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感染科

科室简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肝病感染科是浙江省实力雄厚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治中心之一,2009年创建,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已建成一支临床和科研实力强,团结协作的专业团队,现有医生22人,其中正高5人,副高7人,拥有博士学位15人,博导3人,硕导3人。科室拥有独立的PI实验室和专职的科研队伍,3个临床亚专业组,1个细菌耐药机制研究平台,开设感染、肝病病房,感染门诊、肝病门诊,专科病区床位48张。2015年5月成为中国首批6家细菌真菌感染诊治培训(培元计划)基地之一,已培养学员60余人。每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感染病诊治相关的临床医师(感染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药师及临床微生物专业人员进修人员20人以上。肝病感染科临床部具备很强的针对不明原因发热、危重感染性疾病、多重耐药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疑难危重肝病等的临床诊治能力。在浙江省内处于领先地位,每年收治大量从全省各地以及周边省市转来的发热待查和难治性感染病例。住院患者中疑难危重病接近40%,发热待查及重症感染占50%以上。科室承担了全院肝病、感染和发热原因待查相关的会诊,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管理以及临床药师抗菌药物进修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科研团队长期对临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同时对细菌耐药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在该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亦有一定影响力。2010年至今承担国家级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40余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50余篇,其中IF>5的文章56篇,2011年和2017年分别有一篇文章获得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2017年有关多粘菌素(MCR)耐药的研究成果发表LancetInfectiousDiseases(IF27.5),被评为2017年感染领域5篇“高被引文章”之一。科室通过网络会诊、远程教育、进修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推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思路和研究进展,每年举办的《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更是深受业内的认可和推崇。诊疗范围发热待查、各系统的细菌感染及多重耐药细菌感染、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深部真菌感染、寄生虫病、肺外结核病等的诊断和治疗;肝功能异常原因待查、病毒性肝炎(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疗、乙肝病毒携带状态、慢乙肝母婴阻断的控制与管理,肝硬化、肝癌的诊断及其部分相关并发症的治疗。学术地位2015年2月,成为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感染病学会合作中心,全球100余家合作中心,中国共11家。2015年5月,成为首批国家细菌真菌感染诊治——“培元计划”六家培训基地之一。2016年9月由浙江省科技厅批准为“浙江省微生物技术与生物信息研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为俞云松教授。2017年,成为浙江省疑难肝病协作组成员单位,全国脂肪肝健康促进项目脂肪肝诊治中心。2018年,成为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示范基地医院。学科带头人介绍俞云松是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浙江省首批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浙江省微生物技术和与生物信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卫计委“细菌真菌感染诊治培训基地”主任。长期从事感染性疾病诊治临床工作,同时积极开展临床转化研究,是国内感染病领域的知名专家。近年先后担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务委员等重要学术岗位。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LID》、《LM》等国际顶尖医学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40余篇,获国家级项目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重点项目2项),获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主持)。牵头制定了六个中国耐药菌感染诊治领域专家共识:2011年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2012年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2013年ESBL应对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年产KPC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及防控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中国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特色医疗1)发热待查诊治:是鉴别诊断中复杂的一种,病因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本科收治了大量发热待查病例包括各种疑难杂症,已建立了发热待查诊治的系统、规范流程。通过网络会诊、远程教育、进修培训、继续教育、国家级学习班等多种形式,将发热待查诊治经验在浙江省内及国内推广,在浙江省处于领先水平。2)疑难危重肝病:疑难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性肝病、遗传性肝病、慢乙肝临床治愈、妊娠期母婴阻断、丙肝抗病毒治疗、肝衰竭、脂肪肝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研究。科室不定期开展肝病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自我管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多重耐药菌、超级细菌感染诊治:本科长期致力于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和耐药机制的研究,承担国家863、973、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卫生部行业基金等多项课题,在该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具备一定国际影响力。团队成员努力把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治疗,成功救治大量多重耐药菌、超级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患者。4)罕见病原体诊治:利用病原学检测方法,包括新一代的基因测序检测方法诊断了大量的疑难罕见病原体感染。技术优势1)发热及感染诊治:不明原因发热、多重耐药菌感染、疑难重症感染等的临床诊治能力,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地位2)肝病的诊治:病毒性肝炎、非病毒性肝病、终末期肝病和疑难肝病的临床诊治能力,在该领域处于省内先进水平,在国内亦有了一定影响力研究方法及科研成果1、感染性疾病病原诊断技术;2、病原微生物耐药机制;3、多重耐药菌、超级细菌流行控制及治疗策略;4、病毒学肝炎抗病毒策略及管理;5、疑难肝病诊治。从零起步,长期对临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同时对细菌耐药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在该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亦有一定影响力。2010年后承担国家级项目50余项,其中自然科学基金近40余项(包括重点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单位发表SCI文章150余篇2011年和2017年获得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2017年有关多粘菌素(MCR)耐药的研究成果发表LancetInfectiousDiseases(IF27.5),被评为2017年感染领域5篇“高被引文章”之一获奖情况:2011年作为第二完成单位“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质粒介导耐药机制及其耐药性的防治策略”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8年《多重耐药菌耐药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获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5年获得国家专利两项。2021年获得国家专利一项。科室名人俞云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浙江省微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青年人才计划、浙江省卫生厅首届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浙江省151人才第一梯队。对外合作交流本科与美国NIH、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伯明翰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共同开展耐药菌毒力、细菌耐药机制研究、病原菌诊断体系建立及应用研究。与国内二十多个省市的近五十家医院有良好的协作关系,每年在国内主要感染性疾病会议做专题报告十次以上,定期主持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2010年-2021年,每年举办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学习班,目前已举办30余场,累计已有一万余名全国各地医师参加培训。科室每年举办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学习班。俞云松教授与MarkHolmes教授、WillemvanSchaik教授、AlanMcNally教授合影(国家基金委-MRC(中英)项目)。俞云松与拉斐尔教授在那不勒斯费德里克二世大学合影。学科带头人:俞云松: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浙江省首批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地理位置:庆春院区门诊6号楼6楼D区下沙院区门诊楼3楼2诊区科室电话:庆春院区(0571)86006229
详情

科室疾病

俞云松
主任医师肝病感染科
三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教授
博导
博士
擅长:感染性疾病和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治,耐药细菌感染的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病诊治)。
苏关关
主任医师肝病感染科
三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擅长:不明原因的发热,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艾滋病的防治,以及各种肝功能异常、肝硬化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其中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寄生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胆管炎、代谢性、遗传性肝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包括黄疸的鉴别和诊断,腹水的诊断。
吕芳芳
主任医师肝病感染科
三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擅长:各种肝病、肝硬化、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对乙肝抗病毒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为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和乙肝母婴阻断提供全面服务。对感染性疾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杜小幸
主任医师肝病感染科
三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擅长:病毒性肝炎以及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的诊治,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周志慧
主任医师肝病感染科
三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副教授
博士
擅长:细菌耐药机制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对肝病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查看更多医生

专家科普

唾液试纸测艾滋病准不准
2024.05.16
唾液检测艾滋病很准确,目前的唾液试纸主要是通过检测唾液当中艾滋病的抗体。唾液中虽然不会有艾滋病病毒,或者艾滋病病毒极其微量,但唾液中含有的抗体水平比较高。所以通过唾液试纸进行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可以认为唾液当中不存在艾滋病的抗体,提示体内没有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如果检测结果是阳性,则提示唾液当中有艾滋病的抗体,提示艾滋病病毒已经感染人体。唾液试纸的检测需要在窗口期之后进行,通常是在4周后,检测阴性就可以排除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3种传播方式。想要更准确地了解自己是否感染艾滋病,最准确的方法是到医院进行采血化验,查HIV(艾滋病病毒)的抗体,或者抗原和抗体的联合检测。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用试纸检测也能够检测出来,但最终还是以采血结果为主。
梁明主任医师感染病科
8.69万
42
乙肝弱阳性
2024.05.10
乙肝弱阳性通常意味着体内可能存在乙型肝炎病毒,但病毒量不高或者在检测边界值上活动。这种情况需要通过更为详细地检查,比如乙肝五项检测和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来确定是否存在活跃感染或者是病毒的复制。如果进一步检查显示乙肝五项和病毒DNA载量都是阴性的,就有可能是由于检测误差而导致的假阳性反应。如果乙肝五项阳性而病毒DNA是阴性,表明病毒虽然存在,但复制活性不强。此种情况下,医生会建议进行定期监测,而不是立即采取抗病毒治疗。相反,如果病毒DNA载量也是阳性,不论是低水平还是高水平,都表明病毒正在复制。此时就要进行更全面地评估来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来控制病毒的复制,从而防止肝脏的损伤。因此在处理乙肝弱阳性结果时应当谨慎评估,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的检查,由专业医生制定合理的监测或者是治疗方案。
曾艳丽主任医师感染性疾病科
9.19万
16
合并感染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是艾滋病吗
2024.04.29
合并乙肝病毒与丙肝病毒感染不是艾滋病,只是同时感染2种肝炎病毒,即称为重叠感染,而艾滋病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性疾病。艾滋病病人因为传播途径不一样,在同性恋或静脉吸毒人群中,合并丙肝的感染率很高,部分地区可以达到70%,同时也可以合并乙肝。总体而言,这些都是病毒性疾病但治疗方案不太一样,乙肝与丙肝可以用干扰素、小分子药物或核苷类药物来治疗。丙肝目前通过小分子药物治疗,治愈率能达到90%以上,乙肝通过抗病毒治疗病情控制也较好。艾滋病治疗需要多种抗病毒药同时使用,而且需要长期进行。
陆海英主任医师感染疾病科
10.54万
75
更多专家科普