个登革热确诊的病例。对于重症登革热的诊断而言,要结合以下这些情况:1、患者是否有严重的出血,是否有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出血、肉眼可见的血尿,甚至颅内出血;2、患者是否出现休克症状,心动过速、肢端湿冷、毛细血管充盈的时间延长大于3秒、脉搏细弱甚至测不到、脉压差减小、血压测不到等等,这些都是休克的表现;3、患者是否出现严重的脏器损伤,比如肝脏损伤会出现转氨酶的升高,酶学的改变;损伤到心脏会有急性心肌炎的表现;还有肾功能损伤的表现,个别的患者有脑部病变,表现为神经的部分反应。
30149 95
2020-06-10

什么是登革热

殷文武 主任医师 传染病预防控制处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虫媒传染病,它主要以发热、肌肉疼痛、关节痛、皮疹为主要表现。目前来说,它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传播比较快,在我国把它定义为乙类传染病。登革热的病原体是登革热病毒,属于黄热病属的一员,与其类似的,有乙型脑炎病毒、黄热病病毒,它是一种RNA病毒。登革热病毒有四个类型,即登革热病毒Ⅰ型、Ⅱ型、Ⅲ型、Ⅳ型,这四种病毒相互之间没有交叉保护,即如果有传染源存在,人的一生中可能感染四种登革热病毒。登革热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病人的血中有此病毒。另外,登革热还有部分隐性的感染者,病人没有症状,但是其血液里也存在登革热病毒。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它是一种蚊媒传播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传播它的媒介,叫伊蚊。在中国一般有两种,一种叫白纹伊蚊,一种叫埃及伊蚊,这两种蚊子叮咬以后都可以传播登革热病毒。白纹伊蚊,也叫花斑蚊,或叫亚洲虎蚊,咬人很厉害、很疼。在我国有很广泛的分布,埃及伊蚊,它的分布相对比较局限。在海南的海边地区、湛江地区,还有云南的西双版纳和瑞丽等地区发现过埃及伊蚊,埃及伊蚊传播登革热的效率会更高一些。所以,防止蚊虫叮咬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所在。以前感染过一种类型的登革热的人群,比如感染过登革热Ⅰ型,并不保护登革热Ⅱ型,那就表明它没有交叉保护,还可以再重复感染。但是不同的身体状况,基础不一样,感染的结局不一样,实际登革热感染大多数青壮年人都以轻症甚至隐性感染为主要表现,是一过性、自限性的疾病。但对有些基础病的老年人,或者部分小孩,可能会诱发重症登革热。重症登革热再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出现个别的死亡病例。
40371 382
2020-06-10

怎么预防登革热

殷文武 主任医师 传染病预防控制处
登革热的预防,对一些有埃及伊蚊或者白纹伊蚊存在的风险地区,平常要做好环境的清理,降低蚊虫密度。伊蚊是在小清水当中存活繁殖,重点要翻坛倒罐,清理其积水。外环境的积水,包括家居环境的一些积水,特别是部分水生植物,像轮胎、花盆的托盘等等,此类容易积水的地方,要经常清理,避免蚊子在此处滋生繁殖。当疫情发生的时候,同样要快速地降低蚊密度。一方面可通过化学消杀,将成蚊密度快速降低。另一方面可发动群众,全社区一起行动,把蚊虫的滋生地彻底清除,即翻坛倒罐,把小积水的地方清除,不让蚊子有再滋生的环境。坛坛罐罐,像一些花盆托盘、水生植物,这些都要清理出来。在这个时候,群众还应该配合疾控人员到家进行流调和蚊虫密度的监测,他们往往非常有经验,也会帮助群众查找出潜在的积水,即可能繁殖蚊子的地方,帮助群众一起清除。在疫情发生的时候,实际传染源的控制也很有意义的。对于患者而言,建议防蚊隔离,最好能住院,一方面是能够监测病程的进展,避免发生重症出现危险。另一方面在医院环境当中,房门隔离也不容易传给其他人。患者最好能涂驱避剂,住有蚊帐、有纱窗这样的房间,避免蚊虫叮咬,再传给其他人。对于患者的家属而言,一旦发现家里有登革热病人出现以后,应该快速地把家里周边的环境清理,把家里周边的蚊子杀灭,积极配合疫情的控制。
20704 373
20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